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宣麟
Liu, Hsuan-Lin
論文名稱: 全面抗戰時期吳俊升高等教育政策推動之研究
A research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promoted by Ou Chung-Sheng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period in China
指導教授: 洪仁進
Hung, Ren-Jin
游振鵬
Yu, Chen-P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4
中文關鍵詞: 吳俊升全面抗戰時期高等教育政策
英文關鍵詞: Ou Chung-Sheng, Anti-Japanese Wa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103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6下載:3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吳俊升在學術界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之一是《教育哲學大綱》,對於他在行政上的表現則較為陌生。在全面抗戰時期,吳俊升擔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長一職,提出了許多改進高等教育的措施,保障戰區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針對課程內容與師資進行改革與調整,除了鞏固高等教育,也為戰時高等教育揭開精彩的一頁。
    為能更深入了解吳俊升在全面抗戰時期高等教育的工作表現,本文參考相關的政府檔案、期刊雜誌、學術論文等資料,力圖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首先,本論文先探討吳俊升的學思背景,針對吳俊升為穩定高等教育,在紛擾教育意見中提出「戰時教育平時化」的思考,不僅保存了高等教育,也奠定了抗戰建國的基礎,再論吳俊升抗戰時期配合國民政府教育部,推動的各項教育政策的背景與狀況,最後進行分析討論,並提出對台灣教育的啟示。

    Ou Chung-Sheng who is the author of the most well-known masterpieces—Philosophy of education. During the full-scale anti-Japanese war, Ou Chung-Sheng served as the director of Depart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tect learning and livelihood of the student in the battleground, Ou Chung-Sheng proposed measure to improve higher education. Such as reform Course, teacher qualifications formulate. In addition to consolidating higher education, it also unveiled a wonderful page for higher education full-scale anti-Japanese war.
    In order to understanding of Ou Chung-Sheng's perform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during the full-scale anti-Japanese war, this article refers to government archives, journals, scholarly papers and other materials.
    First, according to Ou Chung-Sheng's academic background, he propose the idea of "normalization of education during warfare" while the turbulent education opinion for stable higher education. It not only preserved higher education, but also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war of resistance and the founding of the country. Finally,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the policies by Ou Chung-Sheng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謝誌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目次iv 表次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9 第三節 研究範圍 11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2 第二章 吳俊升的學思之旅 13 第一節 吳俊升的生平 13 第二節 吳俊升的教育思想 17 第三節 吳俊升的重要著作 26 第三章 抗戰時期高等教育的發展 31 第一節 改進中國高等教育的芻議 31 第二節 高等教育制度的分歧與建制 37 第三節 抗戰時期高等教育的任務 47 第四章 吳俊升在抗戰時期所推動的高等教育政策 53 第一節 戰時教育平時化在國難時期的提出 53 第二節 高等教育課程的改進與調整 57 第三節 貸金制度的推展 66 第四節 公費制度的推展 72 第五節 師資審查制度的完備 7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3 第一節 結論 83 第二節 建議 87 參考文獻 90

    一、書籍
    王聿鈞、孫斌(2017)。朱家驊先生言論集。臺北市:秀威。
    王文科(2003)。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炳照、閆國華(1994)。中國教育思想通史第七卷。湖南省:湖南教育出版社,。
    司琦、徐珍(1997)。吳俊升先生暨夫人倪亮女士年譜。臺北市:三民書局,。
    朱經農(1941)。近代教育思潮七講。臺北市:臺北商務印書館,。
    杜元載(1972)。抗戰時期之高等教育,臺北市:中國國民黨黨史史料編撰委員會,
    呂芳上(2013)。民國史論(上冊)。臺北市:臺灣商務。
    呂芳上(2013)。民國史論(下冊)。臺北市:臺灣商務。
    行政院新聞局(編)(1947)。貸金 公費 獎學金。臺北市:行政院新聞局。
    吳明湘(1963)。中國教育之改進。臺北市:文星書店。
    吳俊升(1983)。文教論評存稿。臺北市:正中。
    吳俊升(1968)。教育論叢。臺北市:臺灣中華。
    吳俊升(1972)。教育與文化論文選集。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吳俊升(1976)。教育生涯一周甲。臺北市:傳記。
    吳俊升(1970)。教育哲學大綱。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李奉儒等(1997)。教育學的歷史研究之現況與趨勢,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
    編),教育研究方法論文集,285-313。高雄市:麗文,1997。
    周川(2005)。百年之功—中國近代大學校長的教育家精神,福建省:福建教育出
    版。
    金以琳(2000)。近代中國大學研究。北京市:中央文獻出版社。
    竺可楨(2004)。竺可楨全集(第6卷),上海市:上海科技教育。
    竺可楨(2005)。竺可楨全集(第7卷),上海市:上海科技教育。
    林玉体(2005)。西洋教育史。臺北市:三民,2005。
    易社強(2010)。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台北縣:傳記文學出版社,2010。
    郝伯村(2018),郝伯村重返抗日戰場—增訂版,臺北市:天下文化,2018。
    陳立夫(1994)。成敗之鑑—陳立夫回憶錄。臺北市:正中,1994。
    陳立夫(2005)。撥雲霧而見青天。臺北市:近代中國出版社。
    陳立夫(1973)。戰時教育行政回憶。臺北市:臺北商務印書館,1973。
    陳啟天(1955)。世界國家主義運動史。臺北市:冬青,1955。
    郭湛波(2006)。近五十年中國思想史。上海市:古籍出版社,2006。
    張在軍(2013)。西遷與東還。臺北市:秀威,2013。
    張在軍(2015)。戰亂與革命中的東北大學。臺北市:秀威,2015。
    秦孝儀(1978)。總統蔣公大事長篇初稿(第四冊)。臺北市:中正文教基金會。
    教育部編(1948)。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上海市:商務印書館,1948。
    郭岱君(2015)。重探抗戰史: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1931-1938。臺北
    市:聯經,2015。
    陶涵(2010)。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上、下冊)。臺北市:時報出版社。
    楊國賜等人(1988)。三民主義的教育思想,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現代教育
    思潮,267-297,臺北市:師大,1988。
    梁福鎮(2006)。教育哲學:辯證取向。臺北市:五南。
    溫明忠(2011)。《高等教育經濟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中國教育之改進:國聯教育考察團報告書(1932)。南京市:國立編譯館。
    簡成熙(1993)。教育哲學—理論、實務語文選。高雄市:復文。
    羅家倫(1952)。文化教育與青年。臺北市:華國出版。
    藍海正、劉彩梅(2018)。中國教育史,臺北市:崧燁文化。

    二、期刊
    方永泉、張天泰(2011)。過度追求「量化」與「效率」的學術評比,讓「研究」取
    代了「學問」。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2),15-16。
    王朝輝(2007)。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對高校學生的經濟救濟。東山師範學院學報,22
    (4),96-99。
    白云(2006)。毛澤東教育改革思想對高等教育創新的啟示。教育探索,175,9-10。
    吳俊升等人(1935)。全國專家對於教育救國的信念。教育雜誌,25,1-59。
    吳景宏(1940)。戰時高等教育問題論戰的總檢討。教育雜誌,30,1-12。
    何卓飛(2012)。教育部推動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之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
    (6),28-34。
    胡門祥(2007)。論張申府的戰時教育思想,教育評論,5,115-118。
    周曉東、韋福安(2006)。抗戰時期江西特種教育述論。重慶師範大學學報,6,34。
    馬宗榮(1938)。今後的高等教育問題。教育雜誌,28,1-9。
    張伯謹(1938)。卑而不高的戰時教育論。教育雜誌,28,19-21。
    張珊珍(2006)。陳立夫與抗戰時期的中國教育。抗日戰爭研究,3,90-110。
    黃覺民(1938)。戰時課程問題,教育雜誌,28,1-8。
    武漢市政協文史學習委員會(1998),全國蒞漢教育文化界要求實施抗戰教育快郵代
    電,武漢文史資料,154。

    三、學位論文
    李建勛、許椿生(1942),戰時與戰後教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西北師範學院師
    範研究所,蘭州市。
    李立柱(2010),吳俊升教育哲學思想研究—基於《教育哲學大綱》為中心的考察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師範研究所,上海市。
    汪伯軒(2012),陳立夫與戰時中國高等教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研究所,臺北市。
    莊焜明(1979),抗戰時期中國高等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
    化大學史學研究所,臺北市。
    管美蓉(2005),大學入學考試制度與教育控制-台灣地區的歷史考察(1949-2001)(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
    陶莎(2007),抗戰時期大學課程調整(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遼寧師範大學中國近
    現代史研究所,大連市。

    四、網址資源
    中華民國教育宗旨,取自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2562/?index=9
    全國教育會議(2000年12月),取自教育百科: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
    le=%E5%85%A8%E5%9C%8B%E6%95%99%E8%82%B2%E6%9C%83%E8%AD%B0
    抗日軍政大學(無日期),取自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A%97%
    E6%97%A5%E5%86%9B%E6%94%BF%E5%A4%A7%E5%AD%A6
    胡金平(2019年3月)權利與權力的博弈:1930年代「整頓大學」引發的學術論爭
    論,取自:http://www.sohu.com/a/298835535_387114
    涂爾幹教育社會學思想(無日期)。取自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terms.naer.edu.tw/detail/
    1308513/?index=5
    梁甌地(1938年3月),戰時的大學,取自臺灣華文電子資料庫http://taiwanebook.ncl.
    edu.tw/zh-tw/book/DRNH-9900006708/reader
    蔣中正(1937年12月16日)。我軍退出南京告全國國民書,取自維基百科:https://zh.
    wikisource.org/zhhant/%E6%88%91%E8%BB%8D%E9%80%80%E5%87%BA%E5%8D%97
    %E4%BA%AC%E5%91%8A%E5%85%A8%E5%9C%8B%E5%9C%8B%E6%B0%91%E6%9
    B%B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