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建君 |
---|---|
論文名稱: |
教師對發展校本課程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以新竹市國民中學為例 |
指導教授: | 王錦雀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5 |
中文關鍵詞: | 校本課程發展的影響因素 、校本課程發展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99 下載:1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校本課程發展之各項影響因素的重要程度與各校實施的符合程度。透過不同國民中學教師背景變項,探討新竹市國中教師對於校本課程發展的各項影響因素的看法,整理資料後,得出研究發現據以提供校本課程發展之參考。
本研究主要透過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研究範圍以新竹市地區之現職國民中學教師170人為問卷施測對象,回收問卷139份,回收率82 %,有效問卷136份,可用率98%。
本研究實證調查部分所使用的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的「校本課程發展之影響因素調查問卷」,包含「個人基本資料」、「學校基本資料」及「校本課程發展之影響因素」三部分。正式問卷之統計方法採用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
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ㄧ、新竹市國中教師認為「學校行政運作」與「環境設備支援」在校本課程發展時具有高度的重要程度,「課程設計研發」、「教師專業知能」與「外在支持體系」在校本課程發展時具有中上的重要程度。
二、新竹市國中教師對校本課程發展影響因素之重要程度因性別、校本課程發展類型-規劃期程型態有顯著差異。
三、新竹市國中教師認為「學校行政運作」、「教師專業知能」、「課程設計研發」、「環境設備支援」在校本課程發展時具有中上的符合程度,但「外在支持體系」的單項平均較低,屬於中等符合程度。
四、新竹市國中教師對校本課程發展的影響因素在服務學校實施之符合程度因職務、校本課程發展類型-規劃期程型態有顯著差異。
根據上述之結論,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以提供各教育行政機關、國民中學及國中教師之參考。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加速提供有利於校本課程發展的相關配套措施,以落實校本課程的發展機制。
(二)提升教師校本課程的發展的專業知能。
(三)促進學校間的交流觀摩,彼此分享各校校本課程發展的心得。
(四)建立市教育局對學校課程與教學的視導制度。
二、對國民中學的建議
(一)加強行政主管人員的課程領導知能與學校行政運作。
(二)辦理校本課程發展相關研習,鼓勵教師參加學術單位辦理的進修課程。
(三)強化課程發展委員會的功能。
三、對國中教師的建議
(一)教師應不斷充實專業能力。
(二)教師應透過多種管道與家長、社區人士、學者專家溝通,並尋相關資源。
此外,亦針對研究之對象、方法與變項提出建議,俾供未來進一步研究之參考。
壹、中文部分
王嘉陵(2001)。校本課程發展的歷程與困境--一所國民小學之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王振鴻(2000)。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之變革關注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博士論文。
方德隆(2001)。校本課程發展的理論基礎。課程與教學季刊,4(2),1-24。
行政院教改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 台北 : 行政院教改會。
吳清山(1995)。美國九十年代教育改革的動向。教師天地,78,71~76。
周文欽(1996)。心裡與教育測驗。台北:心理。
林佩璇(1999)。校本課程發展的個案研究:台北縣鄉土教學活動的課程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林佩璇(2000)。校本課程發展的背景探討。研習資訊,17(1),50-62。
林幸姿(1997)。國小階段教師參與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進材(1999) 。校本課程 發展上的議題 ,國教之友,51(2),14-20。
洪福財(1999)。校本課程發展中的小學教師角色。教育實習輔導,5(1),6~13。
高新建、許信雄、許銘欽、張嘉育(編輯)(1990)。校本課程發展手冊。台北:教育部。
高新建(1999)。校本課程發展的成功因素:綜合分析。發表於「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高雄、墾丁:高師大。
高新建(2000)。校本課程發展的意涵與實施。邁向課程新紀元(二)。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高新建 (2001) 。校本課程 理念與實踐。 教育研究, 88(15-23)。
單文經、高新建、蔡清田、高博詮合譯(2001) Allan A.Glatthorn原著。校長的課程領導。台北:學富。
許有鐘(2001) 。校本課程發展個案研究---以台中市一所國民小學為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許祝瑛(1999)。台灣省中區國民中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工作士氣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政傑(1997)。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實踐。台北:漢文。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台北:漢文書店。
黃惠珍(1998)。綜合高中校本課程發展:一所學校之個案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伯璋(1993)。課程研究與教育革新。台北:師大書苑。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及內涵。教育研究資訊,7(1),1-13。
陳伯璋(2001)。新世紀課程改革的省思與挑戰。台北:師大書苑。
陳慧淑(2003)。校本課程發展影響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師苑。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網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第一學習階段)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b)。校本課程發展基本理念與實施策略。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b)。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問題與解答2003年編修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94學年度台閩各國民中學基本統計。台北:教育部。
曾巧如 (1999) 。國民中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嘉義縣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曾榮華(2000)。淺談校本課程發展。國教輔導,40(1),4~45。
張嘉育(1999)。校本課程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張嘉育(1999)。國民中小學校本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張雅雯(2000)。國民中學階段九年一貫課程試辦情況與成效評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明輝 (1999) 。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游宗穎 (2002) 。台中市國民小學『校本課程發展』實施情形之研究, 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歐用生(1996)。課程與教學革新。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9)。落實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國民教育,39(4),2-7。
歐用生(2002)。建立二十一世紀的新學校---校本課程發展的理念與實踐。載於反省與前瞻—課程改革向前跑: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鄭博真(2001)。有效發展校本課程之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1(5),109-123。
劉世雄 (2001)。 校本課程 決策之分析 ,研習資訊,18(1), 18-28。
劉欽敏(2001) 。中部地區國中試辦九年一貫課程滿意度之研究 。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蔡清田(2001a)。教師如何進行教育行動研究:「教師即研究者」的理想與實踐。國教之友,52(3),3-18。
蔡清田 (2001b)。影響校本課程發展的主要因素。載於邁向課程新紀元(六):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錢富美 (2001) 。國小教師參與校本課程發展具備之專業知能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鍾惠娟(2001)。教師對統整課程的認知與實施統整課程問題知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鍾培音(2000) 。一個校本課程發展的行動歷程~以一所小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鍾任琴(2000)。教師專業權能之研究。台北:五南。
羅清水(1998)。九年一貫課程與校本課程發展。在於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出版。研習資訊,15(5),1-8。
貳、英文部分
Brady, L.(1987).Curriculum development,(2nd ed). Sydney: Prentice Hall.
Beasley, B. (1981).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urriculum Perspective, 2(1), 53-56.
Cohen, D.(1985).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cision making. In J. Husen & T.N. Postlethwaite (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studies(1st ed).Oxford: Pergamon.
CHAN Chi Chiu,Daniel(1996) A Review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Project Scheme”in Hong Kong. Master of Philosophy in Education Thesis.
Dalton.t.H(1998). The Challenge of Curriculum Innovation.N.Y:The Palmer Press.
Eggleston, J.(1980).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Britain. London: RKP.
Goodlad, J. (1979). Curriculum inquiry. N.Y.: McGraw Hill.
Glickman,C.D.(1993) Renewing America’s Schools:A Guide for School-Based Ac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Harrison, M.(1981).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cia making :A personal viewpoint.Curriculum Perspectin,2(1),47-52
Henson, K. T. (2001) Curriculum Planning:Intergrating Multiculturalism,Constructivism,and Education Reform. Mc 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10
Kelly A.v. (2004). The Curriculum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Sage Publications,115-121.
Marsh,C.Day,C.Hannay,L.&McCutcheon,G.(1990).Reconceptualiz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London:The falmer Press.
OECD(1979).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Paris:OECD
Price, J. L.(1972). Handbook of orgamizational measurement. Lexington, D. C.: Health.
Picktte, F. D. (1979). 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teacher- orient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rocess. Unpublished ED. D. Dissertation. Memphis State University.
Ryan, A. S. & Williams, M. C. (1978). A cause of action: Support for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ducation(WA), 27(2), 16-20.
Robertson,P.J.Wohlstetter,P.&Mohrman,S.A.(1995)Generating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s through school-based management.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31(3),375-404.
Sabar, N.(1994).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t school level. In J. Husen & T.N. Postlethwaite(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studies(2nd ed). Oxford: Pergamon.
Skilbeck,M.(1976).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J.Walton., J.Welton (Eds).Rational Curricalum Planning :Four Case Studies .154-166.London :Ward Lock Educational.
Skilbeck,M.(1984).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ondon :Paul Chapman.
Snyder,J,F.Bolin,& K.Zumwalt(1992).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P .W.Jackson.Handbooks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eds.).N.Y.:Macmi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