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志豪 |
---|---|
論文名稱: |
雲林縣公立高中職生運動參與行為與幸福感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Sports Participation and Sense of Happiness-A Case Study of Yunlin County |
指導教授: | 蕭嘉惠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4 |
中文關鍵詞: | 高中職學生 、幸福感 、參與動機 、運動參與行為 |
英文關鍵詞: | High school students, sense of happiness., motivation of participation, sports participation behavior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901 下載:6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雲林縣公立高中職生運動參與行為、參與動機與幸福感之相關情形,以雲林縣公立高中職學生為研究對象,透過自編之「高中職生運動參與行為、運動參與動機及幸福感調查問卷」為工具實施調查。有效問卷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多變量分析、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雲林縣公立高中職生運動參與行為,每週運動的天數平均為2.86次,強度以中度居多,每次運動時間平均為40.7分鐘。二、在運動參與動機是以追求團隊動力、同儕認同及健康體適能為主要動機。整體幸福感平均數為3.59,顯示目前雲林縣高中職生的整體幸福感為中上程度。三、在性別、參與運動社團對於運動參與行為、參與動機及幸福感皆有顯著差異。四、在個人獲得幸福感的過程中,內在的「運動參與動機」與自身從事運動的「參與行為」程度影響個人最終感受到之「幸福感」品質的優劣。雲林縣公立高中職生運動參與動機、運動參與行為對幸福感影響模式成立。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ports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the sense of happiness, based on the subjects of public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Yunlin County.
The study tool i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s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ports Participation
Behavior, Motive, and Sense of Happiness.” Ualid questionnaires are processed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 analysis,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MANOVA),and Structureal
Equation Modeling(SEM). The study results were as the following:1. Public high school
students’ sports participation frequency was 2.86 times per week, 40.7 minutes each time, of
the moderate intensity. 2. The motivation of sports participation was to pursue team
motivation, peer recognition, and healthy physical fitness. The average score of Sense of
Happiness was 3.59, which indicates a degree of the upper level. 3. In terms of gender, sports
behaviors of students in sports clubs, and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sense of happines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4. For the personal sense of happiness, individual’s
motivation of sports participation as well as participating behaviors influence one’s feeling of
happiness. Thus, the motivation, participating behaviors, and sense of happines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casual relationship and the mutual influencing model of the three
factors was found valid.
方萱玉 (2010) 。民眾使用關渡水岸公園河濱自行車道持續涉入與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宗吉 (2000) 。運動社會學。臺北市:洪葉。
王柏森 (2008) 。慢速壘球參與者之參與動機、團隊凝聚力與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振宇 (2009) 。臺北市國小資優生休閒運動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淑芳、顏效禹、何佩玲、張碧芳、呂昌明 (2008) 。影響國中學生運動行為之性別差異研究。學校衛生,52,37-53。
王憲珍 (2006) 。水肺潛水活動者刺激尋求與幸福感關聯性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靜宜大學,臺中市。
王薰禾 (2003) 。高雄地區國民小學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休閒阻礙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宇炫明 (2007) 。南投縣高中職學生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幸容 (2009) 。雲林縣國中小學童木球運動參與者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江書良 (2002) 。臺北縣國中生休閒運動參與傾向與場地設施及休閒參與機會之關聯性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澤群、林國瑞 (2001) 。臺北地區高中職學生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研究。北體學報,9,105-117。
行政院衛生署 (1994) 。國民保健六年計畫。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08) 。中華民國97年運動城市排行榜調查。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0) 。99年運動統計。臺北市,作者。
何勇德 (2010) 。高雄巿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永發 (2006) 。路跑運動參與者持續涉入、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吳明隆、張毓仁 (2010) 。結構方程模式實務應用秘笈。臺北市:五南。
吳金龍 (2010) 。雲林縣高中職學生運動價值觀與運動自我效能對規律運動的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吳科驊 (2006) 。登山健行者休閒參與動機、持續涉入、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的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吳修廷、廖主民 (2011) 。臺灣9~15歲學生身體活動情形及參與動機之性別與年齡差異。體育學報,44 (3) 期,407-422。
吳珩潔 (2002) 。大台北地區民眾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呂昌明、林旭龍、黃奕清、李明憲、王淑芳 (2000) 。身體活動自我報告量表之校度及信度之研究 以Ploar Vantage NV 心搏率監測器為效標。衛生教育學報,14,33-48。
呂淑美 (2004) 。大學生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國立宜蘭大學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仁佐 (2006) 。臺中縣市高中職學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宏鑫 (2010) 。彰化縣高中職學生健康體適能、身體活動量與身體意象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坤崇 (2010) 。高中課程99課綱與95暫綱之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2,1-24。
李孟學 (2004) 。臺北市公辦民營室內溫水游泳池顧客運動參與行為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新民 (2010) 。正向心理學在學校教育的應用。高雄市:麗文文化
李蘭 (1993) 。運動行為改變理論。國民體育季刊,22 (4) ,32-39。
沈永健 (2005) 。軍職人員休閒運動行為、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沈連魁 (2004) 。嘉義地區大學新生運動參與程度與心理適應能力關係之探討。體育學報,36,131-144。
卓俊辰 (2001) 。大學生的健康體適能。臺北市:華泰文化。
周桂英 (2003) 。臺北縣高中、高職學生身體活動量與健康體適能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尚憶薇、陳瑞蓮、林明佳、林國瑞 (2005) 。花蓮市青少年體能活動行為決定因素之調查研究。北體學報,13,282-291。
屈寧英 (2004) 。高中生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行為模式與幸福感相關性之研究-以臺北市立某女子高級中學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大森 (2002) 。高中/高職的公立/私立分流對地位取得之影響。教育與心理研究,25,35-62。
林子揚 (2008) 。臺北市籃球俱樂部參與者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子雯 (1996) 。成人學生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佳苹 (2010) 。南投縣國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人格特質、休閒效益及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倫文) 。大葉大學,彰化縣。
林忠濱 (2007) 。臺北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淑芬 (2007) 。高中生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淑惠、黃韞臻 (2008) 。高中職升學校生活與主觀幸福感關係之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30 (2) ,83-106。
林涵芸 (2007) 。羽球運動參與者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林新枝 (2010) 。臺北市國小學童學校運動社團參與動機及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曉怡 (2004) 。臺南市國小游泳團隊學童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林曉薇 (2002) 。應用跨理論模式於臺北市高中職學生規律運動行為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市。
林季樺 (2011) 。市民運動中心高齡者休閒運動動機、涉入與阻礙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宜蔓 (2004) 。游泳者持續參與在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邱馨瑩 (2008) 。兒童幸福感量表發展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施建彬 (1995) 。幸福感來源與相關因素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高雄醫學院,高雄市。
施建彬、陸洛 (1997) 。幸福心理學。臺北市:巨流。
施致平、黃蕙娟 (2011) 。回顧與展望:我國校園體適能推廣策略與其效益分析。中華體育季刊,25 (2) ,201-212。
柏佩蘭 (2010) 。國小高年級學童從事規律運動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某國小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瑞續 (2010) 。國小學童課後活動參與現況及幸福感之研究─以南投縣高年級學童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亞洲大學,臺中市。
洪嘉文 (2009) 。學校體育經營管理策略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
胡文琪 (2010) 。基隆市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胡巧欣 (2010) 。金門地區青少年健康體適能與運動行為之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4 (4) ,1-16。
胡家欣 (2000) 。大學生的休閒認知、涉入與體驗-兼論人格特質的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 。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范梅英 (2009) 。青少年人格特質、感恩心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范智明 (1998) 。臺北市運動健身俱樂部會員消費者行為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孫碧津 (2004) 。警察人員休閒運動阻礙及幸福感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高相如 (2006) 。臺北市高職學生控握信念、社會支持與幸福感相關性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少熙 (1994) 。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佩娟 (2003)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雲林醫院員工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張春興 (1994)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茂源、吳金香 (2009) 。您幸福嗎?-淺談幸福感。研習資訊,26 (3) ,87-90。
張淑雯 (2008) 。國小學童運動行為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議露 (2007) 。護理人員休閒活動參與、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關係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立德大學,臺南市。
教育部 (2000) 。提升學生體適能中程計畫 (333計畫) 。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 (2005) 。94年度教育部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報告。取自教育部,體育司網址http://140.122.72.62/Census/census-4.pdf
教育部 (2007) 。96年度教育部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報告。取自教育部,體育司網址http://140.122.72.62/Census/960218.pdf
教育部 (2008) 。快活計畫~促進學生身體活動,帶給學生健康、活力與智慧。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 (2009) 。98年度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報告。取自教育部,體育司網址http://140.122.72.62/Census/980330B.pdf
教育部 (2010) 。99年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 (2011) 。99年度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報告。取自教育部,體育司網址http://140.122.72.62/Census/99年度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報告.pdf
曹校章、鄭志富 (2006) 。東北角海域運動參與者運動選擇、參與動機、阻礙因素與忠誠度分析。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4,83-97。
梁忠軒 (2002) 。國中生之幸福感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振明 (2006) 。臺灣地區地方政府推動提升學生體適能實施績效之研究。體育學報,39 (4) ,103-118。
許樹淵 (2000) 。運動生理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許豐祺 (2009) 。精神科醫師的工作壓力、休閒參與和個人生活幸福感受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瓊文 (1992) 。生活型態與休閒行為有關變項的研究:以台大學生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連煜東 (2009) 。空軍志願役官士兵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郭淑菁 (2003) 。登山社員休閒涉入、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文長 (1995) 。大學生運動性休閒參與動機與興趣分組體育課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秀華 (1992) 。健康適能俱樂部會員消費者行為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陳宜君 (2007) 。臺北市高中生自覺健康狀況及運動行為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陳芮淇 (2000) 。新竹市某高職學生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建台 (2006) 。雲林縣國中生運動參與程度、運動自我效能與壓力因應能力之關連性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素娥 (2006) 。國中生課後運動參與行為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高彬 (2006) 。宜蘭縣國中學生課後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婉容 (2002) 。青少年休閒行為對偏差行為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陳密桃、陳玲婉 (2007) 。國小學童母親的人格特質與親職壓力、幸福感之相關研究。高雄師大學報,20,1-20。
陳清美 (2006) 。高中職學生家庭氣氛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陸士毅 (2008) 。臺北巿國小學生課後運動社團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陸洛 (1998) 。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人文及社會科學,8 (1) ,115-137。
彭美齡 (2010) 。臺北市高中職學生身體活動量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市。
彭郁芬、洪建智 (2010) 。規律運動與生活品質關係之探討。淡江體育,13,8-15。
彭臺臨 (2006) 。臺灣地區國民運動行為與政策意涵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曾安男 (2008) 。彰化縣高中職學生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亞洲大學,臺中市。
曾貝露 (2000) 。青少年宗教態度、價值導向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曾瑞怡 (2004) 。臺北市高中職學生運動參與行為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慧青 (2009) 。臺灣民眾運動習慣與學生運動參與情況分析。取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http://www.npf.org.tw/post/3/5745
湯善森 (2005) 。體適能對生活品質的影響。政大體育研究,17,79-90。
黃壬要 (2003) 。苗栗市高中學生課後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芳銘 (2003) 。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黃俊英 (1992) 。行銷研究-管理與技術。臺北市:華泰。
黃泰諭 (2011) 。我國學生體適能政策分析。中華體育季刊,25 (3) ,451-461。
黃景耀 (2008) 。東吳大學學生休閒活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楊依雯 (2010) 。高中生之生涯發展準備度、學校幸福感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胤甲 (2006) 。愛好自行車休閒運動者之流暢體驗、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靜宜大學,臺中市。
溫世頌 (2007) 。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葉重新 (2006) 。心理學。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葉淑娟 (2009) 。苗栗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葉建助 (2010) 。溯溪參與者休閒涉入、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劉翠薇 (1995) 。北縣某商專學生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淑莉 (2009) 。健身運動者的運動熱情與運動幸福感及幸福感之關係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鄭如芝 (2008) 。臺北市高中職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鄭國隆 (2008) 。臺北市中正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參與學校運動社團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盧俊宏 (1994) 。運動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盧俊宏 (2002) 。規律運動、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國民體育季刊,31 (1) ,60-73。
蕭淑芬、吳臺二 (2003) 。警察大學學生運動行為與健康體適能之調查分析。淡江體育,6,97-101。
蕭雅云 (2003) 。高中生生涯成熟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賴俊生 (2006) 。規律運動與離島高中學生憂鬱傾向之研究-以國立馬公高中學生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賴溢宏 (2004) 。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參與課後運動動機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錢家慧 (2006) 。臺北市內湖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參與學校運動社團動機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戴良全 (2003) 。臺北縣國小教師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鴻隆 (2003) 。臺北市國小學童課後運動之參與動機、知覺運動障礙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鍾東蓉 (2000) 。台北市立高中導師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簡曜輝、季力康、卓俊伶、洪聰敏、黃英哲、黃崇儒、廖主民、盧俊宏等 (譯) (2002) 。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臺北市:臺灣運動心理學會。 (Robert, S. W. & Daniel, G.., 1995) 。
顏君彰 (2009) 。教育部體育司學生運動能力納入入學錄取條件之規劃-運動參與行為。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4 (2) ,112-124。
顏映馨(1999)。大學生的生活風格、人際親密和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羅應嘉 (2009) 。運動中心消費者休閒動機、服務品質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北投運動中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輔仁大學,新北市。
Andrews, F. M., & Withey, S. B. (1976). 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 Americans' perceptions of life quality. New York, NY: Plenum.
Argyle, M. (1987).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USA: Methuen & Co.
Bentler, P. M. (1990). Comparative fit indices in structural model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7(2), 238-246.
Blair, S. N. (1984). How to assess exercise habits and physical fitness. Behavioral Health: A handbook of health enhancement and disease prevention (pp. 424-477). New York, NY: John Wiley and Sons.
Brodkin, P, & Weiss, M. R. (1990).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in motivation for participating in competitive swimming. Journal of Sports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12, 248-263.
Browne, M. A. & Mahhoney, M. J. (1984). Sport Psychology.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35, 605-625.
Caspersen, C. J., Powell, K. E., & Christenson, G. M. (1985). Physical activity , exercise ,and Physical fitness : 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ons for health-related research. Public Health Reports, 100, 126- 131.
Crawford, D.W., Jackson, E. L. & Godbey, G. C. (1987).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leisure constraints. Leisure Sciences, 13, 309-320.
Dishman, R.K., Sallis, J.F., & Orenstein, D.R. (1985). The determinant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Public Health Report, 100(2), 158-171.
Gill, D.L., Gross, J.B., & Huddleston, S. (1983).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in youth spor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14, 1-14.
Gould, D., Feltz, D., & Weiss, M. (1985). Motive for participation in competitive youth swimm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16, 126-140.
Kline. (2005).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New York: Guilford.
Laporte, R.E., Montoye, H. J., & Caspersen, C. J. (1985). Assessment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epidemiologic research: problems and prospects. Public Health Reports, 100, 131-146.
Maslow, A. H. (1943).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 New York, NY: Harper & Row.
McCullagh, P., Matzkanin, K. T., Shaw, S. D., & Maldonado, M. (1993). Motivation for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activity: A comparison of parent-child perceived competencies and participation motives. Rediatric Exercise Science, 5, 224-233.
Petosa, P.S. (1993). Use of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to explain exercise behavior among adults (Master’s thesis). Retrived from Dissertation service (UMI No. 94011334).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00). With understaning and improving health and objectives for improvinghealth. In: Healthy People 2010. Washington, DC: Author.
Weiss, M. R., & Klint, K. A. (1987). Show and tell in the gymnasium: An investigation of investigation of developmental differences in modeling and verbal rehearsal of motor skills.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58(2), 234-241.
West, S.G., Finch, J. F., & Curran, P. J. (1995).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nonnormal variables: Problems and remedies. In R. Hoyle (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Concepts, issues and applications, (pp. 56-75). Newbury Park, CA: 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