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昀穎
Yun-Yin Lee
論文名稱: 從農業作物變遷看三芝鄉村發展
指導教授: 張峻嘉
Chang, Chun-Chi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9
中文關鍵詞: 三芝鄉村發展農作物變遷土地價值
英文關鍵詞: Sanchih, rural development, crop change, land valu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7下載:7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當代鄉村基於各鄉村資源、社會條件的不同,在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結構轉變下發展出多元、分殊化的鄉村。本研究選定新北市三芝區,藉由鄉村發展理論的三個機制:商品化、政策去調節與再調節、網絡行動者空間,探究機制如何影響日治時期至今(2011年)三芝主要作物的變遷,並且如何進一步形塑三芝的鄉村發展。
    研究發現從日治時期迄今,隨著農業政策轉變,過去主要生產水稻與茶的三芝區,在受到政策方針由生產到非以生產為本位的調節影響下,轉為生產茭白筍與甘藷。而商品的轉換過程中,水利相關建設、組織發生變化,同時也使原本農民的產銷社會關係網絡出現改變,並且從原本生產稻、茶相關的農事組織,轉變為強調銷售的新興產銷班組織。同時,農民與農會的關係越趨緊密,形成組織獨大、依賴集中化的現象。由於日治時期為生產至上的發展背景,因此當時出現大面積、大規模的土地生產,然現今在非以生產為本位的引導下,僅小規模、小面積的耕種茭白筍與甘藷,透過地方產業與鄉村景緻的結合,發展觀光農園、鄉村旅遊、民宿等遊憩型態,創造新的鄉村附加價值,因此出現從銷售農產品到販售整體鄉村的商品化過程。除此之外,三芝藉銷售農作物:水稻與茶到海外,本身鄉村已納入全球體系,但當主要作物的生產轉為茭白筍與甘藷後,銷售範圍縮減台灣北部區域,三芝的在地性質愈趨強烈。
    整體而言,透過此理論概念中商品化、調節、網絡三者間的相互影響重組,可較全面性地了解三芝主要農作物的變遷,以及三芝鄉村現今發展的動態形塑歷程。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untry's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structural have changed, the contemporary rural become diverse and differentiated in appearance.
    In this study I selected the New Taipei City Sanzhi District and by the three mechanisms of rural development theory: arenas of commoditization, deregulation and regulation, networks and actor spaces to explore how did these mechanism affect the changes of main crops from period of Japanese occupation to the present (2011), and how to shape the rural development of Sanzhi District.

    The study found that so far from the period of Japanese occupation, the past production of rice and tea has changed into water bamboo and sweet potato because of the policy guidelines from production to non-production-based regul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The agricultural commodity productions changed have led the water conservancy organizations and the original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of social relation networks changed.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armers and farmers' associations grew closer and closer. Farmers became more relied on the farmers' associations. Nowadays, land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using of Sanzhi are small-scale and residents become to combine the rural scenery to develop the rural tourism, agricultural park. Therefore, Sanzhi not only sale it’s agricultural products but also sale the whole rural. Further, the nature of Sanzhi rural began to change.

    In sum, we can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nges of major crops in Sanchih and its dynamic shaping process through this theoretical concept of arenas of commoditization, deregulation and regulation, networks and actor spaces among restructuring.

    摘 要 I 目 次 III 表目次 IV 圖目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6 第三節 研究概念 10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14 第五節 研究區環境背景 16 第二章 作物商品化下的地方發展 24 第一節 水利設施與組織的轉變 24 第二節 土地價值的改變 36 第三節 小結 65 第三章 政策調節對主要作物與地方的影響 67 第一節 日治時期農業政策對三芝地方發展的影響 67 第二節 戰後農業政策對三芝地方發展的影響 82 第三節 小結 106 第四章 主要作物變遷下產銷社會網絡關係的變化 108 第一節 水稻產銷運作過程的關係網絡 108 第二節 茶作產銷運作過程的關係網絡 122 第三節 茭白筍與甘藷產銷運作過程的關係網絡 132 第四節 小結 147 第五章 結論 150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50 第二節 省思與後續研究建議 155 參考文獻 157 附錄一 163 附錄二 166 附錄三 168

    (一) 碩博士論文
    王榮志(2010),《鄉村產業對全球化的回應─以嘉義縣布袋鎮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江育惠(2006) ,《影響婦女參與乳房攝影檢查意圖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 縣三芝鄉婦女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
    林丁國(2008),《觀念、組織與實踐:日治時期臺灣體育運動之發展(1895-1937)》。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淑娟 (2007),《戰後臺灣茶業的發展與變遷》。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美珍(2004) ,《影響鄉村老人身體活動之相關因素探討討-以臺北縣三芝鄉新庄村為例》。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佳均(2011) ,《全球化時代鄉村地區經濟活動的變遷─以1992~2008年花蓮縣富里鄉為例》。東華大學鄉土文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文信(2001),《農村產業變遷與農民適應過程之研究─以觀音鄉蓮花休閒產業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玉清(2002),《台北縣三芝鄉福佬客的閩南語語音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尚文(2003),《屏東縣林邊鄉產業景觀轉變歷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 。
    陳柏宏(2004),《假型休閒式住宅俱樂部使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台北縣三芝鄉渡假型休閒式住宅俱樂部為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彥樺(2006),《台北縣三芝鄉淺水灣西側海岸沙丘地形及植群分布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賈子慶(1997),《三芝鄉大坑與陳厝地景空間變遷之歷史社會分析》。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佩芬(2006) ,《三芝鄉香水蓮花園台北赤蛙棲地保育個案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哲強(2007),《鄉村發展地方文化產業化歷程—嘉義縣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之個案》。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汝育(2007),《行動者網絡理論與地方發展:魚池紅茶產業再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竣鴻(2007) ,《鄉村產業知識交流之研究-以民雄鳳梨產業為例》。立德管理學院地區發展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 專書
    王鑑(2009),《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經濟政策研究(1895-1945)(卷二)》。臺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
    林木連、蔡右任、張清寬 等(2003),《台灣的茶葉》,台灣地理百科。台北縣:遠足文化。
    林進發(1936),《臺灣產業大觀》。台北市:民眾公論社
    林季嫻(2007) ,《臺灣人地關係初探》。臺北市:前衛出版。
    何春蓀(1986),《台灣地質概論台灣地質圖說明書》。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施淑宜總編輯 ; 鍾淑敏等(1997),《殖產方略 : 台灣產業開發, 1895-1945= The schemes of production : Taiwa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1895-1945》。台北市:立虹
    徐英祥(2009),《臺灣之茶》。臺灣:臺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臺灣之茶」出版委員會。
    許文富(1999),《農業政策導論》。臺北市:豐年社。
    梁義文(1981),《台灣田賦制度之研究》。台北:成文出版社。
    陳聰周(1981),《台灣農地規定地價之研究》。台北:成文出版社。
    陳鴻圖(2009),《臺灣水利史》。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曹永和 等(1986),《日據前期台灣北部施政紀實 經濟篇‧軍事篇》。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廖正宏、黃俊傑、蕭新煌(1986),《光復後台灣農業政策的演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乙種第十八號。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臺灣農會(1942),《臺灣主要農作物耕種梗概調查》。台北市:臺灣農會。
    譚鴻仁(2009) ,《膨風茶的地理學》。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三) 期刊
    宋紅一、曹慧如(2003),〈臺灣省北基農田水利會歷史沿革〉,《聖約翰學報》24:173-191 。
    吳功顯(2007),〈台灣農業政策對農地利用之影響〉。《華岡農科學報》,19:45-66。
    吳素蓮 (1994),〈大屯火山西南坡面地下水流動體系與水資源利用之研究〉。《師大地理學研究報告》,22(4):65-121 。
    邱湧忠(2007),〈從生活品質探討台茶發展〉。《台灣經濟金融月刊》,43:41-49雜誌
    陳文德、鄭綉鶯(2001),〈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內容簡介〉。《農業建設》
    陳國川(1990) ,〈日治時代雲林官有原野的土地開發〉。《地理研究報告》,33:1-51。
    莊華堂(1999) ,〈永定客與三芝江家〉。《客家》,113(116):51-54
    黃雯娟(1998),〈清代臺北盆地的水利事業〉。《臺灣文獻》,49-3:147-170。
    溫振華(1999),〈清代三芝一帶漢人的拓墾〉。《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59:4-11
    葉淑貞(2008),〈日治時代地租高低的決定因素〉。《臺灣銀行季刊》62(2):215-254。
    葉淑貞(1993),〈日據台灣租稅結構之分析〉。《經濟論文叢刊》21(2):179-227。
    蘇志超(1971),〈台灣農地價值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學報》23:151-179。
    蕭耀章(1997),〈臺灣農田水利事業及組織的演進〉。《臺灣水利》,25-4:21-42。
    嚴祖馨(2002),〈漫談農田水利會究竟是什麼?!水利會做的是什麼?!〉,廖本炎主編。《農田水利雜誌─重要文獻彙編(一)》。

    (四) 政府統計資料與出版品
    中央氣象局(1978-2009),《氣象報告彙編》。臺北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北基農田水利會(1954),1/4800地籍灌溉圖。北基農田水利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灣農家要覽增修訂三版策劃委員會(2005)。《臺灣農家要覽-農業篇》。臺北市:豐年社。
    李仲南等(2008),〈2008北海岸花海季〉。《三芝采風》,10:7。三芝鄉公所。
    陳慈玉、洪德俊、張美孋(2007):《續修臺北縣誌經濟篇》。臺北縣板橋市:台北縣政府。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2008),《陽明山地區產業遺址調查與保存規畫研究(一)》,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2008),《陽明山地區地名探源及調查研究》,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曹志卿等(2010),〈茭白筍水車文化節〉。《三芝采風》,14:6。三芝鄉公所。
    新北市地政事務所(1946~1968),《台北縣土地登簿》,淡水地政事務所。
    新北市地政事務所(不明~1944),《土地台帳》,淡水地政事務所。
    臺北縣三芝鄉公所(1994),《三芝鄉志》。
    臺北縣政府(1951~2009),《臺北縣統計要覽》。臺北縣政府。
    臺灣省北基農田水利會(1998),《臺灣省北基農田水利會會誌》。臺北:臺灣省北基農田水利會。
    臺北州勸業課(1939),《臺北州茶葉要覽》,臺北州勸業課。
    臺北州農事團體一覽(1930),《臺北州農事團體一覽》。臺北州。
    臺北州知事官房文書課 (1924-1940),《臺北州統計書》。臺北 : 臺北州知事官房文書課。
    臺北州農會(1934),《臺北州優良茶品評會成績表》,臺北州農會。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1909-1911、1912-1914、1916、1918) ,《臺灣埤圳統計》。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
    臺灣總督府土木部(1909),《明治四十二年度公共埤圳歲入出決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土木部。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1910),《明治四十三年度公共埤圳及公共埤圳聯合會歲入出決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
    臺北廳(1918),《臺北廳第三統計書》。臺北聽。
    臨時臺灣工事部(1907),《明治四十年度公共埤圳歲入出決算》。臨時臺灣工事部

    (五) 研討會論文
    吳聰敏(2003)。〈台灣經濟史研究的傳承與創新:以經濟成長研究為例〉。《九十二年度林本源中華文教基金會暨台灣史研討會》1-7。
    黃欽榮(1991),《台灣茶葉的內銷問題與發展策略》,台灣茶業發展研討會專輯。國立中興大學農產運銷系。

    (六) 英文專書
    Marsden, T. (1998) Economic perspectives. In: Ilbery, B. (ed.) The Geography of Rural Change, Longman: London.. 13-30.
    Mormont,M(1990)Who is rural?Or, how to be rural. Towards a sociology of the rural. In Marsden,T.K.,Lowe,P.and Whatmore, S.(eds) Rural restructuring:global process and local responses,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Rural Change 1. Wiley,London.
    Murdoch,J. (2000) Networks—a new paradigm of rural development?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16:407-419.
    Murdoch et al. (2003) A differentiated countryside, in Murdoch et al. (2003) The Differentiated Countryside. London: Routledge.7-30
    Woods, Michael (2005) Defining the rural, in Woods, Michael (2005) Rural Geography. London: Sage.

    (七) 新聞
    臺灣日日新報(1921/04/18)。〈製茶實地指導〉。《臺灣日日新報》,版4。
    臺灣日日新報( 1921/07/10)。〈淡水郡製茶品評會 舉行褒賞授興式〉。《臺灣日日新報》,版5。
    臺灣日日新報( 1921/07/13)。〈茶業競賽〉。《臺灣日日新報》,版5。
    臺灣日日新報(1921/07/13)。〈茶業公司員大會〉。《臺灣日日新報》,版5。
    臺灣日日新報( 1922/07/24)。〈製茶百斤品評會〉。《臺灣日日新報》,版3。
    臺灣日日新報(1922/08/16)。〈三芝茶園品評會〉。《臺灣日日新報》,版5。
    臺灣日日新報(1922/08/17)。〈製茶百斤品評會 高田知事製茶方針訓示〉。《臺灣日日新報》,版5。
    臺灣日日新報(1922/08/17)。〈摘茶競技會〉。《臺灣日日新報》,版5。
    臺灣日日新報(1922/08/21)。〈改善之淡水茶 石渡技師審查薦吿〉。《臺灣日日新報》,版3。
    臺灣日日新報(1922/08/28)。〈淡水茶之改善顯著 競賣中獲異常高價─綠茶輸出激減〉。《臺灣日日新報》,版3。
    臺灣日日新報( 1922/09/18)。〈淡水採茶競技會〉。《臺灣日日新報》,版5。
    臺灣日日新報( 1925/09/20)。〈三芝庄包種茶講習〉。《臺灣日日新報》,版4。
    臺灣日日新報( 1926/04/04)。〈三芝庄包種茶講習〉。《臺灣日日新報》,版4。
    臺灣日日新報( 1926/09/27)。〈製茶發動機 講習終了〉。《臺灣日日新報》,版4。
    臺灣日日新報(1927/04/25)。〈淡水三芝庄摘茶競技會 優良者各授賞〉。《臺灣日日新報》,版4。
    臺灣日日新報( 1927/07/07)。〈三芝庄將織 茶業改良會 來十二日發會〉。《臺灣日日新報》,版4。
    臺灣日日新報(1931/04/21)。〈茶業指導所擧開所式 三芝庄創設〉。《臺灣日日新報》,版4。
    聯合報( 1952/05/06)。〈混凝土晒場 北縣建六九處〉。《聯合報》,版5。
    聯合報 ( 1952/05/18)。〈北縣各鄉鎮 修建堆肥舍〉。《聯合報》,版5。
    聯合報( 1952/12/22)。〈講習施肥方法 勸導現穀換肥 糧食局將分別集會〉。《聯合報》,版6。
    聯合報(1968/03/27)。〈茶園耕作技術 北縣分組輔導〉。《聯合報》,版7。
    經濟日報(1972/11/29)。〈水稻綜合栽培 九鄉鎮獲獎金〉。《經濟日報》,版2。
    經濟日報(1972/12/03)。〈省府決撥款二千萬元 貸放鄉鎮作公共造產〉。《經濟日報》,版2。
    聯合報( 1973/10/18。〈政府運用專款四億 改善農牧漁業經營 山坡地開發計劃決定〉。《聯合報》,版2。
    經濟日報( 1979/08/08)。〈銷日本綠茶 比去年減少〉。《經濟日報》,版3。
    聯合報(1988/07/23。〈三芝西瓜甜度高 昨天舉行品嘗會〉。《聯合報》,版15。
    魏錫鈴(1994/10/26)。〈秀出特點 吸引遊客 多數鄉鎮市選出特色、特產〉。《經濟日報》,版14。
    羅建怡(1996/12/31)。〈都會休閒派 三芝橫山 宜踏青看梯田〉。《聯合報》,版44。
    林秀芳(1997/10/19)。〈茭白筍節 25日三芝有請地方產物與文化結合 企盼帶動觀光活動〉。聯合報,版44。
    邱淑玲(2009/07/08)。〈三芝/北海岸花海季 花花世界正迷人〉。《聯合報》。

    (八) 網路資料
    三芝民宿網站http://art.okgo.tw/。(2012/7/13瀏覽)
    內政部地政司全球資訊網
    http://www.land.moi.gov.tw/chhtml/landvalue.asp?cid=100(瀏覽日期:2012/01/31)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17008&ctNode=3362&mp=4(2012/7/9瀏覽)
    交通部公路總局「公路資訊」網http://www.thb.gov.tw/TM/Menus/Menu02/main0207/images/taipei_county.jpg(瀏覽日期:2012.05.09)
    行政院環保署地方環境資料查詢http://edb.epa.gov.tw/localenvdb/TaipeiCounty/(瀏覽日期:2011/02/1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產銷班組織體系資料服務系統
    http://agrapp.coa.gov.tw/agr-Sed/agrJsp/main.jsp?page=00(瀏覽日期:2011.05.02)
    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檔名:〈cca100003-od-ta_01820_000122-0001-u.xml〉
    http://thdl.ntu.edu.tw/THDL/RetrieveDocs.php(瀏覽日期:2012/03/12)
    番婆林觀光花園網站http://fpl.myweb.hinet.net/(2012/7/13瀏覽)
    農委會網站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11136。(2012/03/03瀏覽)
    農委會網站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1020。(2012/3/3瀏覽)
    農委會網站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78。(2012/3/3瀏覽)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