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盧雨芯
論文名稱: 國中歷史課堂的導言設計
指導教授: 陳豐祥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7
中文關鍵詞: 導言開場白歷史教學教學設計引起動機學習興趣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6下載:1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歷史課常被認為枯燥無味,或僅是年代的背誦,尤其國中階段的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對於周遭事物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愛惡分明,常因對某學科的喜惡而左右了學習成效。有鑑於此,本研究擬將焦點鎖定在國中歷史教學的「導言設計」部份,也就是歷史課堂教學的第一步---「引起動機」,探討其理論根據、設計類型,期能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本研究分別從理論與實務兩方面進行探討。首先從「學習動機理論」以及「導言設計原理」的理論切入,嘗試從心理學、教育學等理論方面確定導言設計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也證實導言不應是天馬行空,任意而為,而應有其明確的目的、時間的規範。其次,根據課堂教學的實務經驗,本研究將歷史課堂的導言系統化地分為「實體直觀類」、「影音鑑賞類」及「活動討論類」三大類型,其下再細分十三種次類型,如「實體直觀類」之下的「漫畫」、「照片或圖像」、「紀念品或模型」;「影視音響類」之下的「流行歌曲」、「改編歌詞」、「時尚電影」、「電玩遊戲」;「活動討論類」之下的「時事分析」、「猜謎遊戲」、「歷史趣事」、「心得分享」、「創意思考」及「引起疑問」。每一主要類型均以國中歷史教科書教材內容為例,提供教案與導言設計實例。

    為評估歷史課堂的導言設計成效,本研究實施「國中歷史課堂導言設計成效評估問卷」,並利用「教師教學日誌」進行分析統計。研究結果發現,歷史課堂上的導言,的確能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且越貼近學生生活的導言設計,越能引起學生共鳴。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頁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 4頁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14頁 第二章 導言設計原理 第一節 學習動機理論 …………………………19頁 第二節 導言設計理論 …………………………33頁 第三章 導言設計類型 第一節 實體直觀類 ……………………………45頁 第二節 影視音響類 ……………………………64頁 第三節 討論活動類 ……………………………89頁 第四章 導言設計的教學評鑑 第一節 教學評鑑方法 ……………………… 103頁 第二節 評鑑結果分析 ……………………… 109頁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31頁 參考書目 …………………………………… 135頁 附錄 …………………………………………… 141頁

    參考書目

    一、 專書
    1. Albert Bandura著,楊語芸譯,《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台北:桂冠,1995年。
    2. Rice,F. Philip著,謝佳容等譯,《人類發展學》,台北:五南,2005年。
    3. Benjamin B. Lahey著,黎士鳴編譯,《心理學概要》,台北:麥格羅希爾,2005年。
    4. Bruse E. Gronbeck著,陳淑珠,張玉佩譯,《演說傳播原理》,台北:五南,1998年。
    5. Robert Heinich ; Michael Molenda ; James D. Russell著,李文瑞等譯,《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台北:心理出版社,民84年。
    6. Stephen E. Lucas著,李姿儀譯,《演說的藝術:如何在眾人面前暢達無礙》,台北市:麥格羅希爾,2004年。
    7. 王文科等,《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2008年。
    8. 吳英長,《教師如何應用討論法於班級教學》,七十六年國小社會科教學法學術研討會,民76年。
    9. 林大樁編著,《新聞寫作原理》,台北:陽明,民50年。
    10. 林玉体,《幼兒教育思想》,台北:五南,2008年。
    11. 柳婷著,《廣告與行銷》,台北:五南,民88年。
    12. 張玉燕,《教學媒體》,台北:五南,民83年。
    13. 張玉成,《教師發問技巧及其對學生創造思考能力影響之研究》,台北: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編印,民72年。
    14. 張春興,《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1994年。
    15. 張松禮,《動機心理學》,台北:中華,民57年。
    16. 張廣智,《影視史學》,台北:揚智,1998年10月。
    17. 張德聰等著,《青少年心理與輔導》,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95年。
    18. 陳登武,《歷史與人生》,台北:三民,2008年。
    19.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20. 中學歷史教材教法編寫組編,《中學歷史教材教法》,湖南大學出版社,1988年。
    21. 隆蔭培等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 舞蹈》,台北:錦繡,1993年。
    22. 黃光雄,《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1999年。
    23. 游梓翔,《演講學原理:公共傳播的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2000年。
    24. 曾慧佳,《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台北:桂冠,民87年。
    25. 葉龍彥《台灣唱片思想起》,台北:博揚文化,2001年12月。
    26. 劉玉玲著,《青少年心理學》,台北 : 揚智文化,2002年。
    27. 劉毅志等編著,《廣告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84年。
    28. 魏授章,《歷史課堂教學藝術》,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二、 期刊論文
    1. 王文景,〈影視與虛擬歷史在通識歷史教學應用之探討〉,《通識教育學報》,11期,2007年6月,頁1-24。
    2. 王怡仁,〈歷史劇的迷思〉,《歷史月刊》,第151期,2000年8月,頁128-132。
    3. 朱小麗,<利用歷史教科書的圖畫進行教學>,《面向二十一世紀歷史教材和歷史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頁364。
    4. 李月紅,〈巧用漫畫,激活歷史教學〉,《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第3期,2008年,頁71-73。
    5. 李德藻,〈中學歷史教材插圖教學研究〉,《歷史教學》,第6期,1988年,頁26。
    6. 吳靜吉、程炳林。〈激勵的學習策略量表之修訂〉,《測驗年刊》,第39期,民81,頁59-78。
    7. 邱連煌,〈「浮流」:內在動機的泉源〉,《初等教育學刊》,第八期,台北市立師範學院,2000,頁47-80。
    8. 林菁等,〈「台灣老照片數位博物館」融入國小歷史教學的歷程與結果〉,《教育實踐與研究》,第20卷2期,2007年9月,頁29-64。
    9. 周樑楷,〈書寫歷史與影視史學〉,《當代》,第88 期,1993,頁10。
    10. 周梁楷,〈影視史學:理論基礎及課程主旨的反思〉,《台大歷史學報》,第23期台北,台灣大學,1996年6月,頁445-470。
    11. 周孟玲,〈知識與實際:英國歷史教學改革的成果與問題淺析〉,《清華歷史教學》,第5期,1996年8月,頁52。
    12. 徐玫玲〈流行歌曲在台灣—發展、反思和與社會變遷的交錯〉,《輔仁學誌:人文藝術之部》,2001年7月,頁221。
    13. 孫天虹,〈歷史教育與電子遊戲〉,《史轍》,第三期,2007年7月,頁181-195。
    14. 孫芝君〈從語言在時代的位階與功能變換淺說流行歌曲在台灣的發展〉,《百年台灣音樂圖像巡禮》,台北:時報,1998,頁69。
    15. 唐弓,〈歷史與生活的融合:大學歷史通識教育的核心課題〉,《通識教育》,4卷4期,1997年12月,頁1-15。
    16. 喻蓉蓉,〈“漫畫中的歷史·歷史中的漫畫”學術座談會〉,《歷史月刊》,第162期,2001年7月,頁110-117。
    17. 黃海萍,〈高中新課改理念下課堂教學導言的設計〉,《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第24卷,第2期,2008年2月,頁26-29。
    18. 黃延齡,〈活化高中歷史教學法〉,《歷史月刊》,第204期,2005年1月,頁108-119。
    19. 殷靜玉,〈師生互動,還歷史鮮活的生命〉,《歷史月刊》,第245期,2008年6月,頁119-123。
    20. 殷靜玉,〈巧用點,點亮歷史課堂〉,《歷史月刊》,第250期,2008年11月,頁121-123。
    21. 賀素敏,〈利用圖示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歷史教學》,1998 年第12 期。
    22. 喻蓉蓉,〈“漫畫中的歷史·歷史中的漫畫”學術座談會〉,《歷史月刊》,第162期,2001年7月,頁110-117。
    23. 潘慧玲,〈動機的激發〉,收入黃光雄主編《教學原理》,頁294-295。
    24. 曠文琪、吳怡萱,〈六分鐘打敗世界七十二個團隊〉,《商業周刊》,第1088期,台北:2008年9月,頁64-66。

    三、 學位論文
    1. 王信評,〈學習環境對學生自我價值與學習動機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碩士論文,民93年。
    2. 王麗華,〈「結合動機之時間管理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動機與時間管理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民95。
    3. 石宇立,〈我國高中職學生學習動機之後設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民95年。
    4. 安然,〈中學時事教育研究〉,河北師範大學,學科教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5. 朱采慧,〈試論國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圖示教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學位論文,民91,頁20-21。
    6. 李世鴻,〈學習動機對學習成就之影響-國中學生學習理化科之狀況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民93。
    7. 金惠琳,〈學習動機課程方案應用於國中音樂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民94年。
    8. 林星秀,〈高雄市國二函數課程GSP輔助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民90年。
    9. 洪寶蓮,〈內在動機與情意學習方案之發展及其團體輔導效能〉,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博士論文,民85年。
    10. 姚幸君,《歷史教學的突破與嘗試-合作學習在歷史科的運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91。
    11. 徐雨霞,〈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的生活壓力、因應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93年。
    12. 馬婉華,〈融入數學史教學對高一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數學歸納法」單元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民94年。
    13. 常雅珍,〈激發心靈潛能---以正向心理學內涵建構情意教育課程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論文,民93年。
    14. 黃顗穎,〈流行音樂歌手形象、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關係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92。
    15. 詹珮甄,〈周杰倫現象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91年。
    16. 謝征,〈論地理時事新聞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湖南師範大學,學科教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四、英文資料
    1.Bandura,A.“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37(1982),122-147.
    2. Bandura,A. Social learning theory.(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77)
    3. Csikszentmihalyi,M. Flow:The Psychplogy of optimal experince. (New York:Harper and Row,1990).
    4. Harter, S. “A new self-report scale of instrinsic orientation in the classroom:motivation and informational components,” Development Psychology,17(1981),300-312.
    5. Levin, J.R., & Lesgold, A.M. “On pictures in prose”.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 Techonology Journal, 26(3),(1978),233-243.
    6. Maslow,A.H.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New York:Macmillan,1970).
    7. McCombs, B.L. “Motivational skills training:combining metacognitive,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In C.E, Weinstein,E.T. Goetz, & P.A. Alexander(Eds), ” 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 Issues in assessment,i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New Yook: Academic Press, 1988).
    8. Miller,E. “Speech introductions and conclusions,” 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32(1946),p.182-183.
    9. Piget,J. The psycbology of intelligence.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50).
    10. Rieber. “Animation in computer-based instuc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 Development, 38(1), (1990),77-86.
    11. Weiner, B. “The role of affect in rationl(attributional) approaches to human motiv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er,9 (1980),4-1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