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美娟 Chen, Mei-chuan |
---|---|
論文名稱: |
國中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基本學力測驗成績之研究--以台南縣國中為例 Study on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and the Basic Competence Tes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Results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nan County of Taiwan |
指導教授: |
陳政友
Chen, Cheng-Y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1 |
中文關鍵詞: | 國中生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基本學力測驗成績 |
英文關鍵詞: |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the Basic Competence Tes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07 下載:1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主要在了解台南縣國中學生之社會人口學變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成績,並探討其相關因素,以作為推動學生健康促進之參考。本研究採橫斷性調查研究法,以台南縣國中學生為母群體,立意取樣研究者服務之學校,有效問卷為346份。
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在社會人口學分布中,男多於女,以平均身體質量指數來看,體態屬正常範圍;家庭社經地位偏低,智力成績等級多屬優及中等。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運動得分最高,其次依序是營養、人際支持、壓力處理、自我實現、健康責任。基本學力測驗成績總分平均232.4(標準差101.1)。
二、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關係中,在營養方面,與智力測驗成績有顯著差異;在運動方面,與性別、智力測驗成績有顯著差異;在壓力處理方面,與性別、身體質量指數、家庭社經地位有顯著差異;在健康責任、自我實現、人際支持方面,與家庭社經地位、智力測驗成績有顯著差異。整體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家庭社經地位高者及智力測驗成績優者,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較佳。
三、研究對象之基本學力測驗成績,與家庭社經地位、智力測驗成績之有顯著差異,且於各面向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成正相關。家庭社經地位屬於中或高的學生、智力測驗成績越優的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各面向越佳的學生,其基本學力測驗成績就越好。
四、本研究探討在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對基學力測驗成績的預測,可解釋的62.2%總變異量,其中「家庭社經地位」、「智力測驗成績」、「營養」為主要預測變項,且以「智力測驗成績」影響最大,「營養」次之。
本研究依結論提出具體建議,提高研究對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進而提升基本學力測驗成績。
This research aims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demographic variabl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nan County of Taiwan,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and the results of the Basic Competence Tes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tems mentioned above, relevant factors are analyzed to serve as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students’ health. This research is performed by the cross-section survey with Tainan County’s students as crucial population. 346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and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re shown below:
1.Among our objects of study, females are outnumbered by males regarding the social-demographic distribution. The average BMI of the objects is under the "normal" category. The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tends to be lower than average while the IQ test results mostly belonging to the average or the higher levels. As for health-promotion lifestyle, it is the item of exercise in which the objects score the highest, and other items are ranked as nutrition, interpersonal support, stress management, self-actualization, and health responsibility. The objects’ average result of the Basic Competence Tes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CTJHS) is 232.4 (standard deviation 101.1).
2.In the relation between social-dem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minent difference can be found among objects with different BCTJHS results in nutrition; objects with different genders and IQ test results perform differently on exercise; objects with different genders, BMI, and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perform differently on stress management; objects with different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IQ test results perform differently on health responsibility; objects with different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IQ test results perform differently on self-actualization; objects with different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IQ test results perform differently on interpersonal support. In the overall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the objects with higher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IQ test results have better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3.There is a prominent difference in BCTJHS results among objects with different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IQ test results; this difference is in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omprehensiv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Students with middle or higher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better IQ test results, and good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would have better BCTJHS results.
4.This research scrutinizes the impact of the social-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on the prediction of BCTJHS results. The explainable overall accuracy is 62.2 %. Among all of the predictions,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IQ test results, and nutrition are main importance. It can be found that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vides effective prediction of BCTJHS results while “IQ test results”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nutrition” is less to it.
This research proposes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uplifting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so as to boost BCTJHS results.
中文部份
仇方娟(1997)。南區五專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雄中學報,10,281-302。
內政部統計處。2009年6月8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97縣市指標。
尤秀菁(2008)。臺中縣某國中學生健康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新超譯(2005)。教育實用心理學。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台南縣國中學統計資料。2008年12月20日,取自:台南縣教育局網站: http://www.tnc.edu.tw/。
全國試務委員會。2009年6月10日,取自:http://98bctest.fg.tp.edu.tw/98bctest/
朱敬先(1995)。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江承曉、沈姍姍、林為森 (1999) 。南部地區專科學生實施健康促進行為之探討。嘉南學報,25,129-138。
行政院衛生署(1998)。國民營養現況1993-199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五南。
吳新華(1996)。兒童適應問題。台北:五南。
李叔佩(1988)。學校健康教育。台北:五南。
李秀珍(2007)。國中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以台南縣四所國中學生為例。長榮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李佩倫(2004)。影響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成績因素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淑茹(2005)。大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李復惠、賴香如(2000)。我國國民小學健康課程演變。學校衛生,36,44-69。
李蘭(1991)。健康行為的概念與研究 。 中華衛誌,10(5),199-211。
李蘭,曾東松,翁慧卿,孫亦君(1999)。青少年危害健康行為研究:八十六學年度台北市國中生之現況。公共衛生,26(2),75-90。
林世華(2002)。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與聯考實務作法的差異。飛揚--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專刊,14,10-16。
林俊昌(2007)。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成績相關及預測之研究—以台北縣某國中為例。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建(2006)。大學生自我實現的需求與學業成績的相關研究。中國教育專刊,6,19-20。
林建得、陳德宗、丁春枝(2002)。師院生健康概念、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情緒穩定與健康體適能之相關研究:以屏東師院學生為例。屏東師院學報,16,435-474。
林思嫺(2006)。宜蘭縣高中職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6,33-53。
林盈伶(2005)。人格特質、學習型態對學習成效之影響。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美聲、黃松元(2006)。中小學學校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以宜蘭縣中小學學校護理人員為例。學校衛生,48,1-17。
林清江(1998)。教育社會學新論—我國社會與教育關係之研究。台北:五南。
林淑娥(2004)。台南縣國民中學學生內外控信念、生活適應與國中基本學力測驗關係之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高雄:巨流。
邱皓政(2008)。量化研究法(一)修訂版-研究設計與資料處理:SPSS中文視窗版操作實務詳析。台北:雙葉。
邱慶瑞(2003)。學業成績好壞與體適能的表現比較-以台北市永春高中為例。北體學報,11,173-179。
姜逸群(2006)。健康促進與生活型態。學校體育雙月刊,16(3),31-35。
姜逸群、黃雅文(1992)。衛生教育與健康促進。台北:景文。
洪麗玲(1996)。衛生教育介入對某護專學生健康促進生活發是成效之研究。長庚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徐淑雲(2004)。地區差異、家庭社會經濟背景與學業成就之相關性—以台南地區之國立高中一年級學生為例。立德管理學院地區發展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健康促進發展歷程介紹。2008年9月18日,取自: 健康促進發展網站: http://www.hps.pro.edu.tw/hps/Default.aspx。
國民健康局網站:組織再造、資源整合:成立國民健康局,推動全民健康促進工作。2008年10月16日,取自: http://www.doh.gov.tw。
國家衛生研究院(2008)。2020健康國民白皮書技術報告。台北:國家衛生研究院。
張伍庭(2006)。影響高中職學生學習成效因素之研究。大葉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張晏宓(2002)。國中氣喘學生學習表現與身體社會適應之探討。長庚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張富琴(2001)。台北市高中生危害健康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學校衛生工作指引—健康促進學校理論篇。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資料,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09年4月1日,取自: http://www.edu.tw/。
教育部體適能網站,體適能常模-身體質量。2008年10月11日,取自:http://www.fitness.org.tw/TW/index.html。
郭碧雲、尤嫣嫣、陳瑞堅、陳科仰(2007)。冇科技大學學生情緒智力與學業成績之初探研究。學校衛生,50,107-120。
野曉航(2003)。論初中學生學習壓力與學習成績的關係。中國教育學刊,8,43-45。
陳政友(2001)。台灣地區高中(職)與大專生健康生活型態與相關因素研究。學校衛生,38,1-31。
陳昭伶(2004)。基隆地區高中職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皇戎(2005)。智力、家庭社經地位、學習動機、自我價值對國軍軍官學業成績表現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美燕、周傳姜、黃秀華、王明城、邱獻章、廖張京棣(1997)。健康促進的生活方式量表中文版之修訂與測試。長庚護理,8(1),14-23。
陳美燕、廖張京棣(1995)。桃園地區護理學生與護理人員執行健康促進的生活方式之初步探討。護理研究,3(1),6-15。
陳美燕、廖張京棣、廖照慧、周傳姜 (1994)。公衛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初步探討。護理研究,2(1), 41-54。
陳素芬、黃松元(2005)。台北縣林口鄉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生活型態之研究。學校衛生,47,1-24。
陳淑卿、賴裕和(1999)。Pender健康促進模式理論。長庚護理,10(4),55-61。
陳淑雅(2002)。護生健康促進衛生教育及體適能活動之成效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嘉彌(2008)。跨年級同儕師徒制中師傅生學業成績及其學習感受改變之分析教育。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4(1),109-140。
陳德雄(2005)。男性青少年學業成績與體適能相關研究-以新竹市三民國中為例。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守誌(2004)。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與調適策略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世傑、林國凍(2009)。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學之批判探究。大專體育,101, 62-69。
黃全愈(2003)。素質教育在美國:留美教育者對美國基礎教育的體驗。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黃松元(2000)。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黃淑貞、姜逸群、賴香如、洪文綺、陳曉玟(2002)。台灣地區國小學童健康行為調查。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九十一年度委託研究計劃。
黃毓華、邱啟潤 (1996)。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信度效度之評估。高雄醫學科學雜誌,12(9),529-537。
黃毓華、邱啟潤(1997)。高雄地區大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預測因子。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6(1), 24 -36。
黃錫美(2006)。潘德氏健康促進模式之介紹。北市醫學雜誌,3(6),853-858。
塗紫吟(2008)。運動參與對學業表現及情緒智力之影響。大專體育,95,82-87。
楊思偉(2000)。談基本能力與基本學力。研習資訊,17(6),12-24。
楊惠如(2007)。台灣地區各縣市國中教育資源對基測成績影響之研究。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楊瑞珍、蘇秀娟、黃秀麗(2001)。台北市不同學制學生健康促進生活方式之初步探討。醫護科技學刊,3(1),1-17。
葉琇珠(2000)。大學生健康概念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萬清(2002)。影響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成績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劉俐蓉、姜逸群(2005)。台北市立國中教職員工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中華職業醫學雜誌,12(1), 21-32。
劉劍華(2002)。社區健康營造之老年人其社區參與程度及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對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小玉(2005)。花東地區學校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鄭淑芬(2004)。桃園地區高中職學生個人因素及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性研究。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富森(1998)。淺談國中基本學力測驗之評鑑原則。測驗與輔導,150,3119-3125。
盧浩傑(2006)。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偏差行為、學業成就之相關性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謝伯榮(2005)。中學生時間管理與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台北大學統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秀美(2007)。新莊市國中生優酪乳消費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魏米秀、呂昌明(2005)。健康促進生活量表中文簡式量表之發展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4,25-45。
英文部分
Bergmann, B.L. & Greenberg, J.S.(1991). A study of the psychosocial profile of the health promoting adult.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 , 22(6), 354-362.
Cathie, H. (2002). Learning to be health. from: http://www.dcsf.gov.uk/research/data/uploadfiles/RCB07.doc
Chen, M. Y.,Wang, E.K.,Yang, R. J. & Liou, Y. M.(2003).Adolescent health promotion scale: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testing. Public Health Nursing,20(2),104-110.
Dever,G. E. A. (1976). An epidemiological model for health policy analysis. Social Indicator Research, 2, 453-466.
Duffy, M. E., Rossow, R., & Hernandez, M. (1996). Correlater of health-promotion activities in employed Mexican American women. Nursing Research, 45(1), 18-24.
Demby, E. (1974) Psychographics and from whence it came.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22-29.
Gillis, A. J. (1993). Determinants of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An Integrative review.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8, 345-353.
Green, L.W., & Kreuter, M.W.(1991). Health promotion planning: An educational and envirnmental approach (2nd ed.). Mountain View, CA: Mayfield.
Harris, D. M., & Guten, S. (1979). Health-protective behavior: An exploratory study. Jouu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20(Mar.), 17-29.
Johnson, D. L., Ratner , P. A., Bottorff , J. L. & Hayduk, L. A. (1993). An exploration of Pender’s health promotion model using LISREL. Nursing Research, 42, 132-140.
O’Donnell, M. P. (1986). Definition of health promo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 1(1), 4-5
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1986).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alth Promotion. Ottawa, 21 November 1986 - WHO/HPR/HEP/95.1. from: http://www.who.int/hpr/NPH/docs/ottawa_charter_hp.pdf
Pender, N. J. (1990) .Expressing health through lifestyle patterns. Nursing Science Quarterly, 3(3), 115-122.
Pender, N. J., Walker, S.N., Sechrist, K.R., & Frank-Stromborg, M., (1990 ). Predicting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in the workplace. Nursing Research, 39(6), 326-332.
Pender, N. J.(1996). 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3rd). Stamford, Connecticut: Appleton & Lange.
Pender, N. J. (1987). 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 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 Stamford, CT: Applenton&Langh.
Singer, J.E.(1982). The need to measure lifestyl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Psychology, 31, 303-315.
Tashiro, J. (2002). Exploring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behaviors of
Japanese college women : perceptions, practices,and issues. Health Care for Women International,23(1),59-70.
Travis, J.W. (1977). Wellness workbook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Mill Valley, CA : Wellness Resource Center.
W.H.O.(1978). Declaration of Alma-At Retrievd Oct 01,2006, from:http://www.euro.who.int/aboutWHO/policy/20010827_1
W.H.O.(1996).Reg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promoting schools-A framework for action.WHO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 Manila:The office.
Wiley, J. A., & Camacho, T. C. (1980). Lifestyle and future health: Evidencefrom the Alameda County study. Preventive Medicine, 9,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