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鄧倚心
Deng, Yi-Xin
論文名稱: 國中專輔教師知覺角色期望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自我分化、情緒調節為中介變項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ole Expectation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Full-Time Guidance Counselors in Junior High School: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and Emotional Regulations as Mediator Variables
指導教授: 陳學志
Chen, Hsueh-Chih
口試委員: 陳學志
Chen, Hsueh-Chih
張雨霖
Chang, Yu-Lin
邱發忠
Chiu, Fa-Chung
口試日期: 2024/10/24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4
中文關鍵詞: 知覺角色期望工作滿意度自我分化情緒調節
英文關鍵詞: role expectation, job satisfaction,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emotional regulations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197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專輔教師知覺角色期望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並且探討自我分化、情緒調節為中介變項之效果。研究者以全臺灣158位國中專輔教師為研究對象,採便利取樣方式取得有效問卷進行調查。研究工具包含「國中專輔教師角色期望問卷」、「工作滿意度問卷」、「自我分化量表」、「情緒調節量表」。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皮爾遜積差相關、拔靴法中介分析等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研究發現如下:在相關分析中,知覺角色期望、工作幸福感、自我分化、情緒調節兩兩之間皆呈現顯著相關,自我分化中的我立場和工作滿意度有高度顯著正相關。在中介分析中,知覺角色期望可以透過自我分化中的我立場及情緒調節中的情緒效能對工作滿意度有影響。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國中輔導教師、輔導實務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how role expectation can influence job satisfaction of Full-time guidance counselors i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and emotion regulation as mediating variables. A total of 158 Full-time guidance counselors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wan were used as the target population for this study, and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obtained through a purposeful sampling. The instruments used in the study included the Role Expectation Questionnaire,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Inventory, and Emotional Regulation Scale.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Mediation analysis (bootstrapping).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In the correlation analyses,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four variables: role expectation, job satisfaction,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and emotional regulations. Especially, I-position of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on job satisfaction were found high and positive relationships. In the mediation analysis, role expectation can have an effect on job satisfaction through I-position of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and self-efficacy in regulating emo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researchers mad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by middle school tutors, tutoring practices and future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專輔教師之知覺角色期望 11 第二節 工作滿意度 13 第三節 自我分化 16 第四節 情緒調節 22 第六節 知覺角色期望、工作滿意度、自我分化、情緒調節之相關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3 第四節 統計方法 37 第四章 研究結果 39 第一節 基本背景資料分析 39 第二節 知覺角色期望、工作滿意度、自我分化、情緒調節相關分析 47 第三節 自我分化、情緒調節對知覺角色期望、工作滿意度中介效果 53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5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9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63 參考文獻 67 中文部分 67 西文部分 75 附錄 81 附錄 1 國中專輔教師角色期望問卷使用同意書 81 附錄 2 工作滿意度問卷使用同意書 82 附錄 3 自我分化量表使用同意書 83 附錄 4 情緒調節量表使用同意書 84

    王怡今(2019):《自主與親密:自我分化的學習旅程》(未出版碩士論文),實踐大學。
    王玟惠(2016):《國中生知覺父母心理控制、情緒調節與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王宥勻(2017):《國小專任輔導教師的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王詩婷(2019):《國小教師對專任輔導教師角色知覺與角色期望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
    王麗斐、杜淑芬、羅明華、楊國如、卓瑛、謝曜任(2013):〈生態合作取向的學校三級輔導體制:WISER模式介紹〉。《輔導季刊》,49(2),4–11。
    王櫻芬(2012):〈情緒調節在青少年人際依附與心理困擾之中介角色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4(2),273-293。https://doi.org/10.6251/BEP.20111129
    朱雪梅(2006):《員工自我效能、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以東森電視臺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朱雲(2020):《助人工作者工作壓力、情緒調節、心理彈性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朱筱雯(2009):《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江文慈(1999):《情緒調整的發展軌跡與模式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江國楨(2016):《幾近完美主義與心理健康、幸福感的關聯:完美自我呈現和情緒調節的中介效果》(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吳芷筠(2015):《『我的面具與我的心』—探究國中輔導教師之情緒規則》(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吳奕威(2021):《自我分化與心理健康之關係—正念特質的中介效果》(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吳盈慧(2015):《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專業承諾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吳煥烘、林志丞(2011):〈國中教師社會支持、教師自我效能與工作倦怠相關研究以角色壓力為中介變項〉。《嘉大教育研究學刊》,26,25-56。https://doi.org/10.6474/NCUJER.201103.0025
    宋如琴(2014):《新竹縣國小兼任輔導教師角色知覺與角色實踐對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
    宋宥賢(2014):《國民中學專任輔導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宋宥賢、林顯明(2016)。〈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制度之角色職責定位探究:困境與因應策略〉。《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報》,5,107-138。https://doi.org/10.7052/JGE.201612_(5).0005
    李欣樺(2020)。《成年初顯期子女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自我分化程度與親職化情形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李英年(2022):《大學生知覺父母期待、自我分化與害怕失敗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李悄君(2014):《新北市國民中學輔導人員角色期望與角色實踐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慧婷(2023):《國小專任輔導教師知覺社會支持、輔導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研究以雙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李澄賢(2004):《大學生的情緒調節、調節焦點、樂觀與創造力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李麗樺(2009):《護理人員之專業角色認同對其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以情緒調節為中介變數》(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
    沈慧菁(2021):《揭開神秘的面具-國小專任輔導教師之情緒規則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阮琳雅(2017):〈Bowen自我分化概念應用在華人文化脈絡中之初探〉。《諮商與輔導》,375,40-44。
    周文婕(2019):《大學生自我分化與親密關係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
    林丹貴(2015):《桃竹苗地區國民中學專任輔導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
    林以正、黃金蘭、李怡真(2011):〈進退之間的拿捏:忍的情境變異性與心理適應〉。《本土心理學研究》,35,57-100。
    https://doi.org/10.6254/2011.35.57
    林孜穎(2019):《國小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情緒耗竭之關聯》(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林佳樺(2013):《國民中學專任輔導教師角色知覺與角色踐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林宜瑾(2021):《國小專任輔導教師情緒勞務策略、輔導自我效能與工作倦怠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林淑華、吳芝儀(2017):〈美國學校輔導諮商發展史及對臺灣學校輔導工作之啟示〉。《輔導季刊》,53(2),48-59。
    林瑋芳、鄧傳忠、林以正、黃金蘭(2013):〈進退有據:中庸對拿捏行為與心理適應之關係的調節效果〉。《本土心理學研究》,40,45-84。https://doi.org/10.6254/2013.40.45
    林義豐(2005):《臺南縣國小學校行政服務品質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林慧姿(2004):《國小六年級學童自尊、情緒調節與友誼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林慧敏、黃毅志(2016):〈臺灣中小學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與其他職業做比較〉。《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4(3),29-64。
    林曉雯(2008):《商職教師自我角色期望、角色扮演與其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致遠管理學院。
    邱惠筠(2019):《戀愛關係中的大學生依附風格、自我分化、負向情緒及親密關係品質之關聯性》(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姚映如(2015):《國中教師對專任輔導教師角色知覺與角色期望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洪婷玉(2021):《大學生嘲笑風格與身心健康之相關—以自我分化為調節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范瑞玲(2013):《國民小學教師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相關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范瓊尹(2021):《高中職輔導教師角色壓力、情緒勞務與工作耗竭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徐雨堤(2009):《高中職輔導教師角色知覺、角色踐履與專業承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馬承逸(2011):《大學生自我分化、壓力感受與身心健康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高子雅(2011):《臺北市國民中學代理教師之角色知覺與工作壓力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康秀月(2008):《國民中學輔導教師角色期望與角色實踐:輔導教師與一般教師之比較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康嘉芬(2016):《專任輔導教師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開南大學。
    張庭淵(2019):《成年人早期的自我分化、自尊及被情緒勒索者情緒知覺相關研究-以親子關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張凱鈞(2023):《輔導工作系統合作角色定位量表編製及輔導人員角色定位認知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張景嘉(2013):《依附關係與青少年自我傷害行為關聯之探討—以情緒調節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慈濟大學。
    張琬婷(2023):《國小教師自我分化、心理資本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張華甄(2011):《高中職學生自我分化、家人關係與生涯定向之相關研究—以原臺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梁䕒鎂、吳志文、程景琳(2021):〈父母心理控制與成年初顯期子女之社交焦慮:自我分化的中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53,359-382。https://doi.org/10.6251/BEP.202112_53(2).0005
    許文松(2011):《國中兼任行政職務人員角色知覺、工作投入及工作壓力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許永寧(2013):《角色壓力與情緒耗竭的關係—知覺社會支持與獎勵公平認知的調節效果》(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
    許珮綺(2023):《中等學校輔導教師在情緒勞務、悲憫疲憊與離職傾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許祐嘉(2020):〈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離職傾向之關聯性文獻回顧〉。《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7(2),64-78。
    https://doi.org/10.6587/JTHRE.202012_7(2).0004
    許善博(2009):《臺北縣市國民小學總務主任角色知覺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連健翔(2012):《大學生依附關係、情緒調節與憂鬱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郭丁熒(2002):〈小學教師面對角色知覺差距的情緒感受:類型建構與量表編製〉。《應用心理研究》,14,191-220。
    郭岱喬(2017):《國民中學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對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情緒智力為調節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郭婉玲(2023):《彰化縣國小英語教師情緒智力與衝突管理策略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陳立人(2007):《屏東縣國小學校組織氣候與教師工作滿意度、家長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陳秀芬(2022):《成年初顯期年輕人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自我分化與心理幸福感之間的關係—以自我慈悲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陳怡樺(2008):《大學生自我分化、親子衝突與生涯決定狀態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陳俐伶(2012):《大學生自我分化與不同親密關係情境下人際行為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陳姵君(2008):《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認同、獨處能力與情緒調節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陳建誌(2014):《國中專任輔導教師情緒智能、工作壓力及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陳思航(2016):《國民小學專任輔導教師對職場上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質化、量化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陳春梅(2019):《屏東縣國小主任角色知覺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陳郁佳(2021):《子女成家時中年女性自我分化與身心健康之關聯:以親子關係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山醫學大學。
    陳蓓莎(2016):《青少年自尊與自我傷害行為關聯探討—以情緒調節為中介變項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陳縈娟(2021):《國小專任輔導教師覺知學校組織氣氛、情緒勞務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陸玟婷(2023):《三代同堂中年世代自我分化、孝道信念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黃玟瑄(2019):《高中職獨生子女學生的父母依附關係對自尊之影響—以知覺父母期望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黃嘉和(2022):《大學生成人依附與獨處能力之關係研究—以情緒調節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黃儀婷(2016):《大學生自我分化、生涯因應策略與生涯定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黃慧玲(2011):《青少年自我分化、人際互動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黃囇莉、鄭琬蓉、黃光國(2008):〈邁向發聲之路:上下關係中“忍”的歷程與自我之轉化〉。《本土心理學研究》,29,3-76。
    https://doi.org/10.6254/2008.29.3
    楊巧玲(2022):〈臺灣的國中輔導工作屬性與輔導教師專業認同:在不確定性與低能見度中自我協商〉。《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8(3),1-32。https://doi.org/10.6925/SCJ.202209_18(3).0001
    楊蔚萱(2017):《國民小學專任輔導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楊靜宜(2021):《新北市托嬰中心托育人員工作壓力、情緒調節與工作倦怠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葉子明、朱貴鳳(2022):〈影響國小教師工作滿意度之前置因素研究〉。《國立金門大學學報》,10,1-31。
    葉昌群(2023):《國中專任輔導教師中輟生輔導之系統合作經驗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葉明真(2023):《成年前期者自我分化、自我價值與親密關係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葉綉燕(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學務人員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賈紅鶯(1991):《父母自我分化、子女自我分化與子女適應水準之相關研究—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驗證》(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廖恩對(2019):《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職場工作者自我分化、職場社會支持以及幸福感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劉玉萍(2018):《國小專任輔導教師情緒勞務、情緒耗竭與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劉宛菁(2022):《國中專輔教師輔導自我效能、情緒調節策略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劉姿君(1994):《大學生自我認定狀態與其生涯決定程度及自我分化水準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劉美娜(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之自我分化與其父母之自我分化及共依附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長庚大學。
    劉致遠(2023):《大學生自我分化、拒絕敏感度與人際親密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劉儼德(2017):《新北市國民中學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與輔導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明道大學。
    歐陽儀、吳麗娟(2012)。〈父母自我分化對青少年子女身心健康影響模式探討〉。《教育心理學報》,43,567-589。
    https://doi.org/10.6251/BEP.20101124
    蔡佳宜(2018):《國民小學教師兼任教學組長知覺角色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蔡書憲(2002):《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學校本位課程之角色知覺與其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蔡惠君(2006):《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功能、自我分化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鄭乃連(2013):《大學生的共依附特質、情緒調節、人際效能與正負向情感性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鄭文婷(2018):《國小專任輔導教師角色知覺、專業承諾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鄭詩樺(2021):《嘉義地區高職生自我概念、自我分化與生涯定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盧怡孜(2017):《中部國民中學專任輔導教師工作滿意度與轉任傾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蕭煥鏘(1999):《領導型態、工作特性與我國地方機關人事人員工作滿足、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鍾惠如(2007):《嘉義縣市衛生所登革熱防治人員工作滿意度、角色期望及角色踐行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簡宏如(2023):《大學生知覺父母期望與焦慮未定向之關係研究—以自我分化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羅伊岑(2014):《高雄市國中輔導教師角色知覺、角色實踐與輔導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蘇鳴全(2018):《國中專任輔導教師角色模糊、角色期望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顧談(2022):《老師,今天你又生氣了嗎?—「心理位移」運用於教師情緒調節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Anderson, S. A., & Sabatelli, R. M. (1992). The Differentiation in the Family System Scale (DIFS).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20(1), 77–89. https://doi.org/10.1080/01926189208250878
    Barbouletos, S. M . (2011). Discrepancy between role expectations and job descriptions: The impact on 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Bray, J. H., Harvey, D. M., & Williamson, D. S. (1987). Intergenerational family relationships: An evaluation of theory and measurement.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Practice, Training, 24(3S), 516–528. https://doi.org/10.1037/h0085749
    Berger, B. G. (2002). Foundations of exercise psychology. 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owen, M. (1966). The use of family theory in clinical practice. 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7(5), 345–374.
    https://doi.org/10.1016/S0010-440X(66)80065-2
    Bowen, M. (1978). Family therapy in clinical practice. Jason Aronson.
    Carbonell, P., & Rodriguez-Escudero, A. I. (2013). Management control, role expectations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teams: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participative decision-making.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42, 248–259.
    https://doi.org/10.1016/j.indmarman.2012.08.007
    Cochran, N. B. (2011). Bowen family systems theory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eachers: Does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predict teacher job satisfac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ippi.
    Cole, P. M., Martin, S. E., & Dennis, T. A. (2004). Emotion regulation as a scientific construct: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and directions for child development research. Child Development, 75(2), 317–333. https://doi.org/10.1111/j.1467-8624.2004.00673.x
    Côté, S., & Morgan, L. M. (2002).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motion regulation, job satisfaction, and intentions to quit.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3(8), 947–962.
    https://doi.org/10.1002/job.174
    Gratz, K. L., & Roemer, L. (2004). Multidimensional assess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ysregulation: Development, factor structure,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difficulti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scale. Journal of Psychopathology and Behavioral Assessment, 26(1), 41–54. https://doi.org/10.1023/B:JOBA.0000007455.08539.94
    Gross, J. J., & John, O. P. (2003).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wo emotion regulation processes: Implications for affect, relationships, and well-be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5(2), 348–362.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85.2.348
    Haber, J. (1993). A construct validity study of a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scale. Scholarly Inquiry for Nursing Practice, 7(3), 165–178.
    Hoppock, R. (1935). Job satisfaction. Harper Brothers.
    Huang, Q., & Gamble, J. (2015). Social expectations, gender and job satisfaction: Front‐line employees in China's retail sect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 25(3), 331–347.
    https://doi.org/10.1111/1748-8583.12066
    Jusoh, M., Simun, M., & Chong, S. C. (2011). Expectation gaps,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f fresh graduates: Roles of graduates,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and employers. Education & Training, 53(6), 515–530. https://doi.org/10.1108/00400911111159476
    Kerr, M. E., & Bowen, M. (1988). Family Evaluation: An Approach Based on Bowen Theory. W. W. Norton & Company.
    Klever, P. (2009). Goal direction and effectiveness, emotional maturity, and nuclear family functioning.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 35(3), 308–324.
    https://doi.org/10.1111/j.1752-0606.2009.00120.x
    Kong, H., Wang, S. & Fu, X. (2015). Meeting career expectation: Can it enhance job satisfaction of Generation 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7(1), 147–168. https://doi.org/10.1108/IJCHM-08-2013-0353
    Lam, C. M., & Chan-So, P. C. (2015). Validation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Inventory (C-DSI).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 41(1), 86–101.
    https://doi.org/10.1111/jmft.12031
    Licht, C., & Chabot, D. (2006). The Chabot Emotional Differentiation Scale: A theoretically and psychometrically sound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Bowen's intrapsychic aspect of differentiation.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 32(2), 167–180.
    https://doi.org/10.1111/j.1752-0606.2006.tb01598.x
    O’Hara, D. J., & Meteyard, J. (2011).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and the capacity to tolerate interpersonal difference and societal expectations: An exploratory stud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ounselling and Psychotherapy, 2(2), 126–137. https://doi.org/10.1080/21507686.2011.557772
    Papero, D. V. (2014). Emotion and intellect in Bowen theory.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Bowen Family Systems Theory Perspectives, 65–81.
    Ross, A. S., & Murdock, N. L. (2014).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and well-be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self-construal. 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36(4), 485–496. https://doi.org/10.1007/s10591-014-9311-9
    Sabatelli, R. M., & Bartle, S. E. (1995). Survey approaches to the assessment of family functioning: Conceptual, operational, and analytical issue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7(4), 1025–1039.
    https://doi.org/10.2307/353420
    Salovey, P., & Mayer, J. D. (1990).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9(3), 185–211.
    https://doi.org/10.2190/DUGG-P24E-52WK-6CDG
    Skowron, E. A., & Schmitt, T. A. (2003). Assessing interpersonal fusio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new DSI Fusion with Others subscale.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 29(2), 209–222. https://doi.org/10.1111/j.1752-0606.2003.tb01201.x
    Thompson, R. A. (1994). Emotion regulation: A theme in search of definition. 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59(2-3), 25–52, 250–283.
    https://doi.org/10.2307/1166137
    Vroom, V. H. (1962). Egoinvolve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 Personnel Psychology, 15(2), 159–177. https://doi.org/10.1111/j.1744-6570.1962.tb01858.x
    Weiss, D. J., Dawis, R. V., & England, G. W.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sota Studies i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 Article120.
    Yahyagil, M. Y., & İkier, S. (2009). Job satisfaction, emotion regulation, stress relations and aging. Öneri Dergisi, 8(31), 43-51. https://doi.org/10.14783/maruoneri.677301
    Yavuz Güler, Ç., & Karaca, T. (2020). The role of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in predicting rumination and emotion regulation difficulties. 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 43, 113-123.https://doi.org/10.1007/s10591-020-09559-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