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雅苓
LIU, YA-LING
論文名稱: 清代蒙書《弟子規》之析論及對E 世代大學生人格建構的七項修練
指導教授: 許錟輝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6
中文關鍵詞: 清代蒙書弟子規E 世代大學生人格建構七項修練儒家精神
英文關鍵詞: Ching Dynasty, Ethical Books, Disciple’s rule, E-Generation, Undergraduate, Personality Building, Seven Disciplines, Spirits of Confucianism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3下載:1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是讓吾等對《弟子規》有進一步深層的理解與運用,作為學習《弟子規》的助力,進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與精神有更深層的體悟。故全書擬分成七章,其簡述的內容摘要如后。
    第一章 導論
    本章主要探討本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研究的範圍、方法與限制,並
    釐清相關概念,進而分析其資料來源。
    第二章 《弟子規》作者與文本校異
    主要對《弟子規》的作者、年代與背景有基本的了解與確立,並對
    《弟子規》的版本,給予明確的定位,利於文本內容的探討與分析。
    第三章 《弟子規》與儒家關係之分析
    本章重點,主要是透過闡述「儒家精神」的基本概念,以強化《弟
    子規》的核心價值及與儒家精神的連結性。其步驟:首先,先對
    《弟子規》的承傳與淵源有一個清楚的理解,並探討其與儒家之關
    係,歸結其承傳的「根本」、「禮本」與「學本」間的內涵;第
    二,再從《弟子規》的核心精神看儒家精神間的聯結關係,並探討
    其與《論語》的關係。本章所欲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三:一是要了解
    《弟子規》是否與儒家有關係?二是《弟子規》是不是與儒家精神有
    重要的關聯性?《弟子規》是否為儒家待人處事的根本?
    第四章 《弟子規》的內容、思想與運用
    本章主要闡述《弟子規》的內容,將原典與譯文並陳,讓讀者對
    《弟子規》的內容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之後,再推導出《弟子規》的
    思想體系,並闡述《弟子規》的「成人之道」與儒家是一致的。進
    而探討《弟子規》與「現代教養」的關係是否一致,以收集現代教
    養的核心價值,進行比較對照。最後,提出《弟子規》的實踐的運
    用與分析,探討五倫的實踐場域,並透過案例的分析,及運用《弟
    子規》準則,以利《弟子規》的實踐。
    第五章 《弟子規》與蒙書教材的概述
    本章主要探討《弟子規》與蒙書教材間的關係。其步驟:首先,先
    介紹歷代蒙書的發展源流,並進行說明。之後,再介紹蒙書之分
    法、類型與目的。最後,進行《弟子規》與其他蒙書間的比較分
    析,確立《弟子規》在清代蒙書中的定位與價值。
    第六章 開啟 E 世代大學生人格建構的七項修練
    本章主要探討相關論文的研究,以了解E 世代環境下,大學生所面
    臨的衝擊與課題,並透過相關問題,嘗試提出《弟子規》的七項修
    練課程。其間融入Peter Senge 的五項修練的概念進行思辨,並與
    西方哲學進行對話,並提出大學生人格建構的方向,也提出「學習
    型人格取向」的概念,以加強《弟子規》對大學生人格修練的實用
    性、生活性、靈活性及思維性。
    第七章 結論
    本章主要是針對文獻進行回顧、彰顯啟示與心態並對未來研究的方
    向,進行省思與探討。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Disciple’s Rule. We first acquaint the reader with the system of moral values underlying the rule. This allows the reader the opportunity to know and experience thes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hinese traditional value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even parts, and its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Chap. One:Theory

    This chapter explores the motivation and purpose of this study. It outlines its scope, methods,
    and limitations. It further clarifies other relative ideas and concepts, and examines its sources.

    Chap. Two:Author of the “Disciple’s rule” and the Paper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authorship of the Disciple’s Rule. We also look at the period in which it was written. We also examine its background and basic foundation of its knowledge, as we endeavor to give this version of the
    Disciple’s Rule in its proper context, in order to make it
    suitable for this paper’s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Chap. Three: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ciple’s Rule and Confucianism

    This chapter emphasizes how the basic theory and concepts of Confucianism enhance the core value of the Disciple’s Rule, in order to better illustrat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First, it serves to clarify the point that the Disciple’s Rule emanates from the principles of Confucianism. Secondly, it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ule and the Analects. We focus and explore
    three interrelated topics:(1)Is there an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ciple’s Rule and Confucianism;(2)If so,
    what is the nature of this relationship or connection;and(3)Is the Disciple’s Rule merely a manifestation of a cor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Confucianism?

    Chap. Four:Content, Theory and Process of the Disciple’s
    Rule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content, theory and process of the Disciple’s Rule. Both the original sources and its translations are provided to assist the reader in better acquainting themselves with the Disciple’s Rul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whole theory and content of the
    Disciple’s Rule are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tenets of Confucianism. Furthermore, it allows us to study, compare and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odern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one would have received back then during that time.

    Chap. Five:View of the Disciple’s Rule and other Ethical
    Books

    In this chapter, we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ciple’s Rule and other important books of ethics. We first introduce some landmark works of ethical books and discuss their original source, style, theory and development. We then compare and analyze som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and confirm the place and value of the Disciple’s Rule.

    Chap. Six:Seven Disciplines to Cultivate the Personality
    of the E-Generation Undergraduate

    This chapter explores some related dissertations in an attempt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of the E-Generation, and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 as they adjust their behavior to fit their circumstances. We try to adapt the Disciple’s Rule for students as they learn to cope in today’s society. We also adapt some western theory from Peter Senge, who is the author of The Fifth Discipline.
    His theory on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organizations provide a good fit into our theory. So we believe that by applying the principles of the Disciple’s Rule, we can build a positive enhanced personality, through which we can distribute through an organization or country,
    in order to attain world peace.

    Chapter Seven:Conclusion

    The final chapter provides a review and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s research, as well as a considered message of hope.

    致謝詞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限制 / 10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 16 第二章《弟子規》作者與文本異…………………………………………21 第一節 作者與年代的考證:李毓秀 / 21 第二節 科舉制度下的李毓秀 / 23 第三節《弟子規》版本與文本校異 / 30 第三章 《弟子規》與儒家關係之分析…………………………………47 第一節 從「承傳與淵源」觀《弟子規》與儒家間的關係 / 47 一、《弟子規》之承傳與淵源:以《論語》為精神,以朱子為細 則 / 47 二、《弟子規》輯著『根』本:《童蒙須知》、《小學》、《程 董學則》、《教子齋規》/ 48 三、《弟子規》輯著『禮』本:《禮記》、《小學詩禮》 / 56 四、《弟子規》輯著『學』本:《童蒙須知》、《程董學 則》 / 59 第二節 從「儒家精神」觀《弟子規》與儒家間的脈絡 / 61 一、儒家思想之根本:《論語》→《弟子規》 / 61 二、《弟子規》實踐的核心概念與儒家的關係 / 63 三、《弟子規》文本內容與《論語》的關係 / 65 第四章 《弟子規》之內容、思想與運用……………………………77 第一節《弟子規》之原典與意涵 / 77 第二節《弟子規》之思想體系 / 95 第三節《弟子規》與現代教養觀念之比較 / 96 第四節《弟子規》實踐場域之運用與分析 / 100 一、《弟子規》的實踐場域:五倫關係 / 100 二、生活實例之運用與分析 / 102 第五章 《弟子規》與蒙書教材的概述……………………………………111 第一節 蒙學的發展源流 / 111 一、草創期: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時代 / 112 二、形成期:隋唐五代時代 / 112 三、成熟期:宋元明清時代 / 113 第二節 蒙書的目的與分類 / 114 一、蒙書的分類概況 / 114 二、蒙書的類型 / 115 三、蒙書的教育目的 / 118 第三節 《弟子規》與蒙書教材的探討 / 119 一、《弟子規》在蒙學教材間的定位與關係 / 120 二、《弟子規》與其他蒙學教材的比較分析 / 121 第六章 開啟 E 世代大學生人格建構的七項修練………………………135 第一節 E 世代環境:大學生所面對的衝擊與課題 / 135 一、E 世代圖像:環境與衝擊 / 135 二、E 世代大學生:課題與價值觀 / 140 第二節 人格建構的鷹架:《弟子規》之七項修練 / 144 一、基本概念 / 144 二、第一項修練:宇宙人生之諦---「孝」 / 146 三、第二項修練:人際圓融之象---「弟」 / 150 四、第三項修練:修身自持之基---「謹」 / 156 五、第四項修練:言語品質之實---「信」 / 162 六、第五項修練:道德建構之道---「親仁」 / 165 七、第六項修練:擴大心量之法---「泛愛眾」 / 167 八、第七項修練:充實自我之門---「餘力學文」 / 170 第三節 符應與建構:E 世代使命之形成 / 174 一、符應關係:《弟子規》與E 世代間的符應 / 174 二、哲學思維:《弟子規》與西方哲學的對話 / 175 客體環境:現象學與詮釋學的運用,透視問題脈絡,重建「系 統思考」基模 / 176 主體環境:主體存在的回歸,提昇個體「覺」意識,建構主體 「心智模式」/ 177 主客體交融:批判、解構、省思,導入《弟子規》並建構出新 思維、新視野 / 177 主客體質變:進入實踐轉化的「自我超越」之境 / 178 三、人格建構:形塑出《弟子規》學習型人格取向的「共同願 景」 / 178 第七章 結論………………………………………………………………181 第一節 研究回顧與釐清 / 181 第二節啟示與心態 / 182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 / 185 參考書目……………………………………………………………………187 附錄資料……………………………………………………………………195 表次…………………………………………………………………………viii 圖次…………………………………………………………………………x

    古籍文獻

    【六劃】
    朱熹 (宋)。朱子讀書法。收於陳宏謀編,五種遺規,2007 年。台北縣:
    香山淨宗學會。
    朱熹 (宋)。童蒙須知。收於陳宏謀編,五種遺規,2007 年。台北縣:香
    山淨宗學會。

    【八劃】
    周駿富 (編)。清代傳記叢刊,頁1122,國史列傳.乙類:名人錄.27
    部,36 冊444 頁,1985。台北市:明文。
    周駿富 (編)。清代傳記叢刊,頁1122,國朝耆獻類徵.戊類:綜錄錄.
    13 部,188 冊219 頁,1985。台北市:明文。

    【十劃】
    真德秀 (宋)。教子齋規。收於陳宏謀編,五種遺規,2007 年。台北縣:
    香山淨宗學會。
    馬鏞。收於李國鈞、王炳照主編,中國教育制度通史,第五卷,1999 年。
    濟南:山東教育。

    【十一劃】
    陳淳 (宋)。小學詩禮。收於陳宏謀編,五種遺規,2007 年。台北縣:香
    山淨宗學會。
    陳彭年等 (宋),林國棟 (發行),林尹 (校訂) (2005)。新校正切宋本廣
    韻。台北市:黎明文化。
    許慎 (撰) (漢),段玉裁(注) (清)。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1999。台北
    市:洪葉文化。
    許慎 (撰) (漢),段玉裁 (注) (清)。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1999。台北
    市:洪葉文化。
    清會典事例 (清),冊五,禮部,卷三八八。台北市:中華書局影印。

    【十二劃】
    程端蒙、董銖 (宋)。程董學則,收於陳宏謀編,五種遺規,2007 年。台
    北縣:香山淨宗學會。

    【十五劃】
    鄭康成 (漢)。宋紹熙建安余氏萬卷堂校刊本,民國26 年來青閣景印,禮記
    鄭注,1992。台北市:學海。

    一般文獻

    【中文書】

    【四劃】
    王財貴 (2006)。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台北市:財團法人台北市全球讀
    經教育基金會發行。
    王書林 (1980)。論語研討與索引。台北市:台灣商務。
    王熙元 (1994)。人文智慧:論語精髓。台北市:黎明。
    王錦雀 (2005)。日治時期:台灣公民教育與公民特性。台北市:台灣古
    籍。

    【六劃】
    池小芳 (1998)。中國古代小學教育研究。上海:上海教育。
    江本勝 (2004)。幸福的真義,水知道。台北市:如何。
    江本勝 (2003)。生命的答案,水知道。台北市:如何。
    江本勝 (2006)。水可以改變我生命。台北縣:漢欣文化。
    江慶柏 (編) (2005)。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北京市:人民文學。
    劉振東、孔慶常 (編撰) (1995)。論語類纂。山東:友誼。

    【七劃】
    宋明順 (1988)。大眾社會理論:現代社會的結構分析。台北市:師大書
    苑。
    李炳南 (講述),徐醒民 (筆記) (2007)。論語要講。台中市:台中蓮社。
    李振宏 (1997)。聖人箴言錄:論語與中國文化。河南:河南大學。
    李鍾桂 (1990)。胡賽爾現象學的心理學。台北市:幼師文化。

    【八劃】
    林安梧 (編) (1995)。論語:走向生活世界的儒學。台北市:文海基金
    會。
    林安弘 (1988)。儒家禮樂之道德思想。台北市:文津。
    林安弘 (1992)。儒家孝道思想研究。台北市:文津。
    林怡禮、陳嘉彌 (2001)。青少年問題行為與對策---42 個案例討論。台北
    市:揚智文化。
    林怡禮、陳嘉彌 (著) (2001)。青少年問題行為與對策:42 個案例討論。
    台北市:揚智文化。
    佛陀教育基金會 (2008)。弟子規、三字經、孝經合刊。台北市:佛陀教育
    基金會。
    吳鼎 (1980)。儒家學說與現代教育。台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
    周愚文 (2001)。中國教育史綱。台北縣新店市:正中。
    邱鎮京 (1992)。論語思想體系。台北市:文津。

    【九劃】
    姚式川 (1993)。論語體認。台北市:東大。
    胡志奎 (著) (1978)。論語辨證。台北市:聯經。
    查昌國 (2006)。儒學覌念研究。合肥:安徽大學。
    封恆 (1981)。論語要義暨孔子生平考纂。台北縣:漢京文化事業。
    俞啟籓 (1973)。論孟概述。台北市:黎明。
    胡愷 (1993)。論語新編新詮。台北市:三民。

    【十劃】
    高大威 (2006)。孔子德性視域探索---以《論語》為中心。台北市:樂
    學。
    孫中欣 (1999)。學業失敗的社會學研究。台北市:揚智文化。
    高政一 (註釋) (1987)。四書讀本。台南市:大孚。
    高宣揚 (1993)。存在主義。台北市:遠流。
    徐梓 (1995)。蒙學讀物的歷史透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徐梓、王雪梅 (主編) (1992)。蒙學歌詩。收於徐梓、王雪梅主編,蒙學
    輯要。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
    徐梓、王雪梅 (主編) (1992)。蒙學須知。收於徐梓、王雪梅主編,蒙學
    輯要。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
    徐梓、王雪梅 (主編) (1992)。蒙學便讀。收於徐梓、王雪梅主編,蒙學
    輯要。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
    徐梓、王雪梅 (主編) (1992)。蒙學要義。收於徐梓、王雪梅主編,蒙學
    輯要。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
    高強華 (主編) (2004)。E 世代創意教養。台北市:師大。
    高強華 (2007)。理解與寬恕:校園溝通事件解析。台北縣:揚智文化。
    高強華 (1999)。理解與期盼:青少年問題之輔導。台北市:台師大地方教
    育輔導叢書(十三)。
    高強華 (2000)。理解青少年問題:透視新新人類。台北市:師大書苑。
    高強華 (主編) (2000)。理解青少年問題:透視新新人類。台北市:師大
    書苑。
    高強華 (主編) (2004)。e 世代創意教養。台北市:師大。
    高強華 (主編) (1999)。理解與期盼:青少年問題之輔導。台北市:師
    大。
    高強華、李玲惠、王淑俐 (合著) (2007)。理解與寬恕:校園溝通事件解
    析。台北縣:揚智文化。

    【十一劃】
    郭立誠 (1983)。小四書。台北市:號角出版社。
    陳立夫 (1983)。陳立夫儒學研究言論集。台北市:黎明。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研究中心 (編訂) (2007)。兒童讀經教育理念
    的簡介。台北市:財團法人台北市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發行。
    連廷嘉、李良末、徐西森 (2003)。高中生網路沉迷行為因素探討暨團體輔
    導矯正課程之研究。台北市:教育部。
    梁其姿 (1997)。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團體。台北市:聯經。
    陳美儒 (2001)。魅力e 世代:就是這麼YOUNG。台北市:健行文化。
    陳俞志 (2008)。朱熹童蒙教育思想及其影響之研究,台北市: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飛龍 (1982)。孔孟荀禮學之研究。台北市:文史哲。
    黃崑巖 (2004)。黃崑巖談教養。台北市:聯經。
    黃崑巖 (2007)。黃崑巖談人文素養。台北市:健行。
    黃崑巖 (2006)。黃崑巖的人生啟思錄。台北市:時報。
    陸敬忠 (2004)。哲學詮釋學:歷史、義理與對話之生化辯證。台北市:五
    南。
    陳榮華 (1998)。葛達瑪詮釋學與中國哲學的詮釋。台北市:明文。
    黃學誠 (2000)。本土化第五項修練。台北縣:世茂。

    【十二劃】
    喻本伐,熊賢君 (著) (2000)。中國教育發展史。武漢:華中師範大學。
    張有恆 (2007)。幸福人生之經營---解讀弟子規。台南市:台南市淨宗學
    會。
    張河、牧之 (1992)。中國古代蒙書集錦。山東濟南:山東友誼書社。
    溫明麗 (2008)。教育101:教育理論與實踐。台北市:高等教育。
    傅佩榮 (2005)。傅佩榮解讀易經。台北縣:立緒。
    傅佩榮 (1993)。論語的智慧。台北市:皇冠。
    張祥龍、杜小真、黃應全 (著) (2001)。現象學思潮在中國。北京:首都
    師範大學。
    彭國棟 (1968)。重修清史藝文志。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游乾桂 (2006)。開啟孩子的7 種智慧。台北市:天下遠見。
    曾昭旭 (1982)。論語的人格世界。台北市:尚友。
    張德文 (1996)。先秦儒家思想三論。台北市:五南。

    【十三劃】
    楊心蕙 (總編輯) (2003)。為價值生命Head、永續活力青春。台北市:教
    育部。
    鄔昆如 (1975)。存在主義透視。台北市:黎明文化。
    楊家駱 (編) (1989)。小學集解、四書集注---朱子小學及四書五經讀本,
    台北市:世界書局。
    楊國樞、曾仕強 (主編) (1987)。中國人的管理觀。台北市:桂冠。
    雷僑雲 (1988)。中國兒童文學研究。台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楊慧傑 (1975)。仁的涵義與仁的哲學。台北市:牧童。

    【十四劃】
    齊力、董旭英 (2003)。台灣青少年偏差行為之剖析。嘉義縣:南華大學教
    社所。
    蔡美珠 (2002)。齊克果存在概念。台北市:水牛。
    熊偉編 (1994)。現象學與海德格。台北市:遠流。
    趙雅博 (1965)。存在主義論叢。台北市:自由太平洋文化。
    潘德榮 (1999)。詮釋學導論。台北市:五南。
    蔡禮旭 (2004)。幸福人生講座---如何做一個真正的如法的好人。未出版
    內部用書。
    蔡禮旭 (2005)。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上下冊。台南市:台南
    淨宗學會。
    蔡禮旭 (2006)。幸福人生講座---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觀。桃園縣中壢
    市:善果嶺。
    蔡禮旭 (講述) (2005)。幸福美滿的人生。台北市:華藏淨宗學會。
    蔡禮旭 (主講) (2005)。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上)、(中)、
    (下)集。台南市:台南淨宗學會。

    【十五劃】
    劉國英 (2004)。現象學與人文科學。台北市:邊城。
    鄭康成 (1992)。禮記鄭注。台北市:學海。
    劉義生 (1963)。論語表解。台北市: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鄭聖冲 (1972)。存在的奧秘。台北市:商務。

    【十七劃】
    謝文全 (2004)。教育行政學。台北市:五南。
    謝文全 (2006)。比較教育行政。台北市:五南。
    戴朝福 (1993)。儒家的生命情調:論語義理論叢。台北市:臺灣學生。

    【十八劃】
    聶豐碩 (2007)。老闆最欣賞的員工特質:小小螺絲釘的快速爬升術。台北
    縣:大利文化。

    【十九劃】
    羅聯添等 (編著) (1990)。國學導讀。台北市:巨流。

    【二十劃】
    嚴靈峰 (1981)。論語章句新編。台北市:水牛。

    【二十三劃】
    龔卓軍 (1997)。台灣現象學:性、身體、現象學。台北市:梅洛龐蒂讀書
    會。

    【中譯書】

    【B】
    Beil, Brigitte (布麗吉特‧拜勒) (著),高瑩君 (譯) (2005)。培養
    小孩正確的價值觀。台北市:天下雜誌。

    【D】
    Deleuze, Gilles (著),劉漢全 (譯) (2000)。哲學與權力的談判:德
    勒茲訪談錄。北京:商務印書館。

    【G】
    Goldstein, Arnold P.、Harootunian, Berj、Conoley, Jane Close (著),林麗純 (譯) (1996)。學生攻擊行為:預防與管理。台北
    市:五南。
    Gore, Al (艾爾‧高爾) (著),張瓊懿、欒欣 (譯) (2007)。不願面對的
    真相。台北市:商周。

    【K】
    Kennedy, P aul (保羅.甘迺迪) (著),顧淑馨(譯) (1993)。創世紀。
    台北市:天下。

    【M】
    McWhirter, J. Jeffries 等(著),王寶墉 (譯) (1998)。新新人類五
    大危機:綜合輔導策略。台北市:心理。
    Moran, Dermot (著),蔡錚雲 (譯) (2005)。現象學導論。台北縣:桂
    冠。

    【S】
    Senge, Peter M. (著),郭進隆 (譯) (2004)。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
    織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市:天下遠見。
    Slavin, Robert E. (著),張文哲 (譯) (2005)。教育心理學:理論與
    實際。台北市:學富文化。
    Smith, Adam (亞當.史密斯) (著),謝宗林 (譯) (2006)。道德情感
    論。台北市:五南。
    Sokolowski, Robert (著),李維倫 (譯) (2004)。現象學十四講。台北
    市:心靈工坊文化。
    Spiegelberg, Herbert (著),李貴良 (譯) (1971)。現象學史(上)
    (下)。台北市:正中。

    【T】
    Toynbee, Arnold J. (阿諾爾德.J.湯恩比),池田大作 (著)
    (1999)。展望21 世紀----湯恩比與池田大作對談集。台北市:正因文
    化。期刊、雜誌、報紙、論文

    【四劃】
    天下雜誌出版 (2007)。2007 親子天下專刊:教出品格力。台北市:天下
    雜誌。
    王敏 (1993)。我國大學生九行人格之相關因素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井敏珠 (1982)。我國大學生社團參與、人格特質及其相關之研究。台北
    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六劃】
    江福貞 (2006)。大學生親子關係、家庭氣氛與其婚姻態度之研究。嘉義
    縣: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七劃】
    余沛玲 (2004)。探討大學生新密關係滿意度之研究---以某科技大學為
    例。高雄縣: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詠絮 (2005)。穿越虛擬與真實:青少年線上遊戲文化之形塑與對e 化教
    學的啟示。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李雅惠 (2006)。大學生同居態度、同居經驗與心理福祉之研究。台北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
    余睿羚 (2005)。台灣南部大學生使用搖頭丸心理因子探討。台南市:國立
    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齊君 (2007)。青少年家庭壓力事件、家庭功能與共依附特質之相關研
    究。嘉義縣: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八劃】
    吳元蓉 (2006)。大學生憂鬱、人際親密與自尊之相關研究。彰化市: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
    林朱蚶 (2005)。e 世代技職體系大學生次文化之研究---以雲林科技大學
    為例。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林念穎 (2007)。大學生追尋生命意義之歷程。台中市:私立東海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淑偵 (2007)。大學生憂鬱現象與相關因素的探討。桃園縣:長庚大學護
    理學研究所。
    吳逸萱 (2006)。家庭危機與轉機: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和偏差行為為
    例。台中市:私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周愚文。敦煌寫本太公家教初探---校勘與分析,收錄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主編的教育研究集刊。台北市:師大書苑。

    【九劃】
    洪櫻溶 (2006)。男性性別角色態度與擇偶偏好之研究---以高科技產業未
    婚男性為對象分析。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家
    政教育教學碩士論文。

    【十劃】
    徐新娣 (2004)。台北縣大學生擇偶條件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家政教育教學碩士論文。
    亞太創產協會理事長暨法蘭瓷總裁陳立恆。〈欠缺哲學的教育〉,刊載于聯
    合報〈名人堂〉,2009年3 月4 日。

    【十一劃】
    黃可欣 (2006)。戀愛中大學生之性別角色特質、人格特質與愛情態度之相
    關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
    陳玉芳 (2006)。青少年憂鬱概念、憂鬱程度與求助態度之相關研究。台北
    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祥益 (2006)。台灣地區少年網路犯罪與被害特性之研究。桃園縣:中央
    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基祐 (2003)。「E 世代」的誕生:對E 世代的論述的知識社會學考察。
    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惠玉 (2005)。大學生人格特質與職業興趣關係之研究。彰化縣:大葉大
    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敬婷 (2007)。情侶關係中的背叛:面臨愛人移情別戀之分手經驗分析。
    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
    黃靖惠 (2008)。新聞事件之網路議論---關於文化價值觀之闡述。新聞學
    研究,95,1-54。

    【十二劃】
    張雅玲 (2004)。網路社會下E 世代大學生人格特質與組織承諾相關之研
    究。桃園縣:龍華科技大學商學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博雅 (2005)。親子三角關係與大學生親密關係適應之相關研究。台北
    市:私立淡江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十三劃】
    詹甯喻 (2006)。台灣大學生理財認知之研究。新竹市:中華大學經營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凱文 (2006)。台中市青少年網路人際互動、依附風格、社會技巧之相關
    研究。台中市:私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十四劃】
    蔡鳳薇 (2006)。大學生親子互動模式與其寂寞感之相關研究。台中市:國
    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十五劃】
    劉孟珍 (2008)。大學生知覺父母婚姻關係、家庭價值觀與婚姻承諾之相關
    研究。嘉義縣: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十六劃】
    澹臺惠敏 (1990)。康熙、雍正辦幼稚園。國文天地,6 卷(4 期),頁20-
    24。

    【十九劃】
    簡良霖 (2006)。大學生之家庭功能與性格對憂鬱症狀的影響。台南市:國
    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韻蓉 (2006)。台灣大學生金錢態度、理財認知與信用卡使用行為之研
    究---以新竹某私立大學學生為例。新竹市: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網路資料

    【三劃】
    大方廣。每周一字,2008 年08 月29 日,取自—
    http://dfg.hk/big5/mryz/dangri/56-jin.htm

    【四劃】
    日本江本勝博士在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之演講,2008 年11 月04 日,
    取自--
    http://www.amtfweb.org/understand/mindwave.htm
    中國經濟網(2007/4/16)。基因並非固定不變小心環境影響你的遺傳,
    2009 年03 月10 日,取自--
    http://europe.ce.cn/hqbl/main/gd/200704/16/t20070416_
    11048989.shtml

    【五劃】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2008)。品德教育網站,2009 年3 月5 日,取自—
    http://tmw5.tmps.tp.edu.tw/personality/
    台北縣少年輔導委員會 (2004)。台北縣少年價值觀與行為研究---「七年
    級後段班」與「八年級前段班的世代分析」,2008 年08 月17 日,取
    自--http://www.tcpsung.gov.tw/YOUNGSFRIEND/research.htm
    台北縣少年輔導委員會 (2005)。台北縣近五年來少年犯罪趨勢調查,
    2008 年08 月17 日,取自--
    http://www.tcpsung.gov.tw/YOUNGSFRIEND/research.htm
    台北縣少年輔導委員會 (2005)。台北縣少年愛情觀、性態度與自拍行為之
    調查分析,2008 年08 月17 日,取自--
    http://www.tcpsung.gov.tw/YOUNGSFRIEND/research.htm
    台北縣少年輔導委員會 (2006)。美麗的江湖?台北縣少年參與幫派前後歷
    程與價值選擇之脈絡,2008 年08 月17 日,取自--
    http://www.tcpsung.gov.tw/YOUNGSFRIEND/research.htm
    台北縣少年輔導委員會(2007)。台北縣七年來少年犯罪趨勢調查(2000-
    2006),2008 年08 月17 日,取自—
    http://www.tcpsung.gov.tw/YOUNGSFRIEND/research.htm
    台北縣少年輔導委員會 (2007)。台北縣在學少年生活價值觀與毒品濫用認
    知調查,2008 年08 月17 日,取自—
    http://www.tcpsung.gov.tw/YOUNGSFRIEND/research.htm

    【八劃】
    林玉凰。《弟子規》初探,2009 年03 月10 日,取自--
    http://web.nutn.edu.tw/chinese/%B7s%B8%EA%AE%C6%A7%A8/%
    A7CC%A41%B3W/

    【九劃】
    南台科技大學。品德宣傳網站,2009 年3 月5 日,取自--
    http://www4.stut.edu.tw/project/morals/j.htm
    科學頻道(2008/05/12)。基因演化研究揭示自然選擇本質過程,2009 年
    03 月10 日,取自--
    http://www.face21cn.com/kexue/dna/article_2008_05_12_
    2302.html

    【十劃】
    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健檢科主任林雨亭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健檢科主任林雨亭,
    2008 年11 月05日,取自--
    http://www.chgh.org.tw/%E6%96%B0%E8%81%9E%/74-%E6%
    B0%B4%E5%B0%8D%E4%BA%BA%E9%AB%94%E7%9A%84%E9%87%8D%
    E8%A6%81%E6%80%A7.htm

    【十四劃】
    漢川草蘆,2008 年08 月28 日,取自--
    http://www.sidneyluo.net/a/all/all.htm

    【十六劃】
    駱俊宏 (2006)。網路「虛擬性愛」對E 世代青少年性價值觀之影響。國民
    建康局青少年網站---性福E 學園,2008 年08 月16 日,取自--
    http://www.young.gov.tw/commmand_forum_main_txt.asp?
    BKey=15

    【十九劃】
    醫療保健文檔。基因的作用及其與環境的關係,2009 年03 月10 日,
    取自—http://www.310086.com/view/sD7nPLZnz6k%3D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