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安繕
論文名稱: 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
指導教授: 單文經
Shan, Wen-Jing
趙美聲
Chao, Mei-S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71
中文關鍵詞: 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實施
英文關鍵詞: Grade 1-9 Curriculum, Social Learning Area,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29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以自編之「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調查問卷」為調查研究工具,以臺灣北區、中區、南區、東區及離島等143所抽樣學校社會學習領域教師1121人作為正式問卷調查對象,回收67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59.77%)。本研究針對所得的資料,以SPSS8.01 for Windows套裝軟體進行敘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Independent-Samples 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薛費法(Scheffe)事後比較分析、相關、多元逐步迴歸等統計分析。
依據資料分析發現,獲致以下結論:
一、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方面:
1.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之整體自評傾向部分認同態度。
2.背景變項中以學校班級數、性別、教學年資、是否擔任課程發展委員會職務的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在「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整體自評結果有顯著差異,其餘變項沒有顯著差異。
二、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實施
1.各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實施」的自評傾向部分認同態度。
2.背景變項中以學校班級數、行政轄區、性別、是否擔任課程發展委員會職務的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在「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實施」整體自評結果有顯著差異,其餘變項沒有顯著差異。
三、「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與「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實施」,二者呈現中度正相關。
四、以「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預測「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實施」的情形而言,以「課程實施」的預測力最高,其解釋量達41.9%。
根據上述主要結論,本研究分別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單位及社會學習領域教師提出具體建議。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uidelines of Social Learning Area in Grade 1-9 Curriculum for junior high school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quire〝The Guidelines of Social Learning Area in Grade 1-9 Curriculum〞for junior high school implementation present situation
This study methods were adopted questionnaire. We composed the “Survey Questionnaire on the Guidelines of Social Learning Area in Grade 1-9 Curriculum for junior high school levels of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present situation. Our formal survey questionnaire respondents were 1121 Social Learning Area teachers from 143 junior high schools across Taiwan selected from the northern, central, southern, high schools across Taiwan selected from the northern, central, southern, return rate.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PSS 8.01 for Windows to perform descriptive statistic, t-test, one-way ANOVA and Scheffe,s post-hoc comparison,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Based on the findings,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School course plan and impetus:
(1)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ocial Learning Area teachers’Self- appraisal toward School course plan and impetus lay on “Partial approvals manner.”
(2)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ocial Learning Area teachers among diverse background variables, except School class progression, sex, teaching period of service, whether holds the post of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mmittee duty, the rest variables will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School course plan and impetus .
2.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cial Learning Area:
(1)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ocial Learning Area teachers’Self- appraisal toward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cial Learning Area lay between “Partial approvals manner.”
(2)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ocial Learning Area teachers among diverse background variables, except School class progression, administrative area of jurisdiction, sex, whether holds the post of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mmittee duty, the rest variables will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cial Learning Area .
3. The two presents moderate “School course plan and impetus “and”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cial Learning Area”are being connected.
4. Among all dimensions of School course plan and impetus, the highest prediction to total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cial Learning Area is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in-service seminars in future were made in the last sections.

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課程實施的意義……………………………………… 15 第二節 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與特色………………………… 27 第三節 社會學習領域的內涵與實施………………………… 48 第四節 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特色與面臨爭議問題…………… 63 第五節 社會學習領域相關研究……………………………… 7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9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10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110 第四節 研究實施程序………………………………………… 129 第五節 研究資料處理………………………………………… 13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135 第二節 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自評分析 150 第三節 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國民中學社會學習 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分析…………………………163 第四節 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國民中學社會學習 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相關分析…………………193 第五節 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在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實施之 迴歸預測力分析…………………………………………200 第六節 綜合討論……………………………………………… 210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219 第二節 建議…………………………………………………… 22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233 二、英文部份………………………………………………… 242 附錄 附錄一 致專家問卷函………………………………………… 243 附錄二 專家諮詢問卷……………………………………… 224 附錄三 預試問卷函………………………………………… 256 附錄四 預試問卷…………………………………………… 257 附錄五 正式問卷致學校函………………………………… 266 附錄六 正式問卷…………………………………………… 267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方德隆(1999)。課程與教學研究。高雄:復文。
方德隆(2001)。課程的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
王秀玲(1996)。臺灣地區「前期中等教育」課程重要論題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保進(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第二版)。臺北:心理。
王振鴻(2000)。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之變革關注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淑芬(2001)。打造新世紀課程的新圖像: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的特色與教學策略。國民教育,41(5),33-40。
司琦(1989)。課程導論,臺北:五南。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行政院。
余國珍(2002)。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宗立(2000)。協同教學法在社會領域的應用。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訊,13(1),136-146。
吳俊憲(2001)。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美嬌(2002)。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班群教師協同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美靜(2003)。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教學專業知識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財順、張素貞(2004)。國民中小學課程鬆綁的美麗與哀愁—析論課程改革的問題與對策。載於高新建(主編),課程綱要實施檢討與展望(上)(頁18-39)。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吳清山(1999a)。推行「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學校行政配合之探究。教育研究資訊,7(1),14-21。
吳清山(1999b)。1999年國民教育政策與問題調查報告。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吳雪菁(2002)。九十學年度國民中學推動九年一貫課程的辦理模式、成效評估與需求反應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呂百理(2002)。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子建、黃顯華(1996)。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臺北:五南。
李惠敏(2002)。一位國小五年及社會科任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沈銀亮(2000)。國小學生在九年一貫社會領域必備的基本能力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周淑卿(1999)。論九年一貫課程的「統整」問題。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頁55-78)。臺北:揚智。
周淑卿(2000)。面對統整課程與教學的教師文化。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課程統整與教學(頁231-252)。臺北:揚智。
林本(1981)。現代的理想中學課程。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林生傳(2001)。追求成長的教學—新世紀的教學動向。載於范仲如、林達森(主編),「課程革新與教學創新」論文集(頁1-10)。臺南:嘉南要理科技大學教育學程中心。
林生傳(2004)。九年一貫課程的實踐系統之解析。載於林生傳等著,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二)(頁281-292)。臺北,教育部。
林美賢(2001)。國小社會科實施多元評量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境湖(2002)。國中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的了解、專業成長及所獲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靜芳(2000)。國中社會科統整課程的設計與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邱才銘(2002)。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辦理模式與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五南。
洪德健(2001)。國小社會科真實評量實施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高淑芬(2001)。國民中學試辦「九年一貫課程」行政運作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高新建(2000)。發展以基本能力、能力指標為本的統整課程。載於中華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課程統整與教學(頁91-117)。臺北:揚智。
張秀雄(2000)。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發展(設計)的理念與模式。公民訓育,34輯,2-19。
張秀雄(2002)。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中的公民道德教育。公民訓育學報,11輯,39-52。
張欣儀(2001)。生活領域中社會課程轉化之研究—以兩位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小學之教師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素貞(2004)。課程變革與教師專業成長。研習資訊,21(2),63-72。
張雅雯(2001)。國民中學階段九年一貫課程試辦情況與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順誠(2001)。屏東縣國民小學書法課程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張德銳、簡賢昌(2002)。國民小學實施協同教學的困境與突破。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新世紀教育工程:九年一貫課程再造(頁165-195)。臺北:揚智。
教育部(1968)。國民中學暫行課程標準。臺北:正中。
教育部(1984)。第五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臺北:正中。
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a)。「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配合工作計畫」(草案)。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b)。新舊課程比較,92年12月25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brief/brief8.php
教育部(2000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社會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2)。新世紀的挑戰--九年一貫課程政策與執行。教育部九十一學年度九年一貫課程實務研討會。93年3月10日,取自203.64.225.17/school9/paper/九年一貫課程政策與執行(全文)─最終版.htm
教育部(2003)。臺閩地區國民中小學概況統計表九十一學年度。臺北:教育部。
莊秀鳳(2003)。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莊美珍(2002)。社會科教學法有效的教學法應用之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陳木金(2000)。從學校行政系統理論觀點看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學校行政,7,17-31。
陳木金(2002)。從共同觀點看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刊載於2002.09.28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程中心主辦之「九年一貫課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3-47),臺北。
陳伯璋(1999a)。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及內涵。教育研究資訊,7(1),1-13。
陳伯璋(1999b)。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上)(頁10-18)。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陳佩棻(1999)。國民中學《認識臺灣》課程實施之研究-一所學校之個案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明鎮(2002)。國民中學推動九年一貫課程的可行模式與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俊宏(2001)。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之研究—第一、二、三階段知識概念層面分析。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國彥(2001a)。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研究。高雄:復文。
陳國彥(2001b)。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臺北:學富。
陳國彥、吳宗立(2002)。社會領域教材教法。高雄:麗文。
陳新轉(2000)。課程統整之理論性研究及其對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草案)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新轉(2001)。課程統整理論與設計解說。臺北:商鼎。
陳新轉(2002)。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評析與建議。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3(3),25-44。
陳黎珍(2002)。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單文經(2000a)。析論抗拒課程改革的原因與其對策-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為例,教育研究集刊,45,15-33。
單文經(2000b)。統整課程教學單元的設計。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課程統整與教學(頁339-367)。臺北:揚智文化。
單文經(2003)。國中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及研習效應。教育研究集刊。11(3),23-46。。
單文經、高博銓合譯(2001)。同中有異—多元文化社會中的教學原則。教育資料與研究,42,85-104。
彭明輝(1999)。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規劃與內容。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邁向課程新紀元(頁196-223)。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游家政(1999a)。九年一貫課程的學習領域。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邁向課程新紀元(頁99-111)。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游家政(1999b)。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的理念與架構。教師天地,102,34-41。
游家政(1999c)。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的內涵及其對教師的衝激。教育資料與研究,44,4-18。
程景添(2001)。完全中學課程實施問題與改進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文三(2004)。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道德」主題探析,載於林生傳等著,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一)(頁214-236)。臺北:教育部。
黃光雄、蔡清田(2002)。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臺北:五南。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臺北:東華。
黃政傑(1993)。課程教學之變革。臺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民88)。課程改革(第三版)。臺北:漢文。
黃炳煌(1997)。九年一貫社會科課程綱要之研究。臺北:教育部。
黃炳煌(1999)。邁向二十一世紀的臺灣社會科課程改革。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邁向課程新紀元(頁173-195)。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黃炳煌主編(2002)。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臺北:師大書苑。
黃素貞(2004)。臺北市九年一貫課程國中階段社會領域運作實務。載於高新建(主編),課程綱要實施檢討與展望(下)(頁655-686)。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黃榮村(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之問題與檢討」(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十月十三日立法院第五屆第四會期)。臺北:教育部。
楊思偉(2001)。國中社會領域統整教學方式之探討。載於邁向課程新紀元(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頁238-246)。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楊振昇(2001)。九年一貫課程推動之困境與因應。載於國立暨南大學教育學程中心(主編),教育改革的微觀工程-小班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103-122頁)。高雄:復文。
楊益風(1999)。世紀末國民中小學的衝擊與心聲。教育研究資訊。7(1)。49-56。
楊銀興(1999)。傳統評量與新式評量之比較及國小教師對實施新式評量相關問題覺知情形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葉煬彬(1999)。中小學社會科課程架構研究。論文發表於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主辦之「1999亞太地區整合型社會科課程」國際研討會,臺北。頁193-217。
廖春文(2001)。九年一貫統整課程:理念與設計實例。臺北:五南。
甄曉蘭(2000)。新世紀課程改革的挑戰與課程實踐理論的重建。教育研究集刊,44,60-89。
甄曉蘭(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念與實務策略。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臺北:學富。
劉漢輝(2002)。臺灣國小社會課程標準與綱要制定過程之研究(1989~2001)。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歐用生(1998)。課程與教學革新。臺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1),22-32。
歐用生(2000)。課程改革。臺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2001)。國民中學課程的銜接與統整。載於歐用生、莊梅枝(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頁29-39)。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歐用生(2002)。披著羊皮的狼?─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深度思考。論文發表於國立臺北師範學院,中華民國課程與教育協會主辦之「新世紀教育工程九年一貫課程再造」學術研討會,臺北。
歐用生、楊慧文(1999)。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的內涵與特色。師友,379,10-15。
歐自偉(2002)。國小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小組課程決定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潘道仁(2002)。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蔡因吉(2001)。一所國民小學校長的課程領導行動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蔡英姝(2001)。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蔡清田(1999)。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改革與學校課程發展。北縣教育,30,20-27。
蔡清田(2001)。課程改革實驗:以研究發展為根據的課程改革。臺北:五南。
蔡清田(2002)。學校整體課程經營—學校課程發展的永續經營。臺北:五南。
蔡清田(2004)。學校課程實施與課程評鑑。載於高新建(主編),課程綱要實施檢討與展望(上)(頁151-174)。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蔡擎淦(2002)。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統整之行動研究—以雲林縣一所國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鄭美玉(2001)。九年一貫課程試辦成效之探討-以國小為例。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鄭淵全(2003)。課程發展與教學創新。臺北:五南
鄭博真(2002)。協同教學—基本概念、實務和研究。高雄:復文。
瞿立鶴(1979)。社會科課程結構之變遷。載於「國民中學社會科課程結構之研究報告」。臺北:教育部。
饒見維(2001)。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角色的省思。教師天地,113,7-13。

二、英文部分:
Beane, J. A.(1997). Curriculum integration: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Teachers College.
Brazee, E.N. & Capelluti ,J.(1995). Dissolving boundaries: Toward an integrative curriculum.(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97982).
Eisner, E. W. (1994). 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 (3rd ed.). New York: Macmillan.
Fullan,M.,&Pomfret,A.(1977). Research o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47(1),335-397.
Fullan, M.G. & Park, P. (1981),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 Resource Booklet,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Toronto: 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
Henderson, J.G & Hawthorne, R.D. (2000). Transformative curriculum leadership. Englewood Cliffs. J: Merrill.
Klein, M.F.(1991).The politics of curriculum decision-making: issues in centralizing the curriculum.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Leithwood, K. A.(1982). Implementing curriculum. In K. A. Leithwood (Ed.), Studies in curriculum decision making(pp. 245-267). Toronto: The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Marsh, C., & Morris, P. (Eds.) (1991).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Marsh, C., & Willis, G.(1995) Curriculum:Alternative approaches, ongoing issues. Englewood Cliffs, N. J.: Merrill.
Nickell, Pat(1993). Alternative assessment:Implications for social studi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60219).
Robert, P.L., & Kellough, R.D.(2000). A guide for developing interdisciplinary thematic units (2nd ed.), NJ: Merrill.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