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薇文
Chen, Wei-Wen
論文名稱: 自己的「地方」──陳薇文創作論述
My Own “ Place ”:A Study of Paintings by Chen Wei-Wen
指導教授: 李君毅
Lee, Chun-Y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3
中文關鍵詞: 地方家屋記憶水墨藝術
英文關鍵詞: place, maison, memory, ink art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01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6下載:2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係以筆者自2014年末開始之大學畢業製作至研究所期間作品為研究對象,此脈絡下萌生之系列作品,內容描繪筆者自身生活周遭的人、事、物,與所處空間、地方產生情感上的聯繫,藉由藝術創作讓記憶與感受有個抒發的管道,用地理學的角度重新詮釋筆者自己心中之那個「地方」。
    第二章從地理學的角度探討「地方」與空間之間的關係,認識空間的多元樣貌,接著釐清「地方」究竟為何物,將焦點聚焦在能使筆者內心觸動之有回憶的地方,最後分析探討東西方藝術家表現空間的不同方式,藉此從中學習並試圖作出突破。
    第三章中闡述本研究作品之思想內容與形式表現,首先說明筆者的創作理念與思維,將筆者創作慣用的元素及表現的緣由說明之;接著描述創作的形式風格與脈絡,最後就媒材與技法表現上,介紹筆者習慣的創作模式與方法。
    筆者接著於第四章進一步分析各系列創作之內容涵意,由「穿」系列、「家」系列到「這裡」系列,筆者對於家、家屋、家鄉、生活的城市一直有種濃厚的歸屬感、地緣性與向性,希冀自己能為這些「地方」作出貢獻與回應,因此藉由無時無刻觀察身邊的細微變化,描繪生活周遭的日常景色,以臺灣在地風景為主體,表現出本土性與地方性,既取材自地方街景、城市空間,同時也來自於自身經驗和情感的積累,反應出個人成長的軌跡,用最靜態的方式,為自己的地方與每一份感動,留下最深刻的回憶與註解。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author’s creation as an artist from the end of 2014 to the period of graduate school. The series of works under this context depict the people and things relating to the artist's own life, and the emotions derived from the artist’s daily surroundings. Through artworks, the artist shows her memory and feeling to the audience, reinterpreting the place in the author's own he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The second Chapter helps readers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ce" and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learn multiple appearances of space, and then clarify what exactly "place" is. To start with, the artist focuses on the "place" where touch her heart, and finally, analyzes the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East and West artists express their space in order to learn from them and then try to break through.
    The third Chapter expounds the ideology and forms of expression of the researched paintings. Firstly, it explains the artist's ideas and thinking, showing the artist's elements of works and the inspiration for her creation. Then it describes the formal style and context of the creation. Finally, in terms of media and the techniques, the artist introduces her own patterns and methods of the creation.
    In the end, in the fourth chapter, the author further analyzes the contents of her series of creations. From "Through", "Home", "Here" series, the artist has shown a strong sense of belonging and gravitation to her home, house, hometown, and living city, hoping that she can contribute and respond to these "places". Therefore, by observing the subtle changes around, the artist depicts the daily scenery around her life. The works, which show locality, was inspired by local streetscapes, urban spaces and come from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artist’s own experience and emotions. They also reflect the trajectory of personal growth, leaving the most profound memories and annotations for one’s own “place” and emotions in the most static wa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限制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 第四節 名詞概念 6 第二章 學理依據 7 第一節 空間的樣貌 7 第二節 何謂「地方」 9 第三節 自己的地方 10 第四節 如何再現地方 14 第三章 思想內容與形式表現 21 第一節 創作理念與思維 21 第二節 形式風格與脈絡 24 第三節 媒材與技法表現 25 第四章 創作實踐與作品分析 29 第一節 穿系列 29 第二節 家系列 31 第三節 這裡系列 33 第五章 結論 39 參考書目 40

    一、 專書:

    1. 王璦玲編,《空間與文化場域:空間移動之文化詮釋》,台北:漢學研究中心,2009。
    2. 加斯東‧巴舍拉,《空間詩學》,龔卓軍、王靜慧譯。台北:張老師,2003。
    3. 包亞明,《現代性與空間的生產》,中國:上海教育,2003。
    4. 李豐楙、劉苑如主編,《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下冊,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02。
    5. 何政廣編,《馬格利特Magritte》,台北:藝術家,2003。
    6. 段義孚,《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潘桂成譯。臺北:國立編譯館,1998。
    7. 荊其敏、張麗安,《情感建築》,天津:百花文藝,2004。
    8. 梅洛龐蒂,《眼與心》,(L’(Eil et l’Esprit),龔卓軍譯。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07。
    9. 陳子弘,《台灣城市美學:在地覺醒的亞洲新風貌》,台北:木馬,2013。
    10. 張光琪,《艾雪M.C.Escher》,台北:藝術家,2008。
    11. 瑪格麗特‧魏特罕,《空間地圖:從但丁的空間到網路的空間》,薛絢譯。台北:臺灣商務,1999。
    12. 廖春鈴編,《雲煙過眼—陳其寬的繪畫與建築》,台北:北市美術館,2003。
    13. 潘朝陽,《心靈・空間・環境:人文主義的地理思想》,台北:五南,2005。
    14. 蘇珊.郎格,《情感與形式》,( Feeling and Form),劉大基等譯。台北:商鼎,1991。
    15. Tim Cresswell,《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Place : a short introduction)。徐苔玲、王志弘譯。台北:群學,2006。
    16. Mike Crang,《文化地理學》,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台北:巨流,2003。

    二、 期刊論文:

    1. 林盈秀,〈從梅洛龐蒂的身體空間知覺意象看藝術創作—身體形象到身體空間之知覺表現〉,國立台南大學碩士論文,2008。
    2. 邱俊達,〈朝向詩意空間論巴舍拉空間詩學中的現象學〉,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2009。
    3. 黃柏翰,〈梅洛龐蒂《知覺現象學》的空間觀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2。
    4. 洪文慶,〈陳其寬繪畫中的建築空間美學〉,東海大學碩士論文,2007。
    5. 耿建興,〈陳其寬繪畫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1997。
    6. 陳其寬,〈肉眼、物眼、意眼與抽象畫〉,《作品》三卷四期,1962。
    7. 蘇揚期、王柏山,〈「地方感」研究觀點的探討-從人本主義地理學、行為地理學到都市意象學派〉,《社會科教育研究》第10期,2005。

    三、 網路資料:

    1. 非池中,〈藝術與科學的謀合 艾雪的幾何魔幻藝術〉,https://artemperor.tw/focus/1591,檢索日期2018年11月28日。
    2. -錯覺藝術大師-艾雪的魔幻世界畫展,http://drugs.pixnet.net/blog/post/43155997,檢索日期2018年11月28日。
    3. 解開Rene Magritte的六個心理學密碼,http://artliketravel.blogspot.com/2011/11/rene-magritte.html,檢索日期2018年11月28日。
    4. 謎畫大師馬格里特,https://kknews.cc/culture/gnbxjy.html,檢索日期2018年11月28日。
    5. culture-notes筆記,〈時空壓縮〉,http://culture-notes.blogspot.com/2012/04/time-space-compression-david-harvey.html,檢索日期2018年11月28日。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