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彭馨慧
PENG, Hsin-Hui
論文名稱: 臺灣無形文化資產傳習計畫學員後續發展之研究
The Study of Continuing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from the Program of Preservation and Transmission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Property
指導教授: 曾肅良
Tseng, Su-Li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1
中文關鍵詞: 傳統藝術無形文化資產傳習計畫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
英文關鍵詞: traditional arts, Intangible Cultural Property, the Program for Preserv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Folk Arts, the Program for Preservation and Transmiss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2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透過對「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學員的後續發展進行電訪調查,了解學員當時的習藝背景與初衷、目前是否繼續從業,以了解學員之就業或學習狀況。並運用深度訪談來收集受訪者的從業歷程中的想法,藉以了解目前傳統藝術在經過傳習計畫對人才的培訓後,在社會環境中的發展現況,以及各傳統藝術適合的延續方式。
    經過本研究與各項傳習計畫的學員一一訪談之後,瞭解到除了專業傳習之外,欲達到傳統藝術的活態保存,必須透過整體環境的配合,因此社會大眾的參與以及原生環境的健全,其實才是傳統藝術永續發展的最大支持力量。


    This study focuses on surveying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fter they completed the Program for Preserv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Folk Arts. Wit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background, motivation, current career planning (if they devote themselves to related job or not) by in-depth telephone interview to find out the effect of learning, their thought about career path, and futhermore, to know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future perspectives and proper ways of preserv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folk arts.
    After in-depth interview with students of every subjects in the program for preserv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folk arts, we could assume that: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ndigenous preservaiton, all the elements of macro environment should coordinate with each other besides the transmission program. Therefore, the participation of general public and the integrity original environment are the most importment support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lk art.

    目 次 摘 要 II Abstract III 誌 謝 IV 目 次 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 6 第四節 研究內容 7 第二章 無形文化資產概念源流與發展 9 第一節 國際上相關概念之發展 9 第二節 日本的保存傳習制度 13 第三節 韓國的保存傳習制度 26 第四節 中國的保存傳習制度 35 第三章 臺灣對無形文化資產保存之作為 43 第一節 臺灣的文化資產保存歷程 43 第二節 重要民族藝術藝師傳藝工作計畫 51 第三節 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 56 第四節 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及保存團體傳習計畫 63 第四章 調查研究之模式建構與結果分析 67 第一節 調查研究模式建構 67 第二節 傳統戲劇類調查分析 72 第三節 傳統音樂類調查分析 94 第四節 傳統工藝類調查分析 112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137 第一節 發現與討論 13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45 參考文獻 149 附錄一:文化資產局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及保存團體傳習計畫 153 附錄二:文化資產局傳藝民俗組陳佳君科長訪談逐字稿 157 附錄三: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學員訪談逐字稿 166

    參考文獻
    專書:
    吳明清(1995),《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市:五南。
    Davie Throsby(2003),張維倫等譯,《文化經濟學》,臺北市:典藏。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蔡欣欣(2005),《臺灣戲曲研究成果述論》,臺北市:國家出版社。
    林鶴宜(2007),《從田野出發:歷史視角下的臺灣戲曲》,臺北:稻鄉。
    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手冊》,文化藝術出版社。
    黃貞燕(2008),《日韓無形的文化財保護制度》,國立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李欣(2011),《數字化保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路向》,北京:科學出版社。
    林會承(2011),《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史綱》,臺北市:遠流。
    教育部(1981),《研訂文化資產保存法草案資料彙編》。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核定本》。
    教育部(1998),《第二屆民族藝術藝師紀事-藝林傳響》,臺北市:教育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1998),《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第二期計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2001),《柳暗花明 : 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檢討座談會會議手冊1996-2001》。
    洪孟啟(2005),《國際教科文組織無形文化資產認定及在地行動研究計畫》,國際民間藝術組織臺灣分會。
    黃貞燕(2006),《日韓兩國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制度暨個案資料收集計畫》,財團法人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
    黃貞燕(2008),《現階段臺灣無形文化資產潛力資源研究調查計畫─薪傳策略研究報告》,財團法人福祿文教基金會。

    學位論文:
    簡瑞榮(1992),《近十年政府推展民族藝術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孟章(1994),《臺灣古蹟保存政策執行與保存論述關係初探》,東海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陳美智(2004),《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策略研究─聚焦於傳統表演藝術的探討》,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素貞(2004),《傳統藝術專業傳習之研究─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慧(2008),《從文化資產保存現況探討本土傳統技藝傳承之永續策略》,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期刊/論文集:
    洪孟啟(2006),〈文化資產保存的世界潮流--從有形到無形〉,《美育》,154期。
    許峰旗(2009),〈臺灣工藝文化研究政策概述〉,《臺灣工藝》,頁20-25。
    邱坤良(2010),〈戰時在臺日本人戲劇家與臺灣戲劇―以松居桃樓為例〉,《戲劇學刊》,第十二期,頁11。
    溫秋菊(1995),〈從民族藝師階段性的傳藝成果思考傳藝計畫之目標─以鑼鼓樂傳藝計劃為例〉,《民族藝術傳承研討會論文集》。
    李乾朗(2003),〈近年台灣古蹟保存的科技、社會與人文意義〉,《台灣傳統建築匠藝六輯》,台北市: 燕樓古建築。
    江韶瑩(2005),〈傳統工藝的證照制度〉,《界限的穿透─民間藝術綜合論壇論文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黃素貞(2005),〈計畫與實現─以「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為例〉,《民間藝術綜合論壇論文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江韶瑩(2009),〈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現況與趨勢〉,《第一屆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暨保存團體專輯》。
    臺灣民俗文化工作室(2009),〈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藝術登錄現況〉,《第一屆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暨保存團體》,臺中: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黃世輝等(2009),〈臺灣百年工藝的分期與問題〉,《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論文集》。
    林茂賢(2010),〈十年磨一劍 大師手路.再起新章〉,《99年度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暨保存團體專刊》。

    網路資料:
    中國民俗學會
    http://www.chinafolklore.org/ChinaFolkloreSociety/xscz/040520-bhf.htm ,2015。
    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http://www.fjfyw.net/bbs/xsyj/2015-01-15/1182.html ,2015。
    人民網〈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看看國外怎麼做〉,
    http://www.people.com.cn/BIG5/news/6056/20020808/795260.html ,2015。
    中國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官方網站,
    http://www.cefla.org/recommend.jsp,2015。
    徐亞湘(2007),〈三角作用:現代化、政治力與市場機制多層影響下的20世紀臺灣戲曲〉,中華戲劇學會文藝會訊,
    http://www.com2.tw/chta-news/2007-3/chta-0703-ac82.htm ,2015。
    范揚坤,〈文化資產保存概念、活動與「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及保存團體傳習計畫」之於傳統音樂文化保存的審視〉,
    http://rimh.ncfta.gov.tw/2010_taiwan_traditional_music_yearbook/tw/critics/c3.html,2015。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