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游奕晴 Yu, Yi-Ching |
---|---|
論文名稱: |
金屬工藝創作課程與實施探索--以華德福教育理念之工藝教案為例 Metal Process Creation Course and Implementation Exploration--Take the example of Waldorf'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
指導教授: |
鄧成連
Teng, Cheng-Lei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1 |
中文關鍵詞: | 金屬工藝 、華德福教育 、教師行動研究 |
英文關鍵詞: | Metalworking, Waldorf Education, Teacher action research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289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3 下載:1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華德福教育理念發展的金屬工藝創作課程對於高中階段青少年課程適用之教師行動研究,希能創作出對學生有正向意義之工藝課程教案,並予以實踐探索。青少年處於兒童轉換至成年的過渡時期,身心與情緒相較不穩定,容易受同儕的影響,心靈也較為敏感;也就是青少年在人類發展歷程中處於「自我統合與角色混亂」時期,若發展順利,則能邁向穩定、成熟之個體,反之則產生角色混亂,影響其往後的人格發展,這亦是當今青少年問題愈來愈複雜的原因之一;而教育是「教師、學生與課程」之間的互動過程,其目的是輔導學生正常的開展,邁向身心平衡,並能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傳統高中階段的師生關係為上對下的傳授,偏重於知識性的灌輸,而今因教育體制的鬆綁,教育現場也開始意識到,必須發展兼具「知識」、「技能」與「情意」的全人教育,即體認到此對於國家日後的人文與科技發展有著絕對的關聯性,因此將工藝教育納入國高中「生活科技」領域之一環,而金屬工藝大多出現於高中階段以上的工藝課程之中。本研究係以華德福教育理念之工藝教育為例,探討如何發展一個理論與實務兼具的金屬工藝創作課程,並能培養人類發展中所需要的意志力,及以此意志力灌輸於情感與思考之中。筆者於宜蘭縣立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高中教授「基礎金屬工藝課程」與「進階選修金屬工藝課程」,遂構思如何結合包浩斯設計思維和華德福教育的青少年成長階段論理念,著手規劃設計出一完整的金屬工藝課程,及於教育現場透過教師行動研究和學生的互動探索得以反覆驗證,及歸納收斂出一個自我實作創造的課程,此即是本文想嘗試探討的議題。研究方法與研究程序部分,自105學年度上學期開始,透過現有的文獻、相關書籍及先前發表的小論做為基礎,統合彙整相關資料及以歌德觀察法摘敍的實務教學質性紀錄,整理撰寫出金屬工藝創作課程教案;實踐部分則於105學年度下學期至106學年度下學期實施,歷經為期兩年三輪的課程,透過此一行動研究論文的撰述,俾能對於金屬工藝教育貢獻一份心力。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metalworking education in Waldorf education for the teacher action research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experience in the high school, and hopes to create a teaching lesson plan for the students with positive meaning and practice. Adolescents are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f transition from childhood to adulthood. Their mental and emotional complexities are relatively unstable. They are easily affected by their peers and their hearts are more sensitive; that is, they are in a period of “self-integration and role confusion” in the human development process. It can lead to stable and mature individuals. Otherwise, it can create chaotic roles and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personality. This is also one of the reasons why today’s youth problem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while education is a person (teacher) and person ( The purpose of the interaction process between students is to coach students to be good and to mature individuals, and to find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self-existence. The tradition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high schools in traditional countries is taught from top to bottom, emphasizing the indoctrination of knowledge. Today, due to the loosening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the education scene has begun to realize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knowledge”, “skills” and “intelligence”. The whole person education recognizes that this has an absolute relevance for the country’s future humanitie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refore, technology education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eld of China National High School, and most of the metal craftsmanship has appeared in the high school stage or above. In the course, this study will use the Metals Technology Course at Compassion High School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how to design a metal craft creation course that combines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at present, the author teaches “Foundation” at the Yide County Huashifu Education Experimental High School in Yilan County. "Metal Process Courses" and "Advanced Metal Processing Courses", the concept of how to combine Bauhaus design thinking and Waldorf education's growth stage theory, start planning and designing a complete basic metal process curriculum, and through teacher action research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students at the education site was repeatedly verified and summarized as a lesson in self-creating creation. , Namely that this article would like to try to explore the issue.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design of the research process have been started from the last semester of the 105 academic year.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研究發展會 ( 2015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科技領域課程綱要草案。
王鎮秋 ( 2003 )。創意金工教室流行飾品的第一本書。台北市 : 商鼎文化。
王劍南 ( 2014 )。造就全人的藝術教育 : 華德福學校一至八年級繪畫課 ( 托馬斯•維爾德格魯伯 著 )。天津 : 天津教育。
王紅卜(2014)。我國中等教育職業類科設計群師資培育專門課程內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王智弘(2018)。共同邁向一個臺灣華德福社群。2018台灣華德福T.W.E.F教育運動聯盟創刊號(頁17-23),穀雨印務社。
王智弘(2018)。從我,到我們;從這裡,到這個世界。2018台灣華德福T.W.E.F教育運動聯盟創刊號(頁25-29),穀雨印務社。
王鈺婷(2017)。新北市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生涯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王財印、吳百祿、周新富(2004)。教學原理。臺北市:心理。
田達生 ( 2013 )。與孩子共處的八年:一位華德福資生教師的探索 ( 赫爾穆特•埃勒 著 )。天津 : 天津教育。
李光耀(2017)。技術型高中機械群專業課程發展取向與核心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臺北市。
李依庭(2017)。宜蘭縣參與職業試探之國民中學學生自我覺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佐藤學(2012)。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革命(黃郁倫、鍾啟泉譯)。臺北市:天下。
吳芷瑋(2106)。新北市個案國中學生參與技藝教育社團活動意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吳清山(2015)。教育讓社會更美好(89-91頁)。臺北市:高等教育。
余鑑 ( 2003 )。工藝教育思想之流變。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8 ( 8 ),3-11。
余若君(2018)。東方與西方交會的起點。2018台灣華德福T.W.E.F教育運動聯盟創刊號(頁43-44),穀雨印務社。
吳平平 ( 2012 )。心靈的色彩 : 華德福學校的繪畫課 ( Painting in Waldorf Education ) ( 狄克•布魯因、艾提•立赤哈特 著)。石家庄 : 河北教育。
林坤誼、游光昭 ( 2004 )。結合數學、科學、科技之教學示例。2017年4月19號取自此網址 ( http://phy.ntnu.edu.tw/~wdchen/pdf/book6/06.pdf )
林國豪(2010)。專題導向問題學習策略於輪型機器人教學之成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政財(2005)。課程與教學精要(3-19頁,250-252頁)。臺北市:考用。
姚乃慈(2004)。問題導向學習教學策略在國中生活科技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施冠慨(1989)。有效教學途徑之探討(27-30頁)。臺北市:水牛圖書。
唐宗浩、李雅卿、陳念萱 ( 2006 )。另類教育在台灣。臺北市 : 唐山。
柴成瑋(2013)。教師課程潛力與教學想像之探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臺北市。
張春興 ( 2003 )。教育心理學,臺北市 : 東華。
陳嘉揚 ( 2014 )。教育概論。台中市 : 教甄策略研究中心。
許宜婷 ( 2015 )。科技教育內容之探討。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2 ( 2 ) 16-29。
黃德祥 ( 2009 )。青少年發展與輔導精要。台北市 : 考用。
康台生、邱永福(2002)。設計教學研究。2001藝術與人文教育(頁541-558)新北市:桂冠。
區潔愛(2004)。以問題為本學習美術教育。藝術教育新取向:方法及個案研究(頁75-97)香港:尖東網絡有限公司。
蔣家興(2004)。扎根與蛻變 尋華德福教育在台灣行動的足跡。宜蘭縣:財團法人人智學教育基金會。
陳嘉明(1992)。高中生的成長與生活輔導。臺北市:益群書店。
張志皓(2015)。技術型高中學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專題製作學習成效之關係:解決問題能力之中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張鈿富(1996)。教育概論。臺北市:三民書局。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曹俊漢(1978)。研究報告寫作手冊。台北市:聯經。
郭哲宇(2010)。問題導向學習對高職電子資訊科技電子學課程之學習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盛賢(2008)。十二年國民教育之政策論述。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臺北市。
張銘華(2011)。綜合高中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臺北市。
張宜玲(2018)。時間會完成我們。2018台灣華德福T.W.E.F教育運動聯盟創刊號(頁2-4),穀雨印務社。
黃秀玉(2008)。高中學生科學創造力指標即其創造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玉君(2010)。高職資料處理學生訊息能力與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麗卿(2004)。乘著藝術的翅膀讓心飛翔—藝術方案教學之型動研究。2004教育行動研究與教學實務,臺北市:心理。
黃德祥(200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精要。臺北市:考用出版。
游閔喻、潘裕豐(2016)。學生創造力發展。臺北市:華騰文化。
游宏隆(2004)。公辦民營學校治理結構之研究—以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管理學研究所碩士倫文,宜蘭縣。
鈴木敏則(2001)。和高中生搏感情(羅國應譯)。臺北縣永和市:稻田。
趙丹綺、王意婷 ( 2012 )。玩金術,台北縣 : 北星。
趙丹綺(2014)。玩金術2金工創作進階。新北市:煉丹場珠寶金工工作室。
廖千惠(2002)。創造思考教學對提升高職電子科學生技術創造力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潘金定(2012)。臺灣國民教育之藝術教育實見評估。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博士班美術行政與管理組,臺北市。
劉若凡 ( 2015 )。成為他自己 : 全人,給未來世代的教育烏托邦。新北市 : 衛城。
劉思量(1992)。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市:藝術家。
聯盟編輯室(2018)。社群團結的力量。2018台灣華德福T.W.E.F教育運動聯盟創刊號(頁7-10),穀雨印務社。
顏水龍 ( 2017 )。台灣工藝,台北市 : 遠流。
簡靖哲(2107)。運用臺灣後期中等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分析技術型高中學生課外學習經驗、自我效能對個人軟實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賴建都(2002)。台灣設計教育思潮與演進。臺北市:龍辰出版。
羅慧明、李建華、張淑芬(1994)。我國高級中等學校應用藝術類科現況改進及發展之研究。臺北市:教育部。
羅美蘭(2009)。視覺藝術教育的理論建構與實踐:審美關懷教學行動研究(239-253頁)。臺北市:編譯館。
羅駿升(2015)。臺北市合作式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學習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蘇振明(2000)。啟發孩子的美術潛能。台北縣中和市:光佑文化。
Anna Seydel(2015)。我是你:華德福教育學的兒童研討會(張淑惠譯)。新北市:心理。
Albert Soesman ( 2011 )。十二感官 ( Our Twelve Senses ) ( 呂理瑒譯 )。台北市 : 琉璃光。
Bella Martin、Bruce Hanington(2012)。設計的方法(Universal Methods of Design:100 ways to research complex problems,develop innovative ideas,and design effective solutions)(趙惠芬、吳莉君、林潔盈譯)。台北市:原點。
Elliott,J(1991)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Milton Keynes and Philadelphia:Open University Press.
Elliott,J(1985)’Education action-reasearch’,pp.231-50 in J.Nisbet et al.(eds)World Yearbook of Education:Research,Policy and Practice,London:Kogan Page.
Hilde Taha(1962).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ractice,Hacout,Brace & World,Inc.New York,1962,pp.267-272.
Georgw R.Knight(1995)。教育哲學導論。臺北市:五南。
Herbert Altrichter,Peter Posch&Bridget Sormekh。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Teachers Investigate Their Work) (1993/夏林清等譯,1997)。台北市:遠流。
Herbert Read ( 2007 )。透過藝術的教育 ( Education Through Art ) ( 呂廷和譯 )。台北市 : 藝術家。
John Dewey(1972).My pedagogic creed,in:The collected work of John Dewey:The middle works,1899-1924,Book 5,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72,pp.84-95.
J.D.Salinger ( 2007 )。THE CATCHER IN THE RYE ( 施咸榮、祁怡瑋譯 )。臺北市 : 麥田。
Jeanne Ellis Ormord(2011)。教育心理學:學習者的發展與成長。臺北市:洪葉文化。
Lakshmi Bhaskaran(2005)。當代設計演化論(DESIGNS OF THE TIMES Using Key Movemens and Styles for Contemporary Design)(羅雅萱譯,2008)。台北市:原點。
Michaela Glockler、Stefan Langhammer、Christof Wiechert ( 2006 )。邁向健康的教育 ( Gesundheit durch Erziehung ) ( 鄧麗君、廖玉儀譯 )。瑞士多納赫 ( CH-4143 Dornach ) : 哥德館。
Michaela Strauss ( 2000 )。Understanding Children’s Drawing : the path to manhood ( 余若君譯 )。台北縣 : 佑光文化。
Martyn Rawson、Tobias Richter。華德福學校課程任務與內容(The Educational Tasks and Content of the Steiner Waldorf Curriculum)。華德福教育聯盟出版社。
Peg Faimon、John Weigand(2009)。設計原點(THE NATURE OF DESIGN:HOW THE PRINCIPLES OF DESIGN SHAPE OUR WORLD—FROM GRAPHICS AND ARCHITECTURE TO INTERIORS AND PRODUCTS by PEG FAIMON,JOHN WEIGAND)(洪慧芳譯)。臺北市:馬可孛羅。
Robert C.Bogdan,Sari Knopp Biklem(201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an Int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李奉儒等譯)。嘉義市:濤石文化。
Rudolf Steiner ( 2014 )。童年的王國 ( The Kingdom of Childhood ) ( 潘定凱譯 )。深圳 : 深圳報業集團。
Rudolf Steiner ( 2011 )。神智學 ( Theosophie ) ( 廖玉儀譯 )。人智學基金會。
Rudolf Steiner(1919)。作為教育學基礎的人的普遍智識(芮虎,李澤武,廖玉儀譯)。人智學基金會。
Rudolf Steiner ( 1919 )。DISCUSSIONS WITH TEACHERS ( 與教師的討論 )。台灣華德福教育師資養成課程。
Ralph W.Tyler(1950).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0,pp.1-7.
Ralph W.Tyler(1983).A rational for program evaluation,in:G.Madaus,M.Scriven&D.Stufflebeam(eds.):Evalution models,Kuwer-Nijhoff,1983.
Stephen O’Keeffee ( 2004 )。珠寶製作的秘訣與捷徑 ( TIPS AND SHORTCUTS FOR JEWELRY MAKING ) ( 陳國珍譯 )。永和市 : 視傳文化。
STUDIO TAC CREATIVE ( 2010 )。專業銀飾設計製作技術教本 (SILVER ACCESSORY MAKING TECHNIQUES) ( 蔣佳珈譯 )。台北縣 : 三悅文化。
Zamorski,B.(1987)’Case study of an invisible child’,pp.12-22,in B.Somekh etal.(eds)Action Research in Development,CARN Bulletin,on.8,Cambridge:Cambridge Institude of Education.
KIJO草山金工http://www.grasshill.net/
Weii jewel微著金工https://taipei.ntcri.gov.tw/content_94.html
Yu-Shan手作金工https://www.facebook.com/ShanShan.Yuyu/
Ailsa秋草愛—手作金工https://www.facebook.com/fullinlove99/
金工藝廊http://metalar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