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烈照
Lieh-Chao Lin
論文名稱: 彰化市公立國中學生健康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The relationship of health lifestyles and related factors for junior high students at Changhua city
指導教授: 黃松元
Huang, Song-Yuan
陳政友
Chen, Cheng-Y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0
中文關鍵詞: 國中學生健康生活型態
英文關鍵詞: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ealthy lifestyl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8下載:2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彰化市公立國中學生的健康生活型態之現況及其相關因素。本研究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工具,以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由彰化市公立國中學生,抽取495 人為樣本,最後得有效問卷479 份,有效問卷率97%,並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的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飲食習慣中表現最好的為「每天吃早餐」;其社會人口學變項中,「家庭氣氛」、「學業成就」可解釋飲食習慣之總變異量14.7%。
    二、研究對象的運動與休閒行為中表現最好為「空閒時,會從事康樂型休閒活動」;其社會人口學變項中,「性別」、「年級」、「家庭氣氛」可解釋運動休與閒行為總變異量的17.8%。
    三、研究對象中有吸菸行為者,第一次吸菸的時間在小學四~六年級;最主要原因為「好奇、想試試」;最主要取得的管道為:「朋友給的」。「性別」「學業成就」可有效預測吸菸行為的總變異量17.4%。
    四、研究對象中有飲酒行為者,第一次喝酒的時間在小學四~六年級;最主要原因為「好奇、想試試」;最主要取得的管道為:「家人提供」。「母親教養方式」「父母關係」可有效預測飲酒行為總變異量7.7%,
    五、研究對象的心理壓力調適行為中表現最好為不用「自傷」來發洩情緒。「母親教養方式」、「家庭氣氛」、「父母關係」可有效預測心理壓力調適,其解釋力為19.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Changhua City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xplore the health status and lifestyle factors. In this study,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as a tool for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a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equidistant from Changhua City public school students, collected samples of 495 people, 479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the final statistical analysis.
    Important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Study of eating habits in the best performance as: "eat breakfast"; The social demographic variables can predict the diet, and can explain 14.7% of the total variance, of which the main predictors are: "family atmosphere", "academic achievement."
    2. Study of sports and leisure behavior is the best: "idle, it will engage in leisure-based leisure activities". The social 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leisure break predictable movement behavior, and can explain 17.8% of total variance, of which the main predictors of: "Sex" and "year", "family atmosphere."
    3. Subjects with smoking actors, the first time smoking four to sixth grade in primary schools; most important reasons are: "curious, want to try"; The main access channel to: "Friends to the." The social demographic variables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smoking behavior, and can explain 17.4% of total variance, of which the main predictors of: "Sex," "academic achievement."
    4. Study in drinking behavior, the first time to drink four to sixth grade in primary schools; most important reasons are: "curious, want to try"; The main access channel as: "family members." The social demographic variables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drinking behavior, and may explain the 7.7% of total variance, of which, the main predictors are: "Mother rearing," "their parents."
    5. Study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coping behaviors in the best is: do not "self-injury" to let off steam. The social demographic variables can predict the stress management can explain 19.2% of total variance, of which the main predictors are: "Mother Rearing," "family atmosphere", "their parents."

    Key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ealthy lifestyl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假設 4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4 第六節 研究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健康生活型態 7 第二節 健康生活型態相關因素探討 1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3 第四節 研究步驟 3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9  第一節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39 第二節 研究對象健康生活型態現況 42 第三節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生活型態之關係 59 第四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對健康生活型態之預測 6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 結論 77 第二節 建議 79 參考文獻 81 附錄一 問卷內容效度考驗專家名單 100 附錄二 正式問卷 101 附錄三 正式施測之信度結果 107

    中文部份
    丁志音(1998)。生活方式與健康―概念、倫理及政策的探討。公共衛生,15(1)16-26;15(2)157-173。
    丁秋娟 (2004)。臺北縣國中學生休閒活動之研究-以三重區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中華民國醫務管理學會(2000),臺灣醫療品質指標系統—品質指標手冊TQIS,第二版。
    王水文 (1994) 。台南市國中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所碩士論文 。
    王文科 (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瑞霞(1995)。國小學童健康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的探討。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84-2331-B-037-96)
    王錦懋(2006)。國中生菸品防制方案實施成效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
    王宗吉 (1992)。體育運動社會學。銀禾文化事業公司,319頁
    尤秀菁 (2004)。台中縣某國中學生健康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方進隆(1994)。台北市中學生生活和身尚狀況與健康體能之比較研究報告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方進隆(1997)。有氧運動。載於方進隆、李志文、程紹同、錢紀明(主編),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105-118頁)。台北市:教育部。
    行政院衛生署 (1997)。衛生白皮書。行政院衛生署網站•摘自
    http://www.doh.gov.tw/lane/publish/white-paper/Welcome.html
    行政院衛生署(2001)。台閩地區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中華民國胸腔病學會、中華民國家庭醫學醫學會聯合聲明(1994)。台灣地區拒菸宣言。中華衛誌,13(6),532-534。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2007)。兒童及青少年過重處理原則。2007年7月18日,取自http://food.doh.gov.tw/chinese/health/health_5.htm
    行政院衛生署(2007b)。台灣地區十大死因年齡結構別死亡概況。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江承曉、沈姍姍、林寶香、林為森(2000)。南區大專生壓力調適行為與身尚健康狀況之相關研究。嘉南學報,26,54-69。
    沈志強(2004)。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明憲(1998)。國小國中學生體能活動、健康體能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花蓮縣宜昌國民小學、宜昌國民中學二所學校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
    李中一,健保研究資料庫簡介與資料處理,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開發與應用研討會,台灣科技大學國際大樓國際會議廳(1F),2005年9月2日。
    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
    林武雄(1991)。台北市國小學生健康生活型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李欣瑩 (2002)。桃園市國中生主觀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因應行為與身心健康 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蘭(1988)。健康促進。摘自鄉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主編:公共衛生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李蘭、潘怜燕 (2000)。台灣地區成年人之吸菸率與吸菸行為:八十八年度之全國性調查。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9(6),423-436。
    李景美、林秀霞、劉雅馨(1998)。中學生藥物濫用認知、態度、行為及教育需求 調查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1,59-76。
    李景美(1998)。台北市中小學生對菸品廣告之反應研究。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18,13-24。
    李大拔( 2002)。Health Crisis of Our New Generation: Surveillance On Youth Health Risk Behaviors。香港中文大學。李秀珍(2006)。國中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以台南縣四所國中生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南:長榮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研究所。
    呂昌明、李明憲、陳錫琦(2000)。都市國小學童身體活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4,95-111。
    林紋如(2006)。台灣地區民眾生活型態與媒體使用行為之研究-以2005年世新傳播資料庫為例。世新大學傳播學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林美嫻(2007) 。臺灣地區青少年危害健康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靖斌(2001)。國中學生規律運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宜蘭縣文化國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碩士論文。
    林新龍(2000)。“參與休閒活動行為之探討”,大專體育,第四十九期,頁109-115。
    卓俊辰(2000)。體適能教學的重要架構與內涵。教育部中等教育司。高中教育 13:12∼19。
    教育部 (1998) 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許惠玉(2003)。台北市兒童體位、飲食行為與家長營養知識、行為及飲食教養之關係。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碩士論文,未發表,台北市。
    余坤煌(1994)。由青少年吸菸行為探討吸菸教育計劃。研習資訊,11(6),55-60。
    王建楠、吳重達 (2003)。兒童與青少年肥胖症。當代醫學,30(9),767-776。
    王基豐、黃煌鏞、葉雅馨(1987)。公共場所青少年吸菸現況調查—以台北市速食餐飲店青少年消費者為例。台北:財團法人董事基金會。
    邱一峰(1996)。國中生憂鬱傾向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性別、年齡、家庭狀況、鬱卒與尋求幫助、自殺傾向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淑玲 (1995)。青少年休閒之道。台灣教育,546 ,36-39。
    郝立智 (2003)。肥胖症面面觀。當代醫學,30(8),663-674。
    晏涵文,劉潔心(1989)。國中健康教育課程、教師教學困難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公共衛生,15(4),359-374。
    晏涵文(1991)。健康教育:健康教學與研究。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晏涵文(2000)。健康與體育新課程綱要之理念、內涵與特色,健康教育,85,16-29。
    馬藹屏、黃松元 (2002)。學校菸害防制教育介入計畫。台灣菸害防制研討會。
    孫碧津(2004)警察人員休閒運動阻礙及幸福感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縣。
    徐吉春 (2003) 國中生刺激尋求、冒險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 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志成、溫啟邦、陳紫郎、蔡善璞、徐瑱淳(2002)。從台灣地區吸菸率的長期趨勢談未來反菸政策的努力方向。台灣菸害防制研討會,台北圓山大飯店。
    許芳懿(1998)。國民小學教師溝通型態、自我角色知覺與教師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台南師院),4:261-282。
    國家衛生研究院 (2004)飲酒的流行病學。文獻回顧分析計畫;第四期。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委員會
    黃松元(1989)。國民中學健康教學問題之研究。台北:中等教育輔導叢書。
    黃松元、陳政友、賴香如、胡益進、洪華君、張富琴等(1999)。我國國民健康促進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黃松元(2000)。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黃松元、馬藹屏(2002):學校菸害防制教育介入計劃。台灣菸害防制研討會2002。
    黃松元(1991)。台灣地區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研究。衛生教育論文集刊,5,45-66。
    黃松元、余玉眉、江永盛、鄉政友、賴香如( 1991 )。臺灣地區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衛生署保健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
    黃淑貞、伍連女、張桂禎(1998)。健康促進詞彙。學校衛生,33,77-99。
    黃淑貞、姜逸群、賴香如、洪文綺、陳曉玟、邱雅莉、袁寶珠(2003):台灣地區國小學童健康行為現況及其與社會人口學變項之相關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9,155-177。
    黃碧花、李美靜、李碧玉、董家堯(1999)。影響大寮鄉國小學童健康促進行為習慣之因素調查。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黃璉華、左如梅、尹祚芊、楊瑞珍、黃子庭(1996)。國民中學學生吸菸知識、態度與行為之探討。護理雜誌,43(2),35-45。
    黃有志(2002)。青年自殺與壓力調適。國家政策論壇,2(4),45-66。
    黃金柱(1999)跨世紀體育運動經營管理思潮。臺北:師大書苑。
    馮麗花(1998)運動性休閒活動初探。大專體育,35,104頁。
    楊美賞、張峰紫、鍾信心、陳順勝、葛應欽(1995)。父親為酒癮之青少年飲酒行為之危險因素之探討。高雄醫學科學雜誌,11(12),686-696。
    游若篍、李啟豪、吳瑞碧 (2004)。 酒的釀造與飲酒對健康的影響。科學發展月刊2004;384:6-11。
    詹皓宇,(2001)。“休閒活動與生活健康的關係”,台灣教育,第602期,頁 41-44。
    溫啟邦、蔡孟娟、蔡善璞、詹惠婷(2002)。台灣式吸菸特性。台灣菸害防制研討會,台北圓山大飯店。
    溫啟邦、詹惠婷、蔡孟娟、蔡美璞 (2002)。台灣式吸菸特性。台灣菸害防制研討 會大會手冊。行政院衛生署、國家衛生研究院。
    周碧瑟、劉美媛、李燕琴(1999)。台灣地區在校青少年藥物使用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行政院衛生署。
    周碧瑟(1992)。青少年用藥盛行率與危險因子之探討。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周新富(199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教師效能信念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姜逸群、黃雅文、黃春太,(2003)。台灣地區國中生物質濫用行為及相關因素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0,89-109。
    唐子俊、郭敏慧譯(2002)。自我傷害的評估與治療。台北。五南出版社。
    教育部(1995)。校園自我傷害防制處理手冊。教育部。
    陳師瑩、林佳蓉、高美丁、杭極敏、潘文涵(2006)台灣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2001-2002台灣國小學童服用膳食補充品的狀況
    分析。P113-138。
    陳清雄(1986)。台灣地區國民中學健康教育課程實施問卷調查研究報告。中等教育,38(2),63-68。
    陳如毓(2001)。國小四年級學童及父母危害健康行為的關係。國立臺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素芬(2004)。台北縣林口鄉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生活型態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碩士論文。
    陳美芬(1996)。淺談青少年的休閒生活及其功能。國教之聲,29(3)37-42。
    陳政友(2001)。台彎地區高中(職)與大專學生健康生活型態與相關因素研究,學生衛生,38,1-30。
    陳哲喜、林惠生、劉怡妏(2002)。國人之健康行為初探。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陳香君(2007)。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國民中學健康教育教師教學困難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台北市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碩士論文。
    陳毓文(2001)。青少年自傷行為分析及其因應策略。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陳景堂(2004)。統計分析 SPSS for Windows 入門與應用。台北市:儒林圖書有限公司。
    陳麗華(1991)臺北大學女生休閒態度參與和狀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曾明淑、葉文婷、潘文涵(199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1993-1996台灣地區居民之飲食特性。行政院衛生署。
    康健雜誌(2005)。大聲喊 Lohas!樂活族。康健雜誌,85。
    陸希平、王乃弘、郝宏恕(2003)。“病案管理與疾病管理”,臺灣醫界,46(10), 51-56。
    陸玓玲(1990)。國中階段學生的健康行為研究-現況、變化及相關因素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富琴(2001)。台北市高中生危害健康行為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碩士論文。
    張淑慧(2003)。影響國小教師體育教學效能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美媛、周碧瑟(2001)。臺灣在校青少年飲酒盛行率與相關因素的探討。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0(2),143-152。
    劉子利,(2001),“休閒教育的意義、內涵、功能及其實施”,戶外遊憩研究,第14卷,第一期,頁33-53。
    楊瑞珍、蘇秀娟、黃秀麗(2000)。台北市不同學制學生健康促進生活方式之初步探討。醫護科技學刊,3(1),1-18。
    楊紫璇(2006)。影響國中生學習成就之因素分析。中華大學應用數學系碩士班。
    歐用生(1997)。新世紀的教育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劉美媛、呂昌明(2006)。大一學生健康行為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某大學學生為例。學校衛生,48(1),19-35。
    羅沁芳(2003)。台北市某國中學生同儕尟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碩士論文。
    羅雅玲(2004)。苗栗縣國中生健康行為及其相關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碩士論文。
    廖翔毅(2003)。報紙閱聽人生活型態與自我概念分析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7)。每尤ㄧ萬步,健康有保固。2007 年 7 月 19 日,取自http://www.health99.doh.gov.tw/PreciousLifeZone/PreciousLife_detail.asp x?
    topicno=97&CN
    嚴道(1995)。台灣地區青少年對吸菸、飲酒、嚼檳榔之認知、態度、行為與其心理特質調查研究。行政院衛生署報告研究。
    嚴道、黃松元、馬藹屏、楊美雪、周曉慧(1996)。台北市國中學生之吸菸行為與其心理特質調查研究。台北:財團法人董事基金
    會。
    龔宣穎(2007)。教育與健康行為關係之探討。國立台北大學財政學系。

    英文部分
    Blair, S. (1995). Exercise prescription for health. Quest,
    47,338-353.
    Bonow, R. O., Smaha, L. A., Smith, S. C., Mensah, G. A. and
    Lenfant, C. (2002). World Heart Day 2002-The International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Responding to the Emerging Global Epidemic. Circulation,106, 1602-1605.
    Bouchard, C., Shephard, R. J., & Stephens, T.(1994).
    Physical activity, fitness, and health.15 5 International Proceedings and Conference Statement.Champion, IL: Human Kinetics.
    Bouchard, C., & Despre, J. P. (1995).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Atherosclerotic, metabolic, and hypertension
    disease.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s, 66, 268-275.
    Caspersen, C.J., Powell, K.E.,&Christensen, G.M.(1985). Physical activity, exercise, and physical fitness: Definitions and istinctions for health-related research.Public Health Reports, 100(2):126-131.
    David,B.C.R.,R.Turner(1985).The impact of instruc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 effects of cumulative instruction. Th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5( 8),324-331.
    Galvin,M.M.,Ph.D.(1992).Alabama superintendents’ percentions and factors affecting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health instruction.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Gillis,A.J.(1994).Determinant of life-promoting in adolescent female. Canadian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26(2),13-28.
    Green,L.W. & Kreuter,M.W.(1999).Health promotion planning:An
    educational and ecological approach (3rd).Mountain view: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Harris ,D., & Guten, S.(1979). Health proective behavior-adolescent health.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 14, 495-498.
    Hawton,K.&Fagg,J.(1992).Deliberate self-poisioning and self-injury in adolescents:A study of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 in Oxford,1976-1989.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161,816-826.
    Hawkins, D. I., Best, R. J. & Coney, K. A. (1992). Consumer Behavior. Implication for Marketing Strategy, Fifth ed.,Richard D Irwin,inc.
    Jusczak,L. & Ssdler,L.(1999).Adolescent development: Setting the stage for influencing health behavior. Adolescent Medicine:State of the Art Review,10(1),1-11.
    Krejcie,R.V.,&Morgan,D.W.(1970).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ie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30,607-610.
    Kolter, P.(1991). Marketing Management 7th ed. Prentice Hall.
    Landers, D.M. (1994). Performance, stress, and health: Overall reaction. Quest, 46, 123-135.leisure : The Changing scene(4th ed.). New York : Macmill.
    Lazer, W. (1963). Life style concepts and marketing. In S. Greyser (Ed.), Toward Scientific Marketing (pp.196-197).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Hawkins, Del I., Roger J. Best, and Keh A. Coney (1992). Consumer Behavior.
    Lalonde,M.(1974).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Health of Conadins:A Working Document Ottawa:Government of Ganada .Implications for marketing Strategy, Fifth ed., Richard D. Irwin, Inc.
    Luoto, R.,Prattala, R.,Uutela, A.,& Puska, P.(1998).Impact of unhealthy behaviors on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Finland 1978-1993.Preventive Medicine,27 (1),93-100.
    Lee,A.,Tsang,K.K.,Lee,S.H.,&To,C.Y.(2001a).Older school children are not necessarily healthier:Analysis of medical consultation parttern of school children from a territory wide school health surveillance . Public Health,115(1),30-37.
    McLellan,L.,Rissel,C.,Donnelly,N.,&Bauman,A.(1999)Health behavior and the school environment in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 Social Science &Medicine,49(1999),611-619.
    McAuley, E., Blissmer, B., Marquez, D., Jerome, G.J., Kramer, A.F., & Katula, J. (2003). Social relations, physical activity, and well-being in older adults. Prevention Medicine, 31, 608-625.
    O,loughlin , J., Renaud , L., Paraids, G., Meshefedjian, G. & Zhou, X. (1998).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early smoking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in multiethnic , low-income inner-city neighborhoods. Ann Epidemiol, 8, 308-318
    Pan, X.R.,Yang, W.Y.,Li,G.W.,& Liu,J(.1997)Prevalence of diabetes and its risk factors in China,1994. Diabetes Care,20(11),1664-1669.
    Pate, R. R. (1995).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Dose- response issues.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66(4), 313-317.
    Pesa, J. A.(1998).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moking and unhealthy behaviors among a national sample of Mexican-American sdolescents.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69(8), 326-331.
    Peto, R., Lopez, A. D., Boreham, J., Thun , M., Heath, C.& Doll, R.(1994). Mortality from smoking world-wide. British medical bulletin, 52, 12-21.
    Pattison,E.M.&Kahan,J.(1983)The deliberate self-harm syndrom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140,867-872.
    Peltzer,Karl(2002)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s and personality among black South African students.Social Behavior & personalit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30 (4),417-422.
    Pender, Murdaugh, and Parsons (2002) state, “Increas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great deal that individuals can do to maintain and enhance their well- being and prevent the early stages of disabling health problems by engaging in a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 133).
    Sarvela,P.D.,&Monge,E.A(.1999).Health behaviors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in rural southern Illinois.Rural Research Report.
    Singer,J.E.(1982).The need to measure lifestyl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chology,31,303-315.
    Susan A Myers-Clack,S.E.C.(2001).Effectiveness of a health course at influencing preservice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teaching health. Th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71 (9),462-466.
    U. 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2004). Cigarette use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United States 1991-2003: Smoking continues to fall among US teens.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eport, 53(23),499-502.
    Walker,S.N.,Volkan,K.,Sechrist,K.R. & Pender,N.J.(1988).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of older adults: Comparisons with young and middle-aged adults,correlates and patterns.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11(1),76-90.
    Wiley,J.A. & Camacho,T.C.(1980).Lifestyle and future health:Evidence from the Alameda County Study.Preventive Medicine,9,1-21.
    Williams, C. L., Hayman, L. L., Daniel, S. R., Robison, T. N., Steinberger, J., Paridm, S. and Bazzarre, T. (2002).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childhood:A statement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from the ommittee on Atherosclerosis,Hypertension, and Obesity in the Young (AHOY) of the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young,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106, 143-160.
    Hypertension,ncil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Wills, T.A., Windle, M., & Cleary, S.D. (1998). Temperament and novelty-seeking in adolescence: A test for convergence of dimensions of temperament with constructs from Cloninger’s theor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sychology,74, 387-40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1: Mental Health New Understanding New Hope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