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蕭惠中
Hui-Chung Hsiao
論文名稱: 馬悌努《第二號為大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之作品研究及詮釋探討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Martinů’s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No.2
指導教授: 林肇富
Lin, Jaw-Fu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2
中文關鍵詞: 馬悌努捷克作曲家第二號大提琴奏鳴曲新古典主義波希米亞
英文關鍵詞: Martinů, Czech composer, Cello Sonata No. 2, Neo-classicism, Bohemia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馬悌努是二十世紀捷克作曲家,繼捷克三傑—斯梅塔納、德弗札克與揚納傑克之後,將其民族音樂再次發揚光大。馬悌努受到許多西方音樂流派的影響,展現了多樣化的風格與作品類型,然而在他的音樂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對祖國的眷戀之情,在節奏與旋律上充斥著波希米亞的鄉土味。

    本論文所探討的第二號大提琴奏鳴曲創作於移居美國之初,面對著全新的聽眾,馬悌努意識到他迫切需要吸引眾人的耳朵,因此比起第一號奏鳴曲來得保守且討喜。在這首作品中展現出豐富的情緒變化,偶爾添加波希米亞民謠或舞曲節奏的使用,獨特的和弦配置造成衝突、不和諧的音響效果,聽覺上給人一種新穎感。此外,馬悌努音樂中隱約流露出的哀愁,與大提琴獨特的音色產生無與倫比的融洽感,將樂器本身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筆者首先將著眼於馬悌努的生平與音樂風格,並概略地討論他的大提琴相關作品。接著切入本論文的核心,分析樂曲架構、段落特色、旋律動機及音樂素材等音樂語法,然後再根據分析結果進一步探討音樂風格與演奏詮釋,將實際演奏時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技巧與風格詮釋的探討。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3 第二章 關於馬悌努 5 第一節 捷克的音樂傳承 5 第二節 生平背景 8 第三節 音樂風格形成與創作觀 15 第四節 大提琴相關作品 18 第三章 馬悌努《第二號為大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樂曲分析 21 第一節 創作背景 21 第二節 第一樂章樂曲分析 24 第三節 第二樂章樂曲分析 36 第四節 第三樂章樂曲分析 42 第四章 馬悌努《第二號為大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演奏詮釋 53 第一節 第一樂章演奏詮釋 53 第二節 第二樂章演奏詮釋 62 第三節 第三樂章演奏詮釋 69 第五章 結語 79 參考資料 81

    中西文書目

    Machlis, Joseph.《西方音樂欣賞》。劉可希 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7。

    Schonberg, Harold C.《國民樂派》。陳琳琳 譯。台北:萬象圖書,1993。

    庄曜。《探索與狂熱:現代西方音樂藝術》。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0。

    柴田南雄。《西洋音樂史:印象派以後》。林勝儀 譯。台北:天同出版社,1986。

    許鐘榮 主編。《現代樂派的大師》。台北:錦繡出版,2000。

    游昌發。《1900-1914年歐洲音樂》。台北:藝友出版社,1989。

    楊沛仁。《音樂史與欣賞》。台北:美樂出版社,2001。

    劉志明。《西洋音樂史與風格》。台北:大陸書店,1987。

    Beckerman, Michael, ed. Martinů’s Mysterious Accident: Essays in Honor of Michael Henderson. New York: Pendragon Press, 2007.

    Large, Brian. Martinů. New York: Holmes & Meier Publishers, Inc., 1976.

    Stowell, Robin,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Cello.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論文

    王薏涵。〈馬逖努單簧管與鋼琴小奏鳴曲之探討與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

    江亭儀。〈馬替奴第一號長笛奏鳴曲之作品研究及詮釋探討〉。東吳大學音樂系論文,2007。

    潘佳玲。〈馬替奴第一號長笛奏鳴曲作品分析與詮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

    魏攸如。〈勃豪斯拉夫˙馬悌努雙簧管協奏曲,作品三五三之研究與分析〉。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解說音樂會報告,2008。

    Kichung, Bae. “The Cello Works and Mu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wo Remarkable, Self-Taught, Nationalistic Composers.” diss., University of Maryland, 2006.

    期刊

    Racek, Jan and Jiří Vusloužil. “Problems of Style in 20th-Century Czech Music,” The Musical Quartetly vol. 51, no. 1.(1965): 191-204.

    Šafránek, Miloš. “Bohuslav Martinů,” The Musical Quarterly vol. 29, no. 3. (July 1943): 329-354.

    ______. “Martinu’s Musical Development,” Tempo, New Series no. 72. (Spring, 1965): 11-15.

    Svatos, Thomas. “Reasserting the Centrality of Musical Craft: Martinů and His American Diaries,” The Musical Times (Summer, 2009): 55-70.

    網路資源

    Beledia. “Bohuslav Martinů.” Nadace Bohuslav Martinů. http://www.martinu.cz/english/novinky.php (accessed October 29, 2011).

    樂譜

    Martinů, Bohuslav. Sonata No. 2 for Violoncello and Piano. New York: Associated Music Publishers, Inc., 1944.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