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魏琪芳 Wei, Chi-Fang |
---|---|
論文名稱: |
《莊子・養生主》的身體現象學解讀 The Phenomenology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imacy of Nourishing Life” in Zhuangzi |
指導教授: |
劉滄龍
Liu, Tsang-Long |
口試委員: |
林明照
Ling, Ming-Chao 鄭燦山 Cheng, Tsan-Shan 劉滄龍 Liu, Tsang-Long |
口試日期: | 2022/06/07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畢業學年度: | 11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3 |
中文關鍵詞: | 莊子 、養生主 、養生 、梅洛龐蒂 、身體 |
研究方法: | 現象學 、 文件分析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820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53 下載:2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莊子・養生主》是《莊子》思想中談論「養生」問題極為重要的文本,尤以文本中的庖丁解牛故事最為人熟知,藉由詳細敘述庖丁解牛的過程以及君臣之間的對答,「養生」之義在其中生發。細看這則故事,可以發現其中對於身體運動的關注,即便文中並沒有明確的字句指出庖丁的身體如何經歷這場解牛過程,但是由庖丁的身體部位碰觸牛體或使用刀具的細節,乃至於觸及身體感官的陳述,庖丁的身體經驗就在文句當中向讀者顯現。據此,本文要面對的問題即在此,就是由解讀庖丁的身體運動經驗探勘與之相生的「養生」之義。
由庖丁回應文惠君的對話可以得知,解牛運動的成功除了累積十九年的練習之外,尚有他面對自身身體的理解與應對模式。據此,本文將會借用梅洛龐蒂思想的角度,嘗試解讀庖丁解牛故事中的主要三個面向:一是庖丁自述的神妙技藝,包含身體感官經驗的陳述,二是庖丁手中的刀與關乎「養生」問題的「物」,三則是將視線拉到庖丁之外,談論外在於庖丁的他者,也就是文惠君的位置以及作為他人是如何影響「養生」。最後是在這三層面的討論下,對「養生」提出一個新的思考面向,意即,在思考「養生」的意義或是達成「養生」的方法之外,將「養生」視為一種探問不同「生命形態」的可能。
古籍
〔清〕王夫之著,《莊子解・莊子通》合刊(台北:里仁,1983)。
[清]王先謙、劉武撰,《莊子集解・莊子集解內篇補正》(北京:中華書局,1987)。
〔清〕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台北:萬卷樓,2019)。
近人論著
專書
王叔岷,《莊子校詮》(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8)。
吳怡,《新譯莊子內篇集解》(臺北:三民書局,2014)。
徐復觀著,《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1974)。
張亦絢,《永別書:在我不在的時代》(台北:木馬,2015)。
賴錫三著,《《莊子》的跨文化編織:自然.氣化.身體》(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9)。
〔法〕巴諦斯特・莫席左(Baptiste Morizot)著,林佑軒譯:《生之奧義》(新北市:衛城出版,2021)。
[法]莫里斯・梅洛-龐蒂著,王士盛、周子悅譯,《知覺的世界——論哲學、文學與藝術》(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9)。
〔法〕梅洛-龐蒂著、姜志輝譯,《知覺現象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法〕梅洛-龐蒂著,羅國祥譯:《可見的與不可見的》(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法〕梅洛龐蒂著、龔卓軍譯,《眼與心》(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07)。
〔德〕瓦爾登費爾斯著,謝利民譯:《生活世界之網》(北京:商務印書館,2020)。
〔瑞士〕畢來德著,宋剛譯,《莊子四講》(台北:聯經,2011)。
〔日〕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村上春樹雜文集》(台北:時報,2012)。
單篇論文
宋灝,〈逆轉收回與任讓情境——從《莊子》與海德格批判當代性〉,收入《漢學與跨文化思維》(臺北:聯經,2020),頁236-286。
宋灝,〈以《莊子》論身體運動與生活工夫的弔詭:以「庖丁解牛」為例〉,《清華學報》第49卷第1期(2019年3月),頁25-47。
黃冠閔,〈試論畢來德的莊子論釋:一個現象學的批判反省〉,《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8卷第4期(2008年12月),頁21-39。
賴錫三,〈《莊子》的養生哲學、倫理政治與主體轉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7期(2015年9月),頁49-90。
寧曉萌,〈「沈默的我思」:梅洛龐蒂哲學一個有待澄清的問題〉,收入劉國英、張燦輝主編,《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第六期:《梅洛龐蒂:以人文科學改造現象學》(台北:漫遊者文化,2016),頁53-73。
鍾振宇:〈莊子的氣化現象學〉,收入何乏筆編:《若莊子說法語》(台北:臺大人社高研院東亞儒學研究中心,2017),頁287-338。
鍾振宇,〈莊子的身體存有論-兼論其與歐洲身體現象學的對話〉,《漢學研究》第32卷第4期(2014年12月),頁1-31。
劉滄龍,〈身體、隱喻與轉化的力量-論莊子的兩種身體、兩種思維〉,《清華學報》44卷第2期(2014年6月),頁185-213。
劉滄龍,〈自然與自由──莊子的主體與氣〉,《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三十五期(2016 年1月),頁1-36。
劉國英著,〈梅洛龐蒂的現象學方法〉,收入《法國現象學的蹤跡:從沙特到德里達》(臺北市,漫遊者文化:2018)。
龔卓軍,〈庖丁手藝與生命政治:評介葛浩南《莊子的哲學虛構》〉,《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8卷第4期(2008年12月),頁79-99。
〔德〕克勞斯・黑爾德(Klaus Held)著,靳希平譯:〈生活世界與大自然:一種交互文化性現象學的基礎〉,收入克勞斯・黑爾德著,孫周興編,倪梁康等譯:《世界現象學》(台北:左岸,2004),頁200-217。
〔法〕尚—路克・南希(Jean-Luc Nancy)著、郭亮廷譯,〈疊韻〉,收入尚—路克・南希(Jean-Luc Nancy)著、瑪蒂德・莫尼葉(Mathilde Monnier)著、郭亮廷譯,《疊韻——讓邊界消失,一場哲學家與舞蹈家的思辨之旅》(台北:漫遊者,2014),頁177-191。
學位論文
馮鳳儀:《莊子身體觀──論逍遙的實踐基礎》(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16)。
林裕賢《罪與罰─《莊子》內七篇的權力觀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