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衛黎明
論文名稱: 我國地方財政制度之研究
指導教授: 紀俊臣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畢業學年度: 8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5
中文關鍵詞: 地方財政財政制度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7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財政為庶政之母』,地方自治事務若要順利的推行,其首要之目標就是要有充足之財政作為後盾。台灣地區自「省縣自治法」及「直轄市自治法」二法通過之後,合憲化之基礎殆無爭議。不過地方自治的一些問題並未隨著二法的通過而解決;反倒是民選省市長的產生使得問題一一浮上檯面,當中以人事、財政權之紛爭最為激烈;在財政權方面,先是台北市長陳水扁宣布拒繳百分之五十的營業稅給中央;接著台灣省長宋楚瑜要求提高自有財源比例達七成;最後是高雄市長吳敦義要求中油繳交在地營業稅。這些事件代表現行台灣的地方財政制度確實出了問題,到底自治二法及相關法律是如何規範我國的地方財政,是其研究之主軸。
    其次,我國近年的經濟成長已漸趨緩,但政府實質支出卻日漸擴大。至八十年代之後,政府實質支出成長率為實質收入成長的二倍,此種情況造成財政收支逐年擴大,各級政府均仰賴發行公債或賒借等融資財源來彌平,其帳列未償餘額高達二兆元。這說明從中央到地方其財政已呈現惡化的趨勢,當中以台灣省底下的各縣市及其所屬鄉鎮最為嚴重,非靠中央補助,否則難以維持。然此非長久之計,中央應如何輔助地方政府在財政上達到獨立自主的目標,地方在其職能範圍內如何取得財源以推展自治事務。這些作法該如何具體落實形成『地方財政自主法制化』之意涵為研究主軸之二。中央的展開是地方地方政府代中央因地制宜照顧人民的生活,所謂『財政為庶政之母』,地方自治事務若要順利的推行,其首要之目標就是要有充足之財政作為後盾,所以如何健全地方財政制度以落實地方自治,穩定國家根基,這些工作的進行應是刻不容緩且長期來推動的。
    本文共分六章十七節,探討現行台灣地區地方財政制度的諸多問題,其章節及內容概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將本文研究之動機、目的、方法、架構、範、圍、限制等等作一略述;第四節將相關論文作一簡要之回顧。
    第二章地方財政制度之理論建構:主要探討現今地方財政的理論包括收入的劃分、支出的原則以及財政調整的功能等等內容;之後並敘述地方財政未來的趨勢以及與地方自治之互動關係,藉由上述瞭解以便建立地方財政之初步概念。
    第三章均權主義之地方財政設計:從孫中山先生過去之演講與專著去分析現今財政制度的淵源,同時並檢證中山先生與現行制度之差異。
    第四章現行地方財政制度之法制模式:本章為本文主要的內容以「省縣自治法」及「直轄市自治法」及其相關法律(財政收支劃分法、公共債務法等)當中對於地方財政制度的法條規定做全面而深入之研究。
    第五章當前地方財政制度之執行績效檢討與策進:利用各政府之年度財政統計年報,以相關數據去檢視現今財政制度的缺失;同時針對上述問題作制度建構之策進。
    第六章結論:在研究發現方面中央長期主導著地方財政制度的權限,以至於地方自治功能日漸萎縮,所以在研究建議上提出必須建立協調機制去解決中央與地方的相關問題;最後在未來發展中,言及國發會對新制度改革主張對於地方財政制度將有何種變革是今後未來努力之方向。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