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郁盛
Chen, Yu-Sheng
論文名稱: 幻化自然—陳郁盛寫畫創作實踐與論述
Spiritualizing nature: Practice and Discourse of Chen Yu-sheng’s Calligraphic Paintings
指導教授: 孫翼華
Sun, Yi-Hua
口試委員: 孫翼華
Sun, Yi-Hua
莊連東
Chuang, Lien-Tung
廖仁義
Liao, Jen-I
口試日期: 2022/12/23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8
中文關鍵詞: 筆墨書寫性寫畫身體圖式禪美學
英文關鍵詞: Brushwork, Calligraphic lines, Calligraphic painting, Body patterns, Zen aesthetics
研究方法: 創作實物研究法文獻分析法圖像學分析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02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4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筆墨」作為母題,探討身心活動轉化、書寫情感質地及禪美學之空性思維,意圖以個人創作實踐力求水墨畫之清新面目。  
    本論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包含創作動機、研究內容、方法與限制,並作特殊名詞之釋義。第二章學理探析特別以東方傳統書畫理論融合西方身體哲學觀點,形塑筆墨精神性、互動性、空間性的視域激盪,共分為「凝想形物之精神」、「全幅天地之互動」、「意識擴張之空間」三大子題進行討論。第三章相關創作以齊物、原始、修為、拓域作關鍵詞,探討國內外藝術家作品的圖像內涵,並論其創作對筆者影響。第四章個人創作實踐則先剖析「靜躁書寫」及「幻化自然」的主軸思路,再以創作思維中「一線一命.筆筆相生」、「安妥虛實.圓滿畫境」、「繁簡結組.象外求象」;創作方法裡「一管太虛.念想行識」、「朝夕靜觀.無始無終」、「收放身心.剛柔並濟」的子題分項定義筆墨之於個人創作的審美品質與標準,呈現《渡心》、《花語》兩大創作系列中個別作品的經驗成果與歷程反思。第五章結論將歸結創作觀念與實踐,並以「統合視域.重構筆墨」、「反芻創作.晉升思維」、「終結話語.重拾畫語」三大面向,展望藝術與生命關係,延續寫畫之意義。

    This study focuses on “brushwork” and examin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body-mind activities, the writing of sentimental qualities, and the concept of Śūnyatā within Zen aesthetics, indicating “emptiness” and “non-attach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ursue a refreshing aspect of ink wash painting.
    This study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cludes creative motivation, research contents, methods, and limitations, and the definition of specific terms. The second chapter is devoted to theoretical explorations, especially the combination of Eastern theories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with Western philosophical views of the body. Spirituality, interactivity, and spatial quality of brushwork is analyzed in three subsections: reflection of the spirit of shape and objects, interaction of full-scale cosmos, and space for consciousness expansion. The third chapter focuses on the four key concepts: equality of things, origin, cultivation, and expanding the field. Here visual content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rtists are discussed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my work are traced. The fourth chapter consists of my personal creative practices. Here I trace the two thematic thoughts: “writing of calmness and agitation” and “Spiritualizing nature.” Then I move on to the three sets of creative thoughts: “vital and connected lines,” “secure in emptiness and substantiality for a painterly perfection,” and “integrating complexity and simplicity to achieve form outside the form.” Finally, I define the sub-concepts of my creative methods, including “transferring creative consciousness into thoughts, movements, and awareness,” “silent views of day and night without beginning and end,” “expansion and withdrawal of body and mind with equal rigidness and suppleness.” These are used to define the function of brushwork in my personal creation as aesthetic quality and standard, showing the results and processes of my two creative series, “Culti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eart” and “Gestures of Flowers.” In the conclusion of the fifth chapter, I summarize my creative concepts and practices and examine the three prospects for connecting art and life: “a unified vision to reconstruct brushwork,” “reflection of creative works to elevate the thoughts,” and “ending the words to restart the painter’s vocabulary.” These will extend the significance of calligraphic painting.

    謝誌 i 摘要 iii Abstract v 目次 vii 表次 ix 圖次 x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創作動機與目的 02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0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08 第四節 名詞解析與釋義 10 第二章 重啟直觀肇始,深入筆墨書寫之視域探索 13 第一節 凝想形物之精神 13 第二節 全幅天地之互動 16 第三節 意識擴張之空間 18 第三章 梳理創作養分,寫畫身心德行之相關創作 21 第一節 齊物意識.持筆練心 21 第二節 自然為一.書墨暢心 25 第三節 探微在地.寫畫身心 29 第四章 靜躁書寫韻致,幻化丘壑自然之個人創作 39 第一節 創作思維與方法 40 一、創作思維 (一) 一線一命.筆筆相生 40 (二) 安妥虛實.圓滿畫境 41 (三) 繁簡結組.象外求象 41 二、創作方法 (一) 一管太虛.念想行識 43 (二) 朝夕靜觀.無始無終 44 (三) 收放身心.剛柔並濟 45 第二節 渡心、花語系列 46 第三節 系列作品總解析 54 第五章 結論 99 參考書目 103

    畫論資料  
    王維,《山水論》(王氏書畫苑存二十六卷(明萬曆十八至十九年(1590–1591)王元貞金陵刊本),臺北:國家圖書館微捲。
    王微,陳傳席譯解,《敘畫》,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
    王昱,《東莊論畫一卷》,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101冊,臺北市:新文豐,1989。
    王韜,《瀛壖雜志六卷》,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二十八編》,第7冊,臺北市:新興,1979。
    王伯敏,《黃賓虹畫語錄》,上海市:上海人民美術,1961。
    王宏印,《畫語錄注譯與石濤畫論研究》,北京:北京圖書館,2007。
    王琢,《李可染畫論》,廣州市:廣東高等教育,1992。
    朱若極,《苦瓜和尚畫語錄》(雍正六年戊申秋七月䱷丘生張沅書于江上之畏盧舊抄本),臺北:國家圖書館微捲。
    宗炳,陳傳席譯解,《畫山水序》,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
    荊浩,《筆法記》(王氏書畫苑存二十六卷(明萬曆十八至十九年(1590–1591)王元貞金陵刊本),臺北:國家圖書館微捲。
    郭熙,周遠斌點校纂注,《林泉高致》,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0。
    程正揆,《清溪遺稿二十八卷》,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第20冊,上海市:上海世紀出版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清嘉慶(1796–1820)鈔本),臺北:國家圖書館微捲。  
    虞世南,《筆髓論》,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14冊,臺北市:臺灣商務,1983–1986。
    劉熙載,《藝概》,〈書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潘天壽,《聽天閣畫談隨筆》,上海市:人民美術,1980。
    潘運告,桂弟子譯注,《清前期書論》,長沙市:湖南美術,2003。
    中文專書
    老子,余培林注譯,《新譯老子讀本》,臺北市:三民,2014。
    吳學讓,〈關於山水畫〉《山水技法》,台北市:藝術,1974。
    邵雍,郭彧、于天寶點校,《皇極經世書十二卷》,上海市:上海古籍,2017。
    浙江省博物館、上海書畫出版社編,《黃賓虹文集.書畫編上》,上海市:上海書畫,1999。 
    浙江省博物館、上海書畫出版社編,《黃賓虹文集.書畫編下》,上海市:上海書畫,1999。  
    浙江省博物館、上海書畫出版社編,《黃賓虹文集.譯述編、鑒藏編》,上海市:上海書畫,1999。 
    莊子,水渭松注譯,《新譯莊子本義》,臺北市:三民,2007。
    劉思量,《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臺北:藝術家,1992。
    劉彬,《易經校釋譯論》,濟南市:山東人民,2019。
    龔卓軍,《身體部屬:梅洛龐蒂與現象學之後》,台北市:心靈工坊文化,2006。
    翻譯類書
    岡倉天心,谷意譯,《茶之書》,臺北市:五南,2018。
    海上雅臣,楊晶、李建華譯,《井上有一:書法是萬人的藝術》,香港:三聯(香港),2013。
    楨田仁,胡囍譯,《看筆跡在說話》,臺北縣中和市:上硯,2001。
    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龔卓軍譯,《眼與心:身體現象學大師梅洛龐蒂的最後書寫》,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2007。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許綺玲編譯,《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臺北市:臺灣攝影工作室,1998。
    研討會、碩博論文 
    丘挺,〈以書入畫—黃賓虹繪畫用筆特徵淺析〉,引自《關山月美術館首屆學術論壇—黃賓虹筆墨問題文集》,南寧:廣西美術,2008。
    石守謙,〈中國筆墨的現代困境〉,引自《筆墨論辯—現代中國繪畫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大學藝術學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2002。
    唐國開,〈身體作為競技存有:從梅洛龐蒂的可逆性走入侵越活動及其肉身存有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袁慧莉,〈張光賓焦墨排點皴的傳承與變異〉,引自《藝徵期頤:張光賓先生百歲祝壽研討會文集》,台北市:臺北藝術大學,2013。 
    劉驍純,〈兩大筆墨系統〉,引自《筆墨論辯—現代中國繪畫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大學藝術學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2002。
    畫冊評論 
    王嘉驥,〈林樹蔓草〉,《林樹蔓草–李茂成近作選集》,臺北市:赤粒藝術,2017。
    王嘉驥,〈築虛為實的生活暨美學實踐者—許雨仁〉,《墨若是:許雨仁當代書畫觀》,新北市:采泥國際文化,2017。
    石晉華,〈I Try《我試著》裝置表演語錄〉,《線:石晉華當代宗教藝術展》,高雄市:高市美術館,2018。
    許雨仁,〈藝術家自述〉,《墨若是:許雨仁當代書畫觀》,新北市:采泥國際文化,2017。
    陳宏星,〈線:石晉華當代宗教藝術展策展論述〉,《線:石晉華當代宗教藝術展》,高雄市:高市美術館,2018。
    網頁資料
    石晉華,〈走筆系列自述〉,《石晉華創作網站》,網址:<https://www.shijinhua.com.tw/?p=88>(2022年1月7日檢索)。
    新北市美術館,〈《提煉時光|新北藝術家檔案紀錄片系列》許雨仁〉《新北市美術館》,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8fYcDlK8sk>(2022年3月28日檢索)。
    圖版來源
    【圖1–1】2018年筆者攝於臺灣北海岸。
    【圖1–2】、【圖1–3】個人作品。
    【圖1–4】莊孝慈,〈慢的戰帖:《花神祭》慢下來細品人生饗宴〉《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官方網站》,網址:
    <https://www.npac-weiwuying.org/blogs/5febebe4e6ca2100078a687c>,(2022年10月10日檢索)。
    【圖1–5】林靖傑,〈殘酷劇場,強而有力的回聲—林麗珍無垢舞蹈劇場《潮》〉《台新文化藝術基金會官方網站》,網址:
    <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juries/ljj/2017031601>,(2022年10月10日檢索)。  
    【圖3–1】、【圖3–2】、【圖3–4】黃賓虹全集編輯委員會編,《黃賓虹全集》,濟南市 : 山東美術 ; 杭州市 : 浙江人民美術,2006,山水卷軸第3冊,頁181。 
    【圖3–3】黃賓虹全集編輯委員會編,《黃賓虹全集》,濟南市 : 山東美術;杭州市 : 浙江人民美術,2006,山水卷軸第1冊,頁271。  
    【圖3–5】黃賓虹全集編輯委員會編,《黃賓虹全集》,濟南市 : 山東美術;杭州市 : 浙江人民美術,2006,山水卷軸第4冊,頁24。  
    【圖3–6】海上雅臣,楊晶、李建華譯,《井上有一:書法是萬人的藝術》,香港:三聯(香港),2013(貧字圖註5–8)。
    【圖3–7】海上雅臣,楊晶、李建華譯,《井上有一:書法是萬人的藝術》,香港:三聯(香港),2013,頁325。
    【圖3–8】海上雅臣,楊晶、李建華譯,《井上有一:書法是萬人的藝術》,香港:三聯(香港),2013,頁276。
    【圖3–9】海上雅臣,楊晶、李建華譯,《井上有一:書法是萬人的藝術》,香港:三聯(香港),2013,頁336–337。
    【圖3–10】海上雅臣,楊晶、李建華譯,《井上有一:書法是萬人的藝術》,香港:三聯(香港),2013,頁164。
    【圖3–11】吳晶,《畫之大者.黃賓虹傳》,杭州:浙江人民,2003,頁116。
    【圖3–12】、【圖3–13】筆者2019年攝於靜宜大學《墨然》個展。
    【圖3–14】—【圖3–17】鄭佩芳編,《墨若是:許雨仁當代書畫觀》,新北市:采泥國際文化,2017,頁66–67。
    【圖3–18】2017年筆者攝於赤粒藝術《林樹蔓草》李茂成個展。
    【圖3–19】李茂成,〈李茂成系列作品〉《赤粒藝術官方網站》,網址:
    <http://www.redgoldfineart.com/artworks/38324>,(2022年10月10日檢索)。
    【圖3–20】王嘉驥,《林樹蔓草–李茂成近作選集》,臺北市:赤粒藝術,2017,頁47。
    【圖3–21】石晉華,〈走鉛筆的人1996–2015〉《石晉華創作官方網站》,網址:<https://www.shijinhua.com.tw/?p=324>,(2022年10月10日檢索)。 
    【圖3–22】石晉華,〈走筆—岡仁坡齊峰轉山系列〉《石晉華創作官方網站》,網址:<石晉華創作官方網站https://www.shijinhua.com.tw/?p=135>,(2022年10月10日檢索)。
    【圖4–1】–【圖4–3】個人作品(局部)。
    【圖4–4】–【圖4–6】筆者自攝。
    【圖4–7】–【圖4–11】個人作品。
    【圖4–12】個人作品(局部)。
    【圖4–13】–【圖4–15】個人作品。
    【圖4–16】、【圖4–17】個人作品(局部)。
    【圖4–18】個人作品。
    【圖4–19】、【圖4–20】個人作品(局部)。
    【圖4–21】–【圖4–33】個人作品。
    【圖4–34】個人作品(局部)。
    【圖4–35】–【圖4–41】個人作品。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