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鄭秀琴 |
---|---|
論文名稱: |
國民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現況之檢討 |
指導教授: |
單文經
Shan, Wen-J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4 |
中文關鍵詞: | 九年一貫課程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課程標準 、課程綱要 |
英文關鍵詞: | Grade 1-9 Coherent Curriculum, Integrative Activity Course, Curriculum Standard, Curriculum Guideline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86 下載:5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九年一貫課程從九十年開始全面試辦,九十一年正式實施至今,課程的實施成效為何,實有必要加以檢核。本研究旨在檢討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情形。研究者以相關文獻的探討為基礎,理解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之特色、實施之現況與問題,並以民國三十七年至民國八十九年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頒布之間,各次修訂之課程標準或課程綱要為依據,分析其課程目標及相關內容之變與不變,俾便掌握其演進的趨向與發展的重點。除了上述歷史分析所得的資料之外,本研究並自民國九十四年四月至九月以臺北市綜合活動輔導團四位團員為個案,進行為期半年的訪談,且輔以觀察、文件分析等方法,藉由她們的參與,了解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在國民中學九年一貫的實施現況及所面臨的問題。本研究所獲致的結論如下:
一、九年一貫時期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課程發展,歷經中學時期及國民中學的變革,已為課程實質內涵奠定良好基礎。
二、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於國中階段共有十二條分段能力指標,教師的課程發展,必須從解讀課程綱要中的能力指標開始,針對每一階段能力指標進行分析,再轉化成教學單元設計,經由教學活動的實施,達成學習目標。
三、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的基本理念都是持肯定且正向、積極的態度,最大的改變是打破過去「教師中心」的教學本位觀念,發展以「學生中心」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模式。
四、教科書的版本未能符合教師和學生的需求,教師已逐漸摸索出自己對教材的使用方法。
五、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是否採合科、分科或特定型態的協同教學,宜由學校視學習內容性質、校內文化氣氛、教師專長與意願和學習效果等因素而定。
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強調整體及多元觀點,重視學生形成性的評量,讓學生從多元學習中,以紀錄、作品等多元方式取代固定測驗。
最後,本研究依據上述結論分別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單位、學校領域教師以及後續相關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作為繼續推動九年一貫課程之參考。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Grade 1-9 Coherent Curriculum having tried out wholly in 2001 and carried out from 2002 until now.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was to examine the Integrative Activity Course on the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and efficiency of Grade 1-9 Coherent Curriculum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the literature reviews section which constituted a theory background for this research, it discussed the essences of Integrative Activity Course and analyzed the changes of curriculum goal and content base on the Grade 1-9 Curriculum Guidelines and Curriculum Standard from 1948 to 2000. The intention is to dissect the views held by interviewees, four members of Taipei Integrative Activity Advisory Group, who realize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oward the Grade 1-9 Coherent Curriculum. A variety of data have been obtained mainly through interview for six months, secondly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gathering of relevant documents. According to data analysis and research results, the conclusion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
1. Through the reform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middle school,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ve Activity Course has established firm foundation.
2. Teacher’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alysis the different grade’s competency indexes, then transform to design teaching unit, and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to achieve the learning goal.
3. The junior high school Integrative Activity teachers hold extremely positive belief toward the Grade 1-9 Coherent Curriculum.
4. Although the version of textbooks can’t conform to the demand of teacher and students, teachers have found out the usage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gradually.
5. Adopting interdisciplinary-teaching, disciplinary-teaching, or specific team-teaching should depend on learning contents, intramural culture, teachers’ special skills, learning effects of schools.
6. Integrative Activity Course emphasized multiple viewpoints and placed importance on formative assessmen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ducational and school administrations while carrying on Grade 1-9 Coherent Curriculum and further studies.
中文部分
四一0教育改造聯盟(1996)。民間教育改造藍圖:朝向社會正義的結構性變革。臺北:時報文化。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7)。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何英奇(2001)。行思知交融的經驗學習模式在綜合活動課程上之應用,載於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何英奇(2002)。綜合活動課程的能力指標及教學設計講綱,未出版,臺北。
李坤崇(2001)。綜活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臺北:心理。
李坤崇(2002e)。綜活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概念分析。教育研究月刊,98,111-122。
李坤崇(2003)。九年一貫課程與綜活活動學習領域理念變革與解晰。教育研究月刊,107,133-147。
李惠敏(2003)。臺北市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執行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務真(2004)。童軍科歷史回顧-國民中學「童軍教育」科的發展沿革。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會務簡訊,46,8-9。
吳菜霞(2005)。臺北市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理念與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瓊如、楊鈴絨(2004)。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困境之分析與展望。教育研究資訊,12(4),33-56。
林清江(民87)。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專案報告。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第三屆第六會期。臺北:教育部。
林思道(2003)。國民中學教師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接受度及執行時的困難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繡子(2003)。國中童軍教師對童軍教育在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發展之意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周水珍(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內涵與實踐。花師院刊,38,5-11。
周麗端(1985)。我國普通中學家政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洪久賢(2001)。綜合活動統整課程與教學策略,載於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徐秀婕、曾慧珊(2004)。架構一個有生命的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秘笈(三)。臺北:教育局。
康瀚文(2002)。臺北縣市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選用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景媛(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各種活動進行的理念與方法。翰林文教雜誌,20,6-7。
張景媛(2002)。綜合活動教案設計示例與分析講綱。臺北:中等教育。
張景媛、李書文與呂建政(2000)。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內涵。翰林文教雜誌網路版7,10。2003年12月9日,取自http://www.worldone.com.tw/magazine/07/07_10.htm
教育部(1948)。中學課程標準。臺北:作者。
教育部(1962)。中學課程標準。臺北:作者。
教育部(1968)。國民中學暫行課程標準。臺北:作者。
教育部(1972)。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作者。
教育部(1985)。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作者。
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作者。
教育部(1995)。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作者。
教育部(2000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作者。
教育部(2000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臺北:作者。
教育部(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新舊課程銜接手冊。臺北:作者。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作者。
教育部(2003)。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問題與解答2003年編修版。臺北:作者。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教學網。2003年9月15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php
陳伯璋(1995)。我國中小學課程統整與連貫問題之檢視。國教天地,540,11-15。
陳浙雲(2002)。探究綜合活動課程的幾個問題。北縣教育,42,16-19。
莊明貞(2001)。九年一貫試辦課程實施:問題與因應策略之分析。教育研究月刊,85,27-41。
單文經(1996)。課程統整的理念與作法,載於黃光雄(主編),課程與教學。臺北:師大書苑。
單文經(2000)。析論抗拒課程改革的原因及其對策-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為例。教育研究集刊,45,15-33。
單文經 (2004,3月)。論革新課程實驗之難成。教育研究集刊,50(1),1-32。
單文經(2003)。國中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及研習的效應。教育研究集刊,11(3),23-46。
曾端真(2000)。國民小學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的規劃。國民教育,41(1),10-18。
湯梅英(1999)。綜合活動之精神與特色。教育研究雜誌,74,51-60。
黃政傑(1993)。課程教學之變革。臺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臺北:師大書苑。
黃迺毓(1998)。家政高等教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黃譯瑩(2001a)。見「綜合活動」、又見「綜合活動」。教育研究月刊,92,90-95。
黃譯瑩(2001b)。從系統理論觀點探究活動課程與九年一貫綜合活 動課程:本質、原理與展望。應用心理研究,9,215-251。
黃葳(2003)。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主題統整課程設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曾文龍(2003)。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游玉英(2004)。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詹于倩(2001)。國民中學試辦綜合活動課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順良(2004)。國民中學綜合活動領域教師的課程意識與教學實務省思。地方教育輔導叢書,37。臺北:師大。
潘道仁(2003)。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瓶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1),22-32。
甄曉蘭(2001)。推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困難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85,42-53。
綜合活動輔導團(2002)。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秘笈(一)。臺北:水牛。
綜合活動輔導團(2003)。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秘笈(二)。臺北:水牛。
綜合活動輔導團(2004)。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秘笈(三)。臺北:教育局。
綜合活動輔導團(2004)。臺北市九十三學年度第一學期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召集人會議暨創新教學觀摩會。臺北。
薛梨真(2000)。日本中小學統整學習的規劃與實施。台南:南師。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載於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頁4-21)。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日文部分
日本文部省(2003)。「特色教育活動展開實踐事例集,一『總合的學習時間』學習活動展開-(中學校,高等學校編)」,日本:太洋社。
英文部分
Cronbach, L. J.(1975). Beyond the two disciplines of scientific psychology.American psychologist, 30, 116-127.
Jacobs,H.H.(Ed.)(1989).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lexandria, 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NJ:Prentice-Hall.
Merriam, S.B. (1988).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Ornstein, A. C., & Hunkins, F. P. (2004). Curriculum: Foundations, principles, and issues (4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Schon,D.A.(1983).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New York: Basic Books.
Young, Jean H.(1989).Teacher Interest in Curriculum Committees: What Factors are Involved?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21(4)363-376.
Young, M. D. (1998). The curriculum of the future: From ‘the new sociology_ of education‘ to a critical theory of learning . London : Falmer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