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柯今尉
論文名稱: 性別平等教育法在大專校院實施現況之研究—以校園性騷擾事件之處理為範疇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ct Enforced on Campus-a study of Governing Sexual Harassment on Campus in Taiwan
指導教授: 林安邦
Lin, An-P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1
中文關鍵詞: 性別平等教育法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準則性騷擾校園性騷擾事件
英文關鍵詞: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ct, Regulations on the Prevention of Sexual Assault or Sexual Harassment on Campus, Sexual Harassment, Sexual Harassment on Campu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00下載:5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性別平等教育法在2004年6月23日完成立法,象徵我國性別教育的一大進步,尤其關於校園性騷擾防治,更使我國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需由常設之專業處理機關及法制化之標準處理程序,有了清楚明確的依據。但由於學校承辦人員對於法令規定的不熟悉等原因,導致實務運作上遇到困難。
    另外由於學校場域的特殊性,同時適用我國目前規範性騷擾防治的三種法律: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及性騷擾防治法。使得學校在處理性騷擾事件時,除了必須面對上述性別平等教育法的問題之外,更要判斷何種事件需依何種法律處理,增添處理困難。
    研究者以文獻探討、法令分析、深入訪談等方式,深入研究現行法令處理校園性騷擾事件程序之規定,並透過訪談調查專業人才及大專校院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人員,了解實務上處理校園性騷擾事件所遭遇之困難,並提出下列改善建議:
    一、 學校落實通報系統,教育主管機關並應透過評鑑訪視督導學校落實。
    二、強化人員知能,包括行政人員處理事件知能及教師對於性騷擾事件之敏感度。
    三、教師懲處多元化,除了依教師法第十四條解聘、停聘、不續聘外,學校可訂定其他懲處方式。
    四、學校對於處理校園性騷擾事件所需人力、經費等,應提供足夠支援。
    五、調查專業人員相關制度應朝兼採研習時數方式辦理、建立見習制度以及淘汰制度等方向予以變革。
    六、調查小組成員宜有部分男性。
    本研究同時綜合受訪者建議、教育部函示、研究者本身過去實務經驗,針對性別平等教育法、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準則之相關規定需要修正或補充之處,提出具體修法建議。
    希望透過本研究,能協助大專校院處理校園性騷擾事件人員熟稔處理事件過程中應知悉之法規,確實依法處理,以維護當事人權益;並透過研究結果,提供教育主管機關、學校處理校園性騷擾事件改善意見及未來修法參考。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ct was put on effect on June 23, 2004, symbolizing the great progress in gender education in Taiwan, especially for the prevention of Sexual Assault or Sexual Harassment on Campus
    Based on this regulation, the schools should organize the regular professional agencies being in charge of the events of sexual assault or sexual harassment, and work on related events by following the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ss.
    However, because of some reasons such as the personnel’s lack knowledge of the related regulations causes some troubles in practice.
    In addition, because of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school’ environment there are three regulations related to the prevention of sexual assault or sexual harassment, including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ct, Gender Equality in Employment Act, and Sexual Harassment Prevention Act: the school need to adopt them simultaneously while dealing with this kind of events.
    This complex law framework forces the school not only thinking about the problem mentioned above but also judging which regulations should be adopted, making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more complicated.
    By apply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discussion, analysis on regulations and depth interview, the researcher studied the current regulations related to the process of dealing with the sexual harassment events
    Furthermore, with surveying opinions from specialists and staffs of the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committee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 researcher understood thos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nd provided the suggestions.

    謝誌……………………………………………………………………Ⅰ 中文摘要………………………………………………………………Ⅲ 英文摘要………………………………………………………………Ⅴ 表次……………………………………………………………………Ⅸ 圖次…………………………………………………………………ⅩⅠ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6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7 第四節 名詞定義‥………………………………………………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性騷擾之定義及類型………………………………… 11 第二節 性別平等教育法與性別工作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 之比較‥‥…………………………………………… 24 第三節 性別平等教育法有關校園性騷擾事件之處理程序… 36 第四節 校園性騷擾之相關研究……………………………… 4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9 第一節 研究對象與方法……………………………………… 59 第二節 研究流程……………………………………………… 63 第三節 資料整理、分析與檢核……………………………… 66 第四節 研究倫理……………………………………………… 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1 第一節 校園性騷擾事件處理現況之分析…………………… 71 第二節 校園性騷擾事件處理之困難及改善建議…………… 81 第三節 相關法令之增修建議………………………………… 9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1 第一節 結論……………………………………………………111 第二節 建議……………………………………………………112 參考文獻……………………………………………………………117 附錄 訪談大綱……………………………………………………121

    一、中文部分
    王麗容(1998)。性別歧視與性侵害事件危機處理模式、輔導轉介流程及通報申訴制度規範發展。教育部專案研究計畫期末報告。台北:教育部。
    吳志光(2005)。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調查結果之執行—以教師法之相關規定為核心。全國律師,9(9),68-84。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Michael Quinn Patton著。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呂美枝等(2006)。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處理暨輔導案例修訂及彙編手冊。教育部委託研究,未出版。
    何慧卿(2007)。性平法下的校園性騷擾暨性侵害調查之程序正義:受害人保護及行為人權益之兼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
    林增玉(2003)。我國工作場所性騷擾法制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興梅(2001)。兩性問題。台北:三民。
    徐宗國(1994)。紮根理論研究法:淵源、原則、技術與涵義。香港社會科學學報,4,194-221。
    畢恒達(1998)。社會研究的研究者與倫理。載於嚴祥鸞(主編)。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31-91,台北市:三民。
    畢恆達(2006)。為什麼教授沒告訴我—論文寫作的枕邊書。台北:學富。
    高鳳仙(2001)。性騷擾之法律概念探究。法令月刊,52(4),24-44。
    馬小萍、雷庚玲(2003)。被申訴人可否至教評會答辯?-台大校園性騷擾的處理爭議。婦研縱橫,66,16-23。
    唐文慧、陳怡樺(2003)。師生戀怎麼會變成性騷擾。性別平等教育季刊,25,43-52。
    張啟娟(1998)。解構職場性騷擾的迷思。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淑英(2002)。台北市某國中性騷擾防治教育需求及相關因素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富源(1995)。工作場所性騷擾與其預防之研究。師說,82,28-36。
    黃富源(1997)。校園性騷擾與性侵害。學生輔導通訊,48,26-37。
    陳惠馨(2005)。認真對待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平等教育法之立法與展望。國家政策季刊,4(1),21-32。
    陳俐雯(2005)。POWER教師:對國小女性教師權力與權威的思考。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芝安(2006)。大專校院性騷擾申訴程序探討—性平法之觀點。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皎眉、黃富源(1999)。檢視校園性騷擾事件與輔導策略之研究。台北:教育部。
    清大小紅帽工作群(1998)。校園反性騷擾行動手冊。台北:張老師文化。
    焦興鎧(1997)。美國雇主對工作場所性騷擾事件之法律責任及預防之道。歐美研究,29(3),1-76。
    焦興鍇(1999)。工作場所性騷擾被害人在美國尋求救濟途徑之研究。歐美研究,29(3),20-29。
    焦興鎧 (2002)。工作場所性騷擾問題與法律對策。台北:元照。
    焦興鍇(2003)。我國政府部門建構處理性騷擾內部申訴制度之研究。法官協會雜誌,5(2),225-294。
    鈕文英(2007)。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雙葉。
    廖井瑜(2004)。國中階段「生師」性騷擾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謝小芩(2002)。大學校園性騷擾及性侵害防治手冊。台北:教育部。
    鄭津津(1998)。美國工作場所性騷擾相關法制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學集刊,1,237-260。
    鍾宛蓉(2007)。處理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以性平法為核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宏杰(2007)。我國校園性騷擾處理相關法制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燦煐(1998)。她的性騷擾?他的性騷擾?--試論性騷擾的性別差異建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51-54。
    羅燦煐(1999)。性騷擾被害人的申訴困境與因應芻議。2000年全國婦女人身安全會議。129-144。
    羅燦煐(2003)。大專院校校園性騷擾事件調查處置之反思與前瞻。婦研縱橫,66,6-15。
    羅燦煐(2005)。政策面VS執行面:校園性侵害及性騷擾防治之政策分析、現況檢視及實務芻議。國家政策季刊,4(1),101-140。
    蘇芊玲(2005)。校園性侵害及性騷擾基本概念及相關法規參考教材。教育部委託研究,未出版。
    二、外文部分
    Antecol, Heather., & Cobb-Clark, Deborah. (2003). Does Sexual Harassment Training Change Attitudes? A View From the Federal Level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84 (4), 826-839.
    Birdeau, Danielle R., Somers, Cheryl L., & Leniham, Genie O. (2005). Effects of Educational Stategies on College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of Sexual Harassment. Education, 125 (3), 496-510.
    Fitzgerald, Louise F., & Shullamn, Sandra L. (1993). Sexual harassment: A research analysis agenda for the 1990s. Special issue: Sexual harassment in the workplac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42(1), 5-27.
    Gruber, James E. (1989). How Women Handle Sexual Harass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Sociology and Social Research, 74(1), 3-9.
    Holstein, J. A., & Gubrium, J. F. (1997). Active interviewing. In D. Siverman(ed). Qualitative research-Theory, method and practice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Ltd.
    Kvale, S. (1996). Interviews: Am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 Inc.
    Patton, M. 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2nd edi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Ltd.
    Wallis, T. J. (2000). Sexual harassment on the job. Career World, 28(5),16-2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