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仁義
Tseng,Jen-yi
論文名稱: 感官經驗之綠色設計創作
Perceptive Experience – A green design creation
指導教授: 周賢彬
Chou, Shyan-B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8
中文關鍵詞: 綠色設計感官經驗意義轉換操作經驗
英文關鍵詞: Green Design, Sensory Experience, Meaning Conversion, Application Experienc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715下載:7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現今設計的主流-綠色設計,儼然成為世界設計產業的趨勢。而綠色設計的發展重點強調於綠色科技與綠色材質的研發,卻忽略了產品與使用者的關係,然而綠色設計的心理層面往往一直是被忽略的設計方向。本創作研究認為,綠色設計應結合心理層面的感動而找出新的綠色設計手法,創造出有別於過往且不同的綠色設計思維。本創作研究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首先探討目前綠色設計之應用趨勢與探討綠色意念如何進入產品設計中,透過文獻的探討瞭解如何將語意轉換為設計的設計手法,再藉由分析整理出五感知覺的連結,找出感官經驗的設計手法作為創作的依據。第二階段經由設計範例作品的分析,將設計範例作品的符號意義解讀與拆解各種感官經驗象徵元素,藉由分析設計範例作品的過程中,找到適切的創作方法,並將結果應用在設計創作上。第三階段將上述研究結果整理後進行設計創作與自我評述。故本創作研究主要透過感官經驗的互動與觸動心理層面的設計手法來傳達綠色環保意識,在使用產品的同時產生感官經驗與互動,進而對產品產生共鳴與綠色意識的提升。本創作研究並且針對綠色設計、綠色產品、綠色環保意念轉換設計的手法以及消費者感官訴求做進一步的研究探討,提供綠色設計的另一種視野及思考。

    Green Design, the mainstream of design, undoubtedly dominates the modern design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Design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green technology and green material.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s and user, especially the aspect of psychology of design, is often ignored,. This creativ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Green Design should find the innovative green design method by considering psychological aspect. Thus, it can generate the different thinking of Green Design. This experimental crea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firstly, it probes the current trend of Green Design application and investigates how green thinking instills into the product design.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to inferpret the semanfics into design and find out the design method by analyzing the connection of five senses. Seco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xemplary works, it decodes the semiotics of exemplary works and the sensory experience elements and finds out the appropriate design method and applies it to the design. Third, it evaluates and codes the above-mentioned results and self-assessment of creative work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aise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by delivering design method of sensory experience and aspect of psychology. This study has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to Green Design, green product, and green-awareness-converting design method and sensory appeal of consumers, which provides Green Design another view and thinking.

    誌謝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第壹章、緒論 1 第一節、創作研究背景 2 第二節、創作研究動機 3 第三節、創作研究目的 5 第四節、創作研究架構與流程 6 第貳章、文獻探討 8 第一節、綠色設計思維與環保產品 8 一、綠色設計概念 8 二、綠色設計的準則與綠色產品分析 11 三、綠色設計的趨勢 17 四、小結 18 第二節、感官經驗設計思維 19 一、五感經驗的表現方式 19 二、意義轉換設計的形成 21 三、明喻的設計手法 24 四、隱喻的設計手法 26 五、感官經驗的連結 29 六、產品語意學 30 七、五感與符號 32 第三節、五感經驗與綠色設計 35 第四節、小結 37 第參章、設計個案研究與解析 38 第一節、設計個案研究 38 一、Norm69 吊燈 38 二、Hansa Faucet 水龍頭 40 三、SoapLeaves Hand Soap 肥皂 42 四、Plug 電源插頭 43 五、Straw straw 稻桿吸管 45 六、bathroom lighting 壁燈設計 47 七、Jar RGB glass lamps 49 八、cd player 51 九、One Day Waste Paper Stool 桌凳 52 十、Hono 電子蠟燭 54 十一、Packing Lamp 環保桌燈 56 第二節、設計個案解析 57 第三節、小結 65 第肆章、設計創作 67 第一節、綠光植影 67 一、 初步概念發展 68 二、 五感經驗的設計手法 72 三、 產品細部設計 74 四、 設計成果 76 第二節、撼動瞬間 79 一、 初步概念發展 79 二、五感經驗的設計手法 83 二、 產品細部設計 85 三、 設計成果 86 第三節、敬電效應 90 一、初步概念發展 90 二、五感經驗的設計手法 92 三、產品細部設計 95 四、設計成果 96 第四節、邊境消逝 99 一、初步概念發展 100 二、五感經驗的設計手法 103 三、產品細部設計 104 四、設計成果 105 第伍章、結論與建議 110 第一節、創作自我評述 110 一、綠光植影 110 二、撼動瞬間 110 三、敬電效應 111 四、邊境消逝 112 第二節、結論與建議 113 參考文獻 115

    Burall, P. (1994)。Green-ness is good for you. Design, pp22-24。
    Bor, A. M. and Blom, G.( 1994)。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duct development. Eindhoven: Europ Design Center Ltd.
    Bor, A. M. and Brouwer, J. ( 1995)。Design for Recycling European Design Center. Eindhoven: Europ Design Center Ltd.
    Diane Ackerman(2002)。感官之旅(莊安祺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John Fiske(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張錦華等譯)。台北:遠流。
    Lindstrom(2005)。收買感官,信仰品牌(李振昌譯)。台北: 商智文化事業公司。
    Molgaard and Alting(1996)。Environmental impacts by disposal processes。
    Susanne K. Langer(1991)。情感與形式(劉大基, 傅志強, 周發祥譯)。台北: 商鼎文化。
    Tan, Jackson(2008)。無用設計-32位頂尖設計師的永續創意(羅雅萱譯)。台北:商周出版。
    William McDonough , Braungart(2008)。從搖籃到搖籃(卓耀宗譯)。台北:野人出版社。
    丁在園(2008)。從製造的日本到造物的東京。數位時代,第165 期。
    千葉英介(2010)。看見真正的自己─運用NLP實現精采人生。台北:世茂。
    千千岩英彩(1993)。顏色視覺。東京:福村。
    丑宛茹,官政能(1995)。產品語意設計之理論初探與對比思考。實踐大學學報,第三十二期。
    王受之(1997)。世界現代設計。台北:藝術家。
    王鴻祥等人譯(2005)。情感設計。台北:田園城市。
    王銘顯(1987)。工藝概論。台北:新形象出版社會有限公司。
    王清良(2004)。東方產品造形控制論。雲林:雲院書城。
    杜瑞澤(2002)。產品永續設計-綠色設計理論與實務。台北:亞太。
    杜瑞澤(2004)。生活型態設計-文化、生活、消費與產品設計。台北:亞太。
    杜淑貞(2000)。現代實用修辭學。高雄:高雄復文。
    李幼蒸(1996)。人文符號學。台北:唐山出版。
    李保寧(1999)。國外綠色文明的十二種趨勢-席. 捲全球的綠色浪潮。
    李康文(1997)。環境化設計之研究-生命週期分析技術之應用。國科會計畫。
    林銘煌(2006)。工業設計思潮。台北:全華出版社。
    林銘煌(1993)。產品語意學-後工業設計師:科技的詮釋者。工業設計雜誌,第3期
    林盛宏(1986)。產品語意造型發展模式與應用。明志工專學報,第十八期
    吳江山(1995)。展示設計。台北:新形象。
    吳昭道(1990)。工業設計。台北:明志工專出版。
    吳珮瑜(2007)。隱喻手法在造型創新設計上的應用-以生活用品為例。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利用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紀翔元(2011)。以符號學角度詮釋恐怖電影海報之圖像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論文。
    柯超茗(1997)。材料視覺與觸覺質感意象的研究。國立雲林技術學院工業設計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俞建章、葉舒憲(1990)。符號:語言的藝術。台北:久大文化。
    原研哉(2005)。設計中的設計。台北:磐築創意出版。
    陳俊宏(2000)。視覺傳達設設計概論。台北:全華出版社。
    陳鴻毅(2011)。綠色設計趨勢與材質感性工學之連結與應用研究。論文發表於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舉辦之2011永續性產品與產業管理研討會,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陳潔瑩(1994)。隱喻與換喻於產品設計之應用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鳳娟(2004)。審美心理之移情說與同形論在海報設計上的應用-以文化海報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蓉(2002)。應用符號學理論探討圖像符號的意義建構與解讀之特質。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陳伯拯(2004)。以符號學的觀點分析動畫角色圖像的象徵性。中原大學商又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鴻志(2008)。以明喻作為綠色設計的設計手法。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童侑祥(2001)。隱喻手法於產品造形發展之應用。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台生(2007)。產品造形意象元素設計系統之研究-以行動影音產品為例。設計學報。
    黃慶萱(1975)。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
    經濟部工業局(1996)。中華民國工業減廢白皮書。台北:經濟部。
    野村順一(1996)。增補色的秘密最新色彩學入門。東京:文藝春秋。
    葉鑫(2010)。綠色設計思維下的產品設計創作。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    碩士論文。
    劉以琳(1993)。隱喻運用於產品設計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舒駿(2011)。感官經驗統合之設計創作。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    論文。
    蕭明瑜(2000)。產品符號學與解構理論。朝陽設計學報,第一期。
    楊炫叡(2002)。「形」與「音」之共通傳達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視覺傳達設計組碩士論文。
    簡永達 (2011)。綠色設計的3個未來提案。30雜誌 ,第86期。
    羅蘭巴特(1992)。符號學美學(董學文、王葵譯)。台北:商鼎文化。
    游蕙瑜(2001)。以符號學角度探討設計過程中意義與物品轉換的作用與模式-已轉換機能為生活意義之設計物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勳(2006)。美的覺醒。台北:遠流。
    鄭源錦(1995)。綠色設計。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經濟部工業局。
    鄭源錦(1993)。Green design。產品設計與包裝,第56期 。
    鄭統政(2004)。以象徵、明喻、暗喻進行網路首頁圖像設計之研究。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光萍(2007)。數位時代周刊,163期。台北:城邦文化。
    謝育仁(2000)。指示性圖示之研究-以旅遊地圖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霓譯(2006)。五感的時代-視、聽、嗅、味、觸覺的消費社會學。台北: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