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尤虔怡
Yu,Chien-Yi
論文名稱: 高關懷學生在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之 敘說探究-以獨輪車學習為例
The At-Risk Students’ Narrative Inquiry of Teaching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Model—The Case of Unicycle Learning
指導教授: 掌慶維
Chang, Ching-W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2
中文關鍵詞: 高關懷學生個人與社會責任獨輪車敘說探究
英文關鍵詞: at-risk students, narrative inquiry, TPSRM, Unicycl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0下載:4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來Don Hellison的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成為新興體育課程模式,研究發現能改善青少年責任感、尊重與幫助他人的良善美德。由於研究者本身為教師兼任生教組長,頻繁接觸校園裡高關懷學生,為此,擬使用此模式融入高關懷班開設之獨輪車教學活動,透過高關懷學生的學習經驗敘說,藉以培養與提升高關懷學生的個人與社會責任層級。目的:瞭解高關懷學生透過以TPSRM融入獨輪車學習的責任層級轉變,並進一步探究獨輪車帶給高關懷學生的影響為何?方法:採用敘說探究,透過TPSRM融入獨輪車教學活動,歷經十四堂課之錄影觀察、開放性訪談、教師日誌,資料蒐集與內容分析。研究結果:一、高關懷學生的學習態度與責任層級之改變。二、高關懷學生正向的學習經驗較有所增加。三、高關懷學生的學習經驗歷程從空洞到充實。最後,針對上述結果進行研究者在職場上的省思與建議。

    Teaching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Model (TPSRM) has been developed for improving adolescents’ responsibility and self-efficacy through physical activities and/or through physical education. Being a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and taking charge of the Life Education Department, the researcher frequently dealed with the at-risk students in campus. Therefore, TPSRM was applied to unicycle learning courses designed for the at-risk stu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levels through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 The aims of the study were 1) to identify how the at-risk students showed their responsibility through TPSRM into their unicycle learning, 2) to characterise the learning impacts of the at-risk students’ unicycle experiences. Narrative inquiry approach was the method of the study. Three at-risk students were invited as participants; TPSRM was intergrated into the unicycle courses.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rom the observation of 14-unicycle learning-class video-taping, open interviews with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 teacher’s teaching diary.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learning attitude and responsibility level of the highly-concerned students were changed; 2) the at-risk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was different; 3) the at-risk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was enriched by TPSRM. Issue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workplace were suggested at the last part of this study.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 論文授權書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謝 誌iii 目 次iv 表 次vi 圖 次v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3 第三節 研究範圍4 第四節 名詞解釋4 第貳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學校的「逃兵」─高關懷學生7 第二節 原來故事這樣說─敘說/敘事相關探究14 第三節 品格的養成─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之探究18 第參章 研究方法26 第一節 質性研究26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與背景27 第三節 研究流程30 第四節 教學單元3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32 第六節 研究倫理35 第肆章 我們的故事36 第一節 翩翩起舞,獨樹一格─玲咩37 第二節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努力─巧咩46 第三節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阿偉54 第四節 蛻變自我、肯定自我之三人行不行64 第五節 研究者省思與成長70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72 第一節 結論72 第二節 建議74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75 二、 英文部分78 附 錄 附錄一 研究參與者同意書80 附錄二 TPSRM融入獨輪車教學大綱81 附錄三 TPSRM融入獨輪車教學設計表83 附錄四 訪談同意書97 附錄五 訪談大綱98 附錄六 個人學習單99 附錄七 專家審查建議表102 表 次 表1 高關懷學生成因與特性表10 表2 高關懷學生與相關性體育活動文獻12 表3 個人與社會責任層級概念表19 表4 TPSRM相關文獻探討22 表5 資料處理編號代號表33 表6 研究參與者責任層級及其隱喻對照表36 表7 國中三年出缺席表64 表8 國中三年獎懲表65 圖 次 圖1 TPSRM流程圖20 圖2 研究流程圖30

    一、中文部分
    丁立宇(2011)。青出於籃-品格教育融入籃球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丁立宇(2011)。品格教育的體育教學模式-TPSR責任模式之介紹。學校體育,127,71-76。
    王一芝、高宜凡、林讓均(2009)。小學生大未來-搶救桃太郎。遠見雜誌,280,取自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5366_5.html
    王貞懿 (2007)。冒險式諮商影響高關懷青少年自我概念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休閒產業經營學系。
    田續鴻(2008)。不同體育教學方式對個人社會責任模式(TPSR)、撞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朱儀羚、康萃婷、柯禧慧、蔡欣志、吳芝儀譯(2006)。M. L. Crossle著。敘事心理與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芝儀(2001)。中輟學生的危機與轉機。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芝儀(2003)。危機邊緣學生綜合團體輔導方案之理論與實施。取自財團法人向陽文教基金會,網址:http://www.tosun.org.tw/database/database.htm
    吳芝儀(2005)。敘事研究的方法論探討,在於齊力、林本炫,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南華大學教育社會研究所。嘉義。
    吳芝儀、李奉儒譯(2008)。質性研究與評鑑/Michanel Quinn Patton原著。嘉義市:濤石文化。
    汪慧敏、鍾思嘉(2008)。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19,1-29。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余雅婷、周宏室(2011)。從身體活動中建立學習者的責任感─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TPSRM)的觀點。台灣運動教育學報,6(1),45-60。
    周宏室、徐偉庭(2012)。個人與社會責任課程模式之探究。中華體育季刊,26(1),20-26。
    周志建(2002)。敘事治療的理論與實踐-以一個諮商個案為例的敘說研究。未出版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佩君(2011)。大學校園輔導工作者的防空洞—躲藏與現身。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苗迺方、李景美、劉美援、何慧敏、魏秀珍(2006)。國中教師對高關懷學生及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之意見調查。衛生教育學報,26,140-170。
    苗迺方、李景美、劉美援、何慧敏、魏秀珍(2007)。高關懷國中生父母的親職教育需求評估-以藥物濫用預防為例。新臺北護理期刊,9(1),25-37。
    范信賢(2005)。敘說課程實踐的故事一種敘事性觀看教師經驗的方式。教育研究月刊,130,45-55。
    段正英(2007)。高關懷國中學生人際溝通技巧課程介入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琇惠(2010)。走過青春叛逆的少年兄-運動隊品格行為轉變之生命敘說。未出版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許富美、王姿勻(2007)。國中中輟高關懷班學生之課程規劃。北縣教育,61,49-55。
    許宏哲(2000)。青少年休閒運動之探討。臺灣體育,105,50-54。
    徐興權(2011)。運動教育模式對國小學童個人與社會責任及比賽表現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徐美慧(2010)。多元教育下提供弱勢學生教育措施之學習成效初探。中等教育,61(2),22-31。
    徐偉庭、周宏室、陳文長(2012)。中學生體育課責任概念之探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5(3),165-180。
    莊明貞(2005)。敘事探究極其在課程研究領域之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30,14-29。
    陳修蕙(2010)。繩索挑戰課程對高關懷青少年之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陳韻琇(2010)。國民中學學生多元能力開發教育實施計劃現況研究─以臺北市甲國中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程瑞福(2007)。德智體群美五育理念與實踐。臺北市。教育部。
    黃鴻文(2003)。國民中學學生文化之民族誌研究。臺北:學富。
    鈕文英(2012)。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雙葉書廊。
    葉湘佩(2008)。社會工作人員對參與戶外冒險方案青少年之服務歷程探討。未出版碩士學位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曾華源、曾淑貞(2005)。臺北縣國中中輟復學生之自我效能感、被同儕接納感與再中輟傾向之相關性研究。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9,11-29。
    張瓊文(2011)。是不是所有表藝老師都像你這樣-從被標籤化學生映照我從表演者轉變成教師的歷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潘義祥(2012)。體育課程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之研究發展趨向。中華體育季刊,26(4),491-198。
    蔡敦浩、劉育忠、王慧蘭編著(2011)。敘說探究的第一堂課。臺北:鼎茂。
    趙雍生(1997)。社會變遷下的偏差與犯罪。桂冠圖書。臺北市。
    謝旻凱、蕭嘉惠(2011)。體育活動介入中輟生輔導之探討。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5(2)。
    盧蘇偉(2010)。一輪車運動對感化教育少年自我概念的影響-以桃園少年輔育院為例。未出版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
    二、英文部分
    Balderson, D.W., & Martin, M. (2011). The efficacy of the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model in a physical education setting. PHEnex Journal, 3 (3), 1-15.
    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2000). Narrative Inquiry :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ress.
    Compagnone, N. (1995). Teaching responsibility to rural elementary youth: Going beyond the urban at-risk boundaries.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66 (6), 58-63.
    Escarti, A., Gutierrez, M., Pascual, C., & Llopis, R. (2010). Implementation of the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model to improve self-efficacy during physical educationclasses for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Psychological Therapy, 10(3), 387-402.
    Hellison, D. (1995). Teaching responsibility through physical activity. Champaign,IL: Human Kinetics.
    Hellison, D. (2011). Teaching responsibility through physical activity (3rd ed.).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McAdams, D. (1993). The Stories we live by: Personal myths and the making of the self. New York: Morrow.
    Richardson, L. (1990). Writing Strateies: Reaching diverse audience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Series. Vol. 21). CA: Sage.
    Richardson, L. (1995). Narrative and sociology. In J. V. Maanen (Ed.), Representation in ethnography (pp. 198-221). London: Sage.
    Walsh, D. S., Ozaeta, J., & Wright, P. M. (2010). Transference of responsibility model goals to the school environment: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a coaching club program.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Pedagogy, 15(1), 15-2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