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高藝真
論文名稱: 結合Wii之教學方案對提升重度障礙學生休閒參與行為之行動研究
指導教授: 王華沛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1
中文關鍵詞: Wii休閒參與重度障礙學生教學方案同儕互動
英文關鍵詞: Wii, leisure participation, serve disabilities student, teaching activity, peer interac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8下載:2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針對五名就讀於特殊學校國中部重度障礙學生進行教學觀察,研究者採行動研究方式進行,希望可以透過教學中的觀察、反省與調整,探討以Wii 融入教學活動中對於學生休閒參與相關行為是否有所影響。
    本研究共分三階段進行:「Wii Sport」遊戲教學、「第一次接觸Wii」遊戲教學以及第三階段進行自由遊戲。透過自編之「活動參與及互動情形觀察紀錄」進行教學觀察,結果發現:
    一、 以Wii融入教學活動中,由於Wii活動吸引學生興趣,學生主動參與表現明顯增加,但活動參與度受多人同時輪流影響未出現顯著差異。
    二、 在同儕互動影響部分則發現,學生主動要求參與、主動邀約及主動與人分享互動的次數都明顯增加;
    三、 被動回應邀約與主動提出邀約成相互消長,被邀約次數多的學生主動邀約行為則相形較少出現。

    This study used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o implement the educational observation on five junior high school serve disabilities students studying i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The researcher utilized the skills of observation, reflection and adjustment in the teaching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s of using Wii as an educational activity on the students’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the related behaviors.
    There were three phases of administering teaching activities: “Wii Sport” game, “first contact on Wii” game, and Wii free play. The researcher created “activity participation and interaction questionnaire” to observe and record the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were:
    1. Because Wii activity attracted students’ interest, the level of student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creased clearly. However, the level of participation does not appear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s of many students taking turns to play Wii.
    2. In the peer interaction, the amounts of students’ active request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inviting others to participate, and actively sharing were increased apparently.
    3. Passive feedback for inviting and actively providing invitation are mutual diminished. The students were invited more often, and their behaviors of actively inviting others appeared les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休閒的意義與功能………………………………………… 11 第二節 智能障礙者的休閒行為…………………………………… 17 第三節 Wii 的發展與應用…………………………………………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1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3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4 第四節 研究程序…………………………………………………… 35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3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過程…………………………………………………… 43 第二節 Wii 融入教學對學生休閒參與影響……………………… 44 第三節 Wii 融入教學對學生同儕互動影響……………………… 56 第四節 綜合討論……………………………………………………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73 第二節 研究限制…………………………………………………… 74 第三節 建議………………………………………………………… 74 參考文獻………………………………………………………………77 附錄 附錄一 活動參與及互動情形觀察紀錄…………………………… 86 附錄二 研究日誌…………………………………………………… 118 附錄三 訪談大綱…………………………………………………… 119 附錄四 論文研究家長同意書……………………………………… 121 附錄五 Wii 融入教學之教學方案………………………………… 122 附錄六 活動參與及互動觀察統計表……………………………… 134 附錄七 學生活動參與及同儕互動一覽表………………………… 137

    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2009):如何協助我們永遠的寶貝-心智障礙者家長手冊2009/02/10引自身心障礙者資訊網http://disable.yam.org.tw/resource/life/retard/retard01a.htm。
    毛亞玲(2003):高職特教班學生休閒活動參與與休閒教育需求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天苗(1992):智能不足兒童輔導手冊。台北市: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特殊兒童普查工作執行小組報告。
    李枝樺(2004):台中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李金標(2004):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學生休閒生活之調查研究--以國立台中特殊教育學校為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杜正治(1994):單一受試研究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杜正治(1995):靜坐法對智能障礙學生的適應行為、學習特徵及生活管理能力之影響。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1,19-37。
    沐桂新(1995):休閒治療--休閒活動的醫療及心理輔導效能之探討。學生輔導,39,38-43。
    林千惠(1992):從社區統合觀點談重度殘障者休閒娛樂技能之教學。特教園丁,8(2),1-7。
    林宏熾(1999):智能障礙青年社區生活品質驗證性因素分析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7,59-83。
    林清山(1985):休閒活動理論與實務。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金車教育基金會(2007):金車基金會學生生活內涵調查,教育部電子報,266期。2009年3月10日,取自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parent.aspx?period_num=266
    洪文卿(2002):身心障礙學生參與休閒活動之研究-以南投縣國民中小學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榮照(1995):特殊學校、教養機構休閒教育及障礙學生休閒活動之探究。國立台中師院學報,9,27-59。
    洪榮照(1997):啟智班學生休閒生活與休閒教育之研究。國立台中師院學報,11,511-578。
    胡清暉(2007):侷限上半身!玩Wii不能取代運動。自由時報,生活新聞版。
    胡雅各(1992):談智能不足者休閒活動之輔導。特教園丁,8(2),8-11。
    唐子騏、林函螢(2008):從創意教學觀點談資訊科技融入體育教學。南投文教,27,30-32。
    孫孟君(1998):身體障礙青少年休閒自由、休閒偏好及休閒阻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孫慶彰(2006):高雄縣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安國(2008):以運動遊戲增進智能障礙學生動作能力。學校體育,6,66-68。
    徐志銘(2007):新竹縣市與苗栗縣國小啟智班學童休閒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慧雲(2006):輕度智能障礙者參與休閒活動現況初探。身心障礙研究,3,172-180。
    張少熙(1994):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少熙(1999):國際休閒教育憲章。中華民國休閒協會會刊,2,30-34。
    張哲千(2008):遊戲機Wii的運動體驗。大專體育,98,88-93。
    張宮熊(2002):休閒事業概論。台北市:揚智文化出版。
    張宮熊、林鉦棽(2002):休閒事業管理。台北市:揚智文化出版。
    張偉雄(1992):智能障礙青少年學生休閒教育之研究-以楠梓特殊學校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偉雄、葉源鎰、王瑞顯(2005):以德爾菲法建構智能障礙青少年學生休閒教育內涵模式之指標。嘉南學報,31,389-404。
    張淑娟(1995):成年智障社會生活技能訓練,特教園丁,10(4),15-16。
    張照明(1999):高職身心障礙學生休閒生活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3,239-279。
    張蓓莉、孫淑柔(1995):特殊需求兒童親職手冊。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教育部(2000):特殊教育學校(班)國民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曹菁菱(2002):視覺障礙者的休閒生活之探討。學校體育雙月刊,12 (3),86-89。
    梁明華(2010年11 月15 日)。重度障礙生的教學與迷思。國語日報,第13 版。
    莊妙芬(民80)。個案研究:一個極重度障礙者的休閒技能訓練。特殊教育復健學報,1,95-126。
    莊惠玲(2002):中部地區國民中學聽覺障礙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家璇(2003):高職階段智能障礙學生休閒娛樂轉銜服務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素梅(2000):良好休閒活動是積極生活的動力,北縣國教輔導雙月刊,10,6-9。
    連婷治(1998):台北縣市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昱文(2008):淺談新世代遊戲機-Wii對提升身體健康之影響。台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3,94-97。
    陳啟森、林曼蕙(2001):青少年階段智能障礙者休閒活動阻礙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8,123-136。
    陳學強(2009):Wii進入課堂值得期待。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9(7),84-85。
    陳韻淳(2002):重度障礙者休閒教育之探討。特教園丁,17(4),25-31。
    陳韻淳(2004):國小階段智能障礙學生休閒娛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傅秀媚(2006):特殊教育導論。台北市:五南文化出版。
    彭郁歡(2003):青少年休閒時間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鈕文英、陳靜江(1999):台灣地區智能障礙青年心理生活素質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3,1-32。
    廖經平、王怡婷、黃以宸、施以諾(2009):虛擬實境遊戲在精神科團體職能治療的運用-以Wii 遊戲機為例。中華團體心理治療,15(1),3-8。
    維基百科(2009):何謂Wii?2009年2月10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Wii_Sports
    劉少維、李淑玲(2008):在家教育癌症病童參與傳統電腦遊戲和虛擬實境遊戲的遊戲動機之比較研究。特殊教育學報,28,97-122。
    劉文瑜、蔡意茹、黃美涓、林燕慧、許智欽、連恆裕(2009):Wii Fit訓練對於一名腦性麻痺兒童前置性姿勢調整的影響。物理治療34(3),201-208。
    劉松源(2009):從遊戲參與者的變遷來看Wii對國小學童親子互動的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網路學習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文化出版。
    鄭麗媛(2000):特殊學生需求與體適能。學校體育雙月刊,10(5),9-14。
    盧台華(1986):如何輔導智能不足學生之休閒生活。特殊教育季刊,9,43-45。
    謝文振(1998):台灣地區啟智學校國中高職學生休閒活動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霖芬(2007):揮臂、扭腰,瘋Wii?面對電玩Wii的虛擬運動功能怎樣避免運動傷害? 健康世界,257,12-17。
    鍾淑華(2007):高中職階段智能障礙學生休閒娛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顏妙桂(2002):休閒活動規劃與管理。台北市:桂魯文化出版。
    羅丰苓(1998):啟智學校國小部學生暑假期間教育現況及需求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Bloland, P. A. (1987). Leisure as a campus resource for fostering student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65, 291-294.
    Brannan, S. A., Chinn, K. B., & Verhoven, P. J.(1981). What is leisure education? A primer for persons working with handicapped children and youth. Washington, DC: Hawkins and Associates.
    Ching-Hsiang Shih, Ching-Tien Shih, Ming-Shan Chiang,(2010). A new standing posture detector to enable people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to control environmental stimulation by changing their standing posture through a commercial Wii Balance Board ,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31, 281–286.
    Crawford, D. W., & Godbey, G.(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amily . Leisure Sciences, 9, 119-127.
    Derek Foster, (2010) ‘‘Wii’re here for a good time’’:the sneaky rhetoric of Wii-themed parties,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Culture, 33(1), 30-39.
    Detsch J.E, Borbely M, Filler J, Huhn K, Guarrera-Bowlby P. (2008). Use of a low-cost, commercially available gaming cosoloe(Wii) F\for rehabilitation of an adolescent with cerebral palsy. Physical Therapy. 88, 1196-1207.
    Driver, B. L., Tinsley, H. E. A., & Manfredo, M. J. (1991). The paragraphs about leisure and recreation, experience reference scales: Results from two inventories designed to assess the breadth of the perceived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leisure. In B. L. Driver, P. J. Brown, & G. L.Peterson (Eds.), Benefits of leisure, 263-286. State College, PA:Venture.
    Fallen, N.H., & Umansky, W.(1985). Young children with specialneeds. Ohio: Charles E.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Heyne, L., & Schleien, S. (1999). Leisure and recreation programming to enchance puality of life. In E. C. Cipani, &F. Spooner (Eds.), Curricular and instruction approaches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2 nd ed., 213-240). Needhan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Homma R. (2009). Effects of the Wii on the physical and psychosocial condition of older adults in a senior residential facility.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Buffalo.
    Kelly, J. R. (1996). Leisure (3rd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Kraus, R. G. (1990). Recreation and leisure in the modern society (4th ed).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Lee J. G. (2007). Tracking your fingers with the Wiimote. Retrieved June 20, 2010, from http://johnnylee.net/
    Parker, S. (1971). The future of Work and Leisure. New York: Praeger.
    Ragheb, M. G.&Griffith, C. A. (1982). The contribution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to life satisfaction of older person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4(4), 95-306.
    Reynolds, R. P., (1981). Normalization: A guideline to leisure skills programming for handicapped individuals. In P. Wehman & S. Schleien (Eds.), Leisure programs for handicapped persons (pp. 1-13). Baltimore: University Park Press.
    Rimmer, J. H. (1998). Aging, mental retardation and physical fitness: institute on disability and human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Schleien, S., Heyne, L. & Dattilo, J. (1995). Teaching severely handicapped children: Social skills development through leisure skills programming. In Cartledge, G., & Milburn, J. F. Teaching social skills to children and youth. Chapter 8, 262-290.
    Wehman, P., Renzaglia, A., & Bates, P. (1985). Functional living skills for moderately and severely handicapped individuals. Austin, TX: Pro-ed.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