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承遠
Lin, Cheng-Yuan
論文名稱: 當代臺灣離散戲劇研究──以《西出陽關》、《寶島一村》、《快雪時晴》為例
The Research on Taiwan's Contemporary Diaspora Drama ─Take Far Away from Home, The Village, Sunlight after Snowfall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陳芳
Chen, Fang
口試委員: 徐亞湘 劉慧芬 陳芳
口試日期: 2021/06/23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2
中文關鍵詞: 離散當代戲劇西出陽關寶島一村快雪時晴
英文關鍵詞: diaspora
研究方法: 主題分析敘事分析內容分析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606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7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戲劇於1949年後曾有數十年與中國戲劇發展產生歷史性上的暫時斷絕,但接受西方思潮的臺灣戲劇卻仍持續發展,在涵納新歷史及多元文化的元素下,不斷創生新的命題與演繹手法,走出屬於當代戲劇的自我定位。在臺灣特殊的歷史情境下,1949年撤退來臺的人士,在文化上於原鄉中國及留居地臺灣間產生了離散(diaspora)的情感與認同(identity)的拉扯。此類的議題展現在各種藝文形式上,即是臺灣「離散書寫」的內涵之一。離散,研究人們或群體漂流於「源」(roots)與「流」(routes)之間的生命動向,關乎小我,亦涉乎家國。而離散主題的文學書寫,在戲劇的表現亦有相當程度的發揮,故本研究以離散觀點進行戲劇考察。

    筆者觀察,八○年代起,身處後離散時代的臺灣,在世紀之交陸續出現了數齣以時代離散背景為主題的戲劇創作,某些程度上反應了臺灣身處的時代命題。本研究擬藉由屏風表演班的《西出陽關》、表演工作坊的《寶島一村》及國光劇團的《快雪時晴》等三劇為主要討論對象。試圖取徑離散理論的部分觀點,從敘事結構、家國文化、藝術手法等面向進行探討,用以觀察劇作中所示現的離散諸項內涵,並藉此作為離散主題在當代戲劇研究上的初步嘗試。

    本研究考察三部離散戲劇,認為在敘事結構上,三劇各具特色,但均可概括在「分/合」迴環的結構下開展情節,並且都運用了「時空跳躍」等手法,用以示現不同時代的離散演進及意義。這些敘事安排展現了離散戲劇在形式與內涵上的相互照應。其次,本研究從文本中一一提取離散的各項內涵進行討論,如:戰爭、家國、政治、文化、語言、混雜及離散反省等,並認為離散戲劇的討論非僅是文學成果,兼具有社會、政治、文化的反省功能。最後並從三劇的表現手法,進行藝術形式的討論,其中演員身體展演的特質、舞臺藝術的輔助,均能有效發揮主題,建構離散戲劇的整體性。

      本研究盼以離散戲劇的初步分析,作為此類戲劇系統性觀照的開端,也期望在離散戲劇的反思中,能有助於臺灣社會回顧過往、釐清現況、展望未來。在歷史抉擇的當口,得以堅定而凝聚,讓島國的子民,不再漂泊離散。

    緒論 01 一、研究動機、範圍、問題意識 01 二、前人研究成果評述 09 三、離散理論及研究方法 16 四、章節安排與架構 18 五、預期目標與成果 20 第一章《西出陽關》、《寶島一村》、《快雪時晴》的敘事結構 21 第一節 根源與家──《西出陽關》的離散敘事 22 一、《西出陽關》的敘事構設23 二、無家者之歌──《西出陽關》中的人物敘事 27 三、《西出陽關》敘事特色與離散關係 33 第二節 歸鄉與逃離──《寶島一村》的眷村敘事 37 一、以戲劇寫史──《寶島一村》的敘事脈絡 37 二、以家庭為敘事核心的分析 40 三、離散、歸鄉與逃離 45 第三節 魂歸何處?──《快雪時晴》的在地化脈絡47 一、跋涉千載的國族離散史 48 二、精魂飄泊的行跡──物體、身體與靈魂 51 三、尋根與在地化 54 第四節 他鄉日久是故鄉?──離散戲劇的結構共通性 57 一、「分/合」迴環結構 57 二、時空跳躍與離散的演進 59 小 結 60 第二章《西出陽關》、《寶島一村》、《快雪時晴》的家國與文化 62 第一節 戰爭、家國、政治──離散戲劇的家國圖像 62 一、戰爭與餘緒 62 二、國家認同與家國想像 68 三、政治符碼與反抗 74 第二節 文化、語言、混雜──離散戲劇的文化現象 79 一、文化記憶與召喚──空間、飲食、文物 79 二、語言與道地特質 83 三、混雜與新生 90 第三節 離散戲劇的反省與展望 97 一、從離散到後離散 97 二、《西》、《寶》、《快》的離散反省 103 三、回歸、在地與著陸 107 小 結 109 第三章《西出陽關》、《寶島一村》、《快雪時晴》中的演繹手法與藝術表現 111 第一節 從文本到演出──表演與身體 112 一、寫實情緒的身體 113 二、程式化身體與新創 116 第二節 離散戲劇的藝術表現手法 118 一、以聲佐戲──離散戲劇的聽覺傳達 118 二、舞臺美術與氛圍 121 三、舞臺與空間的部署 125 四、跨界與融合──演繹離散 128 小 結 130 結論:離散戲劇的當代意義與展望 132 引用書目 135

    《詩經通釋》(北縣:輔仁大學文學院,1968)。
    《孟子本義》(臺北:正中書局,1958)。
    春秋‧左丘明著、竹添光鴻箋:《左傳會箋》(臺北,天工書局,1998)。
    宋‧朱熹:《楚辭集注》(臺北:中央圖書館,1991)。
    清‧劉熙載:《藝概》(臺北:廣文書局,1969)。
    于善祿、林于竝等編著:《臺灣當代劇場四十年》(臺北:遠流,2019)。
    于善祿:《臺灣當代劇場的評論與詮釋》(臺北:臺北藝術大學,遠流,2014)。
    王安祈:〈禁戲政令下兩岸京劇的敘事策略〉,《戲劇研究》創刊號(2008年1月)。
    ―――:〈國族、離散、偷渡交互作用下的京劇《滿江紅》〉,《戲劇研究》第18期(2016年7月)。
    ―――:《尋路:臺北市京劇發展史(1990-2010)》(臺北:北市文化局,2012)。
    王甫昌:《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臺北:群學,2003)。
    王德威:《後遺民寫作》(臺北市:麥田/城邦文化出版,2007)。
    ―――:〈京劇南渡,快雪時晴〉,《聯合文學‧第276期》(2007)。
    王德威、齊邦媛主編:《最後的黃埔:老兵與離散的故事》,(臺北:麥田,2004)。
    王墨林:《台灣身體論》(臺北:左耳文化出版,2009)。
    冉東平:《西方現代戲劇敘事轉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史書美著、紀大偉譯:〈全球的文學,認可的機制〉,《清華學報‧新34卷1期》 (2004年6月)。
    ―――:《反離散:華語語系研究論》(臺北:聯經出版,2017)。
    朱文原等編:《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大事記》(臺北:國史館,2012)。
    何乏筆:〈氣氛美學的新視野──評介伯梅〈氣氛作為新美學的基本概念〉〉,(《當代‧第一八八期》,2003年4月1日)。
    汪民安:《文化研究關鍵詞》(臺北:麥田出版,2013)。
    汪俊彥:《戲劇歷史‧表演台灣――1984-2000賴聲川戲劇之戲劇場域與台灣/中國圖像研究》(臺灣大學戲劇學系碩士論文,2004)。
    吳育珊:《屏風表演班之研究:1986至1996》 (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李立亨:《OH?李國修!》(臺北:時報文化,1998)。
    李亦修:《李國修劇作中的男性角色》(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李有成:《文學的多元文化軌跡》(臺北:書林出版,2005)。
    ―――:〈《密西西比的馬薩拉》與離散美學〉,《在理論的年代》(臺北:允晨文化,2006)。
    ―――:《離散》(臺北:允晨文化,2013)。
    李有成、張錦忠主編:《離散與家國想像:文學與文化研究集稿》(臺北:允晨文化,2010)。
    李國修:《西出陽關》(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
    ―――:《人生鳥鳥――李國修的異想世界》(臺北:未來書城,2004)。
    ―――:《西出陽關――李國修戲劇作品集》(新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2013)。
    ―――:《我妹妹――李國修戲劇作品集》(新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2013)。
    ―――:《京戲啟示錄――李國修戲劇作品集》(新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2013)。
    ―――:《女兒紅――李國修戲劇作品集》(新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2013)。
    李國修著、黃致凱編:《李國修編導教室》(臺北:平安文化,2014)。
    李廣均主編:《離與苦:戰爭的延續》(臺北:群學,2010)。
    李佩霖:《臺灣的後眷村時代:離散經驗與社會想像的重構》(臺北:翰蘆圖書,2019)。
    林淑薰:《臺灣新編京劇的主題、敘事技法與舞臺呈現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9)。
    林鎮山:《台灣小說與敘事學》(臺北:前衛出版,2002)。
    ―――:《離散.家國.敘述》(臺北:前衛出版,2006)。
    林鶴宜:《臺灣戲劇史》(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5)。
    周銀姿:《李國修「西出陽關」劇本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
    文,2014)。
    胡亞敏:《敘事學》(臺北:若水堂出版,2014)。
    施如芳:《快雪時晴:施如芳劇作三齣――快雪時晴、燕歌行、花嫁巫娘》。(臺北:天下雜誌,2017)。
    段馨君《西方經典在臺灣劇場:改編與轉化》(新竹:交大出版社,2012)。
    侯如綺:《雙鄉之間:臺灣外省小說家的離散與敘事(1950~1987)》(臺北:聯經出版,2014)。
    耿一偉主編:《「劇場事」特刊:劇場關鍵字》(臺南:臺南人劇團,2008)。
    孫惠柱:《戲劇的結構與解構》,(臺北:書林,2006)。
    ―――:《戲劇的結構:敘事性結構和劇場性結構》,(臺北:書林,1993)。
    陳銘鴻:《「拒絕漂流」――李國修劇作主題之研究》(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
    高格孚:《日暖風和:外省人與國家認同轉變》(臺北,允晨文化,2004)。
    孫 寧:《解凍天津包子:從敘事分析看《寶島一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馬 森:《馬森戲劇論集》(臺北:爾雅出版社,1985)。
    ―――:《西潮下的中國現代戲劇》(臺北:書林出版,1994)。
    ―――:《當代戲劇》(臺北:時報文化,1991)。
    ―――:《台灣戲劇:從現代到後現代》(臺北:秀威,2010)。
    容淑華:《空間的表演》(臺北:黑眼睛文化,2010)。
    陳 芳:《抒情‧表演‧跨文化:當代莎戲曲研究》(臺北:師大出版中心,2018)。
    陳正熙:〈不是天津包子,而是冷凍包子〉,《表演藝術》第49期,(2008)。
    ―――:〈懷舊作為一種文創商品――以《寶島一村》為例〉,《臺灣現代劇場複數史觀研討會》(臺北藝術大學,2010)。
    陳榮強:〈華語語系研究:海外華人與離散華人研究之反思〉,《中國現代文學‧第二十二期》(2012年12月)。
    陶慶梅、侯淑儀編著:《剎那中:賴聲川的劇場藝術》(臺北:時報文化,2003)。
    張京媛編:《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臺北:麥田,1995)。
    張松建:〈家國尋根與文化認同:新華作家謝裕民的離散書寫〉,《清華中文學報‧第十二期》,(2004年12月)。
    張茂桂等著:《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臺北:業強,2001)。
    張茂桂主編:《離與苦――戰爭的延續》(臺北:群學,2010)。
    ―――:《國家與認同:一些外省人的觀點》(臺北:群學,2010)。
    張旭南:《戲曲導演概論》(臺北:臺灣戲曲學院,2004)。
    梅家玲:《性別,還是家國?:五○與八○年代台灣小說論》(臺北:麥田出版,2004)。
    傅裕惠:〈家,沒有程式更新──台灣現代戲劇作品中的家庭題材〉(表演藝術雜誌第316期,2019年4月)。
    童道明主編:《現代西方藝術美學文選‧戲劇美學卷》(臺北:洪葉文化,1993)。
    楊 放:《落地生根:眷村人物與經驗》(臺北:允晨文化,1996)。
    楊儒賓:《1949禮讚》(臺北:聯經出版,2015)。
    葉根泉:《身體技術作為工夫實踐:六○至九○年代臺灣現代劇場的修「身」》(新北市:華藝學術,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出版,2016)。
    趙小菁、高鈺昌編:《落地成家:台灣眷村展》(臺南:臺灣史博館,2013)。
    廖炳惠:《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臺北:麥田/城邦文化出版,2003)。
    ―――:〈全球離散之下的亞美文學研究〉,《英美文學評論》,(2006年3月)。
    蔡宜真:《賴聲川劇場集體即興創作的來源與實踐》(國立成功大學中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
    蔡佳陵:《兩種不同的凝視――李國修與賴聲川的認同建構書寫》(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劉育寧:《論臺灣劇場世紀之交的懷舊想像》(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論文,2013)。
    賴俊雄:〈當代離散――差異政治與共群倫理〉,《中外文學‧第43卷‧第2期》,(2014年6月),頁11-56。
    賴聲川、王偉忠:《寶島一村》(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13)。
    賴聲川:《回頭是彼岸》(臺北:皇冠出版社,1989)。
    鍾明德:《現代戲劇講座:從寫實主義到後現代主義》(臺北:書林,1995)。
    ―――:《台灣小劇場運動史:尋找另類美學與政治》(臺北:書林,2018)。
    閻鴻亞:《新世紀台灣劇場》(臺北:五南,2016)。
    鍾 喬:《身體的鄉愁》(臺中:晨星,1999)。
    戴寶村:《台灣政治史》(臺北:五南,2006)。
    藍羚涵:《體現‧現象:舞臺佈景設計之學理基礎與實踐》(臺中市:天空數位圖書,2019)。
    嚴歌苓:《寄居者》(臺北:三民書局,2009)。
    屏風表演班:《西出陽關節目手冊――真愛版》(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4)。
    屏風表演班:《西出陽關節目手冊――依戀版》(臺北市: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13)。
    表演工作坊:《寶島一村――十週年巡演》節目手冊(新北:表演工作坊,2018)。
    表演藝術雜誌:〈關於眷村二、三事〉專題,《PAR表演藝術192期》(表演藝術雜誌,2008)。
    Berger.John (約翰.伯格)著,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臺北:麥田出版,2010)。
    Bruno Latour(布魯諾.拉圖)著;陳榮泰、伍啟鴻譯:《著陸何處:全球化、不平等與生態鉅變下,政治該何去何從?》(新北:群學,2020)。
    Edward A. wright著,石光生譯:《現代劇場藝術》(臺北:書林出版,1986)。
    Gresswell, Tim著,徐苔玲、王志弘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臺北:群學出版,2006)。
    Hawkcs, Terence (特倫斯.霍克斯) 著,瞿鐵鵬譯:《結構主義和符號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Kalra Virinder S. , Kaur Raminder, Hutnyk John著,陳以新譯,國立編譯館主譯:《離散與混雜》(新北:韋伯文化,2008)。
    Marion boudier(瑪莉詠.布迪耶)著,王世偉譯:《舞臺書寫:解讀喬埃.波默拉》(臺北:書林,2017)。
    Phillip Zarrilli(菲利普.薩睿立)著,馬英妮、林見朗、白斐嵐譯:《身心合一:後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跨文化演技》(臺北:書林,2014)。
    Roy , Denny (丹尼.羅伊)著,何振盛、杜嘉芬譯:《台灣政治史》(臺北市:臺灣商務書局,2004)。
    Woodward, Kathryn等著,林文琪譯:《認同與差異》(新北:韋伯文化,2006年)。

    影音資料
    國光劇團&NSO:《快雪時晴》DVD。(國光劇團、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2018年10月)。
    屏風表演班:《西出陽關》影音檔。感謝王月老師、黃致凱老師協助,由大清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影音資料供研究參考。
    表演工作坊:《寶島一村》2018年影音檔。感謝表演工作坊同意筆者於2021年4月16日親赴調閱影音資料,以供研究參考。

    網路資料
    車炎江:〈異質對立,和諧相生《快雪時晴》〉,《表演藝術評論台》,網址: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26589 讀取日期:2020年9月28日。

    武文堯:〈游目騁懷,暢敘幽情〉,發表於2017-11-01表演藝術評論臺。網址:
    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26624 讀取日期:2021年3月15日。

    林琬娸:〈新編京劇《快雪時晴》的越界創意——訪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轉載自2018年9月號(vol 85)《△志》。網址:http://www.arts-news.net/artnews/article/ 讀取日期:2019年4月10日。

    施如芳:《2007國光/NSO新編京劇――快雪時晴》劇本。(2007年9月)。網址:http://guoguang.teldap.tw/chapter_detail.php?DA_ID=20120320007&CP_ID=20120320012&MT_ID=201205020005&tab=6 讀取日期:2019年4月15日。

    張震洲:〈《樓蘭女》重現舞台 魏海敏、吳興國登峰對決〉,(表演藝術評論臺2021年1月17日)網址:https://reurl.cc/O05zbD 讀取日期:2021年4月18日。

    陳志豪:〈或許不只有故事《寶島一村》〉(表演藝術評論台,2014年10月22日)網址: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13126 讀取日期:2020年3月19日。

    蔡孟凱:〈讓時間擺脫家國大義:「快雪時晴」的政治正確、不正確〉。(2017.11.16)
    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2946 讀取日期:2019年4月2日。

    蕭錦綿:〈施如芳:解讀流離者的生命密碼〉。《天下雜誌.人物特寫》(2011)。網址: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592 讀取日期:2019年3月30日。

    國光劇團――京劇經典數位典藏計畫網頁。
    網址: http://guoguang.teldap.tw/class.php?DA_ID=20120320007 讀取日期:2019年3月25日。

    魏海敏自述演出影片介紹出自網頁: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233129114/videos/1378991048880452
        讀取日期:2021年4月18日。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