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婉如
WU, WAN-RU
論文名稱: 臺灣地區長青學苑教師教學型態與學員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指導教授: 林美和
Lin, Mei-Ho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畢業學年度: 8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5
中文關鍵詞: 學習滿意度教育社會學社會工作社會教育教育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39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想瞭解臺灣地區長青學苑教師教學型態、學員學習滿意度的情形
    ,及二者間的關係,並據以作成建議,供老人教育有關單位參考。
    為達上述目的,首先透過文獻探討,研究長青學苑的現況、特性與發展、教師教學型
    態、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理論與研究;其次編擬「臺灣地區長青學苑教師教學型態調查
    問卷」及「臺灣地區長青學苑學員學習滿意度調查問卷」做為本研究之研究工具;研
    究樣本取自八十學年度第一學期,開辦有長青學苑研習課程的縣市長青學苑學員,共
    計1307名;調查所得資料經平均數、百分比分析、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
    森積差相關、逐步複迴歸分析之後,獲得下列研究發現:
    一、關於長青學苑教師教學型態方面
    (一)就整體教師教學型態而言,以學生中心型及折衷型最多,占72.5% 。
    (二)就教師教學型態各層面而言(以4 點量尺計),以「個別化教學」層面之平均
    數為最高(3.49);其次是「教學彈性」層面,為3.26;再次是「教師支持」,為
    3.24;最後是「學習參與」,為3.18。
    (三)就不同地區、不同班別教師教學型態而言,在某些教師教學型態層面,學員平
    均得分之差異達顯著水準。
    二、關於長青學苑學員學習滿意度方面
    (一)就學員整體學習滿意度而言,平均分數是4.53,介於「有點同意」(4 分)與
    「非常同意」(5 分)之間,表示學員對長青學苑研習具有正向之態度,其中具高度
    滿意者占44.8% ,具低度滿意者占26.8% 。
    (二)就學員學習滿意度各層面而言,平均分數最高的是「人際關係」層面,為4.66
    ;其次是「教師教學」,為4.55;最後是「課程教材」,為4.44。
    (三)就不同背景學員學習滿意度而言,在整體學習滿意度上,隨著性別、年齡、目
    前職業、居住地區、收入、收入狀況、參與動機、參與次數、參與班別的不同而有顯
    著差異。大致而言,女性、65歲以下、家庭主婦、收入在10,000元以下、收入主要來
    自子女供給、參與研習班3 次以下之學員對長青學苑研習之研習較感到滿意。
    三、關於長青學苑教師教學型態與學員學習滿意度之關係
    (一)就長青學苑教師教學型態與學員學習滿意度之差異而言,在整體學習滿意度及
    其各層面,在學生中心教學型態下之學員,其學習滿意度較在折衷型教學型態下之學
    員高。而在折衷型教學型態下之學員,其滿意度又比在教師中心教學型態下之學員高

    (二)就長青學苑教師教學型態與學員學習滿意度之相關而言,教師教學型態及其各
    層面與學員整體學習滿意度及其各層面之間皆有顯著正相關。
    (三)就長青學苑教師教學型態與學員學習滿意度之迴歸分析而言,教師教學型態各
    層面對學員整體學習滿意度及其各層面滿意度大多具有預測力,解釋變異量百分比由
    18.3% 到56.5% 。其中,對整體學習滿意度及其各層面具最大預測力的變項是教師「
    個別化教學」層面。
    綜合上述研究發現,本研究獲致下列七項結論:
    一、臺灣地區長青學苑教師教學型態多屬折衷型與學生中心型教學型態。
    二、臺灣地區長青學苑教師教學型態隨著地區、班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臺灣地區長青學苑學員學習滿意度頗高。
    四、臺灣地區長青學苑學員學習滿意度隨其背景不同而有差異。
    五、臺灣地區長青學苑教師教學型態與學員學習滿意度間有差異存在。
    六、臺灣地區長青學苑教師教學型態與學員學習滿意度間有正相關。
    七、臺灣地區長青學苑教師教學型態的「個別化教學」層面對學員學習滿意度最具影
    響力。
    根據以上結論,提出本研究之建議:
    一、對於長青學苑課程教材之建議
    (一)、瞭解老人的學習需求。
    (二)、釐清長青學苑老人教育的目標。
    (三)、改善課程內容。
    (四)、選擇適當的教材。
    二、對長青學苑教師教學之建議
    (一)、重視學員之能力與需要。
    (二)、尊重學員的學習速度。
    (三)、鼓勵學員參與學習計畫的擬定。
    三、對老人教育有關單位的建議
    (一)、編定老人學習教材。
    (二)、培養老人教育師資。
    (三)、建立老人教育師資任用標準。
    (四)、建立老人教育評鑑制度。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