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天音 |
---|---|
論文名稱: |
傳統器樂的當代探索:采風樂坊1991-2006 |
指導教授: | 黃均人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4 |
中文關鍵詞: | 國樂 、現代國樂 、采風樂坊 、絲竹室內樂 、器樂劇場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3 下載:8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采風樂坊為研究對象,在寫作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意圖,就是對於國樂概念的思索與整理。這裡將現代國樂詮釋為「傳統器樂的當代探索」,在此詮釋下采風樂坊則因其理念與展演突破而具有代表性;於是藉由這樣的研究,能更了解國樂以傳統器樂來探索當代的概念與本質。
第一章架構出采風樂坊的理念脈絡與時空背景,第二章和第三章則從兩個不同的面向切入采風樂坊這十五年的展演。第二章著眼於絲竹室內樂型式下對於音樂內容的嘗試,選取了三個主題:「傳統的學習與創發」、「歌樂的改編」和「現代作品」,試圖從中釐清一些國樂概念,同時從中了解采風樂坊的一些重要理念。第三章則是表演型式上的嘗試,以器樂劇場《十面埋伏》為中心來了解采風樂坊的跨領域表演。
經由這樣的研究,更加了解到國樂工作者如何詮釋自身所屬樂種,對於國樂的發展十分重要。就如同采風樂坊因為認為傳統器樂有各種可能,所以在這十五年中能呈現出多元的樣貌。
參考資料
一、書籍
呂鈺秀。《台灣音樂史》。台北:五南,2003。
林懷民。〈成長的歲月〉。楊澤_主編。《七0年代—理想繼續燃燒》。台北:時報,1994。
游勝冠。《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前衛,1996。
路寒袖。〈七0年代文化十事〉。楊澤_主編。《七0年代—理想繼續燃燒》。台北:時報,1994。
劉靖之。《中國新音樂史論》。台北:燿文出版,1998。
羅基敏。《古今相生音樂夢--書寫潘皇龍》。台北:時報,2005。
二、研討會論文
林谷芳。〈台灣現代國樂之傳承展望—與傳統音樂接軌〉。《台灣現代國樂之傳承展望—與傳統音樂接軌論文集》。(高雄:高雄市國樂團,2000):8-12。
________。〈從傳統音樂的特質看「國樂交響化」所面臨的美學困境〉。李岩、賈元蘇責任編輯《中華文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中華書局成立八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156-171。
楊忠衡。〈對現代國樂交響化的觀察與評價—從媒體工作者角度談起〉。《台灣現代國樂之傳承展望—與傳統音樂接軌論文集》。(高雄:高雄市國樂團,2000):150-158。
三、學術論文
汪俊彥。〈戲劇歷史.表演台灣:1984-2000賴聲川戲劇之戲劇場域與台灣/中國圖像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03。
吳雅慧。〈台灣的絲竹音樂創作〉。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2002。
林一鳳。〈台灣專業樂團營運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樂團為例〉。南華大學碩士論文,2003。
黃文玲。〈五十年間(1949-1999)台灣的國樂發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99。
四、訪談
林慧寬,采風樂坊行政總監。筆者訪談於2007年4月3日,采風樂坊,台北。WAV錄音檔及筆錄。
吳宗憲,采風樂坊音樂總監。筆者訪談於2007年11月18日,台北。WAV錄音檔。
黃正銘,采風樂坊團長。筆者訪談於2006年6月21日,台北。MP3錄音檔及筆錄。
________。筆者訪談於2007年10月18日,台北。WAV錄音檔。
________。筆者訪談於2007年10月31日,台北。WAV錄音檔。
五、樂譜
李英。《月下獨酌》。1997(未出版)。
吳宗憲 編曲。《丟丟與他的銅仔》。台北:采風國際文化,2005。
________。《台東調》。台北:采風國際文化,2005。
________。《天黑黑》。2006(未出版)。
郭哲誠 編曲。《白牡丹》。台北:采風國際文化,2005。
________。《送孟浩然之廣陵》。1997(未出版)。
________。《煞戲》。1997(未出版)。
陳曉勇。《無言,淨與悠》。2004(未出版)。
黃正銘。器樂劇場《十面埋伏》的樂譜。2005(未出版)。
潘皇龍。《釋‧道‧儒—五首傳統樂器六重奏曲》。1991(未出版)。
蘇凡凌。《金縷衣》。1999(未出版)。
Chaya Czernowin. Excavated Dialogues. 2004(未出版)
Heinz Reber. Music for Sheng. 2004(未出版)
James Clarke. Landschaft mit Glockenturm 2. 2004(未出版)
六、影音資料
公共電視製作。《十面埋伏》。采風樂坊演出錄影,台北城市舞台。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發行,2006。DVD。
________。《音樂冒險家-七太郎與狂狂妹》。采風樂坊演出錄影,台北新舞台。製作日期2003年3月12日。錄影帶轉VCD(未出版)。
采風樂坊製作。《傳統絲竹樂》。采風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發行,1996。CD。
________。《吟詩作對歌仔調》。采風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發行,1998。CD。
________。《南風起兮》。采風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發行,1999。CD。
________。《微風往事》。采風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發行,2004。CD。
采風樂坊。「采風樂坊創團拾週年音樂會」。音樂會實況錄音,國家音樂廳。2001年6月26日。CD(未出版)。
________。「南風起兮Ⅱ」。音樂會實況錄影,國家音樂廳演奏廳。2006年5月19日。2DVD(未出版)。
Klangforum Wien和采風樂坊。「CROSSINGS:CHINA-EUROPA」。音樂會實況錄音,柏林愛樂室內樂廳。2004年3月28日。2CD(未出版)。
七、節目單
〈台灣音樂的傳統與現代〉。采風樂坊歐洲巡迴行前公演音樂會節目單,國家音樂廳演奏廳。1999年10月11日。
〈采風樂坊〉。2001年歐洲巡演節目單。2001年4月12、14、15、19日。
〈采風樂坊創團拾週年音樂會〉。音樂會節目單,國家音樂廳。2001年6月26、27日。
〈采風樂坊〉。2002年歐洲巡演節目單。2002年11月13、15日。
〈音樂冒險家—七太郎與狂狂妹〉。采風樂坊兒童音樂劇節目單,台北新舞台。2003年3月1、2日。
〈采風樂坊新作發表會〉。音樂會節目單,十方樂集。2003年4月12日。
〈采風絲竹音樂祭〉。音樂會節目單,國家音樂廳演奏廳。2003年10月11、12日。
〈采風樂坊經典樂曲展演〉。音樂會節目單,國家音樂廳演奏廳。2003年12月13日。
〈CROSSINGS:CHINA-EUROPA〉。柏林藝術節音樂會節目單,柏林愛樂室內樂廳。2004年3月28日。
〈EXXJ & 采風樂坊高峰會:自東徂西〉。音樂會節目單,國家音樂廳。2005年9月10日。
〈十面埋伏〉。采風樂坊器樂劇場演出節目單,台北城市舞台。2006年3月10、11、12日。
〈南風起兮Ⅱ〉。采風樂坊音樂會節目單,國家音樂廳演奏廳。2006年5月19日。
八、報紙
林采韻。「柏林三月現代音樂節 壓軸大戲東西樂融合」,《中國時報》。2004年3月27日。
黑中亮。「柏林藝術節 當代音樂東西交錯 采風應邀與Klang forum合作 對等交流 期待擦出新火花」,《民生報》。2004年3月27日。
趙靜瑜。「東西方作曲家以樂會友 『三月音樂節』音樂饗宴」,《自由時報》。2004年3月29日。
________,「尋找新聲音 奧斯特沃東西方穿針引線」,《自由時報》。2004年3月29日。
九、網路資訊
〈采風樂坊年史〉。http://www.cfmw.com.tw/profile_01.php;摘錄於3 December 2007。
〈采風樂坊簡介〉。http://www.cfmw.com.tw/profile.php;摘錄於3 December 2007。
台灣咁仔店之台灣歌謠資料庫http://www.taiwan123.com.tw/musicdata/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