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天音
論文名稱: 傳統器樂的當代探索:采風樂坊1991-2006
指導教授: 黃均人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4
中文關鍵詞: 國樂現代國樂采風樂坊絲竹室內樂器樂劇場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3下載:8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采風樂坊為研究對象,在寫作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意圖,就是對於國樂概念的思索與整理。這裡將現代國樂詮釋為「傳統器樂的當代探索」,在此詮釋下采風樂坊則因其理念與展演突破而具有代表性;於是藉由這樣的研究,能更了解國樂以傳統器樂來探索當代的概念與本質。
    第一章架構出采風樂坊的理念脈絡與時空背景,第二章和第三章則從兩個不同的面向切入采風樂坊這十五年的展演。第二章著眼於絲竹室內樂型式下對於音樂內容的嘗試,選取了三個主題:「傳統的學習與創發」、「歌樂的改編」和「現代作品」,試圖從中釐清一些國樂概念,同時從中了解采風樂坊的一些重要理念。第三章則是表演型式上的嘗試,以器樂劇場《十面埋伏》為中心來了解采風樂坊的跨領域表演。
    經由這樣的研究,更加了解到國樂工作者如何詮釋自身所屬樂種,對於國樂的發展十分重要。就如同采風樂坊因為認為傳統器樂有各種可能,所以在這十五年中能呈現出多元的樣貌。

    目次 緒論 1 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二 、名詞與立場 2 三 、研究方法 8 第一章 理念脈絡與時空背景 11 第一節 理念脈絡:現代國樂概念 11 一 、形成 11 二 、反思、與傳統的關係 13 第二節 台灣的社會思潮與現代國樂發展 16 一 、本土化思潮的演變 17 二 、現代國樂與本土化思潮 20 第三節 采風樂坊的創團時空與理念觸發 22 第二章 絲竹室內樂 27 第一節 傳統的學習與創發 27 一 、台灣傳統民間音樂的學習 28 二 、傳統的結合創發:「吟詩作對歌仔調」 31 三 、從學習到創發 40 第二節 歌樂的改編 44 一 、采風樂坊的委託改編 44 二 、環境應對與溝通橋樑 51 第三節 現代作品 56 一 、與台灣當代作曲家的交會:「傳統與現代的兩極對話」 57 二 、東西「交會」:柏林三月音樂節閉幕音樂會 59 三 、演奏現代作品的傳統器樂演奏者 64 第三章 以器樂劇場《十面埋伏》為中心的跨領域研究 75 第一節 跨領域的傳統器樂 76 一 、非音樂元素的使用 76 二 、兒童音樂劇:《七太郎與狂狂妹》 79 三 、器樂劇場《十面埋伏》的出現:外部刺激與內爆 85 第二節 器樂劇場《十面埋伏》 88 一 、〈序曲/蕭索〉 92 二 、四個小品與丑角:〈懷春〉、〈衝動〉、〈愛戀〉、〈劉邦〉與〈四個夢〉 96 三 、下半場:〈雷火〉、〈心機〉、〈十面埋伏〉與〈烏江悲歌〉 106 第三節 器樂劇場《十面埋伏》中傳統器樂的跨領域可能性與限制 114 結論 121 一 、研究歸納 121 二 、研究成果:探索中的發現與遺憾 124 附錄一:「吟詩作對歌仔調」的專場演出 129 附錄二:「南風起兮」與「南風起兮Ⅱ」的原曲資料 130 附錄三:采風樂坊1991-2005年的國內現代音樂活動 131 附錄四:采風樂坊1992-2004的國外重要音樂活動內容 132 參考資料 134 表目次 表2-1-1:「采風樂坊創團拾週年音樂會」中的北管與歌仔調曲目 30 表2-1-2:「傳統絲竹樂」曲目內容 30 表2-1-3:「吟詩作對歌仔調」曲目內容 32 表2-1-4:《送孟浩然之廣陵》樂曲段落分析 34 表2-1-5:《煞戲》音樂段落分析 36 表2-1-6:1998-2002國外演出中傳統曲目列舉 41 表2-2-1:采風樂坊成套的歌樂改編曲目資料 46 表2-3-1:2004年柏林三月音樂節采風樂坊演出曲目資料 60 表2-3-2:《釋道儒》樂器編制 71 表2-3-3:采風樂坊2001-2003年度演出中現代音樂的選擇 72 表3:器樂劇場《十面埋伏》的製作群 76 表3-1-1:采風樂坊演出中的非音樂元素結合與跨領域嘗試 77 表3-1-2:《七太郎與狂狂妹》製作群 80 表3-1-3:《七太郎與狂狂妹》的音樂 81 表3-1-4:《七太郎與狂狂妹》的演奏家 82 表3-1-5:《七太郎與狂狂妹》中以國樂表現的曲目 84 表3-1-6:《七太郎與狂狂妹》演員表 85 表3-2-1:器樂劇場《十面埋伏》演員表 89 表3-2-2:器樂劇場《十面埋伏》曲目、表現方式及串場 91 表3-2-3:〈蕭索〉音樂段落與視覺分析 96 表3-2-4:〈懷春〉音樂與肢體分析 98 表3-2-5:〈衝動〉音樂分析 101 表3-2-6:〈愛戀〉音樂及肢體分析 102 表3-2-7:〈劉邦〉音樂段落及拍號分析 105 表3-2-8:〈雷火〉音樂及肢體分析 107 表3-2-9:〈心機〉音樂與視覺分析 110 表3-2-10:〈十面埋伏〉配器及舞台分析 112 表3-2-11:〈烏江悲歌〉音樂及視覺分析 114 表3-3-1:器樂劇場《十面埋伏》相關事件及演出 115 譜例目次 譜例2-1-1a:《送孟浩然之廣陵》11-19小節,二胡模仿鑼鼓。 34 譜例2-1-1b:《送孟浩然之廣陵》115-126小節,結尾樂段。 35 譜例2-1-2:《煞戲》67-80小節,模仿鑼鼓的樂段。 37 譜例2-1-3:《月下獨酌》1-15小節 39 譜例2-2-1a:《台東調》19-26小節 47 譜例2-2-1b:《台東調》49-58小節,快板的開頭。 48 譜例2-2-1c:《台東調》快板在74小節以笛子奏出的主題旋律 48 譜例2-2-2:《丟丟與他的銅仔》15-22小節 49 譜例2-2-3:《白牡丹》43-58小節,爵士樂段的開頭。 50 譜例2-2-4:《天黑黑》35-46小節 55 譜例2-3-1:《鐘聲風景》第一頁 62 譜例2-3-2:《笙之樂》開頭部份 64 譜例2-3-3:《釋道儒》第二段「姻緣」的5-8小節 70 譜例2-3-4:《金縷衣》18-22小節 73 譜例3-2-1:古曲《十面埋伏》中56-57小節的下行音型 90 譜例3-2-2a:〈蕭索〉1-10小節嗩吶Ⅰ 92 譜例3-2-2b:〈蕭索〉11-22小節嗩吶Ⅱ 93 譜例3-2-2c:〈蕭索〉23-27小節的號角般的嗩吶齊奏 93 譜例3-2-2d:〈蕭索〉31-34小節的琵琶 94 譜例3-2-2e:〈蕭索〉43-50小節笛子 94 譜例3-2-2f:〈蕭索〉69-72小節嗩吶 95 譜例3-2-2g:〈蕭索〉102-105小節的古箏 95 譜例3-2-2h:〈蕭索〉106-113的笛 95 譜例3-2-3a:〈懷春〉4-12小節的琵琶獨奏 97 譜例3-2-3b:〈懷春〉的最後四小節 99 譜例3-2-4a:〈衝動〉1-9小節的中阮、大阮前奏 100 譜例3-2-4b:〈衝動〉47-55小節 101 譜例3-2-5a:〈劉邦〉13-19小節 104 譜例3-2-5b:〈劉邦〉84-87小節 104 譜例3-2-6a:〈心機〉9-32小節笛Ⅰ的旋律 108 譜例3-2-6b:〈心機〉121-136小節二胡的旋律 109 譜例3-2-7:〈十面埋伏〉開頭四小節 111 譜例3-2-8:〈烏江悲歌〉嗩吶9-26小節 113 圖目次 圖1:《七太郎與狂狂妹》舞台配置示意圖。 82 圖2:〈蕭索〉在嗩吶號角聲中逐漸甦醒的樂團,燈光漸亮。 93 圖3:〈蕭索〉31-34小節,琵琶演奏者逐一開始演奏。 94 圖4:〈懷春〉5-12小節琵琶獨奏樂段,其他琵琶演奏者的肢體動作。 97 圖5:〈懷春〉13-20小節琵琶齊奏樂段,虞姬的肢體動作。 97 圖6:〈衝動〉演出畫面。 100 圖7:〈愛戀〉,二胡與大阮演奏者的眼神交會。 103 圖8:〈愛戀〉,演奏者和虞姬、項羽。 103 圖9:〈雷火〉打擊樂段鈸小兵的跳躍。 107 圖10:〈雷火〉236-251小節,笛子和嗩吶到舞台中央。 108 圖11:〈心機〉在7/8拍的樂段進入的手鼓演奏者。 109 圖12:〈心機〉如宴席般的場景。 109 圖13:〈十面埋伏〉表演畫面。 113

    參考資料

    一、書籍
    呂鈺秀。《台灣音樂史》。台北:五南,2003。

    林懷民。〈成長的歲月〉。楊澤_主編。《七0年代—理想繼續燃燒》。台北:時報,1994。

    游勝冠。《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前衛,1996。

    路寒袖。〈七0年代文化十事〉。楊澤_主編。《七0年代—理想繼續燃燒》。台北:時報,1994。

    劉靖之。《中國新音樂史論》。台北:燿文出版,1998。

    羅基敏。《古今相生音樂夢--書寫潘皇龍》。台北:時報,2005。

    二、研討會論文
    林谷芳。〈台灣現代國樂之傳承展望—與傳統音樂接軌〉。《台灣現代國樂之傳承展望—與傳統音樂接軌論文集》。(高雄:高雄市國樂團,2000):8-12。

    ________。〈從傳統音樂的特質看「國樂交響化」所面臨的美學困境〉。李岩、賈元蘇責任編輯《中華文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中華書局成立八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156-171。

    楊忠衡。〈對現代國樂交響化的觀察與評價—從媒體工作者角度談起〉。《台灣現代國樂之傳承展望—與傳統音樂接軌論文集》。(高雄:高雄市國樂團,2000):150-158。

    三、學術論文
    汪俊彥。〈戲劇歷史.表演台灣:1984-2000賴聲川戲劇之戲劇場域與台灣/中國圖像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03。

    吳雅慧。〈台灣的絲竹音樂創作〉。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2002。

    林一鳳。〈台灣專業樂團營運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樂團為例〉。南華大學碩士論文,2003。

    黃文玲。〈五十年間(1949-1999)台灣的國樂發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99。

    四、訪談
    林慧寬,采風樂坊行政總監。筆者訪談於2007年4月3日,采風樂坊,台北。WAV錄音檔及筆錄。

    吳宗憲,采風樂坊音樂總監。筆者訪談於2007年11月18日,台北。WAV錄音檔。

    黃正銘,采風樂坊團長。筆者訪談於2006年6月21日,台北。MP3錄音檔及筆錄。

    ________。筆者訪談於2007年10月18日,台北。WAV錄音檔。

    ________。筆者訪談於2007年10月31日,台北。WAV錄音檔。

    五、樂譜
    李英。《月下獨酌》。1997(未出版)。

    吳宗憲 編曲。《丟丟與他的銅仔》。台北:采風國際文化,2005。

    ________。《台東調》。台北:采風國際文化,2005。

    ________。《天黑黑》。2006(未出版)。

    郭哲誠 編曲。《白牡丹》。台北:采風國際文化,2005。

    ________。《送孟浩然之廣陵》。1997(未出版)。

    ________。《煞戲》。1997(未出版)。

    陳曉勇。《無言,淨與悠》。2004(未出版)。

    黃正銘。器樂劇場《十面埋伏》的樂譜。2005(未出版)。

    潘皇龍。《釋‧道‧儒—五首傳統樂器六重奏曲》。1991(未出版)。

    蘇凡凌。《金縷衣》。1999(未出版)。

    Chaya Czernowin. Excavated Dialogues. 2004(未出版)

    Heinz Reber. Music for Sheng. 2004(未出版)

    James Clarke. Landschaft mit Glockenturm 2. 2004(未出版)

    六、影音資料
    公共電視製作。《十面埋伏》。采風樂坊演出錄影,台北城市舞台。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發行,2006。DVD。

    ________。《音樂冒險家-七太郎與狂狂妹》。采風樂坊演出錄影,台北新舞台。製作日期2003年3月12日。錄影帶轉VCD(未出版)。

    采風樂坊製作。《傳統絲竹樂》。采風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發行,1996。CD。

    ________。《吟詩作對歌仔調》。采風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發行,1998。CD。

    ________。《南風起兮》。采風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發行,1999。CD。

    ________。《微風往事》。采風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發行,2004。CD。

    采風樂坊。「采風樂坊創團拾週年音樂會」。音樂會實況錄音,國家音樂廳。2001年6月26日。CD(未出版)。

    ________。「南風起兮Ⅱ」。音樂會實況錄影,國家音樂廳演奏廳。2006年5月19日。2DVD(未出版)。

    Klangforum Wien和采風樂坊。「CROSSINGS:CHINA-EUROPA」。音樂會實況錄音,柏林愛樂室內樂廳。2004年3月28日。2CD(未出版)。

    七、節目單
    〈台灣音樂的傳統與現代〉。采風樂坊歐洲巡迴行前公演音樂會節目單,國家音樂廳演奏廳。1999年10月11日。

    〈采風樂坊〉。2001年歐洲巡演節目單。2001年4月12、14、15、19日。

    〈采風樂坊創團拾週年音樂會〉。音樂會節目單,國家音樂廳。2001年6月26、27日。

    〈采風樂坊〉。2002年歐洲巡演節目單。2002年11月13、15日。

    〈音樂冒險家—七太郎與狂狂妹〉。采風樂坊兒童音樂劇節目單,台北新舞台。2003年3月1、2日。

    〈采風樂坊新作發表會〉。音樂會節目單,十方樂集。2003年4月12日。

    〈采風絲竹音樂祭〉。音樂會節目單,國家音樂廳演奏廳。2003年10月11、12日。

    〈采風樂坊經典樂曲展演〉。音樂會節目單,國家音樂廳演奏廳。2003年12月13日。

    〈CROSSINGS:CHINA-EUROPA〉。柏林藝術節音樂會節目單,柏林愛樂室內樂廳。2004年3月28日。

    〈EXXJ & 采風樂坊高峰會:自東徂西〉。音樂會節目單,國家音樂廳。2005年9月10日。

    〈十面埋伏〉。采風樂坊器樂劇場演出節目單,台北城市舞台。2006年3月10、11、12日。

    〈南風起兮Ⅱ〉。采風樂坊音樂會節目單,國家音樂廳演奏廳。2006年5月19日。

    八、報紙
    林采韻。「柏林三月現代音樂節 壓軸大戲東西樂融合」,《中國時報》。2004年3月27日。

    黑中亮。「柏林藝術節 當代音樂東西交錯 采風應邀與Klang forum合作 對等交流 期待擦出新火花」,《民生報》。2004年3月27日。

    趙靜瑜。「東西方作曲家以樂會友 『三月音樂節』音樂饗宴」,《自由時報》。2004年3月29日。

    ________,「尋找新聲音 奧斯特沃東西方穿針引線」,《自由時報》。2004年3月29日。

    九、網路資訊
    〈采風樂坊年史〉。http://www.cfmw.com.tw/profile_01.php;摘錄於3 December 2007。

    〈采風樂坊簡介〉。http://www.cfmw.com.tw/profile.php;摘錄於3 December 2007。

    台灣咁仔店之台灣歌謠資料庫http://www.taiwan123.com.tw/musicdata/index.htm。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