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雅君
Ya-chun, Chang
論文名稱: ISO 10015訓練品質管理系統應用於企業網路化訓練之探討
ISO 10015 Train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pply to Web-Based Training in Business
指導教授: 張柏舟
Chang, Po-Chou
盧惠君
Lu, Hui-Ch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92
中文關鍵詞: ISO 10015網路化訓練
英文關鍵詞: ISO 10015, Web-Based Training(WB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6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為了使企業整體的教育訓練政策皆能充分地與組織策略做結合,並確保遠距學習的教育訓質品質能夠維持一致性,將ISO 10015訓練品質管理系統應用於網路化訓練的導入,為人力資源發展帶來一項新契機。
    本研究主要是以ISO 10015訓練品質標準之觀點,針對臺灣已導入網路化訓練之企業,藉由分析、設計、發展、實施及評鑑之步驟進行概況檢視,以歸納企業應用ISO 10015於網路化訓練之概況。研究方法採用質化的多重個案研究法,共選取九家公司進行訪談,並依據研究主題將訪談資料整理與分析,獲得以下發現:
    1. 企業導入網路化訓練之動機及目的為組織特性的因素、訓練資源的共享、成本效益的考量、訓練作業的管理及人員面的考量。
    2. 企業運用ISO 10015訓練品質系統之動機及目的,組織外部因素包含:政府經費的補助、政策推廣的配合、通過政府的評比、具公信力的認證制度、外部顧客的獲取、外部專家協助的獲取;組織內部因素包含:系統化的訓練架構、組織策略與訓練計畫的結合、組織制度的整合、教育訓練的檢視、高階主管的支持、組織績效的提升。
    3. 企業應用ISO 10015於網路化訓練之概況,培訓需求階段包含:組織分析、職能與人員分析、技術分析;設計與規劃培訓階段包含:系統開發、系統設計、課程設計、課程發展、團隊發展;提供培訓階段包含:實施前支援、實施支援、實施後支援、實施限制;評估培訓結果階段包含:訓練評鑑方式、訓練評鑑結果影響;培訓過程的監控與改善包含:過程監控、成效檢討。

    In order to fully combine the corporate strategy and training policy, the ISO 10015 train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ensure the quality of distance learn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view of ISO 10015 to probe into the enterprises of how they lead-in and operate the WBT. In this study, we interview nine cases to investigate how enterprises lead-in and operate the WBT, by using the five steps of analysis, design,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After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ing:
    1. The motive and purpose of the enterprises lead-in the WBT are the factors for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sharing of training resources, considerations of cost-effectiveness, training management and personnel needs.
    2. The motive and purpose of the enterprises use the ISO 10015 system are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External factors include: acquiring government budget, adapting government policies, passing government's ratings, credibility of the certification system, acquiring customers, acquiring the assistance of experts. Internal factors include: systematic training structure, combining corporate strategy and training plans, integrating organization rules, examining the training plans, supporting by top management, improving performance.
    3.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ISO 10015 applying to WBT in business. There are four stages of the training process, and its monitoring, should occur. The stage of defining training needs should include organization analysis, competence and person analysis, technical analysis; the stage of design and plan training should include system development, system design, curriculum desig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eam development; the stage of providing for training should include pretraining support, training support, end-of-training support defining , finding the training constraints; the stage of evaluate training should include monitoring outcomes and improving the training process.

    目 錄 謝 誌 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v 目 錄 vii 表 次 ix 圖 次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教育訓練(Education and Training) 11 第二節 ISO 10015訓練品質管理系統 31 第三節 網路化訓練(Web-Based Training) 55 第四節 數位學習(E-Learning) 7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9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97 第二節 研究方法 98 第三節 研究步驟 100 第四節 研究對象 103 第五節 研究工具 105 第六節 資料分析 106 第七節 信度與效度 109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111 第一節 個案公司簡介 111 第二節 企業導入網路化訓練之動機及目的 122 第三節 企業運用ISO 10015訓練品質系統之動機及目的 135 第四節 企業應用ISO 10015於網路化訓練之概況 142 第五章 研究發現、建議與省思 25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25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266 第三節 研究貢獻 269 第四節 研究者的省思 270 參考文獻 273 一、中文部份 273 二、外文部份 281 附 錄 287 附錄一 訪談邀請函 289 附錄二 受訪者基本資料填寫表 290 附錄三 訪談大綱 291 表 次 表2-1 教育、訓練、發展異同之比 12 表2-2 各學者對教育訓練之定義 13 表2-2 各學者對教育訓練之定義(續) 14 表2-2 各學者對教育訓練之定義(續) 15 表2-3 界定培訓需求之條款項目 43 表2-4 設計與規劃培訓之條款項目 44 表2-5 提供培訓之條款項目 45 表2-6 評估培訓結果之條款項目 47 表2-7 TTQS訓練品質計分卡之重點檢核指標項目 53 表2-8 網路化訓練之定義 56 表2-8 網路化訓練之定義(續) 57 表2-9 數位學習的定義 80 表2-9 數位學習的定義(續) 81 表2-10 數位學習與傳統學習之比較 83 表2-10 數位學習與傳統學習之比較(續) 84 表2-11 各國政府發展數位學習之重點 86 表2-12 政府推動臺灣數位學習年表 87 表2-13 國家型數位學習分項計畫 88 表2-14 我國企業數位學習應用方向與成效 90 表3-1 研究個案背景資料 104 表4-1 B公司企業經營精神 112 表4-2 C公司企業經營精神 113 表4-3 D公司經營宗旨與任務 115 表4-4 G公司之使命願景 118 表4-5 I公司之經營理念與願景 121 表4-6 企業運用ISO 10015訓練品質系統之動機及目的編碼表 122 表4-7 企業運用ISO 10015訓練品質系統之動機及目的編碼表 135 表4-8 企業應用ISO 10015於網路化訓練之概況編碼表 142 圖 次 圖2-1 ISD模式 20 圖2-2 Nadler之訓練模式 20 圖2-3 Swanson之訓練技術系統模式 22 圖2-4 Humphrey之組織訓練模式 24 圖2-5 Goldstein之教育訓練過程模式 25 圖2-6 洪榮昭之教育訓練系統發展模式 27 圖2-7 黃英忠提出之教育訓練模式 28 圖2-8 林文政提出之人力訓練模式 29 圖2-9 系統化教育訓練流程 30 圖2-10 PDCA循環體系 36 圖2-11 ISO 10015訓練品質管理系統之由來 40 圖2-12 組織績效落差界定與訓練流程發展關聯圖 40 圖2-13 ISO 10015訓練管理標準:訓練輸入輸出流程圖 42 圖2-14 教育訓練成效評估 47 圖2-15 訓練品質計分卡之訓練迴圈 52 圖2-16 網路化訓練模式 67 圖2-17 ADDIE模式 69 圖2-18 網路化課程設計模式 70 圖2-19 網路化訓練模式 70 圖2-20 政府各部會建置之網路學院 92 圖3-1 研究架構 97 圖3-2 研究步驟流程 102 圖4-1 企業導入網路化訓練之動機及目的 134 圖4-2 企業運用ISO 10015訓練品質系統之動機及目的 141 圖4-3 企業應用ISO 10015於網路化訓練之流程圖 25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TTQS評核服務(2008)。2008年10月12日,取自http://ttqs.evta.gov.tw/
    evint.asp
    TTQS簡介(2008)。2008年10月12日,取自http://training.evta.gov.tw/
    人力創新密碼(2006)。2009年6月10日,取自http://ttqs.evta.gov.tw/up
    load/book41.pdf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文科、王智弘(2007)。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光復(2000)。訓練成效評估之著眼點及實施方法。就業與訓練,156,60-66。
    王佩淳、吳信宏(2007)。結合品質機能展開與ISO 10015探討人力資本品質。品質學報,14(4),423-434。
    王雲東(2007)。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台北:威仕曼。
    王聖嘉、邱元錫、李孟樺(2007)。探討國內中小企業推動TPM所需之專業教育訓練規劃與WBT之應用。朝陽商管評論,6(1),27-46。
    朱明亮(2002)。全方位金融商品行銷對壽險業務員訓練課程影響之探討:以F金控公司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M.Q. Patton著。質的評鑑與研究(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台北:桂冠。
    吳俊儀(2005)。ISO 9000知識創造模式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吳威萱(2007)。以質性與量化方法探討臺灣數位學習之國家政策。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吳威霖(2008)。以知識螺旋理論探討e-learning學習風格對學習成效的影響。淡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家興(2003)。企業建構網路化訓練各階段關鍵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瓊治(2008)。如何運用ISO10015提升教育訓練品質。品質月刊,44(3),72-76。
    呂新科(2008,6月)。大學推廣教育之品質管理系統與發展。論文發表於東吳大學推廣部、國立臺灣大學進修推廣部、國立清華大學教務處國際及推廣教育組、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世新大學終身教育學院推廣中心、東海大學推廣部、淡江大學成人教育部聯合舉辦之「2008第二屆臺灣推廣教育論壇」學術研討會,台北。
    巫祥朝(2008)。組織內教育訓練品質之探討。品質月刊,44(5),52-53。
    李弘暉、吳瓊治(2006)。系統化教育訓練鞏固組織的智慧資本。研究論壇月刊,67,42-48。
    李弘暉、吳瓊治(2007)。運用ISO10015轉換教育訓練投資為企業競爭優勢。品質月刊,43(7),78-83。
    李靜芬(2006)。數位學習對學習品質之探討-以保全公司為例。靜宜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李藹慈(2005)。台灣地區職場教育訓練發展之探討(上),終身教育,3(4),36-41。
    岳修平(2004)。數位學習中的性別差異。婦研縱橫,71,35-43。
    宗靜萍(2005)。空中大學成人學習風格網路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公孚(2005)。戴明的「生產過程系統」所傳達的概念為何。品質月刊,42(9),24。
    林文政(2006)。課前分析需求,課後評估成效:100分的完整教育訓練。人才資本,4,12-14。
    林世賢(2004)。國營企業實施ISO 9000(2000)之經營績效與因應對策之研究。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服務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39-262)。高雄:麗文。
    林建山(2006)。人力資本發展與職業訓練模式轉變—TTQS國家職業訓練品質計分卡制度的意義。台北:職訓局研討會手冊。
    林政榮(2007)。訓練品質系統(TTQS)之四:基本架構與程序(PDDRO)。2008年10月19日,取自http://training.evta.gov.tw/board_info.asp?p=NjYg&t=MTI4&t1=Nzg1&keya=%E6%A1%83%E7%AB%B9%E8%8B%97&w=
    林清風(2007)。國內人力資源培訓走向國際化(ISO 10015+IIP)之進展。品質月刊,43(7),28-29。
    林惠敏(2006)。企業實施教育訓練委外考量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鈺杰(2002)。大陸台資企業教育訓練內容之研究—以蘇州地區台資企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榮彬(2001)。影響企業建構網路化訓練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邱玉芬(2003)。網路化訓練教學設計人員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柯昭君、林義凱(2007年,10月)。分享性數位學習平台之設計與研究。論文發表於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國立臺灣大學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財團法人臺灣網路資訊中心、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聯合舉辦之「TANET2007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學術研討會,台北。
    段柔麗(2003)。兩岸企業實施教育訓練對員工績效影響之比較—以保險業為例。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洪智婷(2005)。台北市中小企業之服務業從業人員數位學習態度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工業教育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榮昭(1991)。人力資源發展-企業培育人才之道。台北:遠流。
    胡漢寧(2005)。綜合旅行業員工對教育訓練需求之探討─以台北市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席與莉(2008)。公務人力訓練導入ISO10015之研究。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所公共政策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文宗(2007)。台商企業兩岸員工教育訓練模式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徐明慧(2007)。企業委製數位教材開發之個案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高啟甫(1995)。服務業建立ISO 9000品質保證制度之實證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國家型科技計畫成果效益報告表(2007)。2008年10月11日,取自http
    ://elnpweb.ncu.edu.tw/link/(02)數位學習結案評鑑報告.doc。
    國家型科技計畫成果摘要報告(2007)。2008年10月11日,取自http
    ://elnpweb.ncu.edu.tw/link/(01)數位學習結案評鑑摘要報告.doc。
    張民雄(2002)。公務人員對「全面品管TQM」體系認知之實證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佑崇(2007)。網路化訓練成效前因及對工作績效之影響。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張淑雯、張印本、魏德勝(2005)。ISO 9001國際品質管理系統 (ISO 13845)。台北:全華。
    張淑慧(2000)。企業導入網路化訓練(WBT)促進組織知識整合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張慧雯(2006)。運用Rapid E-Learning與ADDIE模式於圖書館利用教育教材開發。國立交通大學電機資訊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梁奮鵬(2005)。TQM與ISO 9000及六標準差之推行對競爭優勢的影響。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莊智明、張基成(1998)。科技化企業訓練新趨勢下的網路化訓練(WBT)-網際網路與全球資訊網在企業教育訓練上的應用。遠距教育,8,12-18。
    許宏明(1995)。高科技產業的教育訓練制度與組織績效之相關性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許昌隆(2004)。組織精簡知覺對員工工作投入與工作滿足之影響: 以訓練移轉成效為干擾變項。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許順發(2007)。企業訓練同盟合作網路、關係資本與訓練同盟績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玉琳(2008)。導入策略性訓練體系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以TTQS標竿企業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
    陳立蘋(2007)。企業數位學習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向明(2003)。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陳宏志、林建良、張雍怡、何曉萍(2004)。應用改良式交互表徵教學策略設計數位教材暨對學習成效影響之探討。論文發表於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國立臺灣大學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財團法人臺灣網路資訊中心、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聯合舉辦之「TANET2007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學術研討會,台北。
    陳沁怡(2003)。訓練與發展。台北:雙葉。
    陳皇閣(2007)。建構國內企業推行英國人力資本投資績效評估模式之可行性研究。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郁雯(2006)。網路化訓練移轉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創立(2000a)。網路化訓練。人力培訓專刊,3,5-8。
    陳創立(2000b)。企業如何成功推動網路化訓練。能力雜誌,12,96-99。
    郭進隆(譯) (1994)。P. M. Senge著。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The fifth discipline :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台北:天下文化。
    曾國維(2001)。影響企業員工網路化訓練滿意度之個人因素探討。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游光昭、李大偉(2003)。網路化訓練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游忠錦(1999)。企業發展網路化訓練系統應用模式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游翔閔(2008)。我國製造業外籍勞工所需跨文化教育訓練內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程火金(2005)。品質成本及6Sigma制度在產業界之建制與運用─以光電產業為例。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黃一魯、唐枬(1994)。「ISO 9000系列在臺灣:經驗的分享」。品質管制月刊,30(6),21-32。
    黃明怡(2008)。臺灣北區人才培訓機構採用訓練品質計分卡認証之評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柏翔、陳麗鳳、朱芳葶(2002)。從PDCA管理循環談教育訓練之應用—以新光人壽為個案分析。品質月刊,38(3),9-53。
    黃英忠(1989)。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
    黃英忠(1993)。產業訓練論。台北:三民。
    黃英忠(1995)。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
    黃英忠、溫金豐(1995)。外在環境與企業教育訓練實施及組織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人力資源學報,12,41-62。
    黃雅玲(2008)。臺灣北區企業導入與運用臺灣訓練品質系統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楚棋(1998)。ISO 9001 品質系統於大學教育之應用。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技術研究所工業管理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黃經智(1999)。企業網路化訓練架構之探討。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企業管理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葛建培(2008)。訓練品質、組織承諾與組織績效關聯性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鳴美(1995)。我國銀行業從業人員教育訓練與生涯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鄒景平(1998)。網路化訓練銳不可擋。管理雜誌,291,40-44。
    廖仁傑(2004)。由ISO 10015與IIP二個國際標準來談教育訓練人力資源品質的提升。品質月刊,40(10),28-31。
    維基百科(2008)。ISO 9000系列。2008年10月18日,取自http://zh.
    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ISO_9000&variant=zh-tw
    趙小嬅(2008)。元件化內容建構模式於企業教育訓練之應用研究。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學研究所在職專班數位圖書資訊組碩士論文,未出版
    ,新竹。
    趙其文(2002)。人力資源管理-理論 策略 方法 例証。台北:華泰。
    劉如芬(2008)。社教機構教育訓練與員工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明雄(2008)。導遊人員職前訓練重視度與滿意度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毓民(2006)。我國數位學習願景與方向,2005-2006數位學習。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劉嘉瞬(2002)。中小企業導入e-Learning之研究。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劉謦儀(2003)。國內企業e-Learning實施現況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國威(2008)。台大醫學中心數位學習使用滿意度之研究。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蕭慈惠(2000)。ISO 9001品質保證系統之發展沿革及未來趨勢探討:兼論資源最佳化利用的生產系統。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謝光輝(2007)。教育訓練機構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關聯性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宗翰(1993)。企業推行ISO 9000系列品保制度之過程模式探討。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謝美津(2007)。臺灣自來水公司人力資源訓練制度之研究-以第三區管理處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簡建忠(1995)。人力資源發展。台北:五南。
    簡慧茹(2003)。企業網路化訓練課程設計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羅百萱(2008)。公部門數位學習成效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蘇億珊(2006)。企業導入ISO 10015教育訓練品質系統之可行性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鐘友健(2003)。壽險業務人員行銷績效及其教育訓練相關性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二、外文部份
    About ISO. (2009). Retrieved May 08, 2009, from http://www.iso.org/iso
    /about.htm
    Alan, L., Ellen, D.W., & Warren, R. (1999). Managing web-based training. NY: ASTD.
    Allen, M. W. (2003). Michael Allen's Guide to e-Learning– Building Interactive, Fun, and Effective Learning Programs for Any Company. NY: John Wiley & Sons, Inc.
    Alstete, J. W. (2001). Alternative user of electronic learning systems for enhancing team performance. Team Performance Management, 8, 48-52.
    ASTD (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 Development) (n.d.). E-learning Glossary. Retrieved October 08, 2008, from http://www.learningcircuits
    .org/glossary.html
    Bassi, L. J., & Van Buren, M. E. (1999). Valuing investment in intellectual capit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18(2), 414‐432.
    Clark, R. C., & Mayer, R. E. (2003). E-learning and the science of instruction. CA: John Wiley & Sons.
    Cohen, H. (2000). You won’t Recognize the New Retail Training.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82(5), 120.
    Conrad, K. A. (2000).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web-based taining. Canada: HRD Press.
    Cornelia, C. W., & Trace, A. U. (2000). Corporate E-learning: Exploring a New Frontier. San Francisco: HR Hanbreeht + Co Equity Research.
    Creswell, J. W. (1998). Qualitative inquiry and research design: choosing among five tradition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Driscoll, M. (1998). Web-based training. NY: Jossey-Bass.
    Driscoll, M. (2002). Web-based training: Creating e-learning experience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Pfeiffe.
    Dunning, T. (2008). The application of Design for Six Sigma to the development of web-based training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personnel. M.S. dissertation,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Dominguez Hills, United States-California.
    Dunu, E. S., & Ayokanmbi, M. F. (2008). The Impact of ISO 9000 Certification on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Global Business Issues, 2(2), 135-144.
    Eisenhardt, K. M. (1989).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4), 532-550.
    Fritz, M. (1997). Is Web-Based Training New Hype in Old Wineskins?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10(6), 69-71
    Goldstein, I. L. (1993). Training in Organizations: Need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3rd ed.), CA:Brooks/Cole.
    Haberman, F., Spernger, P., & Jaber, T. A. (2005). From e-Learning to integrated learning architectures. Retrieved October 02, 2008, from http://www.psut.edu.jo/EBEL/pdf/8.pdf
    Hall, B. (1997). Web-Based Training Cookbook. NY: John Wiley & Sons.
    Hall, D. T. (1986).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 career development in changing times, career development in organization. SF: Jossey-Bass Publishers.
    Hamalainen, M., Whinston, A., & Vishik, S. (1996). Electronic Market for Learning: Education Brokerages on the Internet.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39(6), 51-58.
    Hedges, A. (1985). Group Interviewing. In R. Walker (Ed.), Applied Qualitative Research (pp. 71-91). Aldershot: Gower.
    Holsapple, C. W., & Lee-Post, A. (2006). Defining, Assessing, and Promoting E-Learning Success: An Information Systems Perspective. Decision Sciences Journal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4(1), 67-85.
    Horton W. (2000). Designing Web-based Training.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umphrey, V. (1990). Training the total organization. Training & Development Journal, 44(10), 57-64.
    ISO 10015 (1999). Quality management-Guidelines for training. Switzerland: ISO copyright office.
    James, G. (1997). IT Help HR Become Strategic.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43(4), 110-114.
    Kaplan, L. E. (2002). Learning circuit: glossary. Retrieved September 27, 2008, from http://www.learningcircuits.org/glossary.html.
    Kathawala, Y., & Wilgen, A. (2004). E-Learning: evaluation from an organization's perspective. Training & Management Development Methods Bradford, 18(4), 501-513.
    Kirkpatrick, D. L. (1998).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The Four Levels
    (2nd ed.). San Francisco: Berrett-Koehiet.
    Kruse, K. (1997). Five level of Internet-based Training.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51(2), 60-61.
    Lawrie, J. (1990). Difference between training,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Personal Journal, 69, 44-45.
    Lee, D., Chamers, T., & Ely, T. (2005). Web-based training in corporations: Design issues.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Media, 32(1), 27-35.
    Leticia, S., & Carmen, E. (2002). Benefits of the ISO 9000: 1994 system some considerations to reinforc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 Reliability Management, 19(3), 321‐334.
    Linda, L. E. (2001). E-Training takes over workplace education.Baltimore Business Journal, 55(3),12-25.
    Long, G. R., & Stevenson, K. (1999). Real-time network training meets business demands. Computer Dealer News, 15(37), 29.
    Mallak, L.A., Bringelson, L.S., Lyth, D.M.(1997). A cultural study of ISO certifiation. International Jornal of Quality & Reliability Management,14(4),328-348.
    Masie, E. (2000). The Road to an e-Learning Strategy Planning for Future of Learning. Learning Decisions Issue, 9, 17-30.
    McCormack C., & Jones D. (1998). Building a Web-Based Education System, Wiley Computer Publishing.
    McKenzie, B.K., Ozkan, B. C., & Layton, K. (2006). Tips for administrators in promoting distance programs using peer mentoring. Online Journal of Distance Learning Administration, 91(2), 54-57.
    Miles, M. B. & Huberman, A. M. (1994).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An Expanded Sourcebook. Sage, Newbury Park, CA.
    Milton, Z. (2001). Web-based training: A viable option? Area Development Site & Facility Planning. Easton.
    Muilenburg, L.Y., & Berge, Z. L. (2005). Student barriers to online learning: a factor analytic study, Distance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6(1), 29-48.
    Muirhead, B. & Betz, M. (2002). Faculty training at an online university. USDLA Journal, 16(1), 140-151.
    Nadler, L. (1982).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Pickar, G., & Wheatley, C. (2001). Getting straight A’s: effective mentoring in distance learning program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7th Annual Conference on Dista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dison, WI.
    Rand, A. (1996). Technology Transforms Training. HR Focus, 37(11), 11-13.
    Robert W. P. (1999). Bancorp Piper Jaffray equity Research Report: Helping investors climb the e-Learning curve. Retrieved October 09, 2008, from http://www.piperjaffray.com/.
    Rosenberg, M. J. (2001a). The e-Learning Revolution. McGraw-Hill International Editions, 32(5), 28-31.
    Rosenberg, M. J. (2001b). E-learning:Strategies for Delivering Knowledge in the Digital Age,McGraw-Hill International Editions, 32(6), 12-27.
    Ruttenber, B. W., & Spickler, G. C. (2000). e-Learning: The Engine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Morgan Keegan, 6, 28-46.
    Sacchanand, C., & Jaroenpuntaruk, V (2006). Development of a web-based self-training package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using the distance education approach. Journal of Electronic Library, 24(4), 501-516.
    Saner-Yiu, L., Ziegler, K., & Sanar, R. (2005). AdeQuaTE ISO 10015. lead auditor’s training, 3(1), 1-45.
    Schaaf, D. (1999). Just the FAQs: Using intranets for training. Training&Development, 51(6), 63-68.
    Schuler, R. S., & Jackson, S. E. (1997).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osition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6th ed.). St.Paul, Minneapolis: West.
    Schweizer, H. (2004). e-Learning in business.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28(6), 674-692.
    Seddon, J. (1997). Ten arguments against ISO 9000. Managing Service Quality, 7(4), 162-168.
    Swanson, R. A. (1987). Training Technology System: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d Solving Training Problems in Industry and Business.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acher Education, 24(4), 7-17.
    Swanson, R. A. (1988). Forcasting financial benefit of HRD. Jossey-Bass Publishers.
    Teaster, P., & Blieszner, R. (1999). Promises and pitfalls of the interactive television approach to teaching adult development and aging.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25 (8), 741-754.
    Terziovski, M., Samson, D., & Dow, D. (1997). The business value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evidence from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15(1), 1-18.
    Wexley K. N., & Latham G. P. (1981). Developing and Training: Human Resources in Organizations (2nd ed). Glenview, IL: Scott Foreman & Company.
    Yin, R. K. (2003).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3r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Yiu, L., & Saner, R. (2005). Does it pay to train? ISO 10015 assures the quality and return on investment of training, ISO Management Systems, 5(2), 9-13.
    Zuniga, V. F. (2004). Quality management in vocational training: the use of standards and their different applications. Switzerland: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