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游顯惠 |
---|---|
論文名稱: |
陶淵明飲酒詩及其生命意涵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文幸福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6 |
中文關鍵詞: | 陶淵明 、飲酒詩 、生命意涵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8 下載:10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古人云:「唯有飲者留其名」。自古以來的大詩人、大文學家皆愛喝酒,有些人因離鄉在外,思鄉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因而藉酒澆愁;或者因宦途失意、科舉落第而獨自感傷喝悶酒;抑或是「有朋自遠方來」把酒暢談,縱論古今,痛痛快快地喝他三百杯‥‥‥。但有一人,平時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喜歡田園農村生活且愛菊嗜酒,尤其在醉後漫興之作《飲酒詩二十首》樸實無華,所表現的樣貌完全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這人即是晉代大詩人陶淵明。
身處東晉末、劉宋初的偉大田園詩人陶淵明,在歷經短暫的從政生涯後,選擇了回歸自然的田園生活。他用最質樸流暢的語言,寫出切身的歡樂與哀愁,處處透顯頓悟及哲理,卻不失其自然的本色。在晉朝,當時的文壇流行玄言詩,無景無情,枯燥乏味。而由漢代延續下來的詩賦傳統,又過於鋪陳華麗,粉飾雕鏤。但是陶淵明卻以清新素雅的語言,寫出意蘊雋永的篇章,不隨波逐流,有一套自我中心的清新格調。筆者喜歡陶淵明那超塵拔俗,像孤峰清流般的詩句,尤其是他的《飲酒詩二十首》當中所表現的意涵。宋代大作家蘇軾在〈與蘇轍書〉裡曾說︰「陶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這裡,蘇軾便認為陶潛的詩甚至高過了李白、杜甫的創作呢!「酒後吐真情」,陶淵明心裡所牽掛、憤恨不平的是為何事?他是身處於什麼樣的情形下,以至於要藉酒抒情呢?本文即以陶淵明酒後漫興時所寫的《飲酒詩二十首》來探討其中的意境及其中所蘊涵的生命意涵觀點,就飲酒詩與教育的層面,做以下六章節的研析與探討: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概況、研究方法,研究期望。第二章〈陶淵明飲酒詩的醞釀〉,從歷史背景的角度切入,敘說陶淵明生平遭遇及其思想抱負、創作態度,並對其飲酒詩的形成背景加以探討。第三章〈陶淵明飲酒詩的生命意境〉,配合其生平際遇,來探尋飲酒詩的格調及意涵,並結合人生五味(酸甜苦辣鹹),來解析二十首酒詩所反映出的當時心境。第四章〈陶淵明飲酒詩的創作特色〉,從創作的藝術及修辭的表現手法觀點作歸納,將其飲酒詩的主要類型作分項舉例說明,從文學角度去認識飲酒詩的不同風貌。第五章〈飲酒詩的生命意涵〉,把生命教育的理論,抽絲剝繭剖析出其中的生命意義,並從詩中的主要脈絡,從生命內涵的層次去探索其飲酒詩中的精神底蘊及其矛盾情懷,並在附件中設計飲酒詩教案作為教學研究的成果。第六章〈結語〉。
關鍵詞:陶淵明 飲酒詩 生命意涵
一、專書類
〈一〉陶淵明研究專書
《陶淵明研究資料彙編》本社編輯 明倫 1970年12月
《陶淵明詩箋注》 丁仲祜 藝文 1989年1月
《陶靖節詩箋》 古直 廣文 1964年1月
《陶淵明評論》 李辰冬 東大 1991年8月
《陶淵明集》 逯欽立 中華 1973年2月
《陶淵明集校箋》 楊勇 正文 1999年1月
《陶淵明詩文彙評》 楊家駱主編 世界 2000年6月
《陶淵明詩箋證稿》 王叔岷 藝文 1999年4月
《陶淵明新論》 李華 北京:新華 1992年11月
《悠然見南山》 韋鳳娟 中華 1993年1月
《陶淵明之人品與詩品》 陳怡良 文津 1993年3月
《陶淵明集全譯》 郭維森、包景誠譯注 貴州:人民 1996年3月
《澄明之境--陶淵明新論》 戴建業 武漢:新華 1998年6月
《陶淵明論析》 王國瓔 允晨 1999年9月
《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以阮籍‧陸機‧陶淵明詩為例》李清筠 臺北:文津 2000年
《陶淵明飲酒詩講錄》 葉嘉瑩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2000
《豪華落盡見真純-陶淵明》 童超 台北:萬卷樓 2001年6月
《陶淵明》 梁啟超 商務 2001年6月
《新譯陶淵明集》 齊益壽、溫洪隆校注 三民 2002年7月
(二)古籍
《四庫全書.集部二.別集類一晉.陶淵明集.卷五.歸去來辭》。
《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一》,台北:商務印書館,年期不詳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逯欽立 台北:學海出版社,1984
《老子道德經》王弼注,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7月
《老子校釋》朱謙之,台北:漢京文化事業 , 1985年10月10日
《莊子集釋》清.郭慶藩 編,台北:大明新校標點本,1975年
《莊子纂箋》錢 穆,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年9月
《文選》梁.蕭統編•唐李善注,台北:漢京圖書公司,1983年9月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纂,清道光六年刻本,1826,卷二十五
《論語義理疏解》 王邦雄等著 鵝湖 1998年10月
《儒道之間》 王邦雄 漢光 1986年8月
《蘇東坡全集》前集卷十三 蘇軾
(三)專著
《生命的學問》 牟宗三 三民 1982年6月
《中國歷史紀年表(繁體版)》萬國鼎編台北:中華書局,1978.11
《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 傅偉勳 正中 1996年11月
《中國哲學十九講》 牟宗三 學生 1989年2月
《人間詞話》 王國維 文國 1986年10月
《四書集註》 朱熹撰 文津 1985年9月
《論語義理疏解》 王邦雄等著 鵝湖 1998年10月
《儒道之間》 王邦雄 漢光 1986年8月
《中國古典文學論稿》 張少康 淑馨 1989年11月
《中國詩學》 黃永武 巨流 1979年4月
《中國詩歌藝術研究》 袁行霈 五南 1989年5月
《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以阮籍陸機、陶淵明詩為例》李清筠 文津 2000年10月
《莊子集釋》 郭慶藩 萬卷樓 1993年3月
《楚辭補注》 洪興祖 漢京 1983年9月
《詩品注》 汪中選注 正中 1997年2月
《詩論》 朱光潛 香港:三聯 1998年
《漢魏六朝詩講錄下》 葉嘉瑩 桂冠 2000年2月
《魏晉的自然主義》容肇祖,台北:台北商務印書館,1964年
《魏晉思想論》劉大杰,台北:中華書局,1967年
《魏晉風氣與六朝文學》朱義雲,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8月
《東晉門閥政治》田餘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1月
《魏晉思想》劉大杰、賀昌群、袁行霈 甲編三種,台北:里仁書局,1991年8月
《魏晉玄學與六朝文學》陳順智,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
《中國魏晉南北朝思想史》陳順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
《魏晉玄學與文學思想》盧盛江,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魏晉思想史》許抗生,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5年1月出版
—以「自祭文」為中心的討論
二、期刊
包根弟〈論陶淵明的道家思想與佛家思想〉,《輔仁國文學報》第二集,1986。
李 華〈陶淵明人格論〉,南昌《江西社會科學》,1990年第6期。
衛軍英〈陶淵明在南北朝時的被誤解與被理解〉,《浙江學刊》第1期,1992年。
鄭 琳〈莊子生命哲學的境界〉,《中央大學人文學報》,1992年6月第9期。
袁行霈〈陶淵明的哲學思想〉,《北京大學國學研究》第1卷,1993年6月。
程林輝〈魏晉的人生哲學〉,《孔孟月刊》第23卷12期,1994年8月。
簡光明〈但識琴中趣 何勞絃上音--談陶淵明的無絃琴〉,《國文天地》第9卷第11期, 1994年4月。
賈 莉〈景為情設──陶淵明詩歌淺析〉,《蘭州商學院學報》第29期,1994年。
曹治邦〈中國古代山水田園詩與儒、道、釋思想〉,《甘肅社會科學》第3期,1994年。
魏正申〈論陶淵明「文學的自覺」--從立德立功到立德立言的轉變〉,《九江師專學報》,第13卷,1994年。
侯柯芳〈陶淵明思想與詩風新論〉,《九江師專學報》第13卷第1期,1994年。
李 華〈陶淵明的仕隱與陶詩的藝術風格〉,《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5年5月,頁27-32。
徐聲揚〈陶淵明「思想主導論」探微〉,《九江師專學報》第14卷第3期,1995年。
魏正申〈公允精當 陶淵明思想淵源說之釋結出新--徐聲揚先生治陶貢獻論〉,《九江師專學報》,第14卷第3期,1995年。
陳怡良〈陶謝兩家理趣詩之比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主編《第三屆中國詩學會議論文集》—魏晉南北朝詩學》,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1996年。
陳美利〈陶淵明的文學創作風格〉,《語文學報》第3期,1996年6月。
陳美利〈何勞絃上音--談陶淵明的「無絃琴」〉,《新竹師院學報》第9期,1996年。
傅正玲〈論陶淵明的「真」〉,《中國語文》第463期, 1996年1月。
胡曉明〈論陶詩中的道統問題〉,《鵝湖》第254期,1996年8月。
鐵 明〈談陶淵明的五種人生抉擇〉,《九江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1997年。
陳美利〈陶淵明的思想探究〉,《語文學報》第4期,1997年6月。
常進山〈陶淵明的「任真」思想對其詩作的影響〉,《天中學刊》第12卷增刊,1997年8月。
韓亞成〈陶淵明的儒學觀及其時代價值〉,《延安大學學報》第20卷第4期,1998年。
馬現誠〈陶淵明的「安道苦節」及其人生境界〉,《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3期,1998年7月。
陳美利〈陶淵明的「自然」觀〉,《語文學報》第5期,1998年12月。
郭文麗〈陶淵明歸隱中的性格因素〉,《九江師專學報》第18卷第4期,1999年。
傅武光〈陶淵明的「飲酒」詩〉,《國文天地》第166期, 1999年3月。
張宏軍〈略論陶淵明隱逸思想的發展軌跡〉,《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3期,1999年7月。
黃淑貞〈陶淵明「飲酒」詩試探〉,《中國文化月刊》第233期,1999年8月。
白靈階〈淺談陶淵明的仕隱矛盾〉,《邵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1卷第4期,1999年。
楊玉成〈田園組曲:論陶淵明「歸園田居」五首〉,《國文學誌》,2000年12月,頁193-231。
楊鳳琴〈陶淵明的自然質性與陶詩的自然風格〉,《集寧師專學報》第3期,2000年。
陸建祖〈鳥、菊、酒──陶淵明田園詩審美意象探析〉,《電大教學》第138期,2000年第3期。
孫曉梅〈回歸自然──陶淵明對生命的體驗方式〉,《江西社會科學》第2期, 2000年。
孫曉梅〈論陶淵明詩文生命主題的表現形式〉,《江西社會科學》第3期, 2000年。
孫東臨〈萬物各有託 孤雲獨無依──陶淵明內心世界管窺〉,《江漢論壇》, 2000年2 月。
歐就生〈陶淵明、王維詩歌意境的比較〉,《湛江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1期,2000年3月。
馬雲萍〈陶淵明入仕及歸隱心態探析〉,《大連教育學院學報》第16卷第2期,2000年6月。
景蜀慧〈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政治主題疏釋〉,《成大中文學報》第8期,2000年6月。
張郁欽〈論陶淵明田園詩的思想內容及其藝術特色〉,《武漢冶金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10卷第2期,2000年6月。
週期政〈陶淵明真淳的人格追求〉,《郴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1卷第5期,2000年10月
張娣明〈戰爭動亂中的陶淵明及其解脫之道〉,《中國學術年刊》第23期,2001年,頁327-355。
朱榮智〈中國傳統文人的三種生命情調—以屈原、陶淵明、蘇東坡為例〉,《國文天地》第16卷11期,2001年4月。
林晉士〈陶淵明之仕與隱〉,台北《大陸雜誌》第93卷第6期。
鄭夙姿〈從陶淵明的田園詩見其獨特的人生觀〉,《語文教育通訊》第22期,2001年6月。
鄭源發〈陶淵明的變身手段──陶詩中的酒與鳥〉,《國文天地》第198期, 2001年11月。
戴建業〈委心與委運--論陶淵明的存在方式〉,《九江師專學報》第20卷第7期,2001年。
鄧安生〈陶淵明的「任真」與陶詩的自然本色〉,《第二屆中日陶淵明學術研討會文集》《九江師專學報》,2001年增刊。
查曉波〈仕途•田園•桃源——陶淵明田園思想述評〉《江淮論壇》,2001年第6期。
梅大聖〈詠貧士:陶淵明歸田心態及其理想人格模式構想的描述〉,《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2期,2001年3月。
楊德山〈陶淵明「任真自得」的人格特點及對詩作的影響〉,《蘇州教育學院學報》第18卷第4期,2001年12月。
週期政〈玄學和陶淵明的人生境界〉,《殷都學刊》,2002年。
李海燕〈陶淵明與隱士文化〉,《山東教育學院學報》總第90期,2002年第2期。
程 鴻〈陶淵明田園詩的自然風格〉,《語文學刊》,2002年第3期。
周敏華〈陶淵明「飲酒詩」淺析〉,《中國語文》第540期,2002年6月。
江合友〈論陶淵明詩的哲學境界〉,《景德鎮高專學報》第17卷第3期, 2002年9月。
傅正義〈中國詩歌「無我之境」奠基者——陶淵明〉,《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10期,2002年10月。
崔鳳珍〈淺談陶淵明詩的理趣〉,《內蒙古電大學刊》總第48期,2002年 第2期。
葉新源、葉揚〈從〈形影神〉看陶淵明哲學思想及人生觀〉,《贛南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2003年。
馬榮江 劉香蘭〈從《榮木》詩看陶淵明的內心世界〉,《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第3期,2003年。
周曉琳〈平淡出於自然——陶淵明「自然」心態解析〉,《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第5期,2003年。
王曉坤、賈卉〈陶淵明的任真情結〉,《長春大學學報》第13卷第1期, 2003年2月。
王 平〈就陶淵明藝術造詣論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與影響〉,《南亞學報》第23期,2003年8月。
薛書文〈陶淵明的哲學思想與陶詩的自然平淡之美〉, 《焦作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4卷第3期,2003年8月。
鄭曉江〈論陶淵明之生死哲學〉,《中國文化月刊》第273期,2003年9月。
曹福剛、陳學文〈論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特色〉,《渭南師範學院學報》第18卷第6期, 2003年11月。
周靜佳〈酣觴賦詩--論陶詩的飲酒主題〉,《成大中文學報》第11期,2003年11月。
陳巍仁〈陶淵明「固窮」析論〉,《中國語文》第558期,2003年12月。
陳怡良〈陶淵明生命中的困境及其解脫之道〉,發表於復旦大學古代文學中心。
施劍南〈陶淵明的田園詩初探〉《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5月。
王 平〈就陶淵明藝術造詣論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與響〉,《南亞學報》第23期,2003年8月。
李彥華〈從陶淵明的詩文中看魏晉時代的人生態度〉,《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9期,2003年。
吳俊傑〈自然真率 沖淡虛靜——談陶淵明的南山人格〉,《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20卷第5期,2004年。
王 俠〈論陶淵明田園詩自我形象及其對詩風形成的影響〉,《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 第1期,2004年。
馬銀華〈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論陶淵明的自然人生〉,《濰坊學院學報》,2004年5月。
張峰〈縱浪大化怡情山水——論陶淵明的思想轉化軌跡〉,《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 第3卷第14期,2004年 5期。
三、陶淵明相關學位論文
齊益壽《陶淵明的政治立場與政治理想》,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65年。
陳英姬《中國士人仕與隱的研究—以陶淵明詩文與蘇東坡之「和陶詩」為主》,1983年6月。
崔年均《陶淵明詩承襲的探析》,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鄭安森《陶淵明思想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6月。
楊玉成《陶淵明文學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6月。
羅秀美《宋代陶學研究》,中央中研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李清筠《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以阮籍、陸機、陶淵明詩為例》,師大國研所博士論文,1998年。
許曉晴《論陶淵明詩歌中的理性精神》,廣西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4月。
陳燕玲《陶淵明與魏晉風流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陳麗足《陶詩中的生命層境與藝術風格》,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2005年6月。
四、有關教育類
曾志朗(民88)。生命教育—教改不能遺漏的一環。聯合報,第4版。孫效智(民89)。
孫效智(民89)。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載於林思玲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寰宇出版公司,1-22。
教育部(民90)。教育部生命教育年簡介。
孫效智(民88)。生死尊嚴與生命智慧。載於李遠哲編生命的教育,181-197。台北:聯經。
陳立言、郭正宜(民90)。飛鳥與游魚—從莊子觀點淺談生命教育中的多元智慧,哲學雜誌,35,102-111。
黃德祥(民87)。生命教育的本質與實施。輔導通訊,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