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素琴
論文名稱: 高中職學生人際困擾、求助態度與求助策略之相關研究
指導教授: 蔡順良
Tsai, Shung-Li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8
中文關鍵詞: 人際困擾求助態度求助策略年級性別高中職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08下載:5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職學生人際困擾、求助態度與求助策略之間的關係。以台北市、台北縣、桃園縣市和新竹縣市32所公私立學校,高中、高職一至三年級學生,共1274位同學為研究對象。並以「人際互動量表」、「求助態度量表」、「求助策略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研究,所得結果使用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逐步廻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處理。研究結果發現:
    (一)高中職學生的人際困擾傾向在年級、性別和科別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二)高中職學生的求助態度在年級、性別和科別上有顯著的差異存在。
    (三)高中職學生的求助策略在年級、性別和科別上有顯著的差異存在。
    (四)高中職學生的人際困擾傾向在年級、性別和科別上有交互作用存在;求助策略在年級與性別上有交互作用情形。
    (五)高中職學生不同類型的人際困擾能有效預測其求助態度。
    (六)高中職學生不同類型的人際困擾能有效預測其求助策略。
    (七)高中職學生的求助態度能有效預測其求助策略。
    (八)高中職學生不同類型的人際困擾及求助態度,能共同有效預測其求助策略。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建議,以作為父母、教師、輔導工作者及未來相關研究的參考。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高中生的發展階段 9 第二節 人際困擾的相關理論及研究 14 第三節 求助態度的相關理論及研究 28 第四節 求助策略的相關理論及研究 37 第五節 人際困擾、求助態度與求助策略的相關研究 4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3 第四節 實施程序 65 第五節 資料處理 66 第四章 研究結果 67 第一節 研究變項之描述統計資料 67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職學生在「人際困擾」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70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職學生在「求助態度」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82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職學生在「求助策略」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89 第五節 高中職學生在人際困擾、求助態度、求助策略之逐步迴歸分析 95 第五章 討論 113 第一節 高中職學生背景變項在人際困擾的差異情形探討 113 第二節 高中職學生背景變項在求助態度上的差異情形探討 125 第三節 高中職學生背景變項在求助策略上的差異情形探討 134 第四節 高中職學生在人際困擾、求助態度、求助策略之預測結果探討 14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53 第一節 結論 153 第二節 建議 160 參考文獻 167 一、中文部分 167 二、西文部分 176 附錄一:正式量表 181 附錄二:研究工具修訂同意書 188 附表目次 表2-2-1 人際困擾、學業表現及偏差行為相關文獻資料 22 表2-2-2 年級與人際困擾相關研究資料 24 表3-2-1 縣市別高中、高職學校數及抽樣分配表 50 表3-2-2 有效樣本人數分配表 51 表3-2-3 有效樣本資料表 52 表3-3-1 「人際困擾量表」第一部份的項目分析結果 58 表3-3-2 「人際困擾量表」第二部份的項目分析結果 59 表3-3-3 求助態度量表各因素之正反向題型設計及題號 60 表3-3-4 求助策略量表正反向題型設計及題號 62 表3-3-5 「求助策略量表」項目分析結果 64 表4-1-1 「人際困擾」、「求助態度」、「求助策略」描述統計資料表 68 表4-1-2 背景變項之人數及百分比資料表 68 表4-1-3 「人際困擾」、「求助態度」、「求助策略」各變項之相關矩陣表 69 表4-2-1 年級和科別在「人際困擾」上之平均數、標準差資料表 71 表4-2-2 不同年級和科別的高中職學生在人際困擾方面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摘要表 72 表4-2-3 年級和科別在人際困擾中之單純主要效果考驗分析摘要表 73 表4-2-4 年級和性別在人際困擾上之平均數、標準差資料表 75 表4-2-5 不同年級和性別的高中職學生在人際困擾方面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摘要表 76 表4-2-6 年級和性別在人際困擾中之單純主要效果考驗分析摘要表 77 表4-2-7 性別和科別在人際困擾上之平均數、標準差資料表 79 表4-2-8 不同性別和科別的高中職學生在人際困擾方面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摘要表 80 表4-2-9 性別和科別在人際困擾中之單純主要效果考驗分析摘要表 81 表4-3-1 年級和科別在求助態度上之平均數、標準差資料表 83 表4-3-2 不同年級和科別的高中職學生在求助態度方面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摘要表 84 表4-3-3 年級和性別在求助態度上之平均數、標準差資料表 85 表4-3-4 不同年級和性別的高中職學生在求助態度方面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 摘要表 86 表4-3-5 性別和科別在求助態度上之平均數、標準差資料表 87 表4-3-6 不同性別和科別的高中職學生在求助態度方面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摘要表 88 表4-4-1 年級和科別在求助策略上之平均數、標準差資料表 90 表4-4-2 不同年級和科別的高中職學生在求助策略方面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摘要表 90 表4-4-3 年級和性別在求助策略上之平均數、標準差資料表 92 表4-4-4 不同年級和性別的高中職學生在求助策略方面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摘要表 92 表4-4-5 年級和性別在求助策略中之單純主要效果考驗分析摘要表 93 表4-4-6 性別和科別在求助策略上之平均數、標準差資料表 94 表4-4-7 不同性別和科別的高中職學生在求助策略方面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摘要表 94 表4-5-1 高中職學生人際困擾預測求助態度之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96 表4-5-2高中職學生人際困擾預測求助策略之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100 表4-5-3 高中職學生求助態度預測求助策略之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104 表4-5-4 高中職學生人際困擾與求助態度預測求助策略之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108 附圖目次 圖2-2-1 Bartholomew和Horowitz(1991)的成人依附模式 20 圖4-5-1 高中職學生人際困擾預測求助態度之逐步迴歸分析圖 97 圖4-5-2 高中職學生人際困擾預測求助策略之逐步迴歸分析圖 101 圖4-5-3 高中職學生求助態度預測求助策略之逐步迴歸分析圖 105 圖4-5-4 高中職學生人際困擾與求助態度預測求助策略之逐步迴歸分析圖 109

    一、中文部分
    王傳庸(民83)。飆車少年暴力行為質的研究與對策。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蓁蓁(民89)。台北縣國中生之壓力源、因應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如芬(民93)。大學生知覺之父母婚姻關係、親子關係與愛情關係中衝突因應方式之相關研究。台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尤金淳(民92)。高雄市已婚成人男性生活壓力與因應方式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娟瑩(民75)。我國大學生求助態度與求助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承曉(民80)。青少年的生活壓力,因應行為與其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任以容(民94)。國中生所知覺的父母教養態度、親子衝突因應模式與其人際困擾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 昭(民66)。人格心理學。台北市:三民書局。
    李柏英(民74)。大學生之求助態度與求助行為及其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玟青(民85)。國中生對輔導教師角色知覺、印象形成及其求助意願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惠加(民86)。青少年發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李佩怡(民88)。人際關係理論。測驗與輔導,152期,3152-3170頁。
    李敏英(民92)。高職學生行為困擾問題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李金治(民92)。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四年級學生生活壓力、因應方式、社會支持與其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幸玲(民93)。高雄市高職學生自尊身體意象及性行為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珮瑄(民94)。國中生同儕互動心理需求及其與人際互動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英璋、吳武典(民69)。誰幫助我?青少年求助與助人行為初步探討。張老師月刊,6卷,6期,345-360頁。
    吳意玲(民82)。國中學生的困擾問題、因應策略與求助行為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 珍(民84)。大學生對不同性別、不同問題類型受輔者的態度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志祥(民86)。影響高中學生心理求助過程的決定因素。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麗雲(民87)。人際歷程取向團體諮商對不安全依附類型大學生人際困擾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少卿(民75)。我國國中、高中(職)、師專、大專學生煩惱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96,150-172。
    呂岳霖(民93)。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學生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冠瑩(民92)。大學生愛情關係之生氣表達、生氣滿意度對愛情滿意度的影響。東吳大學心理學碩士論文。
    林幸台(民68)。大學生求助態度之研究。輔導學報,2期,155-171頁。

    林惠雅、朱瑞玲、黃惠慧、馬志珩(民75)。輔仁大學學生輔導中心評估研究(一)。輔仁學誌,151,139-191。
    林欽榮(民76)。工業心理學。臺北市 : 前程企業。
    林桂鳳(民79)。青少年之同儕關係輔導與生活適應。測驗與輔導,103,2069-2071。
    林家興(民91)。中等輔導教師與專業輔導人員工作內容的時間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33卷,2期,23-40頁。
    林淑華(民91)。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武文(民93)。海軍基層軍官行為困擾、求助態度與輔導需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續琴(民93)。國中生生活壓力、因應策略與負向情緒經驗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青少年白皮書編撰小組(民87)。青少年白皮書(八十六年版)。台北市:行政院青輔會。
    金磊譯(民76)。害羞的孩子。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屈寧英(民93)。高中生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行為模式與幸福感相關性之研究--以台北市立某女子高級中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顯正譯(民82)。扭轉乾坤論人際關係。臺北市:大光書房。
    邱皓政(民94)。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胡海國譯(民65)。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洪冬桂(民75)。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范傑臣(民92)。高中生人際互動與社會支持對網路沉迷的影響—以桃園縣某高中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慧鈴(民94)。高職學生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明薇(民85)。高中、職學生自我分化與因應方式、心理健康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敏芝(民74)。教師期望與師生交互作用: 一個國小教室的觀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淑琴(民89)。學童依附關係、內在運作模式和同儕衝突處理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仁榮(民81)。高中生的非理性觀念、認知風格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
    許瑞蘭(民91)。國中生依附關係、人際問題解決態度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許韶玲(民94)。為什麼「他」們不求助諮商中心—阻礙男性學生求助諮商服務的因素。94年度北區大學校院諮商輔導主任工作研討會,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中心。
    涂秀文(民88)。國民中學學生人格特質、人際關係與快樂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
    夏 敏(民89)。大學生對諮商服務的知覺暨影響求助意願因素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我碩士論文。
    韋子木、張榮皋和譯(民89)。精神病學的人際理論。台北市:昭明出版社。
    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和劉雅瑩(民91)。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郝秋順(民93)。影響私立高職學生暴力行為之因素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國禎(民75)。我國大專學生求助需欲與求助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報,9期,165-203頁。
    郭孟瑜(民92)。青少年的親子三角關係類型與人際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皎眉(民75)。少年十五、二十時—青少年的壓力與適應。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陳錫銘(民79)。人際關係與輔導。測驗與輔導,103,2071-2074。
    陳淑娟(民88)。國中學生行為困擾、求助態度與求助偏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如(民92)。學童從眾行為之性別、人際排斥與社會地位因素。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筱瑄(民92)。台中縣某國中學生內外控人格特質、主觀生活壓力、因應行為與自覺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中瑋(民82)。大專學生嫉妒心理之分析與介入策略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德祥(民83)。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黃進南(民83)。專科學生對諮商服務的認識程度與求助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盛蘭(民87)。高中學生行為困擾問題與求助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家珍(民87)。緊張與少年偏差行為:Agnew一般緊張理論之實證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懷義、劉焜輝、曾端眞、張鐸嚴(民79)。青少年問題與輔導。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莊珮眞(民92)。高中生因應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生涯決策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雅燕(民93)。高雄縣市高中職導師輔導諮詢滿意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賀孝銘(民78)。中部地區高中生的困擾問題與求助態度。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玉玲(民81)。台北市高智商低成就國中學生學習信念與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端真、曾玲珉譯(民85)。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市:揚智文化。
    張春興(民92)。心理學原理。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
    張宏文、邱文芳編著(民85)。實用人際關係學。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
    張英熙(民86)。男性特質與男性求助。輔導季刊,33卷,4期,12-18頁。
    張芝鳳(民88)。青少年與父母以及與同儕間的依附關係對其自我價值之影響。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秋蘭(民89)。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虹雯、陳金燕(民93)。諮商當事人求助行為之分析研究-以彰師社諮中心為例。彰化師大輔導學報,26(2),57-86頁。
    張芳慈(民93)。宜蘭縣高職學生酒精期望、社會功能與飲酒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玲玲(民67)。台灣大學生的心理求助歷程之探討。中華心理衛生學刊,3(1),125-138頁。
    程小蘋、陳珍德(民90)。大學生求助心態之分析研究。彰化師大輔導學報,22期,49-88頁。
    董華欣(民82)。影響大學生尋求專業心理輔導意願之因素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潔如(民91)。高中學生網路使用動機、使用行為、個人特性與網路沉迷現象之初探。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葛魯嘉、陳若莉(民89)。文化困境與內心掙扎—荷妮的文化心理病理學。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楊淳皓(民79)。漫談國中生 人際關係的輔導。測驗與輔導,103,2066-2068。
    楊期泰(民92)。高中職學生網路使用動機、需求滿足與疏離感之相關研究─以台中縣市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楊朝旭(民93)。高中生知覺家庭氣氛、課業壓力、同儕關係與其憂鬱傾向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貴榮(民93)。克服與未克服低成就高中生其心理特質、自我概念及外在支持系統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臺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委員會主編(民74)。當前青少年問題與輔導。臺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
    廖 雅(民83)。性別與年齡的差異與使用侮辱字眼的關係。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敏光(民74)。高中生行為適應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秀玲(民86)。大學男女學生依附關係、個體化與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永新(民88)。大學男生性別角色衝突與求助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素美(民93)。國小學童課業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滄和(民78)。高中學生校園人際壓力因應風格及有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和鈞、鄧京華(民84)。高中生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鄭照順(民84)。高壓力青少年所知覺的家庭、社會支持及其因應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增財(民89)。實用技能班學生價值觀與學習行為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雅蓉(民90)。青少年的價值觀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系碩士論文。
    鄭宇彣(民93)。與父母分離-個體化、貴人經驗與國中生的人我知覺、人際困擾模式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劭純(民91)。友誼關係再人際關係教育上的意義。師友月刊,419期,48-51頁。
    劉玉玲(民94)。青少年發展—危機與轉機。台北市:揚智文化。
    蔣桂嫚(民81)。高中學生生活壓力、因應方式與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保禎、周文欽、張鐸嚴、張德聰編著(民88)。青少年心理學。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蕭雅云(民92)。高中生生涯成熟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麗卉(民91)。台北地區高中高職學生網路成癮行為及其相關背景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
    盧浩權(民93)。青少年網路沉迷現象與生活壓力、負面情緒之相關研究—以台北市高中生為例。靜宜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茂發、蔡敏光(民75)。高中生行為適應問題之研究。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33輯,81-93頁。
    簡茂發、郭碧唫、葛道明、鮑洪生與魏麗敏(民84)。國、市立師院學生適應問題求助需欲與求助態度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3卷,1期,107-123頁。
    戴秀津(民92)。高中職學生網路成癮之相關因素及其身心健康影響探討。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研究所。
    戴淑梅(民94)。國中生的性別、同儕關係、人際壓力因應策略與生活適應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裕峰(民82)。國中生的社會興趣與同儕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儲呈平和張德倫(民83)。認識自我 超越自我。台北縣:新雨出版社。
    韓佩凌(民88)。台灣中學生網路使用者特性、網路使用行為、心理特性對網路沉迷現象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惠筠、陳秀珍編譯(民81)。現代心理學—生活適應與人生成長。台北市:美亞書版。
    羅聿廷(民91)。影響單親青少年疏離感與生活型態之相關性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逸珊(民91)。大學生依附風格、情緒智力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西文部分
    Bartholomew, K. & Horowitz, L. M. (1991). Attachment styles among young adults: A test of four-category mod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 1(2), 226-244.
    Blazina, C. & Watkins, C. E. Jr. (1996). Masculine gender role conflict: Effects on college men'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chemical substance usage, and attitudes towards help-seeking.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Vol 43(4), 461-465.
    Bowlby, J. (1982). Attachment and Loss (Vol.1):Attachment (2nd ed.). New York: Basic Books.
    Bowlby, J. (1988). A secure base: Parent-child attachment and healthy human development. New York: Basic Books.
    Bui, K. T., Raven, B. H., & Schwarzwald, J. (1994). Influence strategies in dating relationships: The effect of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gender, and perspective. 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9(3), 429-442.
    Calhoun, L. G. & Selby, J. W. (1974). Help-seeking attitudes and severity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Vol 30(3), 247-248.
    Carney, C. G., Savitz, C. J., & Weiskott, G. N. (1979). Students' evaluations of a university counseling center and their intentions to use its program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Vol 26, 242-249.
    Casper, R. C., Belanoff, J., & Offer, D. (1996). Gender differences, but no racial group differences in self-reported psychiatric symptoms in adolescen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Vol 35(4), 500-508.
    Cummings, E. M. & Davies, P.(1994). Effect of specific aspects of marital conflict on children. Children and marital: The impact of family dispute and resolution,62-86. 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
    Derosa, T. (2000). Personality, help-seeking attitudes, and depression in adolescent.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 Section B : The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Vol 61(6-B),3273.
    Feldman, S. S. & Gowen, L. K. (1998). Conflict negotiation tactics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Youth & Adolescence, 27(6), 691-717.
    Fehr B. & Baldwin M. (1999). Anger in close relationship: An interpersonal script analysis. Personality and psychology bulletin, 25, 299-312.
    Fischer, A. & Turner, J. L. (1970). Orientation to seeking professional help: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utility of an attitude scale.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35,79-90.
    Fischer, E. H. & Cohen, S. L. (1972). Demographic correlates of attitude toward seeking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help.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Vol. 39(1), 70-74.
    Garland, A. F. & Zigler, E. F. (1994). Psychological correlates of help-seeking attitude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Vol 64(4), 586-593.
    Gelso, C. J., Brooks, L., & Karl, N. J. (1975). Perceptions of 〝counselor〞and other help-givers:A consumer analysi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16, 287-292.
    Gim, R. H., Atkinson, D. R., & Whiteley, S. (1990). Asian-American acculturation, severity of concerns, and willingness to see a counselor.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Vol 37(3), 281-285.
    Hsu, S. (2005). Help-Seeking Behavior of Student Teachers.Educational Research, Vol 47(3) ,307-318.

    Hurrelmann, K., & Engel, U. (1992). Delinquency as a symptom of adolescents' orientation toward status and succes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Vol 21(1), 119-138.
    Johnson, M. E. (1998). Influences of gender and sex role orientation on help-seeking attitudes. Journal of Psychology: Interdisciplinary and Applied, Vol 122(3), 237-241.
    Kushner, M. G. & Sher, K. J. (1991). The relation of treatment fearfulness and psychological service utilization: An overview.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Vol 22(3) , 196-203.
    Markman, H. J., Silvern, L., Clements, M., & Kraft-Hanak, S. (1993). Men and women dealing with conflict in heterosexual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49(3), 107-125.
    Richards, M. H. & Larson, R. (1989). The life space and socialization of the self: Sex differences in the young adolescent.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Vol 18(6), 617-626.
    Ross, J. A. & Cousins, J. B. (1995). Impact of explanation seeking on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Vol 89(2),109-117.
    Rubin, K. H., Coplan, R. J., Nelson, L. J., Cheah, C. S. L., & Lagace-Seguin, D. G. (1999). Peer relationships in childhoo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n advanced textbook (4th ed.). 451-501.
    Rust, R. E. & Davie, J. S. (1961). The personal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ygiene, 45, 247-257.
    Sigman, S. T., Stanton, A. L., & Snyder, C. R. (1995). Gender difference in coping: A further test of socialization and role constraint theories. Sex Roles, 33(9/10), 565-587.

    Simpson, J. A. (1990). Influence of attachment styles on romantic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9(5), 971-980.
    Snyder, J. F., Hill, C. E., & Derksen, T. P. (1972). Why some students do not use university counseling facilitie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Vol 19(4), 263-268.
    Timlin-Scalera, R. M., Ponterotto, J. G., Blumberg, F. C., & Jackson, M. A. (2003). A grounded theory study of help-seeking behaviors among White male high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Vol 50(3), 339-350.
    Tinsley, H. E., de St. Aubin, Therese, M., & Brown, M. T. (1982). College students' help-seeking preference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Vol 29(5), 523-533.
    Tishby, O., Turel, M., Gumpel, O., Pinus, U., Lavy, S. B., Winokour, M., Sznajderman, S. et. al. (2001). Help-seeking attitudes among israeli adolescents. Adolescence, Vol 36(142), 249-264.
    Tryon, G.. S. (1980). A review of literature concerning perceptions and preferences of counseling center service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al, 21, 304-311.
    West, J. S., Kayser, L., Overton, P., Saltmarsh, R. (1991). Student perceptions that inhibit the initiation of counseling. School Counselor, Vol 39(2), 77-83.
    Yoo, Sung-Kyung (2005). Psychological and Cultural Influences on Koreans' Help-Seeking Attitudes.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Vol 27(3), 266-281.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