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府廉 Wu Fu-Lien |
---|---|
論文名稱: |
從著相到無相--水墨創作研究 From Figurative to Non-figurative: A Creative Study of Chinese Painting |
指導教授: |
羅芳
Lo, Fo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8 |
中文關鍵詞: | 水墨創作 、著相 、無相 |
英文關鍵詞: | Chinese Painting, figurative, non-figurativ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6 下載:2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藝術是自我感覺,自我靈魂的倒影」。藝術家透過內心的詮釋與抒發,將自己的創作觀念表現出來。所謂「一切唯心造」繪畫裡的永恆性,不外乎是「心」的詮釋,筆者便是藉由心靈脈動的痕跡把眼睛所見與不能見的事物,運用「情」與「景」的交融境界,表達對生活虔敬者的歌頌,以及現今社會的人們所背負的苦難。
今日的台灣社會,政治是如此的荒謬,經濟是如此的衰退,生活環境遭到無情的摧殘,人心是如此的不安,物質上和心靈上的破壞和污染直叫人痛心、難過。基於對這片土地的愛戀與關懷,選擇生於斯、長於斯的茫然無奈的人群來表達現今社會的種種面相,企盼能為自己及孤獨無奈的人們找到內心的一塊淨土。「從著相到無相」創作系列,基於以上的背景因素而產生。以下就本論文的架構作一簡述:
第一章:緒論,說明主題研究的動機、目的。研究內容與範圍、研究方法及名詞釋義。名詞釋義先定義「著相」、「無相」、符號學、圖像學等名詞。
第二章:中西繪畫象徵表現與隱喻的關係──先言明繪畫語言的定義,再分析中西繪畫的象徵表現及其所營造的意象,因在西方繪畫中例子俯拾皆是,故只舉象徵主義、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抽象主義及中國水墨畫的象徵涵義作代表,分析其表現的目的。
第三章:中國傳統色彩的象徵意涵──針對中國傳統色彩的起源,以及中華民族對色彩之感覺進行探討。先說明「五行」「五色」的象徵意涵,及其對中國人的思想與生活之影響。
再以色彩學的理論分析紅、黑、白三色系的心理特性及其在感情的法則,社會感情的法則、藝術感情的法則之應用。並闡述紅包、白包的由來及其在民俗民情中的意涵。
第四章:創作理念──先說明創作理念的形成,再以色彩的運用說明紅白與生滅之間的關係。並從「吾土吾民」為出發點,闡述運用「著相」來從事創作的原由及如何從「著相到無相」之歷程。
最後並以符號學、圖像學在作品中的運用做一說明。企圖在深入探討後,將所知所悟表現在繪畫創作中。
第五章:作品分析──「從著相到無相」創作理念的分析實踐結果的呈現、除闡述個人創作的思想內涵及理念外,並將每幅作品的中心思想、表達意念、表現方式及創作時所用的技法、媒材及圖像符號、題材之選擇做一詳盡說明。
第六章:結論部分,希望藉由個人嘗試以哲學美學、現實環境、時代精神與自由創作體驗加以研究,從自身出發,省視社會、對人性做一反省,「束縛」與「超脫」、「著相與無相」常是心念的轉換,如此的訊息傳遞,是本研究試圖透過繪畫創作所要突顯的價值意義。
參考文獻及書目
一、中文部份:
袁金塔等作。《水墨.新紀元論文集》,台北:師大美術系,2002。
熊宜中總編輯。《「色彩與人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下冊》,台北:藝術館,1998。
劉天課總編輯。《2000色彩應用與色彩科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藝術館,2000。
A world History of art hugh honour & john fleming.《世界藝術史》,台北縣:木馬文化事業公司。
Gombrich, E.H.著,雨云譯。《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出版,1997。
高居翰著,王喜驥譯。《山外山》,台北:石頭,1997。
高居翰著,王嘉驥譯。《江岸送別》,台北:石頭,1997。
王秀雄著。《美術心理學》,台北:設計家,1984。
安海姆著,李長俊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雄獅圖書。
李霖燦著。《藝術欣賞與人生》,台北:雄獅出版,1994五版。
何政廣著。《歐美現代美術》,台北:藝術家,2001。
何政廣編。《帕洛克》,台北:藝術家,2001。
袁金塔著。《中西繪畫構圖之比較》,台北:藝風堂出版社,1987。
林書堯。《色彩認識論》,台北:三民書局,1995。
曾長生著。《超現實主義藝術》,台北:藝術家,2000。
蔣勳著。《美的沈思》,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90。
何政廣著。《歐美現代美術》,台北:藝術出版社,1968。
羅青著。《水墨之美》,台北:幼獅出版,1991。
李長俊著。《西洋美術史綱要》,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80。
蔣勳著。《齊白石──文人最後的奇葩》,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78。
王德育。《新世紀台灣水墨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劉文潭著。《中西美學與藝術評論》,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3。
蘇立文著,曾堉、王寶蓮編譯。《中國藝術史》,台北:南天書局,1985。
Anna Moszynska著,黃麗絹譯。《抽象藝術》,台北:遠流,1999。
李霖燦著。《中國美術史稿》,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87。
奚淞著。《心與手-寫心經.畫觀音》,台北:雄獅出版,2001。
羅青著。《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台北:學生書局,1997。
《實用佛學辭典》,佛學書局印、員林蓮社文教基金會重印,1933初版。
《民俗采風史料探源》,新竹:社教館,1998。
周月坡著。《世界名畫全集》,台北:光復書局,1977。
戴華山著。《語意學》,台北:華欣學術叢書,1984。
董學文、王葵譯。《符號美學》,商鼎文化出版社。
何秀煌著。《記號學導論》,台北:大林出版社,1985。
陳朝平著。《藝術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0。
龐均著。《油畫技法創新論》,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1。
郭因著。《中國古典繪畫美學》,台北:丹青圖書公司,1986。
吳冠中著。《要藝術不要命》,台北:遠行出版,1990。
多爾,阿西頓,中譯本。《二十世紀藝術家論藝術》,上海書畫出版,1998。
袁金塔。《水墨畫創造性思考研究》,美育月刊98期,1988。
于安瀾編。《畫史叢書》《宣和畫譜》,文史哲出版社,1974。
李祖定著。《中國及傳統吉祥圖案》,台南,1995。
黃文博著。《台灣風土傳奇》,台北:台原出版社,1990
林衡道口述,楊鴻博整理。《鯤島探原》,台北縣:稻田出版公司,1996。
李蕭錕著。《色彩學講座》,台北:藝術家出版,1996。
洪寬可著。《開悟之要》,台北:原古心靈文化,1997。
洪寬可著。《修行不難》,台北:原古心靈文化,2000。
釋證嚴著。《三十七道品講義》(下),台北:慈濟文化,1999。
呂月玉、張榮森編譯。《色彩意象世界》,台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7。
達理老法師著。《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釋》,台北:新文豐出版,1990。
吳瑪俐譯。《藝術的精神性》,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85。
蘇絢慧著。《死亡如此靠近》,台北:大塊文化,2001。
淨空法師節要。《金剛經講義節要》,台北:華藏淨宗學會,1997。
洪寬可著。《六祖壇經的智慧》,台北:原古心靈文化,1999。
呂清夫編繹。《國際版世界美術館全集》6,梵蒂岡美術館,台北:光復書局,1976。
李賢文發行。《西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92。
二、網路資源:
陳其寬畫展-德國柏林東亞美術館畫展台北預展,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黃光男。http://ww.nmh.gov.tw/museum/exhibic/ckchen.html
千佛山全球資訊網http://www.chien-chien-fo-shan.com.tw
http://www.awker.com/chang/chinart/four/writer/sp.htm/
蕭瓊瑞《春空遨翔-記趙春翔的藝術》,出自http://www.awker.com/chang/chinart/four/write/sp.html
http://www.dragonname.com.tw東霖五術。
http://www.divine.com.tw/pbt08-1-6-1-9.htm
http://www.south.nsysu.edu.tw/sccid/today/gospel/99/05/gospe/990502.html
http://hk.geocities.com/treeartessay/suprematism.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