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裕吉
論文名稱: 蘭嶼遊客環境態度、遊憩體驗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
指導教授: 蔡居澤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1
中文關鍵詞: 環境態度遊憩體驗重遊意願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17下載:5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蘭嶼遊客環境態度、遊憩體驗與重遊意願之關係,本研究除了探究蘭嶼遊客環境態度、遊憩體驗與重遊意願關係看法外,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影響環境態度、遊憩體驗與重遊意願的差異情形。另探究環境態度、遊憩體驗與重遊意願之相關性,並進一步蘭嶼遊客之環境態度、遊憩體驗對重遊意願的預測力。

    本研究採用調查研究法,並以「蘭嶼遊客環境態度、遊憩體驗與重遊意願關係研究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研究工具為參考相關研究與量表編制之問卷。該問卷內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資料,;第二部分為環境態度量表;第三部分為遊憩體驗量表;第四部分則為重遊意願。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多元逐步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一、 蘭嶼遊客對於環境態度同意程度,由高至低依序為:「情感」、「意向」、「認知」。
    二、 蘭嶼遊客對於遊憩體驗深刻程度,由高至低依序為:「生態愉悅感」、「放鬆調劑感」、「新奇與挑戰感」。
    三、 蘭嶼遊客的重遊意願平均值為4.51分,顯示蘭嶼遊客再次回到蘭嶼遊憩的意願相當高。
    四、 部分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年齡、學歷、居住地、月收入)之蘭嶼遊客對環境態度有顯著差異。
    五、 部分個人背景變項(年齡、學歷、居住地)之蘭嶼遊客對遊憩體驗有顯著差異。
    六、 部分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年齡)之蘭嶼遊客對重遊意願有顯著差異。
    七、 蘭嶼遊客之環境態度(認知、情感、意向)及遊憩體驗(生態愉悅感、放鬆調劑感、新奇與挑戰感)與其重遊意願皆呈現顯著正相關。
    八、 蘭嶼遊客遊憩體驗中的生態愉悅感、放鬆調劑感對其重遊意願有較大的解釋力。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對教育行政單位、相關單位及後續研究之建議。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5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9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蘭嶼觀光概況與發展…………………………………… …………...13 第二節 環境態度之內涵及其相關研究………………………… …………...31 第三節 遊憩體驗之內涵及其相關研究…………………………… …..…….45 第四節 重遊意願與遊憩體驗、環境態度之關係…………… ……………...5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3 第一節 研究架構…………………………………………………………......63 第二節 研究假設……………………………………………………...……...6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6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樣本……………… …..….……………..…………….78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81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8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4 第一節 蘭嶼遊客之環境態度、遊憩體驗與重遊意願之現況分析……......84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蘭嶼遊客環境態度之差異分析..................95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蘭嶼遊客遊憩體驗之差異分析…………...………..108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蘭嶼遊客重遊意願之差異分析…..….……………..121 第五節 嶼遊客環境態度、遊憩體驗對重遊意願之預測力分析…… …….12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1 第一節 結論………………… .131 第二節 建議……………………… ……...…….........137 參考文獻…………………………………………… ………………..140 中文部分…………………………………………………… . 140 英文部分………………………………………………………… …………..147 附錄一 預試問卷…………………………………………………… .151 附錄二 正式問卷……………………………… ………………….157 表 次 表2-1-1 蘭嶼觀光發展時空脈絡分期 24 表2-1-2 蘭嶼鄉空海運班次分析表………… ..…………………...25 表2-1-3 蘭嶼遊客類型需求分析表………………… ……..………...29 表2-2-1 新環境典範和主流社會典範的差異比較………………… ..35 表2-3-1 遊憩歷程比較表…………………………………………………….48 表3-3-1 環境態度量表:認知部分預詴項目分析結果…………………….69 表3-3-2 環境態度量表:情感部分預詴項目分析結果…………………….70 表3-3-3 環境態度量表:意向部分預詴項目分析結果…………………….71 表3-3-4 遊憩體驗量表預詴項目分析結果………………………………….72 表3-3-5 重遊意願量表預詴項目分析結果………………………………….73 表3-3-6 環境態度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74 表3-3-7 遊憩體驗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75 表3-3-8 重遊意願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76 表3-3-9 環境態度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80 表3-3-10 遊憩體驗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80 表3-3-11 重遊意願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80 表3-4-1 研究對象資料統計分析表………………………………………….80 表4-1-1 蘭嶼遊客環境態度各題得分情形摘要表……………………… …85 表4-1-2 蘭嶼遊客環境態度次數分配表…………………………… 87 表4-1-3 蘭嶼遊客遊憩體驗各面向得分情形摘要表……………………… 89 表4-1-4 蘭嶼遊客遊憩體驗各題得分情形摘要表………………………… 90 表4-1-5 蘭嶼遊客環境態度次數分配表表………………………………… 91 表4-1-6 蘭嶼遊客重遊意願各題得分情形摘要表………………………… 93 表4-1-7 蘭嶼遊客重遊意願次數分配表…………………………………… 94 表4-2-1 不同性別之蘭嶼遊客環境態度差異t檢定分析摘要表……………96 表4-2-2 不同年齡之蘭嶼遊客環境態度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97 表4-2-3 不同年齡之蘭嶼遊客環境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7 表4-2-4 不同學歷之蘭嶼遊客環境態度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98 表4-2-5 不同學歷之蘭嶼遊客環境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9 表4-2-6 不同居住地之蘭嶼遊客環境態度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100 表4-2-7 不同居住地之蘭嶼遊客環境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0 表4-2-8 不同月收入之蘭嶼遊客環境態度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101 表4-2-9 不同月收入之蘭嶼遊客環境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2 表4-2-10 不同生態背景之蘭嶼遊客環境態度差異t檢定分析摘要表…….103 表4-2-11 不同遊憩次數之蘭嶼遊客環境態度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103 表4-2-12 不同遊憩次數之蘭嶼遊客環境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4 表4-3-1 不同性別之蘭嶼遊客遊憩體驗差異t檢定分析摘要表………….108 表4-3-2 不同年齡之蘭嶼遊客遊憩體驗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109 表4-3-3 不同年齡之蘭嶼遊客遊憩體驗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0 表4-3-4 不同學歷之蘭嶼遊客遊憩體驗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111 表4-3-5 不同學歷之蘭嶼遊客遊憩體驗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2 表4-3-6 不同居住地之蘭嶼遊客遊憩體驗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113 表4-3-8 不同月收入之蘭嶼遊客遊憩體驗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115 表4-3-9 不同月收入之蘭嶼遊客遊憩體驗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6 表4-3-10 不同生態背景之蘭嶼遊客遊憩體驗差異t檢定分析摘要表…… 117 表4-3-11 不同遊憩次數之蘭嶼遊客遊憩體驗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118 表4-3-12 不同遊憩次數之蘭嶼遊客遊憩體驗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9 表4-4-1 不同性別之蘭嶼遊客重遊意願差異t檢定分析摘要表………….121 表4-4-2 不同年齡之蘭嶼遊客重遊意願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122 表4-4-3 不同年齡之蘭嶼遊客重遊意願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2 表4-4-4 不同學歷之蘭嶼遊客重遊意願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123 表4-4-5 不同學歷之蘭嶼遊客重遊意願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3 表4-4-6 不同居住地之蘭嶼遊客重遊意願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124 表4-4-7 不同居住地之蘭嶼遊客重遊意願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4 表4-4-8 不同月收入之蘭嶼遊客重遊意願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124 表4-4-9 不同月收入之蘭嶼遊客重遊意願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25 表4-4-10 不同生態背景之蘭嶼遊客重遊意願差異t檢定分析摘要表…… 125 表4-4-11 不同遊憩次數之蘭嶼遊客重遊意願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126 表4-4-12 不同遊憩次數之蘭嶼遊客重遊意願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6 表4-5-1 環境態度、遊憩體驗對「重遊意願」之相關分析摘要表 128 表4-5-2 環境態度、遊憩體驗對「重遊意願」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129 圖 次 圖2-1-1 蘭嶼發展生態旅遊資自然資源分布圖…………….…..…….… 16 圖2-1-2 達悟族傳統家屋剖面圖…………………………………………. 18 圖2-1-3 蘭嶼、綠島觀光人次比較圖…………………………………… 22 圖2-1-4 蘭嶼歷年觀光人次圖……………………………………………. 26 圖2-1-5 蘭嶼歷年各月份觀光客量…………………………………..…...26 圖2-3-1 遊憩體驗歷程圖…………………… ………........46 圖2-3-2 遊憩體驗理論架構圖………………………………………..…...46 圖2-3-3 遊憩體驗歷程圖…………………………………..……………...47 圖2-4-1 影響遊客重遊意願之因素…………………………………..…...57 圖3-1-1 研究架構圖…………………………………………………….… 63 圖3-5-1 研究步驟圖…………………………………………………….… 82

    一、中文部份
    王育群(1996)。生態觀光國際發展現況。戶外遊憩研究,9卷4期,19-30頁。
    王柏青(1995)。遊客之環境態及其生態旅遊經營管理關係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設計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王彬如(1995)。遊憩體驗歷程之探討分析--以環島鐵路花蓮二日遊為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市。
    王愛惠(2004)。休閒農場生態活動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王偉哲(1997)。遊客對休閒農業之認知與體驗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王國瑞(1999)。森林遊樂。台北:正中書局。
    王 鑫(2001)。生態旅遊的定義與內涵。進入生態旅遊的世界。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
    申震雄(2005)。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之研究-以通霄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左顯能(1993)。生態觀光之發展策略。戶外遊憩研究6卷4期,25-34頁。
    交通部觀光局(2002)。中華民國91 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摘要。台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03)。中華民國92 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摘要。台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04)。中華民國93 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摘要。台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05)。中華民國94 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摘要。台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06)。中華民國95 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摘要。台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07a)。中華民國96 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摘要。台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07b)。中華民國96 年來臺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台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07c)。96 年臺閩地區主要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數人次月別統計。
    台北市:作者。
    邱博賢(2003)。觀光意象、滿意度與行為意向間關聯之研究-以宜蘭地區四大休閒農場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何妍璘(2000)。陽明山國家公園登山步道吸引力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必虎(譯)(1996)。遊憩地理學-理論與方法。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吳立夫(2005)。澎湖海洋運動吸引力、服務品質與購後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安倉(2007)九年一貫課程高中職學生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以國立華南高商為例。立德大學資源環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朱芝緯、王鑫(2000)。永續性生態遊客守則之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千禧古蹟管理與觀光遊憩學術研討會。
    林晏州(1987)。玉山國家公園遊客態度之研究。東海學報,28期,49-69 頁。
    林淑晴(1888)。從環境知覺探討垃圾對遊憩體驗的影響—以日月潭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怡君(2005)。觀光節慶活動對遊客之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三義木雕國際藝術節為例。南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欣玫(2005)。遊憩產業遊客之體驗與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林欣儀(2007)。場所設施對產業文化遊憩消費體驗之影響。大葉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彥宏(2005)。觀光吸引力及觀光形象認知對顧客滿意與重遊意願的影響-免簽證後日本旅遊市場之實證研究。真理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林晏州(1984)。遊憩者選擇遊憩區行為之研究。都市與計畫,10,33-49。
    林晏州(1987)。玉山國家公園遊客承載量及遊憩需求調查。南投: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林淑晴(1990)。從環境知覺探討垃圾對遊憩體驗的影響-以日月潭為例。國立中興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政荻(2004)。內灣鐵道旅遊特色吸引力、遊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逢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林心怡(2008)。我國觀光領團人員之環境態度調查。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汪靜明(1994)。台灣中部地區環境教育資源特性及其推動策略。區域性環境保護策略研討會論文集,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
    汪靜明(2001)。生態旅遊的生態觀。看世界疼台灣自然生手冊態研討會。金車教育基金會。
    宋秉明(1995)。觀光學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李永展、馬立文(1994)。由環境衝擊觀點論土地開發應有之政策。規劃學報,21期,77-88頁。
    李永展、陳錦賜(2001)。永續發展的省思。建築與規劃學報,2卷1期,43-50頁。
    李青峰(1988)。解說服務效果之研究。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素馨(1996)。觀光新紀元—永續發展的選擇。戶外遊憩研究,9卷4期,1-17頁。
    李家偉(2009)。在新竹市十七公里海岸風景區遊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
    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佩姍(2011)。大學生對生態保育之環境態度與願付價格。國立臺南大學生態旅遊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聰賢(1989)。社會及行為研究法(上)。台北:東華書局。
    吳運全(2002)。環境態度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以綠島生態旅遊為例。國立體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周秀蓉(2008)。遊憩吸引力和遊憩體驗對顧客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影響-以六福村主題樂園為例。明新學報,34(2),267-288。
    洪慎憶(1995)。影響遊客對生態旅遊度因子之探討—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例。台灣大學園藝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孫慶國(2001)。2001-12-20/民生報/B7版/戶外旅遊。
    陳水源(2008) 。遊客遊憩需求與遊憩體驗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1卷 3期,25-51頁。
    陳水源(2007)。觀光事業專論選輯。交通部觀光局,25-39頁。
    陳水源(1988)。遊憩體驗理論與實證研究專論選輯∼基礎理論與實證研究之探討。台北:淑馨出版社。
    陳昭明(1986)。景觀、旅遊開發之環境影響評估,1986環境影教育資料集刊,25。
    陳奕任(2010)。陸客來台旅遊之旅遊消費偏好、旅遊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觀光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澎湖縣。
    郭實渝(2000)。環境倫理與生態道德教育。79-97頁。
    范欣宜(2008)。台北市立動物園遊憩吸引力與遊客滿意度、忠誠度之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生態旅遊與風土觀光—找尋失落的休閒倫理郭瓊瑩(1997):。1997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討會。
    秦世杰(2010)。三峽老街遊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長義、姜蘭虹、王鑫(1983)。墾丁國家公園解說系統規劃之研究。台灣大學地理學系所研究報告。
    張春興(1977) 。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聖儀(2009)。蘭嶼在地產業界發展生態旅遊態度與策略聯盟意向探討。台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啟盟(2009)。綠世界生態農場之生態工法現況分析及使用者環境態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峻誠(2010)。遊客對埔里地區民宿意象、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探討。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昭明(1981)。台灣森林遊樂需求資源經營之調查與分析。台灣大學森林系。
    陳彰儀(1989)。工作與休閒∼從工業心理徐的觀點探討休閒的現況與理論。台北:淑馨出版社。
    陳美吟(1985)。遊樂體驗之分析,以楓林瀑布、擎天崗、太平山實例調查。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尹鏗(1996)。綠島地區生態觀光之發展:居民與遊客態度之分析。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黃安邦(1985)。社會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黃宗成、吳宗宏、高崇倫(2008)。休閒農場遊憩體驗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3卷4期,1-25頁。
    黃英峰(2008)。惠蓀林場遊客環境態度及行為意向之研究。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義俊、黃俊英(2001)。態度、環境態度與生態責任行為之探討。企銀季刊,24卷3期。
    黃正德(2005)。蘭嶼發展生態旅遊的運作模式:國家與地方社會的研究取向。世新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筱棋(2010)。在日月潭遊客環境知覺、體驗價值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郭生玉(1998)。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書局。
    郭岱宜(1999)。生態旅遊。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公司。
    楊明賢 (1999)。觀光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公司。
    楊冠政(1997)。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邁向永續發展的環境教育,1-10頁。
    楊國樞、文崇一(1998)。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東華書局。
    葉茂生(2001)。澎湖吉貝島遊客對海域遊憩活動滿意度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修祥(1996)。觀光導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公司。
    劉志偉(2004)。都市公園使用者其環境態度與生活環境態度型態之關係研究-以宜蘭縣羅東運動公園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園藝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鄭朝雄(2005)。登山者環境態度之調查研究-以雪霸國家公園雪山東峰線為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賴威任(2002)。環境態度、生態觀光認知、人口統計變數對生態觀光產品選擇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董世良(1998)。福山植物園解說員解說效果之探討。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秀梅(2001)。生態旅遊與地方居民之關連性∼以台南七股沿海地區為例第一屆觀光休閒暨餐旅永續經營研討會。
    蔡惠民(1985)。國家公園解說系統規劃與經營管理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
    蔡心巽(2009)。文化節慶活動遊憩規劃與遊憩體驗滿意度之研究-2008 年淡水文化節為例。世新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歐陽喬暉(1991)。環境污染與防治概論。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
    謝金燕(2003)。宗教觀光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佛光山為例。南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謝佳慧(2004)。休閒牧場經營方式與遊客滿意度之研究--以金雞蛋休閒農場為例。臺灣大學畜產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佳儒(2006)。遊客環境態度與景觀偏好關係之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謝佳儒(2006)。遊客環境態度與景觀偏好關係之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魏弘發(1996)。遊客選擇行為與遊憩阻礙之研究-以台灣民俗村為例。逢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鐘宜庭(2005)。淡水漁人碼頭遊客遊憩體驗與願付價格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市。
    蘇宏林(2008)。淡水地區遊客旅遊意象、遊憩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龔朝琴(2010)。遊客對環境品質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以恆春半島為例。屏東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二、西文部份
    Backman, S. J., & Veldkamp, C. (1995). Examina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vicequality and user loyalty. Journal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 13(2),29-41.
    Backman, S. J., & Crompton, J. L. (1991).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high, spurious, latent and low loyalty participants in two leisure activities. Journal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 9(2), 1-17.
    Bhote, K. (1996). Beyo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to Customer Loyalty-The Key to Greater Profitibility, New York: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Cardozo, R. N. (196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nsumer effort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8), 244-249.
    Chubb, M., & Chubb, H.R. (1981). One Third of Our Time? An introduction to recreation behavior and resource.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Churchill, G. A., & Surprenant, C. (1982).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 419-504.
    Clawson, M., & Knetsch, J. K. (1969). Alternative Method of Estimating Future Use.Economics of Outdoor Recreation,21(7)
    ,36.
    Driver, B. L., & Tocher, R. C. (1970). Toward a behavioral interpretation of recreationof planning. Element of outdoor, 13(3), 135-153.
    Driver, B. L., & Knopf, R. C. (1977). Personality, outdoor recreation, and expectedconsequence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9(2), 169.
    Driver, B. L., Tinsley, H. E. A., & Manfredo, M. J. (1991). The paragraphs about leisure and recreation experience preference scales: Results from two inventories designed to assess the breadth of the perceived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leisure. In B. L. Driver, P. J. Brown, & G. L. Peterson, Benefits of leisure Stage College, Philadelphia, PA: Venture Publishing.
    Fornell, C. (1992). 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 The Swedish experience.Journal of Marketing, 56(1), 6-21.
    Gronholdt, L., Martenen, A., & Kristense, K. (200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stomer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Cross-industry differences.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11,509-516.
    Gunn, C. A. (1988). Tourism planning: Basics, concepts, cases (1st ed.). Washington,DC: Taylor & Francis.
    Howard, J. A., & Sheth, J. N. (1969).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New York: JohnWilley and Sons.
    Hu, Y., & Ritchie, J. R. B. (1993). Measuring destination attractiveness: A contextualapproach.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2(2), 25-34.
    Jones, T. O., & Sasser, W. E. (1995). Why satisfied customers defect? Harvard BusinessReview, 73(6), 88-99.
    Miller, M. & Kaae,B.C.( 1993). Coast and marine ecotourism:a formula for 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rends , 30, 35-41.
    Nelson ,J.G.(1994).The spread of ecotourism: Some planning implications. Environment Conservation, 21(3), 248-255.
    Page, R. L., Nash, M., & Orr, M. (1979). Attitude assess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Occasional Paper No. ED 179 385)
    Palmberg, I.E.& Kuru, J.(2000). Outdoor activities as a basis for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1(4), 32-36.
    Place,G.S.(2000). Impact of early life outdoor experiences on an individual’s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Microform Publication, University of Oregon.
    Pooley, J.A.,& Moira, O.(2000).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attiudes. Environment & Behavior, 32(5), 711-723.
    Quimbita,G. E.(1994). Assessing an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development model:patterns of casusation influencing the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of clllege student.Unp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angeles.
    Ramsey, C. E., & Rickson, R. E. (1976).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ndy J.V.(1989).Activites,experiences,and environmental settings:A case study of 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urm relationships.Leisure Sciences, 11, 159-176.
    Scott, D., & Willits, F. (1994).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 A Pennsylvania Survey.Environmental & Behavior, 26(2), 239-261.
    Sheppard,J.(1995).The blatal educationck-white environmental concern gap :An exam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paradigm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6, 24-35.
    Schreyer, R., & Roggenbuck, J. W. (1978). The influence of experience expectation oncrowding perceptions and social-psych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ies. Leisure Science,1(4), 373-394.
    Selnes, F. (1993). An 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 of product performance on brand reputation,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Journal of Marketing, 27(9), 19-35.
    Swan, J. E., & I. F. Trawick (1981). Disconfirmation of expectation andsatisfaction with a retail service. Journal of Retailing, 57(3), 49-67.
    Trotter,P.A.M.(1989).Environmental attitudes of participations in the Oklahoma 4-H philmont outdoor adventure program. Unpublished doctor’sthesis.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Uysal, M., Jurowski, C.,Noe, F.P., & McDonald,C.D.(1994). Environmental attitude by trip and visitor characterstic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5(4), 284-294.
    Victor, T. C. (1989). Marketing implications for attractions. Tourism Management, 10(3),229-232.
    Woodruff, R. B. (1983). Modeling consumer satisfaction process using experience-based norms. Journal of Marketing, 20, 296-304.
    Yount, J.R., & Horton, P.B.(1992). Factors influencing environmental attitud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attitude defensibility and cognitive reasoning leve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9(10),1059-107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