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蔡裕吉 |
---|---|
論文名稱: |
蘭嶼遊客環境態度、遊憩體驗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蔡居澤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1 |
中文關鍵詞: | 環境態度 、遊憩體驗 、重遊意願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710 下載:5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蘭嶼遊客環境態度、遊憩體驗與重遊意願之關係,本研究除了探究蘭嶼遊客環境態度、遊憩體驗與重遊意願關係看法外,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影響環境態度、遊憩體驗與重遊意願的差異情形。另探究環境態度、遊憩體驗與重遊意願之相關性,並進一步蘭嶼遊客之環境態度、遊憩體驗對重遊意願的預測力。
本研究採用調查研究法,並以「蘭嶼遊客環境態度、遊憩體驗與重遊意願關係研究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研究工具為參考相關研究與量表編制之問卷。該問卷內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資料,;第二部分為環境態度量表;第三部分為遊憩體驗量表;第四部分則為重遊意願。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多元逐步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一、 蘭嶼遊客對於環境態度同意程度,由高至低依序為:「情感」、「意向」、「認知」。
二、 蘭嶼遊客對於遊憩體驗深刻程度,由高至低依序為:「生態愉悅感」、「放鬆調劑感」、「新奇與挑戰感」。
三、 蘭嶼遊客的重遊意願平均值為4.51分,顯示蘭嶼遊客再次回到蘭嶼遊憩的意願相當高。
四、 部分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年齡、學歷、居住地、月收入)之蘭嶼遊客對環境態度有顯著差異。
五、 部分個人背景變項(年齡、學歷、居住地)之蘭嶼遊客對遊憩體驗有顯著差異。
六、 部分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年齡)之蘭嶼遊客對重遊意願有顯著差異。
七、 蘭嶼遊客之環境態度(認知、情感、意向)及遊憩體驗(生態愉悅感、放鬆調劑感、新奇與挑戰感)與其重遊意願皆呈現顯著正相關。
八、 蘭嶼遊客遊憩體驗中的生態愉悅感、放鬆調劑感對其重遊意願有較大的解釋力。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對教育行政單位、相關單位及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中文部份
王育群(1996)。生態觀光國際發展現況。戶外遊憩研究,9卷4期,19-30頁。
王柏青(1995)。遊客之環境態及其生態旅遊經營管理關係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設計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王彬如(1995)。遊憩體驗歷程之探討分析--以環島鐵路花蓮二日遊為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市。
王愛惠(2004)。休閒農場生態活動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王偉哲(1997)。遊客對休閒農業之認知與體驗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王國瑞(1999)。森林遊樂。台北:正中書局。
王 鑫(2001)。生態旅遊的定義與內涵。進入生態旅遊的世界。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
申震雄(2005)。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之研究-以通霄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左顯能(1993)。生態觀光之發展策略。戶外遊憩研究6卷4期,25-34頁。
交通部觀光局(2002)。中華民國91 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摘要。台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03)。中華民國92 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摘要。台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04)。中華民國93 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摘要。台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05)。中華民國94 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摘要。台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06)。中華民國95 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摘要。台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07a)。中華民國96 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摘要。台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07b)。中華民國96 年來臺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台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07c)。96 年臺閩地區主要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數人次月別統計。
台北市:作者。
邱博賢(2003)。觀光意象、滿意度與行為意向間關聯之研究-以宜蘭地區四大休閒農場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何妍璘(2000)。陽明山國家公園登山步道吸引力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必虎(譯)(1996)。遊憩地理學-理論與方法。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吳立夫(2005)。澎湖海洋運動吸引力、服務品質與購後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安倉(2007)九年一貫課程高中職學生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以國立華南高商為例。立德大學資源環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朱芝緯、王鑫(2000)。永續性生態遊客守則之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千禧古蹟管理與觀光遊憩學術研討會。
林晏州(1987)。玉山國家公園遊客態度之研究。東海學報,28期,49-69 頁。
林淑晴(1888)。從環境知覺探討垃圾對遊憩體驗的影響—以日月潭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怡君(2005)。觀光節慶活動對遊客之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三義木雕國際藝術節為例。南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欣玫(2005)。遊憩產業遊客之體驗與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林欣儀(2007)。場所設施對產業文化遊憩消費體驗之影響。大葉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彥宏(2005)。觀光吸引力及觀光形象認知對顧客滿意與重遊意願的影響-免簽證後日本旅遊市場之實證研究。真理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林晏州(1984)。遊憩者選擇遊憩區行為之研究。都市與計畫,10,33-49。
林晏州(1987)。玉山國家公園遊客承載量及遊憩需求調查。南投: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林淑晴(1990)。從環境知覺探討垃圾對遊憩體驗的影響-以日月潭為例。國立中興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政荻(2004)。內灣鐵道旅遊特色吸引力、遊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逢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林心怡(2008)。我國觀光領團人員之環境態度調查。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汪靜明(1994)。台灣中部地區環境教育資源特性及其推動策略。區域性環境保護策略研討會論文集,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
汪靜明(2001)。生態旅遊的生態觀。看世界疼台灣自然生手冊態研討會。金車教育基金會。
宋秉明(1995)。觀光學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李永展、馬立文(1994)。由環境衝擊觀點論土地開發應有之政策。規劃學報,21期,77-88頁。
李永展、陳錦賜(2001)。永續發展的省思。建築與規劃學報,2卷1期,43-50頁。
李青峰(1988)。解說服務效果之研究。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素馨(1996)。觀光新紀元—永續發展的選擇。戶外遊憩研究,9卷4期,1-17頁。
李家偉(2009)。在新竹市十七公里海岸風景區遊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
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佩姍(2011)。大學生對生態保育之環境態度與願付價格。國立臺南大學生態旅遊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聰賢(1989)。社會及行為研究法(上)。台北:東華書局。
吳運全(2002)。環境態度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以綠島生態旅遊為例。國立體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周秀蓉(2008)。遊憩吸引力和遊憩體驗對顧客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影響-以六福村主題樂園為例。明新學報,34(2),267-288。
洪慎憶(1995)。影響遊客對生態旅遊度因子之探討—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例。台灣大學園藝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孫慶國(2001)。2001-12-20/民生報/B7版/戶外旅遊。
陳水源(2008) 。遊客遊憩需求與遊憩體驗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1卷 3期,25-51頁。
陳水源(2007)。觀光事業專論選輯。交通部觀光局,25-39頁。
陳水源(1988)。遊憩體驗理論與實證研究專論選輯∼基礎理論與實證研究之探討。台北:淑馨出版社。
陳昭明(1986)。景觀、旅遊開發之環境影響評估,1986環境影教育資料集刊,25。
陳奕任(2010)。陸客來台旅遊之旅遊消費偏好、旅遊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觀光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澎湖縣。
郭實渝(2000)。環境倫理與生態道德教育。79-97頁。
范欣宜(2008)。台北市立動物園遊憩吸引力與遊客滿意度、忠誠度之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生態旅遊與風土觀光—找尋失落的休閒倫理郭瓊瑩(1997):。1997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討會。
秦世杰(2010)。三峽老街遊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長義、姜蘭虹、王鑫(1983)。墾丁國家公園解說系統規劃之研究。台灣大學地理學系所研究報告。
張春興(1977) 。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聖儀(2009)。蘭嶼在地產業界發展生態旅遊態度與策略聯盟意向探討。台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啟盟(2009)。綠世界生態農場之生態工法現況分析及使用者環境態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峻誠(2010)。遊客對埔里地區民宿意象、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探討。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昭明(1981)。台灣森林遊樂需求資源經營之調查與分析。台灣大學森林系。
陳彰儀(1989)。工作與休閒∼從工業心理徐的觀點探討休閒的現況與理論。台北:淑馨出版社。
陳美吟(1985)。遊樂體驗之分析,以楓林瀑布、擎天崗、太平山實例調查。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尹鏗(1996)。綠島地區生態觀光之發展:居民與遊客態度之分析。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黃安邦(1985)。社會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黃宗成、吳宗宏、高崇倫(2008)。休閒農場遊憩體驗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3卷4期,1-25頁。
黃英峰(2008)。惠蓀林場遊客環境態度及行為意向之研究。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義俊、黃俊英(2001)。態度、環境態度與生態責任行為之探討。企銀季刊,24卷3期。
黃正德(2005)。蘭嶼發展生態旅遊的運作模式:國家與地方社會的研究取向。世新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筱棋(2010)。在日月潭遊客環境知覺、體驗價值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郭生玉(1998)。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書局。
郭岱宜(1999)。生態旅遊。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公司。
楊明賢 (1999)。觀光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公司。
楊冠政(1997)。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邁向永續發展的環境教育,1-10頁。
楊國樞、文崇一(1998)。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東華書局。
葉茂生(2001)。澎湖吉貝島遊客對海域遊憩活動滿意度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修祥(1996)。觀光導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公司。
劉志偉(2004)。都市公園使用者其環境態度與生活環境態度型態之關係研究-以宜蘭縣羅東運動公園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園藝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鄭朝雄(2005)。登山者環境態度之調查研究-以雪霸國家公園雪山東峰線為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賴威任(2002)。環境態度、生態觀光認知、人口統計變數對生態觀光產品選擇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董世良(1998)。福山植物園解說員解說效果之探討。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秀梅(2001)。生態旅遊與地方居民之關連性∼以台南七股沿海地區為例第一屆觀光休閒暨餐旅永續經營研討會。
蔡惠民(1985)。國家公園解說系統規劃與經營管理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
蔡心巽(2009)。文化節慶活動遊憩規劃與遊憩體驗滿意度之研究-2008 年淡水文化節為例。世新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歐陽喬暉(1991)。環境污染與防治概論。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
謝金燕(2003)。宗教觀光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佛光山為例。南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謝佳慧(2004)。休閒牧場經營方式與遊客滿意度之研究--以金雞蛋休閒農場為例。臺灣大學畜產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佳儒(2006)。遊客環境態度與景觀偏好關係之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謝佳儒(2006)。遊客環境態度與景觀偏好關係之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魏弘發(1996)。遊客選擇行為與遊憩阻礙之研究-以台灣民俗村為例。逢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鐘宜庭(2005)。淡水漁人碼頭遊客遊憩體驗與願付價格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市。
蘇宏林(2008)。淡水地區遊客旅遊意象、遊憩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龔朝琴(2010)。遊客對環境品質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以恆春半島為例。屏東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二、西文部份
Backman, S. J., & Veldkamp, C. (1995). Examina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vicequality and user loyalty. Journal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 13(2),29-41.
Backman, S. J., & Crompton, J. L. (1991).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high, spurious, latent and low loyalty participants in two leisure activities. Journal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 9(2), 1-17.
Bhote, K. (1996). Beyo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to Customer Loyalty-The Key to Greater Profitibility, New York: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Cardozo, R. N. (196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nsumer effort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8), 244-249.
Chubb, M., & Chubb, H.R. (1981). One Third of Our Time? An introduction to recreation behavior and resource.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Churchill, G. A., & Surprenant, C. (1982).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 419-504.
Clawson, M., & Knetsch, J. K. (1969). Alternative Method of Estimating Future Use.Economics of Outdoor Recreation,21(7)
,36.
Driver, B. L., & Tocher, R. C. (1970). Toward a behavioral interpretation of recreationof planning. Element of outdoor, 13(3), 135-153.
Driver, B. L., & Knopf, R. C. (1977). Personality, outdoor recreation, and expectedconsequence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9(2), 169.
Driver, B. L., Tinsley, H. E. A., & Manfredo, M. J. (1991). The paragraphs about leisure and recreation experience preference scales: Results from two inventories designed to assess the breadth of the perceived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leisure. In B. L. Driver, P. J. Brown, & G. L. Peterson, Benefits of leisure Stage College, Philadelphia, PA: Venture Publishing.
Fornell, C. (1992). 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 The Swedish experience.Journal of Marketing, 56(1), 6-21.
Gronholdt, L., Martenen, A., & Kristense, K. (200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stomer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Cross-industry differences.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11,509-516.
Gunn, C. A. (1988). Tourism planning: Basics, concepts, cases (1st ed.). Washington,DC: Taylor & Francis.
Howard, J. A., & Sheth, J. N. (1969).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New York: JohnWilley and Sons.
Hu, Y., & Ritchie, J. R. B. (1993). Measuring destination attractiveness: A contextualapproach.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2(2), 25-34.
Jones, T. O., & Sasser, W. E. (1995). Why satisfied customers defect? Harvard BusinessReview, 73(6), 88-99.
Miller, M. & Kaae,B.C.( 1993). Coast and marine ecotourism:a formula for 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rends , 30, 35-41.
Nelson ,J.G.(1994).The spread of ecotourism: Some planning implications. Environment Conservation, 21(3), 248-255.
Page, R. L., Nash, M., & Orr, M. (1979). Attitude assess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Occasional Paper No. ED 179 385)
Palmberg, I.E.& Kuru, J.(2000). Outdoor activities as a basis for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1(4), 32-36.
Place,G.S.(2000). Impact of early life outdoor experiences on an individual’s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Microform Publication, University of Oregon.
Pooley, J.A.,& Moira, O.(2000).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attiudes. Environment & Behavior, 32(5), 711-723.
Quimbita,G. E.(1994). Assessing an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development model:patterns of casusation influencing the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of clllege student.Unp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angeles.
Ramsey, C. E., & Rickson, R. E. (1976).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ndy J.V.(1989).Activites,experiences,and environmental settings:A case study of 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urm relationships.Leisure Sciences, 11, 159-176.
Scott, D., & Willits, F. (1994).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 A Pennsylvania Survey.Environmental & Behavior, 26(2), 239-261.
Sheppard,J.(1995).The blatal educationck-white environmental concern gap :An exam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paradigm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6, 24-35.
Schreyer, R., & Roggenbuck, J. W. (1978). The influence of experience expectation oncrowding perceptions and social-psych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ies. Leisure Science,1(4), 373-394.
Selnes, F. (1993). An 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 of product performance on brand reputation,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Journal of Marketing, 27(9), 19-35.
Swan, J. E., & I. F. Trawick (1981). Disconfirmation of expectation andsatisfaction with a retail service. Journal of Retailing, 57(3), 49-67.
Trotter,P.A.M.(1989).Environmental attitudes of participations in the Oklahoma 4-H philmont outdoor adventure program. Unpublished doctor’sthesis.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Uysal, M., Jurowski, C.,Noe, F.P., & McDonald,C.D.(1994). Environmental attitude by trip and visitor characterstic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5(4), 284-294.
Victor, T. C. (1989). Marketing implications for attractions. Tourism Management, 10(3),229-232.
Woodruff, R. B. (1983). Modeling consumer satisfaction process using experience-based norms. Journal of Marketing, 20, 296-304.
Yount, J.R., & Horton, P.B.(1992). Factors influencing environmental attitud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attitude defensibility and cognitive reasoning leve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9(10),1059-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