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艷華
論文名稱: 學校本位課程融入國文教學之行動研究
指導教授: 劉渼
Liu, M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95
中文關鍵詞: 國文教學學校本位課程社區有教室鄉土教育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7下載:7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為學校現場教師所進行的行動研究,研究目的要規劃一個結合鄉鎮特色的國文教學方案,以滿足教師及學生的學習需要。首先,運用田野調查方式進行瑞芳地區人文和風土資源的調查,並分析瑞芳地區鄉土教學資源可融入國中國文教學之可用材料,分類規劃十個教學單元。再採用行動研究法,進行課程的設計、發展、實施與評鑑;根據研究所得,提供知識的分享,以利規劃與設計本地「社區學習站」,提供結合國文課堂教學與社區戶外教學之實際經驗場所。教師在本研究計畫中,擔任課程設計、發展、實施與評鑑的角色,在此研究方案中,可探究教師在課程發展歷程中關注的重點、行動策略及專業知能。
      本研究發現,學校本位課程融入國文教學深具發展性。九年一貫課程中鄉土教育主要劃歸於社會領域的學習內涵,國文教學僅融入鄉土語言。本研究經由田野調查本地社區資源,設計十個教學活動方案融入國文教學中,發現社區中可利用之教學資源相當豐富,嘗試融合鄉土教育與國文教學,進行體驗式與情境式學習,不但能使國文知識深化與生活化,亦可教導學生如何進行田野調查,提昇自學與觀察的興趣,及更多欣賞與創作的機會,在語文能力上獲得提昇,亦能陶冶鄉土情感,在教學實施的成效上有相當正面的評價。由此,鄉土教材是豐富國文教學的寶庫,國文教學亦為達成鄉土教育的利器,兩者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使學校本位課程能實際落實於國文課程中,達成「社區有教室」的理想。
      本論文將此研究成果做知識與經驗的分享,希望能拋磚引玉,讓更多教師願意成為教學現場的「行動研究」者,探究社區豐富的教學資源,使國文教學更具創意、更具生活意義。

    第一章 緒綸 ……………………………………………………… 0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 ………………………………………… 01 壹、 九年一貫創新課程概說 ………………………… 01 貳、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現況…………………………… 03 參、鄉土教育的實施 ………………………………… 04 肆、國文能力低落的警訊 …………………………… 0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08 第三節 研究限制 ……………………………………………… 09 壹、方法的限制 ……………………………………… 09 貳、範圍的限制 ……………………………………… 0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學校本位課程」學位論文文獻分析 ……………… 11 壹、「學校本位課程」推動及實施之相關研究………… 12 貳、「學校本位課程」推動及實施之相關研究論點整理 13 第二節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 15 壹、「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念 ……………………15 貳、「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意涵 …………………… 18 第三節 「社區有教室」方案 ………………………………… 21 壹、「社區有教室」方案的緣起 ……………………… 22 貳、「社區有教室」方案的理念 ……………………… 23 參、「社區有教室」方案的實施進程 ………………… 27 肆、「社區有教室」方案實施架構 …………………… 28 伍、「社區有教室」方案的實施現況 ………………… 28 第四節  影響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因素與相關問題 ………… 37 壹、影響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因素 ………………… 37 貳、國內實施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所遭遇的問題 …… 41 參、小結 ……………………………………………… 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步驟與時程 …………………………………… 4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45 壹、文獻探討法 ……………………………………… 45 貳、田野調查法 ……………………………………… 45 參、腦力激盪法 ……………………………………… 47 肆、行動研究法 ……………………………………… 47 伍、「ADDIE」教學設計模式 …………………………… 50 陸、質性研究法 ……………………………………… 51 第二節  研究場域及參與人員 ………………………………… 56 壹、研究場域 ………………………………………… 56 貳、研究參與人員 …………………………………… 59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進程 ………………………………… 62 壹、研究架構 ………………………………………… 62 貳、研究進程-行動研究甘特圖 …………………… 64 第四章 學校本位課程融入國文教學資源分析 ……………………… 67 第一節 學校本位課程的總體規畫、試辦與實施 ……………… 67 壹、第一階段:試辦期 ……………………………… 67 貳、第二階段:實施期 ………………………………… 70 參、第三階段:社區資源融入期 ……………………… 75 第二節 瑞芳地區國文教學資源分析 ………………………… 82 壹、地方人物-「頌德碑」 …………………………… 82 貳、碑文知多少-「金字碑」………………………… 86 參、地方諺語 ………………………………………… 89 肆、礦工畫家-「洪瑞麟」…………………………… 93 伍、山城詩話 ………………………………………… 101 陸、巧聯妙對 ………………………………………… 103 柒、礦工文學-吳念真作品 ………………………… 109 捌、其他類型之文學作品 …………………………… 111 第五章 學校本位課程融入國文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 …………… 113 第一節 學校本位課程融入國文教學活動架構圖…………… 113 壹、瑞芳國中本位課程-融入國文科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架構圖 ………………………………… 114 貳、瑞芳國中本位課程-融入國文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架構樹狀圖 …………………………… 115 第二節 學校本位課程融入國文教學活動資源表 …………… 116 壹、學校本位課程融入國文教學活動資源表 …… 116 貳、教學單元設計與一綱多本教材融入的關係 …… 126 第三節  學校本位課程融入國文教學主題單元設計 ……… 136 壹、「仁風義舉-頌德碑」教學活動設計 …………… 137 貳、「金字碑」教學活動設計 ………………………… 140 參、「地方諺語」教學活動設計 ……………………… 145 肆、「礦工畫家」+「山城詩話」教學活動設計 ……… 148 伍、「巧聯妙對」教學活動設計 ……………………… 155 陸、「礦工文學」教學活動設計 ……………………… 159 柒、「電影文學」教學活動設計 ……………………… 162 捌、「廣告透視鏡」教學活動設計 …………………… 165 玖、「芳華再現」教學活動設計 ……………………… 167 第四節 學校本位課程融入國文教學之課程實施 ………… 169 壹、教學活動設計:「大明湖」vs「仁風義舉-頌德碑」169 第六章 教學省思與檢討 …………………………………………… 185 第一節  學校本位課程評鑑 ………………………………… 185 壹、「課程評鑑」的意涵 ……………………………… 185 貳、「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的意涵 …………………… 186 第二節  教學成果與省思 …………………………………… 187 壹、學生的學習成果及回饋 ………………………… 187 貳、教室觀察者的回饋與建議 …………………… 202 參、教學者的教學日誌及省思 ……………………… 207  第三節  小結 ………………………………………………… 212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 215 第一節  研究成果 …………………………………………… 216 壹、學校本位課程融入國文領域教學的發展性 …… 216 貳、學校本位課程融入國文教學-瑞芳「社區學習站」 218 參、學校本位課程融入國文領域教學的困難性 …… 222  第二節  建議 ………………………………………………… 224 壹、修訂相關法令 …………………………………… 224 貳、建置長期性課程發展中心 ……………………… 224 參、鼓勵教師進修,提昇教師課程設計能力………… 225 肆、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 225 參考文獻 ……………………………………………………………… 227 附錄 …………………………………………………………………… 223 附錄1 瑞芳國中師生社區踏查教學地點照片 ……………………… 233 附錄2〈病房〉吳念真著 ……………………………………………… 235 附錄3〈悲劇腳本〉吳念真著 ………………………………………… 256 附錄4〈另一個九份-猴硐〉吳念真著 ……………………………… 286 附錄5〈臺北縣-瑞芳大小粗坑集福社〉…………………………… 289 附錄6〈臺北縣-三峽插角里的礦坑世界〉………………………… 292 附錄7〈快樂的碳礦夫〉作詞:文夏 作曲:日本曲 ……………… 295 附錄8〈基隆山之戀〉作詞:吳清陽 作曲:日本曲 ………………… 295

    (以作者姓氏筆畫為序)

    壹、 專著

    余安邦(2002)《社區有教室:學校課程與社區總體營造的遭逢與對話》,臺北縣政府教育局主編。
    余安邦(2003)《社區有教室-學術研討會論文集Ⅰ》,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3.12.19~20。
    吳芝儀、李奉儒譯(Patton,M.Q.著)(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桂冠。
    林佩璇(2004),《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評鑑》,臺北:學富文化。
    高新建(1998)〈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多樣性〉,《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臺北:揚智。
    夏林清等譯(1997)(Altrichter,Posch&Somekh著)(1993),《行動研究論-教師動手做研究》,臺北:遠流。
    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臺北:師大書苑。
    陳正之(1998)《智慧的語珠-台灣的傳統諺語》,臺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莊永明(1989)《臺灣紀事/臺灣歷史上的今天》,臺北:時報。
    教育部(1993)公佈之《國民中小學課程標準》。
    教育部(2000)公佈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
    游家政(2002),《課程革新》,臺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2000)《課程評鑑》,臺北:師大書苑。
    瑞芳鎮公所(2002),〈人物篇〉,《瑞芳鎮誌》,臺北:瑞芳鎮公所編印。
    趙莒玲(1998)《臺灣開發故事-北部地區》,臺北:天衛文化。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
    歐用生(2000),《課程改革》,臺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蔣勳(1993)《臺灣美術全集 第12卷-洪瑞麟》,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貳、學位論文

    王登安(2000)〈國小鄉土教學資源的調查與課程融入之途徑一以鹿谷鄉田底地區之人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嘉陵(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歷程與困境~一所國民小學之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王巧媛(2003)〈國民中學推動學校本位課程評鑑之研究---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
    白雲霞(2001)〈國民教育階段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理論與模式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江銘鉦(2003)〈偏遠地區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淑媛(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高雄市三民國中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李新民(2001)〈學校本位經營推動多元智慧教學的研究──以高雄市獅甲國小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林佩璇(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個案研究:臺北縣鄉土教學活動的課程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邱雨星(2004)〈教育政策執行力初探─以一所國民中學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嘉育(1998)〈國民中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經昆(2001)〈學校社區化之理論與實務---以臺北縣「社區有教室」方案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素紅(2003)〈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一所國小「社區有教室」方案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素懷(2003)〈國民中學教師運用團隊學習策略對學校本位課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惠珍(1998)〈綜合高中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一所學校之個案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清秀(2005)〈國中教師的課程取向.課程決定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學校本位課程的實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童正德(2001)〈國民中學進行「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以嘉義縣市兩所國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雲章(2002)〈從鄉土教案寫作探討教師能力培養--以指南國小田園教學與天下雜誌319鄉向前行-認識家鄉九年一貫學以致用鄉土教案為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克中(2005)〈臺南市國民中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勝文(2001)〈國中教師參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現況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又嘉(2003)〈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教室層次課程實施之經驗課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杏玲(2003)〈臺北縣國民中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現況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中勝(2005)〈學校本位課程特色之形象海報設計創作與研究-以臺北市一所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潘道仁(2002)〈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蔡文正(2005)〈學校本位課程評鑑工具設計與實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鍾培音(2001)〈一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行動歷程~以一所小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參、期刊論文

    王嘉陵(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影響因素之評析〉,《教育研究(高師)》,10卷,91年6月。
    王登安(2004),〈社區學習站的規劃與實施─以風櫃斗社區為例〉,《南投文教》,20期,南投縣政府編印。
    余安邦(2002)〈從「社區有教室」到「親子共學」〉,《北縣教育》,44期,2002年12月。
    吳財順(2000)〈社區有教室,處處可學習〉《臺北縣八十九學年度全縣國民中小學『社區有教室』教學方案分區說明會手冊》,臺北縣政府教育局主編。
    吳凱琳(2006)〈中文力Chinese〉,《Cheers雜誌》2006年5月。
    張嘉育(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學校課程自主:一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實例與啟示〉,《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臺北:揚智。
    陳錦煌﹙2001﹚〈序言〉《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建會九十年度社區總體營造年會論文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編。
    陳浙雲(2003)〈從課程觀點檢視「社區有教室」〉《社區有教室-學術研討會論文集Ⅰ》,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3.12.19~20。
    游家政(1999)〈再造「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的圖像──課程綱要的規劃構想與可能問題〉,《教育資料與研究》,26期。
    甄曉蘭、鍾靜(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相關問題及其相應措施之研究〉,《師大學報》,41卷1期。
    《瑞苑鐸芳》(瑞芳國中教師教學研究專輯),第5-8輯,90年7月-93年10月。

    肆、網路資源

    「民視新聞網:臺灣筆記」-「礦工畫家洪瑞麟出生1912.5.7」網頁,http://www.ftvn.com.tw/Topic/CaringTW/TWnotes/0507.htm,擷取日期:2005.10.30。
    胡正文、劉紫彤(2006),「品格教育該由誰來教?」網頁, http://parentschool.so-buy.com/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radio060814&Rcg=20694,擷取日期:2006.08.14。
    「校本資優課程教師培訓教材:創意思維」網頁, http://prod1.e1.com.hk/education1/main.html,2003香港特別行政局教育統籌局,擷取日期:2006.9.17。
    「教育部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網站」網頁,http://addie.et.tku.edu.tw/,擷取日期:2006.6.20。
    陳雅玲(2006)〈搶救臺灣中文力〉網頁,http://yowlab.shps.kh.edu.tw/myfiles/documents/chinese_about.html,擷取日期: 2006.12.15
    教育部〈課程試辦〉,「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網頁,http://teach.eje.edu.tw/9CC/course/course1.php。擷取日期:2006.9.17。
    教育部「國教專業社群網-九年一貫課程」網頁,http://teach.eje.edu.tw/,擷取日期:
    「教育部六大學習網/人文藝術/語文天地」網頁,http://arts.edu.tw/game/game/litGame.php?visited=1,擷取日期:2007.01.20。
    〈詩詞小講堂-詩鐘略述--以吳德功瑞桃齊詩話為對象〉,「網路古典詩詞雅集」網頁,http://www.poetrys.org/phpbb/printview.php?t=7623&start=0&sid=5c92afe8cd807c801497b1a6bf9e51c6,擷取日期:2007.01.20。
    吳吉助校長(2004),〈蘊山水之靈瑞,揚鐸苑之芬芳--瑞芳國中經營計畫〉,「瑞芳國中」網頁,http://163.20.22.1/html/w1.htm,擷取日期:2006.09.01。
    「瑞芳鎮公所-瑞芳旅遊景點」網頁,http://www.rueifang.tpc.gov.tw/travel_line2.aspx,擷取日期:2006.09.01。
    「臺灣碑碣的故事」網頁:http://memory.ncl.edu.tw/tm_new/subject/stela/int.htm,擷取日期:2006.09.01。
    「臺閩地區古蹟資訊網(內政部)」網頁, http://webca.moi.gov.tw/,擷取日期:2006.09.01。
    歐用生(2006)〈落實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網頁,
    http://www.nknu.edu.tw/~edu/new-eduweb/08Learning/,擷取日期:2006.9.17。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