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柯佳伶 Jia-ling Ke |
---|---|
論文名稱: |
雲林縣二崙鄉短期葉菜產銷及其空間建構 |
指導教授: |
陳國川
Chen, Kuo-Chu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8 |
中文關鍵詞: | 二崙鄉 、短期葉菜 、商品鏈 、社會空間 |
英文關鍵詞: | Erlun Township, short-term leafy vegetables, commodity chains, social spac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0 下載:8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雲林縣二崙鄉為全台蔬菜種植面積最大的鄉鎮,其中又以短期葉菜的比例最高,是臺灣重要的短期葉菜生產基地。為瞭解其生產特色以及運銷體系的運作方式,本研究將雲林縣二崙鄉的短期葉菜分為生產端與運銷端兩部分,根據「商品鏈」的研究概念,透過投入產出結構、領域性、治理結構與制度框架四個面向,檢視短期葉菜商品鏈的運作。但過去商品鏈的研究中,多缺乏針對小區域具體的觀察,因此本研究企圖透過區域性的微觀研究,加強商品鏈研究在社會關係、空間及環境的探討。於是筆者將生產端與運銷端的運作分成「人與地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地與地的關係」三個部分,分別從生產的區域差異,以及商品、勞力、技術與資訊流動所形成的社會空間來檢視商品鏈的運作。
研究結果發現,二崙鄉短期葉菜的種植,以家戶為主要單位,家庭成員為勞動力的主要來源,並透過自我剝削維持生計。耕作型態與種類深受自然環境與生物特性影響,人與土地緊密相依。但生產組織缺乏整合、凝聚力不強,社會空間主要以二崙鄉境內為主。在運銷端方面,二崙鄉短期葉菜的運銷管道眾多,可分為傳統運銷、共同運銷與契作,價格主要依據供需決定。傳統運銷依賴既有的社會網絡進行,形成穩固的社會關係;共同運銷的流動性較大;契作則透過合約形成固定的合作關係。商品的運銷範圍主要以台北一市、二市及三重市場為主,對台北市場形成高度的依賴。
透過生產端與運銷端的探討,發現短期葉菜商品鏈中,沒有一個節點可以完全整合或驅動商品鏈,成為一個生產、運銷之間不連續的商品鏈。在社會空間方面,由於距離的障礙,使其社會空間相對而言較為封閉,主要以二崙、西螺一帶為主。
Erlun Township of Yunlin County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production area for short-term leafy vegetables. In order to know the processing features and marketing structures of short-term leafy vegetables, this thesis aims to divide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 Erlun Township into two sections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commodity chains: production end and marketing end. And by probing into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local marketing of leafy vegetables,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mmodity chains, social networks, social space and environment in Erlun Township.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 planting of short-term leafy vegetables in Erlun Township is mainly based on households. The family members are the major sources of work force of farming and they depend on self-exploitation as the means of livelihood. Cultivation types and planting species are decided by the environment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s, in other words; human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land. However, the narrow social space of Erlun Township leads to a loose production system, lacking of integration, and low cohesion.
As for the marketing end of short-term leafy vegetables, there are quite a few marketing channels in Erlun Township such as conventional marketing, co-operative marketing and contract farming. And the prices of short-term leafy vegetables are mainly decided by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the market. Conventional marketing depends on the original social network and has a stable social relationship, while co-operative marketing has a better goods flow. And contract farming can lead to long-term cooperation partnerships between farmers.
The marketing areas for short-term leafy vegetables are mainly around Taipei First Market, Taipei Second Market and Sanchong Market. Upon probing into the production end and marketing end for leafy vegetables,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re is no single node betwee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the farmers to integrate or motivate the commodity chain and make it consecutive. And because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Erlun Township and other townships and the closed social space, which is only around Erlun and Hsiluo, there is a difficulty for the farmers to expand their marketing areas for short-term leafy vegetables.
一、中文
(一)原始資料及官方出版品
中央氣象局(1985-2009),《氣象報告彙編》。臺北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中興大學(1965),《雲林縣土壤調查報告 》。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土壤學系。
行政院主計處(1980),《農林漁牧業普查報告》。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1993),《農漁產品運銷實況調查報告》。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5),《農林漁牧業普查報告》。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農委會(2008),《農業統計年報》。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行政院農委會農糧屬(2007),《民國九十五年臺灣地區農產品批發市場年報》。臺北市:行政院農委會農糧屬,頁18。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9),《農業統計年報》。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2004),《臺灣農產物價統計月報》。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2008),《臺灣農產品生產成本調查報告》。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許文富(2005),《臺灣農家要覽:綜合篇(二)》。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陳國川(2002),《臺灣地名辭書 雲林縣》。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程大學(2000),《西螺鎮志》。雲林縣:雲林縣西螺鎮公所。
雲林縣政府(1940),《雲林縣統計要覽》。雲林:雲林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1987-2009),《雲林縣統計要覽》。雲林:雲林縣政府,
經濟部水利處(2001),《濁水溪沖積扇地表地下水聯合運用總報告 》。臺北市:經濟部水利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9),《臺灣土地改革紀實》。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1967),《臺灣地區農產品批發市場年報》。南投:臺灣省政府農林廳。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1968-1988),《臺灣地區農產品批發市場年報》。南投:臺灣省政府農林廳。
(二)專書(含論文集)
尹樹生(1967),《農業經濟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5),《臺灣農家要覽》。臺北市:行政院農委會。
宋澤萊(1978),《打牛湳村》。臺北市:遠景出版社。
柯志明(1996)〈農民、國家與農工部門關係〉,收於徐正光、蕭新煌編,《臺灣的國家與社會》。臺北市:三民總經銷。
柯志明(2003),《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臺北市:群學出版社。
許文富(2004),《農產運銷學》。臺北市:中正書局。
許文富(2005),《臺灣農家要覽 綜合篇》。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陳文福(2005),《臺灣的地下水》。新北市:遠足文化。
陳國川(2002),《清代雲林地區的農業墾殖與活動形式》。臺北市:師大地理系。
喻聞(2008),《農產品供應鏈案例研究》。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華勒斯坦著、郭方譯(1998),《近代世界體系》。臺北市:桂冠出版社。
黃裕銘、陳鴻基(2006)〈十字花科整合管理〉,收於楊秀珠、黃裕銘編,《肥培管理》。金門: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實驗所。
廖正宏、黃俊傑、蕭新煌(1986),《光復後臺灣農業政策的演變 歷史與社會的分析》。臺北市: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
劉進慶(1992),《臺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市:人間坊總經銷。
蔡碩倉、彭作奎(2005),《臺灣農家要覽 綜合篇(企劃與輔導)》。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鍾仁賜(2006),《綠肥作物栽培利用手冊》。南投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三)期刊論文
王鐘和、林毓雯、丘麗蓉(2001):〈設施栽培之肥培管理問題及因應對策〉,《農業世界》,210:21-26。
吳純宜、蔡永暭(2005):〈網室有機蔬菜連作與輪作之利弊〉,《高雄區農業專訊》,54: 18-19。
林金月(2001):〈臺灣鮮食葡萄之產銷研究〉,《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73:15-30
夏鑄九、劉昭吟(2003):〈越界蘭花:在全球化中重新界定區域與規劃〉,《臺灣社會研究》,49:97-134。
張瑞津(1983):〈濁水溪沖積扇河道變遷之探討〉,《地理硏究報告》,7:85-100。
張瑞津(1985):〈濁水溪平原的地勢分析與地形變遷〉,《地理硏究報告》,11:199-228。
梁炳琨(2007):〈鄉村地理學:後生產主義轉型、在地農業食物與自然—社會關係觀點的探討〉,《中國地理學會會刊》,39:1-20。
梁炳琨(2008):〈農業食物在地化-臺東縣池上鄉米食產業的探討〉,《地理學報》,53:85-117。
許雅斐、潘文欽(2004),〈東石養蚵業的生產與勞動:商品交易下的邊陲地區〉,《政策研究學報》,4:105-138。
許應哲、王俊賢、盧永祥、胡安慶(2009):〈我國農民參與契約產銷之探討〉,《農產運銷》,40:42-53。
陳憲明(1981):〈彰化地區蔬菜集貨圈的空間結構與生產者的空間行為〉,《臺師大地理研究報告》,7:115-128。
陳憲明(1985):〈臺灣青果運銷的區域結構:東勢、卓蘭兩產地市場的例子〉,《臺灣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1:101-125。
黃淑華(1998):〈臺北農產運銷公司果菜批發市場建立電腦拍賣制度之過程與成效〉,《農漁牧產業自動化技術簡訊》,4:4-7。
黃肇家、 黃慧穗、 蔡金玉、陳村(2009):〈葉菜類蔬菜氣調貯藏開發與應用〉,《農業世界》,316:42-51。
黃璋如(2001):〈有機蔬菜之生產者運銷通路與價格研究〉,《農產運銷》,123:42-53,
廖丑(1995):〈二崙鄉主要農產研究報告〉,《臺灣省雲林文獻》,39:35-58。
劉廣泉、許苑培(2007):〈設施內不同十字花科葉菜輪作對後作生育及產量之影響〉,《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62:21-28。
蔡敏嘉、彭武男(1998),〈北部地區設施蔬菜經營效益研究〉,《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報告》,33:45-51。
鄧耀宗(2003):〈臺灣稻作之回顧與展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4:1-23。
賴文龍、蔡宜峰、黃祥慶(1989):〈中部地區主要蔬菜栽培之土壤障害因子調查〉,《臺灣省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24:63-70。
謝仁杰、張錦秀(1997):〈影響菜農採用設施栽培因素探討〉,《農業金融論叢》,38:245-282。
譚鎮中(2001):〈設施土壤肥料問題所在〉,《農業世界》,210:13-21。
(四)研討會論文
王鐘和、林毓雯、邱麗蓉(2002):〈蔬菜園合理施肥及連作障礙因應策略〉,收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主辦(2002)《作物合理化施肥研討會專刊》,臺中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五)學位論文
李宗儒(2009):《供應鏈管理在農產品物流中心之應用》。臺中:國立中興大學農產運銷研究所碩士論文。
谷關喜之(2006):《以農糧體系探討臺灣果樹農家永續發展的可能性:以香蕉、芒果、高接梨為主》。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論文。
卓文君(1998):《設施葉菜類連作障礙之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志如(2007):《農產品產地直銷模式之研究》。桃園: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楨(2008):《從農業糧食鏈探究信義鄉青梅業的產銷關係》。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美雪(2004):《西螺與溪湖果菜市場蔬菜集貨圈結構之比較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崇武(2004):《桃園縣觀音與新屋地區的農業經營特色》。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惠如(2002):《臺南東山和雲林輪被洋香瓜產銷活動的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美芬(2006):《萬丹鄉網室苦瓜農民的生活世界》。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振銘(1995):《臺灣蔬菜運銷通路之效率研究》。臺北: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睿喜(1977):《臺灣蔬菜共同運銷效益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臺灣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琇雯(2005):《以組織經濟學分析農業供應鏈之建立》。臺北: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明怡(2006):《全球化過程中城鄉關係的轉變與鄉村的回應─臺北市和中港溪中上游地區的個案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昭吟(2005):《在全球化中綻放──從蝴蝶蘭跨界商品鏈探討臺灣出口農業的全球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蔡雨汝(2007):《從產銷關係探討宜蘭地區金棗產業的經營變遷》。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碧吟(2003):《由農業資材行的運作看栽培技術的發展與擴散─以屏東平原蓮霧產業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
(一)專書(含論文集)
Barrett H. R., Browne A. W., and Ilbery B. W. (2004): From farm to supermarket:the trade in fresh horticultural produce from sub-Saharan Africa to the United Kingdom,In Hughes, A,& S. Reimer, (2004) , eds , Geographies of Commodity Chains,London: Routledge, pp.19-38。
Cook, I., Crang, P. and Thorpe, M.(2004): Tropics of Consumption:'Getting with the Fetish' of 'Exotic' Fruit,In Hughes, A,& S. Reimer, (2004) , eds , Geographies of Commodity Chains,London: Routledge,pp. 173-192。
Fold, N.(2004)Spilling the beans on a tough nut:liberalisation and local supply system changes in Ghana’s cocoa and shea chains,In Hughes, A,& S. Reimer, (2004) , eds , Geographies of Commodity Chains,London: Routledge,pp.63-80。
Friedland, . H.(1997): 'Creating Space for Food' and 'Agro-Industrial Just-in-Time'. in Goodman D. and Watts M. (1997) , eds , Globalising Food: Agrarian Questions and Global Restructuring, London : Routledge, pp. 226-232.
Gereffi,G, Korzeniewicz M., and Roberto P.(1994):Introduction to commodity chains and global capitalism , in Gereffi, G and, Korzeniewicz M.(1994) , eds ,commodity chains and global capitalism, London: Greenwood Press,pp. 1-14。
Goodman, D., and Watts M. (1997): Global appetite, local metabolism: Nature, culture and industry in fin-de-siècle agro-food systems. in Goodman D. and Watts M. (1997) , eds , Globalizing Food: Agrarian Questions and Global Restructuring. London : Routledge, pp. 1-32.
Hopkins, T.K.,and Wallerstein I.(1994):Conclusions about Commodity Chains,Commodity Chains and Global Capitalism,in Gereffi, G and, Korzeniewicz M.(1994) , eds ,commodity chains and global capitalism, London: Greenwood Press,pp.48-51。
William B., and Watts M. (1997). Agro-industrial just-in-time: the chicken industry and postwar American capitalism. In Goodman D. and Watts M. (1997) , eds , Globalising Food: Agrarian Questions and Global Restructuring ,London: Routledge, pp.192-225.
(二)期刊論文
Coe, N.M., Hess M. , Yeung, H.W.C., Dicken, P. & Henderson, J.(2004):'Globalizing' regional development:a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perspective,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29(4): 468-484。
Hopkins, T.K.,and Wallerstein I.(1986): Commodity Chain in the World Economy Prior to 1800,Review ,10(1) : 157-170。
Marsden, T. K., Cavalcanti, J. S. B.,and Irmaoc J. F.(1996): Globalisation, regionalisation and quality:The socio-economic reconstitution of food in the san francisco valley, rrazi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 5 : 85-114。
Marsden,T., Banks,j. & Bristow,G.(2000):Food Supply Chain Approaches:Exploring their Role in Rural Development,Sociologia Ruralis, 40(4): 424 - 438。
孫習之(1972)〈Photogeologic Study of the Peikang Choshuichi Coastal Plain、 Taiwan〉,《臺灣石油地質》,10:187-200。
(三)研討會論文
Gereffi, Gary and Gary Hamilton (1996 August) :Commodity Chain and Embedded Networks: The Economic Organization of Global Capitalism.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New York.
三、報紙、網站資料
王志弘(民國96年11月3日),搶收爆大量 葉菜價連跌10天,聯合報,C2版雲林縣新聞
地方新聞中心記者(民國96年6月10日)六八雨災 霧峰 稻作倒伏 西螺 蔬菜泡爛,聯合報,A5版話題。
沈娟娟(民國94年3月8日),霜害 菠菜長白斑 茼蒿漲到70元,聯合報,C2版雲林縣新聞。
沈娟娟(民國94年6月16日),青蔥上周40元 昨天84元 菜價漲翻天 避免進貨品質差 菜販殺到田裡搶貨,聯合報,C2版雲林縣新聞。
經濟日報(民國61年12月16日),農業生產專業區 政府擇定十五處 下月開始作業,經濟日報,02版。
零修謙(民國60年9月26日),瓜園巡禮,經濟日報,第10版。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統計月報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7820
農委會統計室農業統計要覽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2605
農情報告資源網http://agr.afa.gov.tw/afa/afa_frame.jsp
行政院農委會網站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21701
農產貿易統計查詢系統http://agrapp.coa.gov.tw/TS2/TS2Jsp/Index.jsp
農業產銷班組織體系資料服務系統http://agrapp.coa.gov.tw/agr-Sed/agrJsp/login.jsp
農產品交易情報站http://amis.afa.gov.tw/default.asp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進出口統計資料庫http://cus93.trade.gov.tw/fsci/
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CSCMP)http://cscmp.org/default.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