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邱丹霓 CHIOU, Dan-Ni |
---|---|
論文名稱: |
廖峻「三百六十行」系列口頭表演文本研究 Oral Performance Text of "The Hundreds Jobs" by Liāu,Tsùn |
指導教授: |
陳龍廷
Chen, Long-Ting |
口試委員: |
呂興昌
黃裕元
呂美親
陳龍廷
Chen, Long-ting |
口試日期: | 2022/01/17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畢業學年度: | 11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1 |
中文關鍵詞: | 口頭文學 、表演文本 、廖峻 、餐廳秀 |
英文關鍵詞: | Liāu,Tsùn, oral literature, performance-text, restaurant's talk show |
研究方法: | 田野調查法 、 表演文本整理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366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17 下載:1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980年代是餐廳秀風行的時代。在西餐廳,觀眾可以邊用餐邊看脫口秀表演,後來因大受歡迎還錄製成錄音帶販售,紅遍全台。而「餐廳秀」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廖峻(廖滋源)。
本文首先要研究是廖峻的成長歷程以及餐廳秀崛起,其次廖峻的創作靈感來源與相關有聲作品,最後就是他所錄製的《三百六十行》系列。這系列共38個單元,闡述不同職業、不同面相的情境故事。本論文將了解與廖峻共同合作的女藝人,分別為高玉珊、王莉、許秀年。他們三人都曾經是炙手可熱的電視歌仔戲明星或歌廳藝人,在這個時代為什麼會受邀來共同演出?而表演文本所再現的這些職業,反映著什麼樣的社會現象?並探討其口頭表演如何活用語言的發音差、諧音、雙關,將其變成一種表演?如何透過不同國家的外來語來製造笑料,設計出只有台灣人才懂得的「梗」?而旋風式的火紅為什麼後來會走向衰退?
透過研究其作品,可以讓我們尋找到語言的趣味可愛之處。因此筆者盡力將其口頭表演藉由文字記錄下來,進而分析其中的奧妙。透過整理後的口頭書面化資料,可提供更多語料,幫助學習台語的人了解關於台語的語音差異、語言轉換、語言混雜等現象。相信對於母語文學、口頭藝術、語言學的研究及推廣,具有相當的意義。
The so-called “Restaurant’s Talk Show”, which provides the performance that audience could watch while dining at western restaurants in 1980s’ Taiwan. Because of the popularity, those shows were also recorded as audio tapes to distribute. Liāu Tsùn, whose real name is Liāu Tsu-guân, was famous as a great figure at that time.
By analyzing Liāu Tsùn’s grown-up development, his Restaurant’s Talk Shows, some oral-performances which motivated him and the most important one, his masterpieces “The Hundreds Jobs”. His work is made up of 38 units which elaborates different jobs and contexts. This articles also explores 3 celebrities on Restaurant’s Talk Show, TV and Taiwanese Opera, such as Kau Yusan, Yuli and Khoo Siuni. Why they were invited to cooperate. And the rhetorical techniques of his oral performances to elaborate different jobs as well as the reflection of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How did he use different languages to form a performance and present the main character of the show? How did he use the paronomasia of languages, crack jokes through various foreign languages as well as design the "punch line" that only Taiwanese could understand? However, after the Taiwan-famous to what extent it came to a declination of the show.
By studying his works, this research finds out fascinating facts of the Taiwanese language. Not only record his oral performance as much as possible by text, but analyze them thoroughly. Through the collated oral materials, more corpus could be provided to help Taiwanese learner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ronunciation, language conversion, and mixed language. Those works are considerable significances and promotions for the local oral literature, mother-tongue literature, and linguistics.
一、專書
陳龍廷《台灣布袋戲口頭文學研究(上)》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5。
陳龍廷《台灣布袋戲口頭文學研究(下)》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5。
陳龍廷《臺灣布袋戲創作論:敘事.即興.角色》高雄:春暉出版社,2013。
查理德.鮑曼(Richard Bauman)《作為表演的口頭藝術》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陳龍廷《聽布袋戲-一個臺灣口頭文學研究》高雄:春暉出版社,2008。
George Lakoff & Mark Johnson《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周世箴譯注,台北:聯經出版社,2006。
鄭良偉《走向標準化的台灣話文》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89。
陳龍廷《發現布袋戲:文化生態.表演文本.方法論》春暉出版社,2010。
林鋒雄《布袋戲「新興閣鍾任壁」技藝保存計畫報告書》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出版,1999。
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高名凱(譯)。臺北:弘文館出版社,1985。
小川尚義《台日大辭典》,台灣總督府編,上:1931,下:1932。
王友蘭、王友梅《弦鼓唱千秋舌間畫人生:臺北市說唱藝術發展史》,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2012。
施如芳,《舞靈戲精: 小咪的華麗轉身 陳鳳桂生命史》,中華民國政府出版品,2016。
紀寶如口述、魏棻卿撰述《愛,逆轉勝》,啟示出版社,2012。
鍾明德,《從貧窮劇場到藝乘: 薪傳葛羅托斯基》,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7。
姚一葦,《戲劇原理》,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2。
姚一葦,《詩學箋註》,台北:中華書局,1966。
賀熊美黛,《歌壇活字典意難忘美黛傳》,賀賢琳出版,2020。
邱坤良《陳澄三與拱樂社:台灣戲劇史的一個研究個案》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2001。
黃宣範《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2005。
二、論文/期刊
陳龍廷〈臺灣布袋戲的即興創作及其特質〉《民俗曲藝》181期,2013年09月。
陳龍廷〈商業機制•區隔策略:臺灣布袋戲商業劇場 1946–1960〉《民俗曲藝》199期,2018年03月。
陳龍廷〈流浪的奇遇與糊塗的慧黠:郭大誠台語歌謠的口白藝術〉,《臺灣風物》61卷2期,2011年06月。
劉南芳〈台灣歌仔戲中程式語言的作用:以歌仔戲「活戲」演出為例〉《台灣文學研究》3期 ,2012年12月。
賴崇仁《台灣閩南語笑科劇唱片研究》,台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5年01月。
陳龍廷〈臺灣布袋戲活跳跳的台語〉,《海翁台語文學教學季刊》 11期,2011 年03月。
陳龍廷〈聆聽文學的聲音-布袋戲對臺灣口頭文學的意義〉,《臺灣文學館通訊》17期,2007年11月。
陳龍廷《臺灣布袋戲的口頭文學研究》,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5月。
陳龍廷〈臺灣布袋戲的口頭表演美學〉,《海翁臺語文學》53期,2006年05月。
翁鈺清、 張津綺、林慧慈、陳聿琦〈淺探歌廳秀-以高雄藍寶石大歌廳為例〉,《高雄文獻》3卷4期,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出版,2013年12月。
黃如莉《江黑番布袋戲口頭文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07月。
張夢瑞〈錦歌繁弦夢一場──「秀場文化」話滄桑〉,《臺灣光華雜誌》,2004年2月。
張毓玹《報紙•唱片•廣播劇:陳和平的歌謠論戰與台語實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07月。
葉嘉中《拱樂社內臺連本歌仔戲劇本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7年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