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江淑君 CHIANG- Shu-chun |
---|---|
論文名稱: |
魏晉論語學之玄學化研究 The Metaphysicization of the Confucian Analects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
指導教授: |
戴璉璋
Dai, Lian-Zhang 楊祖漢 Yang, Tsu-H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畢業學年度: | 86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論語學 、玄學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7 下載:10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儒家經部的典籍裏,不僅僅存在著經學方面的問題,同時也蘊涵有哲學的問題。時 代的賡續發展中,經部典籍的注解義疏不曾中斷,同一部經書在不同時代擁有不同的注解 義疏者,經過了再詮解、再創造,個中的義理內涵也往往呈現不同的思維樣貌。筆者所要 釐清的是,這些注解義疏者背後立論的依據與標準是什麼﹖他們為何要如此詮解﹖因此, 研究同一部經書在各個時代的不同注解,同樣也能導引出哲學問題。如果我們硬要把哲學 與經學完全分開,便會割裂學術的完整性。從史志、公私家藏書目中可以發現,先秦以後 注解《論語》的人並不少,假使我們後設地分析歷代《論語》的經解思想,將可以進一步 清楚地瞭解儒家思想在歷史的縱深裏,它所呈現出的圖象是如何﹖經典在與不同的時代氛 圍對話之後,其所產生的微妙變化,是有目共睹的。這種經學思想的演變,不僅在哲學史 裏不被注意,經學史中也是浮光略影。因此,我們若能循著此一思路去建構論語學流變的 軌跡,必也能碰觸到一些相關性的哲學問題。這對中國哲學研究者來說,當為另一種面相 的發掘。魏晉玄學家除依附《周易》做玄理的闡述外,《論語》由於言簡意賅,也常被做為抒 發玄理的工具。當時略具聲名的玄學家大半有《論語》的相關著作。例如:何晏有《論語 集解》、王弼有《論語釋疑》、郭象有《論語體略》與《論語隱》等。這些人平時多是玄 理的思考,當他們在為儒家經典的主要代表––《論語》下注腳時,是否能夠完全屏棄玄 趣的夾纏,而使《論語》精神真實的呈現,這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另外,陳群、周生烈 、王朗、李充、孫綽、衛瓘、欒肇、繆播、繆協、江熙、張憑、殷仲堪、蔡謨等人也注解 《論語》,在「聃周當路,與尼父爭塗」(《文心雕龍‧論說篇》)的存在氛圍下,他們 是否能夠不受時代思潮的籠罩,不帶點玄學況味的面對儒家經典內部的義理血脈﹖會不會 有「以玄釋經」的現象發生﹖這都是在學術的思想範圍內應該進一步開發探索的。 本論文擬由以下七章進行論述: 第一章〈緒論〉,首先乃就本論文問題意識的形成作一簡要的說明,茲分為「問題的 發端」與「問題的提出」;其次,則是「研究對象與範圍的貞定」以及「研究方法與進路 的說明」。 第二章〈時代學術氛圍的省察〉,首先就「儒道結合的開端及其發展」,做一個縱向 的歷史性的探討,進而反思兩漢、魏晉儒道關係的不同。其次,則論述魏晉時代課題「儒 道會通」的提舉及其影響。因為魏晉學術底質主要以玄學為主軸,筆者將深入探究當時道 家思想全面興盛的概況,並由一宏觀的視野,將其時文化各個層面所受玄風影響的圖象勾 勒出來,進而論證在玄學的思潮漫衍之下,儒家經典亦難免受其滲透的可能。 第三章〈《論語》解經家的玄儒性格〉,主要從史料傳記中探討幾個重要解經家的學 術風格及其與玄學的關係。他們之中有的是頗負聲名的玄學家、清談家,與玄學的關係自 不待言。就算不是玄學家、清談家,他們的學術特色亦往往是儒玄兼綜的趨向,這樣的學 術性格,自然也是造成他們援道入儒的原因之一。此第二、三章的研究當有助於我們後設 反省魏晉論語學之所以玄學化的原因。第四章至第六章是對於《論語》經解內部義理思想直接的分析與省察,擬嘗試從魏晉 《論語》經解中,抽絲剝繭地建構出其玄化的「聖人觀」、「政治觀」以及「天人觀」等 理論思維,並實際與玄學思潮下的觀點相對照,考察其理論顯現一致之處,以論其受玄思 影響的結果。在每章第三節中,亦宏觀性地就儒道義理方向的差異,比較其「聖人觀」、 「政治觀」、「天人觀」思想精神的不同,並在各個單元中分析其注解失當的可能,且加 以批判評議。第七章《結論》,則對本論文研究最後的成果作一說明,並以「接受理論」的角度對 本論文所衍生的「傳統經典」與「注疏系統」間的一些相關問題進行檢討,進而對本論文 在玄學史以及《論語》學史上的定位加以評估。最後,則是對於本論文未來研究方向的期 許與說明。〈附錄〉則是對無法歸入各個單元中討論,卻又明顯具有玄解況味的經解,吸 納作為「附錄」部分,以加強筆者對此研究議題的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