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田騏嘉
Tien, Chi-Chia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國家對蘭嶼土地的控制及影響
National Government Land Control in Lanyu During Japanese Rule and Its Impact
指導教授: 張素玢
Chang, Su-B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0
中文關鍵詞: 蘭嶼紅頭嶼達悟族土地流失高砂族保留地山地保留地
英文關鍵詞: Orchid Island, Kōtōsho, Tao, The Loss of Land, Takasago Reserve, Aboriginal Reserve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98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10下載:5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第一個實質統治蘭嶼的國家─日本,如何透過理蕃政策、土地調查等手段控制蘭嶼的土地與達悟族(日治時期稱「Yami」),以及日治時期所制定的土地相關法規、土地利用方式如何延續至戰後,並隨著時局鉅變進而成為蘭嶼土地大量流失的源頭。有關蘭嶼的先行研究多以人類學、民族學為主,歷史學相對缺乏;探討蘭嶼土地問題的研究亦多以戰後為時間斷限,然而筆者爬梳日治時期的史料文獻後,發覺土地被侵占或不當利用的源頭就在日治時期。
      在大航海時代展開前,蘭嶼達悟族和語言、文化相近的巴丹群島Ivatan人交流最為頻繁,即使兩地於三百多年前因紛爭導致交流停滯,而臺灣陸續受到荷蘭、西班牙、鄭氏與清帝國的統治,蘭嶼依舊處於遺世獨立的狀態。直到1874年牡丹社事件爆發,清帝國施行開山撫番政策,蘭嶼也在1877年被象徵性地納入清帝國版圖,並由恆春縣管轄,而此舉即為1895年蘭嶼被劃入日本帝國領土的關鍵。
      日本帝國是第一個實質統治蘭嶼的國家,由於沒有前朝相關施政紀錄可沿襲或參考,便在1897年先派出探險隊調查蘭嶼(紅頭嶼)自然環境、物產及族群等,發現蘭嶼對日本無多少殖產之利,加上地處偏遠、蕃情穩定,所以在1908年由派出所改制為駐在所、1909年由蕃地轉為普通行政區,官方對蘭嶼的理蕃脈絡皆異於其他臺灣原住民族,而自成一格。
      本研究發現臺灣總督府從未明令將蘭嶼設為人類學保留地而放棄開發,且官方在各時期對蘭嶼的開發不曾停滯,並因應時勢改變對蘭嶼殖產的需求。臺灣總督府所制定的高砂族保留地制度,雖然未在日治時期造成顯著影響,但卻因戰後國民政府撤退來臺的情勢變化下,使得蘭嶼轉為安置龐大軍需人口與重刑犯的地方。戰後國民政府承襲自高砂族保留地的山地保留地制度,雖然原意是為維護原住民生計,卻允許公家機關及各級學校經呈准後使用保留地,在國家需求與國家特權相互交織下,使日治時期的法令條文轉為大量蘭嶼土地「流失」的關鍵。
      本研究分析蘭嶼土地被侵占或不當利用的根源及現今面臨的土地爭議,發現若只分析戰後的法規和現象無法了解問題癥結,因山地保留地的「原型」即承襲自日治時期的高砂族保留地。因此若要解開部落之於國家、傳統領域之於國土間的矛盾與紛爭,就必須探討日治時期國家對蘭嶼土地的控制及影響,方能找到現今蘭嶼土地爭議的脈絡與源頭。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olicies and methods used in controlling the land and people (the Tao people; in older literature called the Yami people) of Lanyu by the Japanese, the first government to hold substantive rule over the island, as well as how land regulations and utilization persisted after World War II, resulting in the large-scale loss of land on the island. Previous research on Lanyu-related subjects has been concentrated heavily on the fields of 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 with historical studies a relative paucity; moreover, studies on land appropriation issues in Lanyu are almost singularly centered upon post-WWII governance. After researching historical documents pertaining to Lanyu from the Japanese rule era, the present author has found that the loss of land in Lanyu owing to misappropriation actually has its origins during the Japanese period.
     Long before the Age of Exploration, the Tao people of Lanyu had frequent interaction with the Ivatan people of the Batanes archipelago, who shared a similar language and customs. After this interaction ceased three centuries ago, owing to disagreements between the peoples, Lanyu became an island cut off from the rest of the world, even as the island of Taiwan itself came under the rule of the Dutch, the Spanish, the Kingdom of Tungning, and finally the Qing Empire. Only until after the Mudan Incident of 1874 did the Qing government begin their policy of “pacifying the aboriginals”, and Lanyu was symbolically annexed into the Qing Empire in 1877, und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Hengchun Prefecture. This was what resulted in Lanyu becoming part of the Japanese empire in 1895 after the First
    Sino-Japanese War.
      Being the first government to hold substantive rule over Lanyu, no prior governmental records or documentation was available to the Japanese, and an expedition was sent to the island (called Kōtō-sho in Japanese) in 1897 to assess the environment, resources, and people there. The expedition concluded that the island held little value for the Japanese; because of its remote location, and the unrebellious nature of the aboriginals, the Japanese presence was reduced in 1908 from a police precinct to a police garrison, and in 1909 the island was reclassified from an “aboriginal land” to a norm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The governance of the Lanyu locals was unique, with the Japanese applying a different system compared
    to all other Taiwanese aboriginal peoples.
      In this study, we find that the Japanese Governor-General of Taiwan never ceased development of Lanyu because of its official status as an ethnological reserve area off limits to the public, with development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ing necessities of the time. Even though the Takasago (Taiwanese aboriginal) reservation system under the Governor-General of Taiwan never had much impact during Japanese rule, the situation changed when the Nationalist (KMT) government relocated to Taiwan after defeat in the Chinese Civil War, with Lanyu becoming a place to house large numbers of military personnel and convicted felons.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retained the Takasago reserve system established by the Japanese; although its purpose was ostensibly to ensure the livelihoods of the aboriginal peoples, 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and schools could apply for use of reserved lands, and the legacy Japanese regulations became the cause for the mass misappropriation of land in Lanyu, with national needs and elite
    privileges combining to appropriate lands.
      We find that post-WWII laws and circumstances do not hold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root of land misappropriation,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 in Lanyu today, since the prototype of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s aboriginal reserve system lies in the Japanese Takasago reserve system. If we seek to understand the paradoxes pertaining to the conflict between tribes and national governments, and between traditional life and state-owned lands, we must first understand how the land of Lanyu was controlled under Japanese rule and its lasting impact; only then will we be able to elucidate the origins of the conflicts of today.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史料 14 第四節 章節架構 18 第二章 從巴丹文化圈到帝國版圖圈 21 第一節 蘭嶼的自然環境 21 第二節 遺世獨立的島嶼 24 第三節 部落與帝國的相遇  35 小 結 50 第三章 日本帝國對部落土地的控制 51 第一節 國家力量的進入 52 第二節 「人」與「地」的重新定義 66 第三節 理蕃政策下的活口  77 小 結 90 第四章 日本帝國對部落土地的影響 91 第一節 朦朧統治下的部落 91 第二節 二戰下的島嶼 100 第三節 政權交替下的島嶼 109 小 結 119 第五章 結論 121 參考書目 125

    參考書目

    一、史料
    《申報》
    《台灣遞信》
    《北回帰線》
    《衛生雜誌》
    《臺東廳報》
    《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
    《臺灣時報》
    《臺灣總督府府(官)報》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入澤㴉編著
      1925 《臺東廳人名要鑑》。臺東廳:東臺灣宣傳協會。
    小泉鐵著,黃稔惠譯
      2014[1932] 《蕃鄉風物記》。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4[1933] 《臺灣土俗誌》。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毛利之俊(毛利史郎)
      1933 《東臺灣展望》。臺東:東臺灣曉聲會。
    井出季和太著,郭輝編譯
      1977[1937] 《日據下之臺政(卷二)》。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伊能嘉矩著,溫吉編譯
      1957[1904] 《臺灣番政志(一)(二)》。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伊能嘉矩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譯
      2011[1928] 《臺灣文化志》。臺北:臺灣書房。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註
      2012 《臺灣踏查日記(上)伊能嘉矩的臺灣田野探勘》。臺北:遠流出版 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江樹生譯註
      2002 《熱蘭遮城日誌(一)》。臺南:臺南市政府。
      2002 《熱蘭遮城日誌(二)》。臺南:臺南市政府。
    村上直次郎原譯,郭輝中譯,王詩琅、王世慶校訂
      1970 《巴達維亞城日記(二)》。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岩城龜彥
      1936 《臺灣の蕃地開發と蕃人》。臺北:理蕃の友。
    周惠民主編、余萬居初譯、黃淑芬校譯
      2011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高砂族調查書‧蕃社概況》。臺北:
    中央 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胡傳纂輯
      2006 《臺東州采訪冊》。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事業
    股份有限公司。
    陳倫炯著
      1987 《海國聞見錄》。臺北:大通書局。
    夏獻綸審定
      1984 《臺灣輿圖並說》。臺北:成文出版社。
    鳥居龍藏著、東京帝國大學編纂
      1902 《紅頭嶼土俗調查報告》。東京:東京帝國大學。
    鳥居龍藏著、楊南郡譯註
      2012 《探險臺灣:鳥居龍藏的臺灣人類學之旅》。臺北:遠流出版事業
    股份有限公司。
    鳥居龍藏著、林琦翻譯、余光弘校訂
      2016 《紅頭嶼土俗調查報告》。臺北:唐山出版社。
    鹿子木小五郎
      1985[1912] 《臺東廳管內視察復命書》。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鹿野忠雄著、
      1995[1946] 《東南亜細亜民族学先史学研究(上)(下)》。臺北:
    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鹿野忠雄著、宋文薰譯
      1984 《臺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鹿野忠雄著、余萬居譯
         《紅頭嶼雅美族與飛魚》。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藏。
    鹿野忠雄著,楊南郡、李作婷譯註
      2016 《東南亞細亞民族學先史學研究(上)(下)》。新北:原住民族
    委員會。
    屠繼善纂修、王志楣點校
      2007 《恆春縣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事業股份
    有限公司。
    森丑之助著、楊南郡譯註
      2000 《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
    森於菟
      1941 《南方拓植衛生指針》。臺北:臺灣南方協會。
    黃叔璥著
      1984 《臺海使槎錄》。臺北:大通書局。
    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硏究室調查,楊南郡譯註
      2011 《臺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硏究‧第一冊本文篇》。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南天書局。
      2012 《臺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硏究‧第二冊資料篇》。臺北:行政院
    原住民族委員會、南天書局。
    臺東廳編
      1985 《臺東廳要覽(一)》。臺北:成文出版社。
      1985 《臺東廳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臺北:成文出版社。
      1985[1936] 《臺東廳勢一覽》。臺北:成文出版社。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60 《臺灣番事物產與商務》。臺北:臺灣銀行。
      1987 《臺灣府輿圖纂要、臺灣地輿全圖(合訂本)》。臺北:大通書局。
      1994 《臺灣歷史文獻叢刊:清季申報臺灣紀事輯錄(一)》。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
      1946 《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戶口調查(歷年高山族戶口)》。
    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
    臺灣總督府編
      1896-1942 《臺灣總督府府報》。臺北: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編
      1985 《臺東殖民地豫察報文》。臺北:成文出版社。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
      1939 《高砂族授產年報‧昭和11年度至昭和13年度》。臺北:臺灣總督
    府警務局。
      1942 《高砂族授產年報‧昭和14年度至昭和16年度》。臺北:臺灣總督
    府警務局。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編
      1993 《理蕃の友》三卷。東京都:緑蔭書房。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編
      1912 《臺灣蕃社戶口一覽(明治44年12月調)。臺北:臺灣總督府民
    政部蕃務本署
      1918 《蕃社戶口(大正6年)》。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
      1922 《蕃社戶口(大正4、7、9至10年)》。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
    蕃務本署。
      1925 《蕃社戶口(大正11至13年)》。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
    本署。
      1928 《蕃社戶口(大正14至昭和2年)》。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
    蕃務本署。
      1931 《蕃社戶口(昭和3至昭和5年)》。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
    本署。
      1938 《蕃社戶口(昭和6至12年)》。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
    本署。
      1943 《蕃社戶口(昭和13至17年)》。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
    本署。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陳金田譯
      1997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一卷》(又名《理蕃誌稿》)。
    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陳金田譯
      1999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二卷(上)》(又名《理蕃誌
    稿》)。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宋建和譯
      1999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二卷(下)》(又名《理蕃誌
    稿》)。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吳萬煌、古瑞雲譯
      1998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三卷》(又名《理蕃誌稿》》。
    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9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四卷》(又名《理蕃誌稿》)。
    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稻葉直通、瀨川孝吉原著,野人、姍姍合譯
      1953 《紅頭嶼》,《臺灣風物》3(3): 1-67。

    二、專書
    Anthony Giddens著,田禾譯,黃平校對
      2000 《現代性的後果》。南京:譯林出版社。
    Inez de Beauclair(鮑克蘭)
      1971 Studies on Botel Tobago & Yap(中譯名:《蘭嶼‧雅浦
    土著研究》)。臺北:東方文化書局。
    Charles LeGendre(李仙得)原著、黃怡譯
      2012 《南臺灣踏查手記》。臺北:前衛出版社。
    Charles LeGendre(李仙得)著,羅效德、費德廉中譯
      2013 《李仙得臺灣紀行》。臺南:臺灣歷史博物館。-
    J. W. Davison(達飛聲)原著,陳政三譯註
      2014 《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南天
    書局有限公司。
    Douglas L. Fix(費德廉)著、羅效德譯
      2006 《看見十九世紀臺灣─十四位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臺北:
    如果出版社。
    Eric R. Wolf(艾立克‧沃爾夫)著、賈士蘅譯
      2003 《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Europe and the People
    Without History)。臺北:麥田出版社。
    山崎柄根原著、楊南郡譯註
      1998 《鹿野忠雄:縱橫台灣山林的博物學者》。臺北:晨星出版社。
    王世慶等編纂
      2001 《臺東縣史:大事篇(上)》。臺東:臺東縣政府。
    王世慶編纂
      2001 《臺東縣史:政事篇》。臺東:臺東縣政府。
    戈思明主編
      2005 《海洋臺灣─人民與島嶼的對話》。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矢內原忠雄著、林明德譯
      2004 《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
    基金會。
    李玉芬
      2002 《綠島的區位與人文生態的變遷》。臺東:東臺灣研究會。
    余光弘、董森永
      1998 《臺灣原住民史‧雅美族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吳永華
      2004 《臺東廳動物誌》。宜蘭:台灣自然史研究室。
    呂理政主編
      2006 《帝國相接之界:西班牙時期臺灣相關文獻及圖像論文集》。
    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呂理政、魏德文主編
      2006 《經緯福爾摩沙:16-19世紀西方繪製臺灣相關地圖》。臺北:
    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李毓中編著
      2006 《西班牙在艾爾摩莎》。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沈呂巡、馮明珠主編
      2011 《百年傳承走出活路:中華民國外交史料特展》。臺北:國立故宮
    博物院。
    近藤正己著、林詩庭譯
      2014 《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上)(下)》。臺北:國立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邱寶琳
      2012 《原著民土地權之探討─以花蓮太魯閣族為例(上)(下)》。
    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林呈蓉
      2006 《牡丹社事件的真相》。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孟祥翰纂修
      2001 《臺東縣史:開拓篇》。臺東:臺東縣政府。
    林修澈編著
      2004 《南庄事件與日阿拐:透過文獻與追憶的認識》。苗栗:苗栗縣
    文化局。
    林修澈著
      2007 《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南庄事件:根據《臺灣總督府檔案》的理
    解》。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林熊祥編
      1984 《蘭嶼入我版圖之沿革》。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胡台麗
      2003 《文化展演與台灣原住民》。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陳玉美
      2001 《臺東縣史:雅美族篇》。臺東:臺東縣政府。
    陳明仁
      2005 《東台灣歷史再現中的族群與異己─以胡傳之《台東州采訪冊》的
    原住民書寫為例》。臺北:稻鄉出版社。
    夏本奇伯愛雅(周宗經)
      1992 《釣到雨鞋的雅美人》。臺中:晨星出版社。
      1995 《雅美族的社會與風俗》。臺北:臺原出版社。
      1996 《雅美族的古謠與文化》。臺北:常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4 《蘭嶼素人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夏黎明等撰述
      1999 《臺灣地名辭書‧卷三:臺東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夏黎明、顏維廷、王俊翰、曾喜悅、洪敏容撰文
      2008 《放逐孤島的他者:蘭嶼、農場、管訓隊與外省老兵的生命史》。
    臺東:臺東縣政府。
    馬列亞弗斯‧莫那能
      2010 《美麗的稻穗》。臺北:人間出版社。
    席萳‧嘉斐弄(Sinan-Jyavizong)
      2009 《達悟族宗教變遷與民族發展》。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秦孝儀主編、張瑞成編輯
      1990 《光復臺灣之籌畫與受降接收》。臺北:國民黨黨史會出版。
    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鹿野忠雄、國分直一等原著,楊南郡譯著,
      2005 《台灣百年曙光:學術開創時代調查實錄》。臺北:南天書局有限
    公司。
    國立臺東專科學校(顧超光計畫主持)
      2011 《臺東縣軍眷聚落生命史訪查計劃》。臺東: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曹永和
      2000 《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張瑞成編輯
      1990 《抗戰時期收復臺灣之重要言論》。臺北:國民黨黨史會。
    黃旭
      1998 《雅美族之住居文化及變遷》。臺北:稻鄉出版社。
    楊政賢
      2012 《島、國之間的「族群」─台灣蘭嶼Tao與菲律賓巴丹島Ivatan
    關係史的當代想像》。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楊南郡譯註
      2002 《臺灣百年花火》。臺北:玉山社。
    楊貴三、沈淑敏
      2010 《臺灣全志‧卷二:土地志‧地形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鄭政誠
      2005 《認識他者的天空─日治時期原住民觀光行旅》。臺北縣:博揚文化
    事業有限公司。
    鄭梓
      1994 《戰後臺灣的接收與重建─臺灣現代史研究論集》。臺中:新化圖書
    有限公司。
    蔡友月
      2009 《達悟族的精神失序:現代性、變遷與受苦的社會根源》。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衛惠林、劉斌雄
      1962 《蘭嶼雅美族的社會組織》。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劉鳳翰
      1997 《臺灣史研究論叢3 日軍在臺灣(上)(下)─一八九五至
    一九四五年的軍事措施與主要活動》。臺北縣:國史館。
    鍾堅
      1996 《臺灣航空決戰》。臺北:麥田出版社。
    戴寶村
      2011 《台灣的海洋歷史文化》。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顏愛靜
      2013 《土地資源概論》。臺北:五南。

    顏愛靜、楊國柱
      2004 《原住民族土地制度與經濟發展》。臺北:稻鄉出版社。
    顏英娟譯著、鶴田武良譯
      2001 《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下)》。臺北:雄獅圖書
    股份有限公司。
    藤井志津枝
      2010 《理蕃─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理蕃政策》。臺北:文英堂出版社。
    關曉榮
      2007 《蘭嶼報告1987-2007》。臺北:人間出版社。

    三、專書論文 / 期刊論文 / 研討會論文
    Inez de Beauclair
      1958 Fightings and Weapons of the Yami of Botel
    Tobago,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5(《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pp87-114。
    三冨正隆
     2012 〈臺灣蘭嶼雅美族社會的民俗方位與地名〉,收於滿田彌生、蔣斌主
    編,《原住民的山林及歲月:日籍學者臺灣原住民族群、生活與環境研
    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頁319-344。
    王學新
      2012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將蕃地編入普通行政區域的考量標準〉,《國
    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報》94。
    王學新、許守明
      1999 〈日據時期東臺灣地區原住民勞動力之利用〉,收於夏黎明主編,
    《東臺灣研究:族群‧歷史與空間專號》4: 35-72。
    近藤正己著、林果顯譯
      2012 〈「皇民化」政策的形成〉,收於薛化元主編,《近代化與殖民:日
    治臺灣社會史研究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頁535-
    582。
    吳密察
      1993 〈蕃地開發調查與「蕃人調查表」、「蕃人所要地調查書」〉,收於
    《臺灣史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
    系。頁209-262。
    吳豪人
      2012 〈「野蠻」的復權:台灣修復式正義與轉型正義實踐的困境與脫困之
    道〉,《臺灣人權學刊》1(3): 67-93。
    汪明輝
      1998 〈原住民的空間策略—分享與共有台灣:一個內在研究者關於原住民領
    域的幾點思考〉,收於臺灣師大人文教育中心編,《台灣原住民文化
    與教育之發展》。台北:臺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頁205-
    245。
    李宗信
      2015 〈日治時代小琉球的動力漁船業與社會經濟變遷〉,國立臺南大學
    《臺灣文化研究所學報》,頁67-113。
    李毓中
      2013 〈從臺灣的鄰島到鄰國:西方古地圖中的「巴丹(Batan)」島與
    「巴士(Bashe)」海峽名稱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
    臺灣》6: 27-48。
    林玉茹
      2002 〈國策會社的邊區開發機制:戰時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在東臺灣的經營
    管理系統〉,《臺灣史研究》9(1): 9-10。
      2003 〈國家與企業同構下的殖民地邊區開發:戰時「臺拓」在東臺灣的農
    林栽培業〉,《臺灣史研究》10(1): 85-139。
    林秋綿
      2001 〈臺灣各時期原住民族土地政策演變及其影響之探討〉,《臺灣土地
    研究》2: 23-40。
    胡正恆、余光弘
      2007 〈蘭嶼的地名:蘭嶼地誌資料庫介紹〉,《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資料彙編》20: 185-244。
    洪敏麟
      1978 〈光緒二十三年臺東廳吏之蘭嶼探查史〉。《臺灣文獻》29(1):
    1-15。
    夏黎明
      2000 〈臺東農場:一個國家的觀點〉,收於李美貞編輯,《東臺灣鄉土文
    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89-303。
    夏鑄九、陳志梧
      1988 〈臺灣的經濟發展、蘭嶼的社會構造與國家公園的空間角色〉,發表
    於臺中東海大學主辦之現代科技與應用研討會都市計畫及發展組,會
    議時間:1988年10月24日。
    張素玢
      2004 〈移民、環境與疾病--以臺灣花蓮港廳日本移民村為例
    (1909∼1917)〉,《淡江史學》15: 169-196。
    黃文儀
      2006 〈台灣學的曙光-人類學三傑與台大土俗教室〉,收於經典雜誌編
    著,《臺灣人文四百年》,頁112。
    黃唯玲
      2012 〈日治時期「平地蕃人」的出現及其法律上待遇〉,《臺灣史研究》
    19(2): 99-150。
    黃清琦
      2013 〈牡丹社事件的地圖史料與空間探索(上)(中)(下)〉,《原住
    民族文獻》8(電子期刊)。
    楊政賢
      2012 〈島、國之間的「族群」:臺灣蘭嶼Tao與菲律賓巴丹島Ivatan的口
    傳歷史〉,《南島研究學報》3(1): 27-53。
    蔡志偉
      2007 〈臺灣的南島民族外交〉,《臺灣國際研究季刊》3(3): 161-
    186。

    四、學位論文
    于仲誼
      2001 〈原住民土地權利----兼論臺灣當前對原住民土地權利的保障〉。臺
    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石丸雅邦
      2008 〈臺灣日本時代的理蕃警察〉。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博士論
    文。
    李文良
      2001 〈帝國的山林─日治時期臺灣山林政策史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沈德汶
      2007 〈日治時期臺灣浮浪者取締制度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
    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樹欉
      2000 〈臺灣原住民族土地財產權制度變遷之研究─日治時期迄今從共同所有
    到個別所有的演變〉。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博士論文。
    周茂春
      2011 〈日治初期臺灣土地調查之研究(1898-1905)〉。臺北: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陵
      1996 〈論關於臺灣原住民土地之統治政策與法令〉。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素珍
      2003 〈日治後期的理蕃─傀儡與愚民的教化政策(1930-1945)〉。臺
    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家賢
      2005 〈土地利用變遷分析初探:以蘭嶼鄉椰油村1981年至2004年間為個
    案探討》。花蓮: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雅
      2007 〈解/重構臺灣原住民族土地政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
    博士論文。
    林淑慧
      2000 〈黃叔璥及其《臺海使槎錄》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
    學系碩士論文。
    林綱偉
      1986 〈蘭嶼雅美族的環境適應與變遷〉。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林瓊華
      1997 〈臺灣原住民土地產權之演變(1624-1945)〉。臺北:東吳大學經濟
    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宗暉
      2009 〈流轉孤島:戰後蘭嶼書寫的遞演〉。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
    學系碩士論文。
    夏曼‧藍波安
      2003 〈原初豐腴的島嶼─達悟民族的海洋知識與文化〉。國立清華大學人類
    學系碩士論文。
    陳雪芳
      2009 〈消失的原住民土地權─以東海岸阿美族個案為例〉。花蓮:國立東華
    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偉欽
      2015 〈船難糾紛與殖民地臺灣原住民的懲治:以1903年班傑明修厄爾號
    (Benjamin Sewall)事件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
    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乃文
      2014 〈日本時代臺灣的土地徵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
    所碩士論文。
    張懿仁
      2004 〈全球化下台灣原住民與國家之權力分享─從蘭嶼達悟族跨境交流談
    起〉。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郁茜
      2005 〈「交換」與「個人主義」:蘭嶼野銀聚落的例子〉。臺北:國立臺
    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鵑穎
      2010 〈傳統習慣、國家法與土地權:以排灣及雅美族為例〉。花蓮:國立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准一
      2014 〈虛實之境─臺灣後山的地域與人群(從近代初期到1888年)〉。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安睎
      2010 〈日治時期蕃地隘勇線的推進與變遷(1895-1920)〉。臺北:國立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論文。
    魏國金
      1994 〈人與居存土地關係的探究─以蘭嶼空間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
    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國科會、原民會計畫
    高德義、石忠山、羅國夫、楊逸翔、楊鵑穎、全皓翔
      2008 《原住民族傳統習慣之調查、整理及評估納入現行法制研究:排灣族
    及雅美族個案》。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陳鴻瑜
      2004 〈巴丹群島領土主權問題之研究〉國科會計畫。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六、訪談紀錄
    田騏嘉訪問、記錄
      〈周義誠‧夏曼先生訪談紀錄〉(未刊稿),2016年5月24日,於椰油9號海
    洋冰品前方榕樹下。
      〈謝明善先生訪談紀錄〉(未刊稿),2016年5月25日,於建蘭派出所前方
    靠海濱的涼台。
      〈董海同先生訪談紀錄〉(未刊稿),2016年5月26日,於紅頭部落原稻香
    新村前的欖仁樹下。
      〈謝鳳英女士訪談紀錄〉(未刊稿),2016年5月26日,於漁人部落魚飛浪
    民宿後方涼台。
      〈林正文先生訪談紀錄〉(未刊稿),2016年5月27日,於野銀部落阿文商
    號旁的涼台。
      〈董森永先生訪談紀錄〉(未刊稿),2016年5月28日,於漁人部落魚飛浪
    民宿。
    田騏嘉訪問、記錄,李文豪口譯
      〈施芬香女士訪談紀錄〉(未刊稿),2016年5月28日,於紅頭部落古魯民
    宿後方民宅。

    七、電子資料庫
    1. 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臺灣百年歷史地圖」,網址:http:// 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
    2. 社會經濟資料庫,網址:http://segis.moi.gov.tw/STAT/Default.aspx。
    3. 國立臺灣圖書館「日治時期期刊全文影像系統」,網址:http://stfj.ntl.edu.tw/
    cgi-bin/gs32 /gsweb.cgi/login?o=dwebmge。
    4. 國立臺灣圖書館「日治時期圖書全文影像系統」,網址:http://hyerm.ntl.edu.
    tw:2135/ 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cache=1456835064363
    5. 國立臺灣圖書館「臺灣政經資料庫」,網址:http://tped.ntl.edu.tw/cgi-bin/gs
    32/gsweb.cgi/login?o=dwebmge&cache=1427075191572。
    6.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版權所有、國立政治大學計算中心開發,「臺灣總督府(官)報」,網址:http://db2.lib.nccu.edu.tw/view/loginAction.php。
    7.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網址:http://who.ith.
    sinica.edu.tw/mpView. action?viewer.xyear=1896。
    8.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網址:http://rarebooks.
    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99/index.htm。
    9. 中央研究院、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台灣總督府及所屬機構公文類纂目錄查詢系統」,網址:https://sotokufu.sinica.edu.tw/query.php。
    10. 国立公文書館「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網址:http://www.jacar.go.jp/。

    八、影像資料
    胡台麗
      1993 《蘭嶼觀點》。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張育菁
      2014 《為你 留住這片海》紀錄片(未發行),網址:https://www.
    youtube.com/watchh? v=RHW。

    九、網路資料
    1. 陳佳珣採訪、撰稿,張光宗攝影、陳添寶、柯金源,張光宗剪輯
    〈誰的東清七號地〉,網址:http://e-info.org.tw/node/86973(環境資訊中心轉載新聞),瀏覽日期:2013年10月1日。
    2. 「原住民族基本法」,原住民族委員會官方網站(2015年12月16日修正),網址:http://law.apc.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34022&KeyWord
    HL=&StyleType=1,瀏覽日期:2016年6月20日。
    3. 黃武次、洪昭男立委於2013年11月提案,移送行政院之糾正案。下載日期:2015年2月10日,網址:http://ppt.cc/vVzC。
    4. 「臺東縣國有原住民保留地土地使用權同意書核發審核要點」,參見臺東縣政府官方網站,下載日期:2015年2月10日,網址:http://law.taitung.gov 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51879&KeyWordHL=&StyleType=1。
    5. 原住民委員會,〈5.10501台閩縣市鄉鎮市區原住民族人口-人數統計〉,下載日期:2016年2月20日,網址: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
    ?CID=940F9579765AC6A0&D ID=0C3331F0EBD318C2EA491F007796675D。
    6. 翁佳音,〈「福爾摩沙」由來〉,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專題選粹《荷西時期臺灣輿圖》,瀏覽日期:2015年12月27日,網址:http://archives.ith.sin
    ica.edu.tw/collections_con.php?no=25。
    7. 西太平洋中ニ在ル日西両国版図ノ境界ニ関スル宣告書,国立公文書館「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瀏覽日期:2015年8月12日,網址:http://www.
    jacar.go.jp/DAS/meta/MetaOut Servlet。
    8. 紅頭列島写真及説明書の進達及別紙説明書,国立公文書館「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下載日期:2016年8月20日,網址:http://www.jacar.go.
    jp/DAS/meta/MetaOutServlet。
    9. 〈臺灣林野調查區分圖(1915年)〉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繪編、洪廣冀整理,瀏覽日期:2015年11月30日,網址:http://thcts.sinica.edu.tw/themes/ rd03-2.php。
    10.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網站: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
    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VA096020
    00987&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2,瀏覽時間:2016年4月10日。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