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慧珠
論文名稱: 臺北市國中童軍教師實施遊戲課程現況之調查研究
指導教授: 呂建政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89
中文關鍵詞: 童軍教師童軍教科書遊戲課程
英文關鍵詞: Scout Teachers, Scout Textbooks, Program of Games and Play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58下載:5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公立國民中學童軍教師實施遊戲課程現況。為達成研究目的,首先分析童軍教科書各單元的遊戲內容,作為本研究架構的基礎;其次以98學年度綜合領域童軍科教師為研究對象,採普查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共計發出122份問卷,得有效問卷117份。另也採用訪談法對4位童軍教師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以蒐集資料。調查結果採用次數分配和百分比等統計分析方法,加以處理分析。
    綜合文獻探討及研究結果獲得以下結論:
    1、臺北市童軍教師實施遊戲課程之現況
    (1)約有八成的教師在教學中會經常實施遊戲課程。
    (2)約八成三的教師會依教案設計或課程內容決定遊戲時間長度。
    (3)教師實施遊戲的主要目的為增加學生學習能力與興趣,其次為增進團隊合作、引起課程學習動機與培養小隊默契。
    (4)約有七成的教師在遊戲結束後會帶領學生分享省思遊戲的意義。
    (5)約有四成的教師會與其他教師討論如何實施遊戲課程。
    (6)約有六成七的教師會採用綜合活動課本與舊版的童軍課本內容上課。
    (7)約有六成七的教師會安排讓學生參與設計與帶領遊戲。
    (8)實施遊戲課程時,教師最常遇到秩序管理問題,其次是場地、安全考量、學生不喜歡與器材問題。
    2、童軍教科書各單元主題的遊戲內容
    (1)在人員互動的情形方面,以「分隊競賽」遊戲的數量最多,約佔五成五。
    (2)在場地選擇方面,以「室內戶外均可」的遊戲數量最多,約佔五成。
    (3)在隊形排列方面,以「無隊形」的遊戲數量最多,約佔六成三。
    (4)在器材使用方面,以「需使用器材」的遊戲數量最多,約佔六成七。
    3、九年一貫實施後,教師教授童軍課程各單元的情形
    (1)整體而言,教師教授童軍課程,以「露營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類別的情形最多,而「服務活動」類別則最少。
    (2)就類別而言,童軍教師教授童軍課程各單元之情形
    在「童軍精神」方面,以教授「小隊制度」單元的情形最多;在「童軍資訊」方面,以「世界童軍運動的起源與發展」單元最多;在「服務活動」方面,以「日常生活中災變處理」單元最多;在「露營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方面,以「平結、接繩結等結法及應用」單元最多;在「旅行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方面,以「指北針的使用」單元最多;在「戶外休閒活動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方面,以「野外求生」單元最多。
    (3)教師未曾教過某些單元的理由,主要為「該單元不合時宜」及「該單元無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
    (4)教師曾教過某些單元,但卻不曾實施相關遊戲的理由,最主要為「不實施遊戲,一樣可以達成教學目標」。
    (5)在各類別的單元中,教師教授童軍課程,大部份以技能性課程的單元較多,而非技能性課程的單元較少。
    (6)教師教授非技能性課程時,實施的遊戲以「快問快答」、「賓果」為最多。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歸納之結論,提出具體參考的建議:
    1、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1)建立綜合領域童軍教育「遊戲應用」的教學資料庫。
    (2)培養專業的綜合領域童軍教育師資。
    (3)建立輔導教師機制,落實輔導制度。
    (4)定期辦理遊戲相關訓練與研習。
    2、對學校的建議
    (1)提供足夠的活動教學所需的場地。
    (2)提供足夠的教學設備與器材。
    (3)合理調整童軍教師教學與行政負擔,研究合宜之任課時數與排課方式。
    (4)增聘正式童軍教師,而非由代課教師或其他教師配課。
    3、對童軍教師的建議
    (1)積極參與遊戲相關的研習與進修,提升自我專業成長。
    (2)多與其他教師一起討論如何實施遊戲課程。
    (3)根據對象選擇遊戲,以引起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
    (4)瞭解遊戲規則、內容,事先提醒學生注意事項。
    (5)在遊戲結束後帶領學生分享省思遊戲的意義。
    (6)提供學生設計與實施遊戲的機會,以培養學生能力。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i 目次 ………………………………………………………………… vii 表次 ………………………………………………………………… ix 圖次 ………………………………………………………………… xv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遊戲課程與童軍教育 ………………………………… 11 第二節 童軍教科書的遊戲課程內容 ………………………… 16 第三節 遊戲課程在童軍教育教學上的應用 ………………… 4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7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 5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5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61 第四節 實施步驟 …………………………………………… 6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檢核 …………………………………… 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71 第一節 童軍教師基本資料分析 …………………………… 71 第二節 童軍教師實施遊戲課程現況之調查分析 ………… 74 第三節 童軍教科書各單元的遊戲內容分析 ……………… 82 第四節 童軍教師教授童軍課程各單元之調查分析 ………… 154 第五節 童軍教科書各單元的遊戲實施情形之調查分析 …… 174 第六節 訪談資料分析 …………………………………………… 20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241 第一節 結論 …………………………………………………… 241 第二節 建議 …………………………………………………… 250 參考文獻 …………………………………………………………… 255 壹、中文部分 ……………………………………………………… 255 貳、外文部分 ……………………………………………………… 262 附錄 ……………………………………………………………… 263 附錄1 遊戲課程在大專院校開課情形一覽表 ………………… 263 附錄2 國內以幼兒遊戲為研究之博碩士論文歸納表 …………… 264 附錄3 受試學校、童軍教師人數及願意填寫問卷人數一覽表 … 267 附錄4 專家內容效度審題問卷(初稿) ………………………… 270 附錄5 專家與教師回函意見修訂情形彙整表(初稿的第一次修正稿) 278 附錄6 專家內容效度審題問卷(第二次草稿) ……………… 294 附錄7 專家回函意見與修訂情形彙整表(第二次草稿的第一次修正稿) 299 附錄8 專家回函意見與修訂情形彙整表(第二次草稿的第二次修正稿) 320 附錄9 正式問卷 …………………………………………………… 341 附錄10 訪談同意函 ……………………………………………… 359 附錄11 訪談綱要 ………………………………………………… 360 附錄12 訪談檢核函 ……………………………………………… 361 附錄13 教師於問卷「其他」欄位填寫之個人意見 …………… 362 附錄14 教師是否讓學生參與設計與帶領遊戲的理由 ………… 365 附錄15 教師實施遊戲課程常遇到的問題之解決方法 ………… 370 附錄16 教師於各單元實施之其他遊戲 ………………………… 382 附錄17 遊戲附錄 ………………………………………………… 403

    中文部分
    中國童子軍月刊社譯(1993)。世界童子軍總部著。童子軍運動的基本原則。臺北市:中國童子軍文物供應中心。
    王富雄(1994)。國小遊戲化教學的探討。國教月刊,40(7、8),18- 22。
    王大勇、洪東標、黃桂紅、葉貴仁、梁蕙蓉編著(無日期)。國中童軍教育第一冊。臺北市:仁林。
    王大勇、洪東標、黃桂紅、葉貴仁、梁蕙蓉、葉珊珊編著(無日期)。國中童軍教育第二冊。臺北市:仁林。
    王大勇、洪東標、黃桂紅、葉貴仁、梁蕙蓉、葉珊珊編著(2000)。國中童軍教育第三冊。臺北市:仁林。
    石朝霖(1965)。今日童子軍。彰化市:時代商務印刷廠。
    江基樹、林素鈴編著(無日期)。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五冊。臺南市:明倫。(74年課標)
    江基樹、林素鈴、宋淑娟、陳蓬生編著(2000)。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一冊(三版)。臺南市:翰林。
    江基樹、林素鈴、宋淑娟、陳蓬生編著(1999)。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二冊。臺南市:翰林。
    江基樹、林素鈴、宋淑娟、陳蓬生編著(1999)。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三冊。臺南市:翰林。
    吳幸玲(2003)。兒童遊戲與發展。臺北市:揚智。
    吳幸玲、郭靜晃譯(2003)。James E. Johnson, James F. Christie, Thomas D. Yaw Key著。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二版)(Play and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2nded.)。臺北市:揚智。
    吳務貞(1983)。影響童軍教育實施成效之因素分析研究。公民訓育學報,創刊號,403-431。
    吳務貞(1988)。遊戲在童軍教學中的運用。載於中國童軍教育年刊,45,181-198。臺北市: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
    吳務貞(1995)。從遊戲中學習-談童軍教學的遊戲化。載於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主編),童軍遊戲活動設計與實施,24-42。臺北市: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
    吳怡儒(1997)。幼稚園戶外遊戲活動實施現況之研究以雲嘉地區為例。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吳國基(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展幼童軍教育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呂建政(1988)。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建政(1993)。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問題之省思。臺灣教育,515,10-14。
    李適中(1977)。團體遊戲的理論與實際(三版)。臺北市:幼獅。
    李振聲(1969)。怎樣領導團體遊戲(二版)。臺北市:幼獅。
    李政義(1995)。童軍遊戲的設計原則與領導要領。載於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主編),童軍遊戲活動設計與實施,43-592。臺北市: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
    李政義、劉素滿、黃素貞編著(1996)。國中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二冊修訂版(四版)。臺北縣:康和。(74年課標)
    李政義、劉素滿、黃素貞、陳君健、潘貞吟編著(1998)。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一冊(二版)。臺北縣:康和。
    李政義、劉素滿、黃素貞、陳君健、潘貞吟、鄭勝期、汪永琳、吳玖琳、蕭碧惠編著(2000)。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一冊(四版)。臺北縣:康軒。
    李政義、劉素滿、黃素貞、陳君健、潘貞吟編著(1998)。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二冊(第一版)。臺北縣:康和。
    李政義、劉素滿、黃素貞、陳君健、潘貞吟、李美珠、蕭碧惠編著(2001)。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二冊(四版)。臺北縣:康軒。
    李政義、劉素滿、黃素貞、陳君健、潘貞吟編著(2000)。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三冊(二版)。臺北縣:康軒。
    李政義、劉素滿、黃素貞、陳君健、潘貞吟、李美珠、蕭碧惠編著(2002)。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三冊(三版)。臺北縣:康軒。
    李駱遜(2006)。以遊戲為「生活課程」教學途徑之研究。國教學報,18,125-158。
    沈六、鐘南、陳鐵、吳務貞、謝美連、黃玉等(1989)。台灣省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問題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
    沈六(主編)。謝美連、呂建政、陳淑華、葉珊珊、江海韻、李素珍、李素華、楊麗瑞、黃素貞、林英貴、周春蘭、劉淑貞、陳采妍、周麗玲、黃麗美、潘貞吟、鄧美惠、溫慧君編著(1993)。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一冊(再版)。臺北市:水牛。(74年課標)
    沈六(主編)。謝美連、江海韻、陳淑華、黃麗美、楊麗瑞、李素珍、李素華、陳采妍、黃素貞、林英貴編著(1995)。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五冊(再版)。臺北市:水牛。(74年課標)
    沈六(主編)。謝美連、江海韻、陳淑華、黃麗美、楊麗瑞、李素珍、李素華、陳采妍、黃素貞、林英貴編著(1997)。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三冊(再版)。臺北市:水牛。(74年課標)
    沈六、謝美連(主編)。謝美連、林英貴、李素珍、李素華、陳淑華、楊麗瑞、黃素貞、江海韻、陳采妍、黃麗美編著(1997)。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四冊(二版)。臺北市:水牛。(74年課標)
    周進財(2003)。特殊學齡前幼兒遊戲參與能力評估與建立遊戲資料庫。國立陽明大學復健科技輔具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YM000353007。
    林錦鴻(2006)。遊戲活動介入對增進發展遲緩幼兒粗大動作能力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林繡子(2002)。國中童軍教師童軍教育在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發展之意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有土(主編)。林國禎、林雅琪、廖政聖編著(2000)。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一冊(二版)。臺南市:南一。
    林有土(主編)。林國楨、林雅琪、陳哲明編著(1998)。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二冊。臺南市:南一。
    林有土(主編)。林國楨、林雅琪、陳哲明、徐蓓貞、王豔蕉編著(1999)。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三冊。臺南市:南一。
    林勤昌(2004)。遊戲課程對學齡前兒童基本動作能力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未出版,臺北市。
    林英貴(1993)。人本教育的觸媒—活性的「童軍教育」。台灣教育,515,36-40。
    邱郁琇(2006)。運動遊戲課程對國小學童動作技能發展影響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徐錦興(1991)。不同指導者參與運動遊戲課程對幼兒體能發展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敬文、幸曼玲等譯(1999)。Constance Kamii, Rheta DeVries著。幼兒團體遊戲:皮亞傑理論在幼兒園中的應用(Group games in early education : implications of Piaget's theory)。臺北縣:光佑。
    教育部(1948)。修訂中學課程標準。南京市:民生印書館。
    教育部(2003)。92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09年5月29日,取自教育部國教司網站: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4420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1962)。中學課程標準。臺北市:正中。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1968)。國民中學暫行課程標準(二版)。臺北市:正中。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編(1986)。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市:正中。
    教育部國民中學課程標準編輯審查小組(1995)。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莊舜榮(1990)。我國社區童軍運動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平(1993)。遊戲訓練對幼兒社會戲劇遊戲能力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君健(2002)。從童軍教育到綜合活動。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會務簡訊,44,6-7。
    陳淑敏(1999)。幼兒遊戲。臺北市:心理。
    陳鐵(1987)。幼童軍教育(再版)。臺北市:水牛。
    陳淑芬(2004)。整合性遊戲團體對增進高功能自閉症兒童口語溝通能力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身心障礙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玫杏(1993)。遊戲的存有論 --- 海德格、芬克與伽達瑪。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信全(2002)。運動遊戲課程對幼兒運動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俊樑(2002)。父母參與學齡前兒童遊戲對其基本動作能力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TNU0567026。
    陳盛雄、蔡芳美、蘇苑章、郭文瑛、蔡志堅編著(1998)。國中童軍教育學生手冊(一)。臺北市:正中。
    陳盛雄、蔡芳美、蘇苑章、郭文瑛、蔡志堅編著(1998)。國中童軍教育學生手冊(二)。臺北市:正中。
    陳盛雄、蔡芳美、蘇苑章、郭文瑛、蔡志堅、徐宏俊編著(2001)。國中童軍教育學生手冊(三)。臺北市:正中。
    張偉浚(2003)。遊戲的意義與真實。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玉巍(2006)。遊戲活動介入對發展遲緩幼兒精細動作之學習影響。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瑞松、蔡翠釵、蔡惠州、林芳珠、戴南祥、陳美俐編(1993)。趣味競賽。臺北市:幼獅。
    張容(1998)。團康高手。臺北市:知青頻道。
    張鳳燕、孫敏芝譯(1999)。團體遊戲的定義與標準。載於高敬文、幸曼玲等(譯),幼兒團體遊戲:皮亞傑理論在幼兒園中的應用。臺北縣:光佑。
    張巧燕(2007)。團隊遊戲教案方案對幼兒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5TMTC0742012。
    許淑麗(2010)。戶外遊戲場中之幼兒遊戲探究—以一個幼稚園班級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8NTCTC096004。
    郭宗斌(2010)。國民小學學生遊戲學習與道德認知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錦煌譯(1982)。Joe L. Frost, Barry L. Klein著。兒童遊戲與遊戲場(Children's play and playgrounds)。臺北市:茂榮。
    湯志民(2002)。學校遊戲場。臺北市:五南。
    黃永寬(2003)。動作教育模式在幼兒運動遊戲教學之觀察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黃清良編(1993)。康樂活動的理論與領導技巧。臺南市:臺灣復文興業。
    黃政傑(2006)。課程設計(初版十七刷)。臺北市:東華。
    楊文貴、吳桂芳、卓良芬、周佳信、姜貞竹、徐淳鈴等譯(2003)。Carol Dale Shipley著。強化兒童的心智—以終生學習為導向的遊戲本位課程(Empowering Children:Play-Based Curriculum for Lifelong Learning)。臺北市:洪葉。
    楊志顯(2004)。遊戲非兒戲--正視兒童遊戲的權利。學校體育,14(1),2-3。
    楊麗君(2004)。遊戲在幼兒英語教學中的角色與應用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CYUT5709007。
    楊妙芬譯(1999)。團體遊戲中的競爭問題。載於高敬文、幸曼玲等(譯),幼兒團體遊戲:皮亞傑理論在幼兒園中的應用。臺北縣:光佑。
    詹麗馨(2002)。國中英語教學妙錦囊。臺北市:師德。
    廖季英(2004)。家長參與班級幼兒遊戲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管志明(1994a)。童軍遊戲活動與教育功能的契合。中國童子軍,31(4),20-23。
    管志明(1994b)。童軍遊戲活動與教育功能的契合。中國童子軍,31(5),8-11。
    管志明(1994c)。童軍遊戲活動與教育功能的契合。中國童子軍,31(6),8-11。
    管志明(1994d)。童軍遊戲活動與教育功能的契合。中國童子軍,31(8),10-13。
    臺北市教育局統計室(2009)。臺北市97學年度各級學校概況表。2009年3月15日,取自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網站:http://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pub2_content.asp?SEQ=10007
    趙水龍、王彰豊、楊景文、陽永華、李麗芳編著(無日期)。國中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二冊。臺南市:翰林。(74年課標)
    劉一民(1999)。以遊戲為鏡---體貼教育的初心。學生輔導,60,32-45。
    劉效騫(1966)。兒童遊戲新論。臺北市:台灣書店。
    劉銘凱(2005)。運動遊戲課程實施對幼兒運動能力成效之探討-以員東國小附設幼稚園為例。私立大葉大學運動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蔡其蓁(2004)。幼稚園遊戲課程之研究--一個課程知識社會學的探究途徑。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蔡居澤(1996)。國民中學戶外教育課程實施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惠州、蔡翠釵、林芳珠、戴南祥、陳美俐、張瑞松編(1993)。團體遊戲。臺北市:幼獅。
    蔡盈修(1988)。運動遊戲課程對幼兒運動能力及社會能力發展之影響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鄧元尉(2000)。遊戲與對話:高達美的遊戲概念及其在對話問題上的應用。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又華譯(1994a)。童子軍訓練原理--上篇總論(12版)。貝登堡原著。臺北市:中國童子軍總會。
    謝又華譯(1994b)。童子軍訓練原理—下篇分論(12版)。貝登堡原著。臺北市:中國童子軍總會。
    謝美連(1993)。高級中學童軍教育活動的價值與推展(抽印本)。臺灣教育,515,1-9。
    謝美連(1995)。國民中學童軍教育教師現況調查研究。公民訓育學報,4,245-269。
    謝美連(主編)。江海韻、李素珍、陳采妍、陳淑華、蔡月美、楊麗瑞編著(1999)。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一冊(三版)。臺北市:水牛。
    謝美連(主編)。江海韻、楊麗瑞、李素珍、蔡月美、陳采妍、陳淑華編著(1998)。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二冊學年本)。臺北市:水牛。
    謝美連(主編)。江海韻、楊麗瑞、李素珍、蔡月美、陳采妍、陳淑華編著(1999)。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三冊學年本)。臺北市:水牛。
    闕月清、林靜萍、張川鈴主編(2002)。兒童自行設計的遊戲:遊戲理解的發展。John R.Todorovich.著(吳德城譯)。載於2002國際適應體育研討報告書,43-46。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饒見維(1996)。國小數學遊戲教學法。臺北市:五南。

    外文部份
    Gordon, A. M., & Williams-Browne, K. (1996). Beginnings & beyond(4th ed.). Albany, New York: Delmar Publishers.
    Orlick, T. (1978). The cooperative sports and games book. New York: Pantheon.
    Western, M. (2002). Teaching EFL in Taiwan’s kindergartens English. TW: CET.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