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莊進德 |
---|---|
論文名稱: |
羽球甲、乙組女子選手一般體能與專項體能之比較分析 The comparison of general fitness and specific fitness between elite and general female badminton athletes |
指導教授: | 蔡虔祿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64 |
中文關鍵詞: | 羽球 、一般體能 、專項體能 |
英文關鍵詞: | badminton, general fitness, specific fitnes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902 下載:6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科學儀器所呈現均為精確的時間、角度或速度等量化數值,資料分析的結果讓選手能瞭解自己真實之體能狀態,並將各項能力予以量化,這些量化的資訊除了可免除選手心中的疑慮與增加自信心外,最重要的是教練可以明確掌握選手必需修正的缺點與努力的方向。綜合以上,本研究欲利用運動科學儀器針對二組不同成績水準之羽球女子選手進行基礎與專項體能檢測,以獲得選手之基礎與專項體能資訊,並比較二組不同成績水準之受試者,一般體能與專項體能之差異。因此,本研究目的有以下兩點:(一)比較羽球甲、乙組女子選手一般體能之差異;(二)比較羽球甲、乙組女子選手專項體能之差異。本研究之一般體能測驗項目包括:爆發力(立定跳遠及垂直跳、)速度(15m×2衝刺)及心肺耐力(12分鐘跑);專項體能測驗項目包括:米字步一循環、米字步五循環。本研究以20名羽球女子選手為受試者,研究開始前依中華民國羽球協會所認定之成績水準將受試者分為甲組球員及乙組球員。資料分析以獨立樣本t考驗比較羽球甲、乙組女子選手一般體能與專項體能之差異,顯著水準之考驗定為α= .05。本研究結果顯示:羽球甲組女子選手在一般體能的測驗項目中的立定跳遠項目上顯著優於乙組選手,在垂直跳、15m×2折返跑、12分鐘跑等項目上則沒有顯著差異存在。羽球甲組女子選手之專項速度顯著優於乙組女子羽球選手;專項耐力則無顯著差異。依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體能是運動技術的基礎,運動訓練應建立長期的監控機制,才能有效的掌握選手的運動能力並進一步觀察其運動表現。在後續研究部份則建議增加研究的樣本數,針對不同年齡層,不同性別的羽球選手,進一步建立我國羽球選手的體能常模,並做為教練在選材時的參考效標,同時也應增加檢測的項目以達到比較全面的體能監控。
Apart from the demands of high levels of technical skill and mental acuity, physical capacity that included explosive strength, velocity, agility and endurance wer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for badminton. However, there was a scarcity of descriptive data on specific fitness of badminton athletes.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general fitness and sport fitness between elite athletes and general athletes on pre-competition season. Twenty female badminton players who underwent training for 2007 world junior championship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The test was executed in real badminton court at 5 days before the championship. Several science equipment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explosive strength of standing jump and vertical jump, the velocity of shuttle running, the total time of 12 minutes running, the velocity of single circle center moving direction and the total time of 5 circle center moving direction. The difference in the values of general and specific fitness between two groups was tested for significance by t test. The criterion level for significance was set at p≧.05.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lite athletes have significantly better explosive strength on standing jump than general athletes (p<.05). Elite athletes’ velocity of single circle center moving direction was also significantly faster than general athletes (p<.05).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enhancing badminton athletes’ fitness is recommended for getting better performance on competition. Otherwise, quantity analysis of athletes’ fitness on the regular time is vital skill during all training seasons. Hence, quantity analysis of different level athletes and sex is a greater worth study in the future
一、中文部份
方有恆(1994)。羽球原理。台北:異軍出版社。
王三財、陳全壽(2003)。擊劍選手專項體能編製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5(1),185-196。
王文教、李永波、張家驛(1995)。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大陸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王志全、吳昶潤、張家銘(2007)。國內優秀羽球男子單打比賽時間結構與擊球拍數分析-以2006全國第二次羽球排名賽為例。運動與休憩研究,2,1,56-67。
王志全、蘇義能、張家銘、林希彥(2007)。國內優秀羽球男子雙打比賽時間結構與擊球拍數分析-以2006全國第二次羽球排名賽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6,2,70-77。
王保成、王川(2005)。球類運動員體能訓練理論與方法。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王家宏(1996)。怎樣打羽毛球。大陸:蘇州大學出版社。
王國慧、陳天文(2004)。優秀跳遠選手專項體能與運動表現之相關研究。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1,164-173。
王翔星、湯惠雯(2000)。跆拳道男性優秀與一般選手雙重選擇反應能力之分析比較。2000年運動生物力學應用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
王榮照(2005)。羽球男子選手專項步法爆發力測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吳昶潤、賴佳玟、方耀霆、洪欣正(2006)。不同背景變項的羽球選手一般體能表現上的差異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5,45-56。
呂芳陽、盧正崇(2005)。羽球單打戰術與專項體能訓練結合之分析。大專體育,76,14-18。
李士偉(1995)。羽球主要基本技術在戰術中的作用。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123-131。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李明憲(2002):基本體能對棒球選手打擊成績之影響,體育學報,33,251-262。
李敏華、姜金龍(2004)。體脂肪與羽球專項體能關係之研究。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1,187-195。
李誠志、彭美麗、陶志翔、王文教、陳福壽(1994)。教練訓練指南。大陸北京:北京體育科學學會編寫。
李誠志等(1994)。教練訓練指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杜登明(1985)。羽球運動技能因子構造之分析研究。台灣體院升等論文。
肖杰(2000)。學打球毛球。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周財勝、盧正崇(2005)。羽球運動-擊球步法應用技術之探討。大專體育,76,170-175。
周資眾、陳全壽(1997)。於大陸桌球運動員選才之研究-2-。國立體育學院論叢,8(1),269~284。
林正常(1989)。體能技術與運動能力。中華體育季刊,6,3-8。
林正常(1993)。運動科學與訓練。銀河文化事業公司。台北市。
林建成(1999)。羽毛球入門與提高。福建市:福建科學技術。
侯恩毅、彭美麗、李端生(1999)。羽毛球。北京市:北京體育大學。
侯堂盛(1993)。國立嘉義農專五專男生基本體能之探討。嘉義農專學報,34,111-133。
姚漢禱(1992)。運動技術測驗中設定試做的適宜次數。體育學報,14,339-350。
姚漢禱(1999)。編制羽球效標參照組合測驗。行政院國科會計劃報告書。執行期間:87年8月1日至88年7月31日。
洪欣正、艾建宏(2004)。爆發力與羽球步法之相關初探。景文技術學院學報,14(2),108-112。
相子元、王翔星(2005)。跆拳道生物力學。運動科學研討會資訊彙編。
紀世清 (1999a)。羽球運動訓練資訊之編製。國立體育學院論叢,9(2),217-241。
紀世清(1996)。羽球選手專項體能測驗項目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2),63~81。
紀世清(1999b)。國小羽球基本運動技術測驗之建構效度研究。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紀世清(1999c)。羽球技術報告書。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紀世清(2001a)。羽球運動技術內容結構之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1(2),159-173。
紀世清(2001b)。羽球運動技能因素之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2(1),251-271。
紀世清(2002a)。:羽球運動教學內容技術分析表之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2(2),191-209。
紀世清(2002c)。羽球選手四角跑耐力測驗適當時間之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3(1),275-282。
孫宜芬(1984)。羽球技能測驗之研究。台北:師大體育。
涂國誠(1998)。羽球專項肌力與爆發力的訓練。大專體育,40,52-57。
涂國誠(2007)。羽球運動。聯經出版公司。台北市。
張永文(1997a)。羽球運動選材的基本要素。中華體育,11(3),72-80。
張永文(1997b):羽球運動科學選材。中華體育,43,72-80。
張振興(2004)。優秀女子排球選手專項體能與扣球技術表現之迴歸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榮三(2006)。2004年雅典奧運跆拳道選手-朱木炎專項踢擊能力之量化分析,國立體院升等論文。
莊皇志、紀世清、相子元(2001)。羽球專項體能肌耐力測驗項目的編制。大專體育學刊,3(1),99-111。
莊美鈴(1976)。羽球技術測驗項目編製之研究。中華民國大專學術研討會專刊,35-42頁。
莊美鈴(1986)。台北基層羽球訓練站球員人體測量、基本運動能力、基本羽球技術及心理特質探討。台北:師大體育學會。
許樹淵(1987)。14-20歲男女瞬發力相關發展之研究。體育學報,9,71-79。
陳定雄(1989)。足球運動訓練處方。台中。林家出版社。
陳鞠枝(2004)。我國青少女足球選手專項體能分析與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程嘉彥(1980)。羽球教練理論與實際。台北市:羽球月刊社。
黃奕仁、林晉利、陳俊忠、呂欣善(1993)。優秀羽球選手、普通代表隊及一般人的判別時間及敏捷性之比較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3(2),157-169。
黃郁琦(1994)。速度、敏捷性在羽球步法訓練中的應用。台灣體育,71,8-11
黃崑明、陳艷麗 (1996)。不同方式等張重量訓練法對羽球運動員的肌力、專項體能、下肢肌耐力之效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7(1),73-98。
楊繼美(1987)。女子羽球國手之生理心理特質與運動技能因子構造之分析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出版部。
葉憲清(1999)。運動訓練法。桃園:國立體育學院。
葉憲清(2003)。運動訓練法。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廖彩華(2005)。不同訓練法對軟式網球基本、專項體能效果之影響~以青少年女子軟式網球選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鄭道隆、曾瑞程(1993)。南榮工商專校足球隊員在不同位置的人體測驗及基本能力之比較研究。台南:漢明書局。
薛慧玲、曾媚美(2001)。足球運動專項體能評定指標之探討。大專體育,56,27-33。
謝素貞(1997)。陳氏反覆衝擊式肌力增強訓練對優秀全能選手馬君萍肌力肌耐力爆發力與運動表現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鍾承融、陳忠慶、陳信良(2006)。羽球運動的體能評估方式初探。中華體育季刊,20(1),66-74。
蘇耿賦(1995)。敏捷性與爆發力間相關之探討。台灣體育,79,48-54。
蘇耿賦、何燕娟(1990)。國立嘉義技術學院羽球隊一般運動能力測驗項目編制之探討及集訓成效之研究。台灣體育,105,24-30。
二、英文部份
Chin, M. K., Wong, A. S. K., So, R. C. H., Siu, O. T., Steininger, K., & Lo, D. T. L.(1995).Sport specific fitness testing of elite badminton player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9(3), 153-157.
Chin, M. K., Kurt, Steininger., Raymond C. H. So.,Christipher, R. Clark. &Alison S. K. Wong. (1995).Physiological profiles and sport specific fitness of Asian elite squash players. British of sports medicine, 29(3), 158-164.
Faccini, P., & Monte, A.D.(1996).Physiology demands of badminton match play.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4(6), 64-66.
Hakkinen, A. Mero, H., & Kauhanen.(1989).Specificity of endurance, sprint and strength training on physical performance capacity in young athletes.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 29(1), 27-35.
Hakkinen, K. (1989). Neuromuscular and hormonal adaptations during strength and power training.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 29, 9-26.
Lei, R. R., Deng, S. X., & Lu, L. F.(1993).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physical quality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badminton player. Chines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9, 28-38.
Manrique, D. C., Gonzalez, Badillo, J. J.(2003).Anali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competitive badminton.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37(1),62-66.
Majumdar, P., Khanna, G. L., Malik, V.,Sachdeva, S., Arif, M., & Mandal, M.(1997).physiology analysis to quantify training load in badminton.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cine, 31(4),342-345.
Miao, S.K., & Wang, S.W.(1988).The measurement of aerobic, anaerobic capacity and extremital strength of Chinese top badminton.〔Abstract〕.New Horizons of Human Movement: Vol. 3 (p.252). Seoul:SOSCOC.
Wonisch, M., Hofmann. P., Schwaberger, G., Von Duvillard, S. P.,& Klein, W.(2003).Validation of a field test for the non-invasive determination of badminton specific aerobic performance. British of sports medicine, 37(2), 115-118.
Young, W. B., Wilson, G. J. & Byrne, C. (1999). A Comparison of drop jump training methods: Effects on leg extensor strength qualities and jumping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 29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