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志傑 Chan, Chi-Kit |
---|---|
論文名稱: |
大明土斷與劉宋地域政治 Residence Determination in Daming Period and the Regional Politics of Liu Song |
指導教授: |
呂春盛
Leu, Chuen-Sheng |
口試委員: |
陳登武
Chen, Den-wu 李明仁 Li, Ming- Ren |
口試日期: | 2021/07/21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畢業學年度: | 10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8 |
中文關鍵詞: | 劉宋 、大明土斷 、雍州地域 、青徐地域 、地域政治 |
英文關鍵詞: | Liu Song, residence determination of Daming period, Yong province, Qing Xu province, regional politics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1100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19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東晉南朝實行十次土斷,學界多視其為解決流民戶籍和地方行政區域的重要政策,但卻鮮少注意南朝土斷的變化。本文試圖透過大明土斷,以期重新檢視南朝土斷的實態。宋孝武帝即位後,面對內憂外患的困境,採取「攘外必先安內」方針,先解決中央皇權的內部隱患,才能對外與北方政權抗衡。而大明土斷亦於此一政治背景下應運而生。從宋孝武帝初期軍事權力剖析,可見中央軍事力量過度依賴雍州地域,宋孝武帝遂與青徐力量合作,藉大明土斷共同牽制雍州地域。但大明土斷失敗也反映中央暫時沒有足夠能力控制地方,突顯南朝「主威獨運」的中央集權政策及其限度。通過大明土斷與東晉土斷比較研究,可以看到南朝土斷政策在功能上出現轉向,從過去東晉土斷政策以「經濟為主,政治為輔」的傾向,逐漸轉變為南朝土斷政策以「政治目標為主,經濟為輔」的形態。
Eastern Jin and the Southern Dynasties implemented ten residence determinations in total. Previous scholars treated those actions were the crucial policy to settle the refugee households and local administration regions but rarely noticed the changes. This thesis investig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residence determinations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by taking the determination in the Daming period for instance. Emperor Xiaowu of Liu Song, which faced troubles from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adopted the doctrine of internal security priority. The emperor intended to clear the domestic potential troubles before struggling with the northern regimes, this is the background of residence determination of Daming period. With the analysis of military power of the early days of Emperor Xiaowu, the over-reliance on Yong province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s clear. The emperor, thus, implemented the residence determination in Daming period to contain the Yong province, with cooperation from Qing and Xu provinces. The failure of residence determination in Daming period, however, mirrored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inadequate to control local provinces in the short term. This uncovered the limitation of centralization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 The Southern Dynasties’ policies of residence determination varied when comparing with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The policies’ purpose, which was from economic in Eastern Jin, transformed to political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 afterward.ard.
徵引書目
一、傳統文獻(依朝代排序)
1. [梁]蕭子顯,《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72。
2. [梁]梁僧祐,《弘明集》,北京:中華書局,2013。
3. [梁]沈約,《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
4. [唐]徐堅,《初學記》,北京:中華書局,1962。
5. [唐]姚思廉,《梁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 年。
6. [唐]房玄齡等:《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
7. [唐]杜佑,《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88 年。
8. [唐]李延壽,《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 年。
9. [唐]李延壽,《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10.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 年。
11. [北齊]魏收,《魏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
12. [北宋]李昉,《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61。
13. [北宋]李昉,《太平御覽》,北京:中華書局,1960。
14. [北宋]司馬光,《稽古錄》,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7。
15.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北京:中華書局,2005。
16. [清]趙翼,王樹民校證,《廿二史劄記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4。
17. [清]朱孝臧,《宋詞三百首》,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2。
18. [清]王夫之,《讀通鑑論》,北京:中華書局,1975。
二、近人著作(依姓氏筆畫排序)
1. 川勝義雄,徐谷芃等譯,《六朝貴族制社會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 中村圭爾,《六朝江南地域史研究》,東京:汲古書院,2006。
3. 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 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5. 守屋美都雄,《中國古代的家族與國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6. 安然,《從文物考古透視六朝社會》,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21。
7. 朱大渭,《中國經濟通史‧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卷》,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
8. 吳慧蓮,《東晉劉宋時期之北府》,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叢刊,1985。
9. 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0. 李劍農,《魏晉南北朝隋唐經濟史稿》,臺北:華世出版社,1981 年。
11. 沖本克己,《佛教的東傳與中國化》,臺北:法鼓文化,2016。
12. 谷川道雄,馬彪譯,《中國中世社會與共同體》,北京:中華書局,2004。
13. 岡崎文夫,《魏晉南北朝通史》,上海:中西書局,2020。
14. 侯旭東,《五、六世紀北方民眾佛教信仰──以造像記為中心的考察》,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15. 胡阿祥,《宋書州郡志匯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16. 胡阿祥,《東晉南朝僑州郡縣與僑流人口研究》,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17. 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北京:中華書局,1983。
18. 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北京:三聯書局出版,1955。
19. 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中國封建社會的形成和前期的變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
20. 夏日新,《漢唐之際的民眾與社會》,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21. 宮崎市定,韓昇等譯,《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北京:中華書局,2008。
22. 高敏,《魏晉南北朝社會經濟史探討》,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3. 張金龍,《宋武帝傳》,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4. 梁方仲,〈《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總序》〉,《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5. 陳仲安、王素,《漢唐職官制度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3。
26. 陳寅恪講授、萬繩南整理,《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合肥:黃山書社,1987。
27. 陳琳國,《魏晉南北朝政治制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28. 楊恩玉,《治世盛衰:「元嘉之治」與「梁武帝之治」初探》,山東:齊魯書社,2009。
29. 趙超,《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30. 劉淑芬,《慈悲清淨:佛教與中古社會生活》,台北:三民出版社,2001。
31. 韓國磐,《南北朝經濟試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
32. 羅宗真,《六朝考古》,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33. 顧凱,《庾氏家族與東晉政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
三、期刊及專書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1. 小尾孝夫,〈建康的歷史地位及其都城圈的形成〉,收入張學鋒主編《「都城圈」與「都城圈社會」研究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21。
2. 小尾孝夫,〈劉宋以後北府兵軍事地位考論——以東晉末至劉宋初晉陵郡域上無實土僑郡縣的掌控方式為考察中心〉,《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6 年第 5 期。
3. 川合安,〈南朝皇帝權力與寒門、寒人〉,《中國史研究動態》,1985 第 7期。
4. 中村圭爾,〈東晉時期揚州的流民問題及其歷史意義〉,收入《社會與國家關係視野下的漢唐歷史變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5. 中村圭爾,〈關於南朝貴族地緣性的考察——以對僑郡縣的探討為中心〉,《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5 年第 4 期。
6. 戸川貴行,〈東晉南朝的傳統創造考論——以樂曲的編成為中心〉會科學版)》,1993 年第 2 期。
10. 王毅,〈劉宋統治階級的內部關係與劉宋政權的興亡〉,《東南文化》,1989年第 2 期。
11. 王鏗,〈論南朝宋齊時期的「寒人典掌機要」〉,《北京大學學報》, 1995第 1 期。
12. 北村一仁,〈論南北朝時期的「亡命」──以社會史側面為中心〉,《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13. 田餘慶,〈北府兵始末〉,收錄於《秦漢魏晉史探微》,北京:中華書局,2019。
14. 吉川忠夫,〈五、 六世紀東方沿海地域與佛教─攝山棲霞寺的歷史〉,《敦煌學輯刊》,1992 年第 2 期。
15. 吉川忠夫,〈道安教團在襄陽〉,收入谷川道雄主編,《地域社會在六朝政治文化上所起的作用》,東京:玄文社,1989。
16. 安田二郎,〈南朝貴族制社會之變革與地域社會〉,《地域社會在六朝政治文化上所起的作用》,東京:玄文社,1989。
17. 安田二郎,王軼羣譯,周蘊石校,〈晉宋革命和雍州(襄陽)的僑民─從軍政統治到民政統治〉,《日本中青學者論中國史(六朝隋唐卷)》,北京:中華書局,1995。
18. 安田二郎,〈劉宋大明年間的襄陽土斷〉,收入李錦章主編《湖北歷史文化論集》,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0。
19. 朱雷,〈釋道安與襄陽〉,收入谷川道雄主編《地域社會在六朝政治文化上所起的作用》,東京:玄文社,1989。
20. 佐藤智水,〈北朝造像銘考〉,收入劉俊文主編《日本中青年學者論中國史‧六朝隋唐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1. 吳慧蓮,〈六朝時期的君權與政制演變〉,《漢學研究》,2003 第 21 卷第1 期。
22. 呂春盛,〈「寒人掌機要」的實情與南朝政治的特質-以中書舍人為中心之考察〉,《臺灣師大歷史學報》,2010 年第 44 期。
23. 呂春盛,〈東晉時期「晚渡北人」的形成及其不遇的原因〉,《臺灣師大歷史學報》,2013 年第 50 期。
24. 呂春盛,〈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蠻」及其概念之演變〉,《鄭欽仁教授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稻鄉出版社,2006。
25. 呂春盛著,〈南朝時期「晩渡北人」的興衰及其原因〉,《漢學研究》,2015年第 4 期。
26. 李梅田,〈試論南朝襄陽的區域文化—以畫像磚墓為中心〉,《江漢考古》,2017 年第 2 期。
27. 谷川道雄,邱添生譯,〈中國的中世──六朝隋唐社會與共同體〉,《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二)》,北京:中華書局,1993。
28. 周兆望,〈南朝典簽制度剖析〉,《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 3 期。
29. 松田壽男,〈絹馬交易研究劄記〉,收錄於《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北京:中華書局,1993。
30. 邱敏,〈東晉南朝土斷「階段性」特徵芻議〉,《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8年第 5 期。
31. 胡阿祥,〈論土斷〉,《南京大學學報》, 2001 年第 2 期。
32. 胡寶國,〈晚渡北人與東晉中期的歷史變化〉,《北大史學》,2009 年第14 期。
33. 唐春生,〈宋文帝與父皇劉裕的顧命大臣〉,《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1年第 4 期。
34. 徐茂明,〈試論南朝典簽〉,《蘇州大學學報》,1988 年第 4 期。
35. 祝總斌,〈試論東晉後期高級士族之沒落及桓玄代晉之性質〉,《北京大學學報》,1985 年第 3 期。
36. 張金龍,〈南朝宋齊顧命危機述論〉,《河北學刊》,1985 年第 2 期。
37. 張金龍,〈南朝直閤將軍制度考〉,《中國史研究》,2002 年第 2 期。
38. 張金龍,〈禁衛軍權與南朝政治〉,《南京大學學報》,1993 年第 3 期。
39. 張軍,〈典簽制度與南朝政局〉,《天津社會科學》,2002 年第 2 期。
40. 張敏、容易,〈論東晉咸康土斷〉,收入樓勁主編《秦漢魏晉南北朝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
41. 張琳,〈東晉南朝時期襄宛地方社會的變遷與雍州僑置始末〉,《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1997 年第 3 期。
42. 張榮強,〈南朝的台傳機構〉,《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9 年第 6 期。
43. 張學鋒,〈九品相通:再論魏晉時期的戶調〉,《江海學刊》,2002 年第 5期。
44. 張學鋒,〈論東晉的度田稅米制——特別是從與土斷的關係來看〉,收入胡阿祥主編《江南社會經濟研究‧六朝隋唐卷》,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45. 張澤洪,〈兩晉南朝的蠻府和左郡縣〉,《四川師範學院學報》,1990 年第 1 期。
46. 張澤洪,〈魏晉南朝蠻、僚、俚族對南方經濟發展的貢獻〉,《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9 年第 2 期。
47. 曹文柱,〈關於東晉南朝時期的「土斷」問題〉,《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80 年第 6 期。
48. 陳金鳳,〈從「荊揚之爭」到「雍荊之爭」——東晉南朝政治軍事形勢演變略論〉,《史學月刊》,2005 年第 3 期。
49. 陳金鳳、楊炳祥,〈元嘉北伐新論〉,《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 年第 4 期。
50. 陳長琦,〈南朝時代的幼王出鎮〉,《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 年第 1 期。
51. 陳美麗,〈高門大族抑或布衣素士?—南朝謝氏個案研究〉,收入《西方
學者中國中古貴族制論集》,北京:新知三聯出版社,2018。
52. 陳乾康,〈論東晉南朝的僑州郡縣〉,《四川師大學報》,1995 年第 2 期。
53. 陳寅恪,〈述東晉王導之功業〉,《中山大學學報》,1956 年第 1 期。
54. 陳琳國,〈論南朝襄陽的晚渡士族〉,《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1 年第 4期。
55. 陸帥,〈明曇憘墓誌所見南朝境內的青齊土民〉,《東嶽論叢》,2014 年第 3 期。
56. 陸帥,《晩渡北人と南朝観世音信仰——三つの〈觀世音應驗記〉を手がかりに》,《京都大學大學院人間・環境學研究科歷史文化社會論講座紀要》,2016 年第 13 卷。
57. 彭神保,〈南朝的台傳〉,《復旦學報》,1980 年第 3 期。
58. 景有泉,〈東晉南朝時期僑州郡縣的設置及其歷史作用〉,《東北師大學報》,1987 第 2 期。
59. 森正夫,〈中國前近代史研究中的地域社會視角〉,收入溝口雄三主編《中國的思維世界》,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60. 舒朋,〈略論「土斷」與「卻籍」的成敗及其原因〉,《北京師範學院學報》,1986 第 2 期。
61. 越智重明,〈南朝州鎭の財政について〉,《東洋史學》,1961 第 24 號。
62. 塚本善隆,〈從釋迦、彌勒到阿彌陀佛,從無量壽佛到阿彌陀佛─北魏至唐的變化〉,《敦煌研究》,2004 年第 5 期。
63. 楊際平,〈東晉南朝賦役制度的幾個問題〉,《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3年第 2 期。
64. 萬繩楠:〈論黃白籍、土斷及其有關問題〉,收入中國魏晉南北朝學會编《魏晉南北朝史研究》,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6 。
65. 蔡學海,〈寒門皇帝掌控皇權的機制-以劉宋為例〉,《興大歷史學報》,2005 年第 16 期。
66. 鄭欣,〈淝水之戰東晉獲勝的經濟原因〉,收入《魏晉南北朝史探索》,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
67. 鄭敬高,〈南朝掌機要的「寒人」爭議〉,《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86年第 1 期。
68. 魯力,〈孝武帝誅竟陵王事與劉宋宗王鎮邊問題〉,《武漢大學學報》,2009年第 5 期。
69. 魯力,〈藩王僚佐與南朝政治〉,《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年第 4 期。
70. 魯西奇,〈釋「蠻」〉,收入魯西奇,《人群.聚落.地域社會:中古南方史地初探》,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
71. 朴漢濟,〈「僑舊體制」的展開與東晉南北朝史——為整體理解南北朝史的一個提案〉,收入中國魏晉南北朝史研究會編《魏晉南北朝史研究》,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
72. 蕭啟慶,〈北亞遊牧民族南侵各種原因的檢討〉,《食貨月刊》,1972 年第 12 期。
73. 羅新,〈王化與山險──中古早期南方諸蠻歷史命運之概觀〉,《歷史研究》,2009 年第 2 期。
74. 羅新,〈青徐豪族與宋齊政治〉,收入《原學》,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4。
75. 譚其驤,〈晉永嘉喪亂後之民族遷徙〉,《燕京學報》,1934 年第 6 期。
76. 嚴耀中,〈東晉南朝地方財政收支述論〉,《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5年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