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周慧珊 |
---|---|
論文名稱: |
以「愛」之名:陳雪創作歷程探析(1995-2014) |
指導教授: | 林巾力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3 |
中文關鍵詞: | 陳雪 、愛 、成長 、迷宮中的戀人 、人妻日記 、戀愛課 |
英文關鍵詞: | Chen Xue, Lovers in the Maze, Housewife Diary, Lessons from Love Affair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68 下載:2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陳雪於1995年出版至2014年的作品為考察對象,分析歸納她的創作歷程與寫作意識的轉換,探討她如何書寫愛情的嬗遞與在愛情中的成長轉變。
陳雪近年(2012)出版的作品風格可說是有別過去的負面書寫。長篇小說《迷宮中的戀人》(2012)內容以愛情為論述軸心,藉由敘述者「我」之病體關係,不斷進行著自我反省的詰問,並意圖透過「愛情」而撐起了敘事者「我」的生活。自此,「愛情」成為她此階段的論述主軸,《人妻日記》(2012)、《戀愛課》(2014)以愛情為主旨,書寫內容明亮清新,教導讀者如何在愛情中成長與學習放下。
從創作文類的變化,也可看出陳雪創作意識的改變。《迷宮中的戀人》為小說體外,其他如《人妻日記》、《台妹時光》(2013)、《戀愛課》(2014),紛紛以日記、散文的記實形式呈現給讀者。從虛擬文類的小說過渡到貼近作家真實人生的日記、散文,「現身」不僅帶給了讀者正面力量,也改寫過去同志文學的悲情基調。
綜言之,本文將透過陳雪1995年到2014年的創作歷程中,探析她創作意識的轉變關鍵與創作轉向的重點,挖掘更多的創作面貌。
This study aims to induce awareness transition of Chen Xue’s writings in 1995 to 2014, with analyzing her descriptions of relationships and feelings in love.
Chen Xue’s writings published since 2012 show different discussion points and writing skills from earlier depressive ones. The Lovers in the Maze describes inside struggles and self-examinations of the main disable character having seriously cureless disease to show what love is. Chen Xue’s writings are based on a relationship between lovers since then. Housewife Diary and Lessons from Love Affairs published in 2012 and 2014 focusing on life of people falling in love have open and clear narration and so readers can learn how to let go and become stronger.
Chen Xue’s changing awareness transition made different literatures. Besides The Lovers in the Maze which is a novel, Housewife Diary and Taiwanie Memories published in 2013 are written in practical writing and prose. From fiction to diary and prose about real life, Chen Xue’s coming out encouraged her readers and changed the depressive Homosexual Literature.
For finding more writing viewpoints of Chen Xue, her key awareness transition and writing transformation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by studying Chen Xue’s writings from 1995 to 2014.
Key words:Chen Xue, Lovers in the Maze, Housewife Diary and Lessons from Love Affairs
陳雪作品:
陳雪 ,《惡女書》,臺北:皇冠,1995年
陳雪,《夢遊1994》,臺北:遠流,1996年
陳雪,《惡魔的女兒》,臺北:聯合文學,1996年
陳雪,《愛上爵士樂女孩》,臺北:探索文化,1998年
陳雪,《鬼手》,臺北:麥田,2002年
陳雪,《只愛陌生人》,臺北:印刻,2003年
陳雪,《橋上的孩子》,臺北:印刻,2004年
陳雪,《蝴蝶》,臺北:印刻,2005年
陳雪,《陳春天》,臺北:印刻,2005年
陳雪,《天使熱愛的生活》,臺北:印刻,2006年
陳雪,《無人知曉的我》,臺北:印刻,2006年
陳雪,《她睡著時他最愛她》,臺北:印刻,2008年
陳雪,《附魔者》,臺北:印刻,2009年
陳雪,《迷宮中的戀人》,臺北:印刻,2012年
陳雪,《人妻日記》,臺北:印刻,2012年
陳雪,《戀愛課》,臺北:印刻,2014年
專書:
朱雙一,《戰後台灣新世代文學論》,臺北:揚志,2002年
李欣倫,《戰後台灣疾病書寫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
何春蕤編,《酷兒理論與政治》,國立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1998年
邱貴芬,《仲介臺灣.女人》,臺北:元尊文化,1997年
邱貴芬,《(不)同國女人聒噪》,臺北:原尊,1998年
紀大偉,《酷兒啟示錄》,臺北:元尊文化,1997年
林水福、林耀德,《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蕾絲與鞭子的交歡》,臺北:時報,1997年
周芬伶,《芬芳的秘教:性別、愛欲、自傳書寫論述》,臺北:麥田,2006年
周芬伶,《聖與魔-台灣戰後小說的心靈圖象(1945~2006)》,臺北:印刻,2007年
范銘如,《像一盒巧克力──當代文學文化評論》,臺北:印刻,2005年
范銘如,《眾裡尋她——臺灣女性小說縱論》,臺北:麥田,2002年
范銘如,《文學地理——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臺北:麥田,2008年
郝譽翔,《情慾世紀末——當代臺灣女性小說論》,臺北:聯合,2002年
陳芳明,《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臺北:麥田,2002年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2011年
陳明柔,《遠走到她方臺灣當代女性文學論集》,臺北:女書文化,2010年
陳建忠等合著,《臺灣小說史論》,臺北:麥田出版,2007年
梅家玲,《性別,還是家國?──五0與八、九0年代台灣小說論》,臺北:麥田,2004年
張小虹,《性別越界》,臺北:聯合文學,1995年
張小虹,《性/別研究讀本》,臺北:城邦文化,1998年
張小虹,《慾望新地圖:性別.同志學》,臺北:聯合,1996年
張小虹,《性別論述與台灣小說》,臺北:麥田2000年
甯應斌,《批判的性政治》,臺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2008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臺北:大安,2007年
劉亮雅,《後現代與後殖民解嚴以來臺灣小說專論》,臺北:麥田,2006年
鄧相揚等作,《猶疑的座標/十場台灣當代文學的心靈饗宴2:國立台灣文學館‧第二季週末文學對談》,臺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07年
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志文出版社,2002年
劉康,《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臺北:麥田出版社,2005年
紀登思(Anthony Giddens)著,周素鳳譯,《親密關係的轉變:現代社會的性、愛、慾》,臺北:巨流,2001年
麥克金尼斯(Mc Ginnis Alan Loy)著,洪有義編,錡寶香譯,《浪漫愛心理學》,臺北:銀禾文化,1993年
維琴妮亞.吳爾夫(A. Virginia Woolf)著,陳惠華譯,《自己的房間》,台北:志文,2008年
期刊論文:
王勻燕,〈《戀愛課》陳雪:我覺得我變成了一個可以給予的人〉,《博客來人物專訪》,2014年5月13日
邱貴芬,〈女性作家素顏在情慾書寫中翻轉身分定位——訪談陳雪〉,《臺灣文
藝》,(新生版)158期,1996年12月
林羿妏、陳昭秀,〈大專院校生的批判思考意向與Facebook特性對其資訊驗證行為的影響〉,《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2012年8月
林欣誼,〈陳雪《人妻日記》分享同志婚姻點滴〉,《中國時報》,2012年9月6日
周芬伶,〈病恙與凝視-海派女性小說三大家的疾病隱喻與影像手法〉,《東海中文學報》,2012年7月,第24期
馬森,〈中外書評──邊陲的反撲-屏三本「新感官小說」〉,收錄於《中外文學》,第24卷,第7期,1995年12月
莊宜文,〈陳雪:赤裸也是一種隱藏〉,《文訊雜誌》,1997年3月
陳建忠,〈私語敘事與性/別政治:陳雪與陳染的「私小說」比較研究〉,《2005台中學術研討會──文采風流輪文集》,2005年12月
陳長房,〈西方成長/教育小說的模式與演變〉,《幼獅文藝》292期,1994年12月
黃基銓,〈陳雪-何必在乎陳春天有百分之多少的我〉,《野葡萄文學誌》,第21期,2005年5月
梁慕寧,〈從「講故事」到「小說」-論張愛玲小說中的記憶轉化〉,《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39期,2009年7月
黃筱威,〈在文學裡創造新世界——紀大偉對談陳雪〉,《印刻文學生活誌》,2006年月10月
張惠娟,〈後現代與女性主義之糾葛:試論當代女性烏托邦小說〉,《中外文學》第23卷第11期,1995年4月
趙彥寧,〈台灣同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一個關於文化生產的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8期,2006年
劉亮雅,〈九O年代台灣的女同性戀小說¬-以邱妙津、陳雪、洪凌為例〉,《中外文學》,第26卷.第2期.1997年7月
劉亮雅,〈鬼魅書寫:臺灣女同性戀小說中的創傷與怪胎展演〉,《中外文學》,
第33卷.第1期.2004年6月
劉念肯,〈正向心理學的建構與應用〉,《諮商與輔導》,第304期,2011年4月
蘇倫慧、賴志超、趙淑珠,〈親密關係、情緒與生活滿意度-正向情緒的中介效果〉,《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第十五期,2013年12月
學位論文:
王佩真,《論鍾理和病體與書寫:以文類差異敘事為中心》,新竹: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12年
朱偉祺,《陳雪小說創傷書寫研究》,臺南: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班,2008年6月
江碧芬,《九○年代臺灣女同志小說中的情慾書寫——以邱妙津、陳雪為主要探討對象》,宜蘭:佛光大學文學系,2007年
李淑君,《身體、權力、認同——論陳雪女同志小說中的身體政治》,臺南: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2005年
林靜容,《陳雪小說中的精神疾病書寫》,屏東: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胡瑋菱,《陳雪亂倫主題小說之研究》,花蓮: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胡紹嘉,《書寫與行動-九○年代後期,女性私我態度的轉折及其意義》,臺北:政治大學新聞系博士論文,2002年
許君如,《一九六○年代台灣學院派本省籍女作家成長小說研究-以陳若曦、歐陽子、施叔青、李昂為例》,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專班碩士論文,2000年
陳筱茵,《《島嶼邊緣》:一九八○、九○年代之交台灣左翼的新實踐論述》新竹: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陳盈岑,《陳雪小說中邊緣心靈書寫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
修碩士班,2007年
陳怡如,《自我的再現與重構——論邱妙津與陳雪的女同志小說》,桃園:中央大
學中文系碩士在職專班,2009年
張瑛姿,《驛動的後現代女性書寫——陳雪小說論》,臺南: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2006年
劉思坊,《解嚴後台灣小說瘋狂敘事研究:以舞鶴、陳雪為觀察中心》,臺北: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2009年
駱玉玫,〈女同志的情慾書寫-以陳雪的《惡女書》、《蝴蝶》為例〉,臺中: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論,2012年
戴華萱,《台灣五0年代小說家的成長書寫(1950-1969)》,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年
蕭愉配,《慾望與認同的新文化想像——陳雪小說中的家庭書寫》,新竹:清華大
學臺灣文學研究所,2009年
電子資源:
陳芳明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henxue1970/posts/360735520673811?comment_id=2364901&offset=0&total_comments=7
〈作家駱以軍:認真耍寶,讓臉書變成我的個人副刊〉,陳怡如撰,2014年2月10日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1021
〈寫日記讓我學會,想著愛人的心願而壯大自身力量:專訪陳雪〉,誠品站,2012年8月31日http://stn.eslite.com/ArticleByPrint.aspx?id=1947
〈人妻日記〉,陳雪,《想想》,2012年,10月21日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public/article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