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淑蕙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臺灣司法保護事業之發展 ──以臺灣三成協會為中心
指導教授: 吳文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5
中文關鍵詞: 臺灣三成協會司法保護釋放者保護臺灣司法保護事業聯盟州廳聯合保護會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6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日治時期司法保護事業的發展,除了反映臺灣近代的法律變遷外,亦具有社會教化與國家法治的功能。就總督府而論,若保護事業成果斐然,則有助於降低再犯罪率及其可能帶來的損失,藉此可收強化統治力之效;至於人民,犯錯者得以復歸社會,加上社會犯罪率減低將得以保障身家財產安全,在兩方互蒙其利下,該事業遂得以深植於地方並有效發展和推廣。
    臺灣的司法保護事業主要受日本殖民統治法律現代化的影響。明治維新後日本所建立的保護體系,是認識臺灣保護事業發展的第一步。雖然臺灣的保護政策深受日本影響,但實際上日本司法保護相關法規和措施非一視同仁地一體適用於臺灣。臺灣司法保護事業萌芽於三舍分立時期,累功舍、一新舍及再生舍雖各自發展,但彼此互為關連,透過彼此交流與互動逐漸形成強而有力的臺灣三成協會。
    臺灣三成協會辦理區域性質的保護事業,進而擴及全臺,形成完整的司法保護體系。雖然該事業是由在臺日人所推動,但部分臺人已開始重視該問題,地方有志之士、宗教慈善及婦女團體均有捐助行為,各地保護團體出現,保護事業亦蒸蒸日上。隨著臺灣三成協會將保護事業中聯絡統合和指揮宣導等,部分轉移給上述統籌單位,漸次出現州廳聯合保護會、臺灣司法保護事業聯盟等統御團體,顯示臺灣三成協會逐漸轉型。
    臺灣三成協會的業務推動者,身兼職員與協會成員的雙重身分,使得司法保護事業推動有一定的連貫性。就學經歷觀之,上自會長、理事,下至贊助員、舍監,均有豐富的法律學經歷,一些曾有警察實務經驗,部分則有司法官及檢察官背景,絕大多數成員均有完整的刑務所經歷。協會成員一方面對各地刑務所概況有一定瞭解,同時亦能掌握各個保護場營運實況,並透過會議進行互動和交流,以利保護事業改進和強化。臺灣三成協會本身為財團法人,從經費概算和收入支出的會計帳簿觀之,顯示臺灣三成協會歷經慘淡經營,最後始得以自立,有效地推動司法保護事業之發展。
    臺灣三成協會的保護事業項目極為繁多,任何有利於保護人的措施往往成為其事業的一部分,以直接保護場為推動核心,亦兼顧其他保護。除了保護事業之外,不斷宣傳該保護事業之重要性,透過政府與民間的努力,達到保護思想的普及發達,使該事業在地方上逐漸得到認同。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臺灣三成協會之前身 13 第一節 日本司法保護事業之發展 13 第二節 臺灣司法保護事業之萌芽:三舍分立(1905~1915) 24 第三章 臺灣三成協會之組織及其發展 53 第一節 前期的臺灣三成協會(1915~1934) 53 第二節 後期的臺灣三成協會(1934~1945) 65 第四章 臺灣三成協會之人事與經費 87 第一節 人事結構 87 第二節 經費運作概況 101 第五章 臺灣三成協會之主要事業 113 第一節 臺灣三成協會與其他機關之關係 113 第二節 臺灣三成協會之主要事業 121 第六章 結論 139 附錄一 臺南免囚保護會規則 143 附錄二 一新舍規則 145 附錄三 臺中出獄人保護會再生舍規則 147 附錄四 三成協會會則 149 附錄五 財團法人臺灣三成協會寄附行為 151 附錄六 臺灣總督府監獄官制 153 附錄七 臺北州聯合保護會會則 154 參考書目 157

    一、官方檔案及出版品
    1. 《臺灣社會事業要覽》,1915-1945。
    2. 《社會事業之友》,1915-1945。
    3. 《臺灣慣習記事》,1901-1907。
    4. 《臺灣刑務月報》,1933-1942。
    5. 《臺灣總督府府報》,1896-1945。
    6. 《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1898-1944。
    7. 《臺灣警察時報》,1930-1944。
    8. 《臺灣司法保護》,85-98號。
    9. 《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1896-1942。
    10.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896-1942。
    11. 《昭和15年臺灣社會事業要覽》,1926。

    二、報紙及雜誌
    1.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5-1911。
    2. 《臺灣日日新報》,1905-1945。
    3. 《臺法月報》,1905-1906。
    4. 《臺中刑務所刑務月報》,1933-1935。
    5. 《臺北刑務所刑務月報》,1934-1935。
    6. 《臺南刑務所刑務月報》,1934-1935。
    7. 《臺灣時報》,1909-1945。
    8. 《臺灣民報》,1923-1930。
    9. 《臺灣警察協會雜誌》,1917-1929。
    10. 《臺灣警察時報》,1930-1944。
    11. 《臺灣司法保護》,1941-1942。
    12. 《大日本監獄協會雜誌》,1899-1922。
    13. 《臺灣三成協會會報》,1937-1939。

    三、時人論著
    1. 杵淵義房,《臺灣社會事業史》,臺北:德友會,1940;臺北:南天書局,1991年複刻。
    2. 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志》,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37;臺北:南天,1997複刻。
    3. 稻田喜代治,《收容保護の理論と實際》,臺北:臺灣司法保護事業聯盟,1941。
    4. 上內恆三郎,《臺灣刑事司法政策論》,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16。
    5. 大槻三郎,《新竹州司法保護委員會諮問事項及協議事項一至三回》,新竹:新竹州聯合保護會,1937-1939。
    6. 臺灣司法保護事業聯盟,《臺灣の司法保護を語る》,臺北:臺灣司法保護事業聯盟,1941。
    7. 臺灣司法保護事業聯盟,《臺灣司法保護事業大會紀錄》,臺北:臺灣司法保護事業聯盟,1942。
    8. 岡部松五郎,《社會事業關係法規集》,臺中:臺中州方面委員聯盟,1938。
    9. 宍戸了要,《童心に映る司法保護》,臺中:臺中州聯合保護會,1939。
    10. 中村不羈兒編輯,《保護詞藻第二輯》,臺北:臺北州聯合保護會,1939。
    11. 小河滋次郎《社會事業と方面委員制度》,東京:巖松堂,1929。
    12. 吉田久一,《日本社会事業の歴史》,東京:勁草書房,全訂版,1994。
    13. 大塚清賢,《躍進臺灣大觀》,東京:中外每日新聞社,1937。
    14. 長尾景德,《刑事政策と免囚保護》,臺北:臺灣三成協會,1920。
    15. 長尾景德,《臺灣行政法大意》,臺北:杉田書店,1923。
    16. 今田祝藏,《刑務所用臺灣語集》,臺北:新高堂,1933。
    17. 財團法人臺灣三成協會,《臺灣釋放者保護事業概要》,臺北:三成協會,1930。
    18. 財團法人臺灣三成協會,《釋放者保護事業彙報第五輯》,臺北:三成協會,1925。
    19. 財團法人臺灣三成協會,《釋放者保護事業彙報第七輯—共榮》,臺北:三成協會,1926。
    20. 財團法人臺灣三成協會,《釋放者保護事業彙報第八輯—較為向上生存》,臺北:三成協會,1927。
    21. 財團法人臺灣三成協會,《臺灣釋放者保護事業概要》,臺北:三成協會,1930。
    22. 財團法人臺灣三成協會,《臺灣の釋放者保護事業》,臺北:三成協會,1941。
    23. 大塚清賢,《躍進臺灣大觀》,東京:中外每日新聞社,1937。
    24. 小河滋次郎《監獄法講義》,東京:巖松堂,1912。
    25. 大園市藏,《臺灣人物誌》,臺北:谷澤書店,1916。
    26. 內藤素生,《南國之人士》,臺北:臺灣人物社,1936。鷲巢敦哉著,中島利郎、吉原丈司編,《臺灣警察四十年史話》鷲巢敦哉著作集Ⅱ,東京:綠蔭書房,2000;1938原刊。
    27. 臺灣總督府警察官及司獄官練習所,《臺灣總督府警察官及司獄官練習所沿革誌》,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察官及司獄官練習所,1909。
    28. 眞宗本願寺派本願寺編輯,《日本監獄教誨史》(京都:真宗本願寺派本願寺出版,1927)
    29. 司法省保護局,《司法保護事業法規類聚》,東京:司法保護研究所,1942。
    30. 臺北州聯合保護會,《臺北州司法保護委員總會》,臺北:臺北州聯合保護會,1939-1941。

    四、近人論著
    A.專書:
    1.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五南,2008。
    2. 潘敬尉編,《日據初期警察監獄檔案》,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0。
    3. 王泰升,《臺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臺北:聯經,1999。
    4. 王泰升,《臺灣法律史概論》,臺北:元照,2001。
    5. 重松一義,《日本刑罰史年表》,東京:柏書房株式會社,2007。
    6. 大友昌子等監修,《植民地社会関係資料集 [臺湾編] 4 》戰前‧戰中期アジア研究資料2,東京:近現代資料刊行会,2001。
    7. 大友昌子等監修,《植民地社会関係資料集 [臺湾編] 3 》戰前‧戰中期アジア研究資料2,東京:近現代資料刊行会,2001。
    8. 大友昌子等監修,《植民地社会関係資料集 [臺湾編] 48 》戰前‧戰中期アジア研究資料2,東京:近現代資料刊行会,2001。
    9. 梁其姿,《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臺北:聯經,1983。
    10. 黃昭堂,《臺灣總督府》,臺北:前衛,1995。
    11. 謝瑞智,《犯罪與刑事政策》,臺北:文笙書局,1993。
    12. 人足寄場顕彰会編,《人足寄場史:我国自由刑‧保安處分的源流》,東京:創文社,1974。
    13.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政事志司法篇,1972。
    14. 監獄協會編纂,《監獄法令類纂》,東京:監獄協會,1911。
    15. 司法大臣官房調查課,《司法一覽》。東京:自刊,1937。
    16.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地統治末期臺灣史論文集》,臺北:允晨文化,2003。
    17.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臺灣史》,臺北:五南:2002。
    18. 劉匯湘,《日據時期臺灣警察之研究》,臺北:臺灣省警務處,1952。
    19. 劉元孝主編,《永大當代日華辭典》,臺北:永大書局,1992。
    20. 許春金,《犯罪學》,臺北:三民,2003。
    21. 許啟義,《中日兩國司法保護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北:法務部,1994。
    22. 黎翠蓮,《中日更生保護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北:法務部,1988。
    23. 周愫嫻譯,Frank P.Willam Ⅲ、Marilyn D.Mcshane原著,《犯罪學理論》,台北:桂冠圖書,2000。
    24. 台灣更生保護會史實紀要編輯委員會編,《台灣更生保護會史實紀要》,台北市:台灣更生保護會,1995。
    25. 更生保護年史編集委員會編,《更生保護ソ課題シ展望:更生保護制度施行50周年記念論文集》,東京都:日本更生保護協會,1999。
    26. 更生保護50年史編集委員会,《更生保護50年史:地域社会と共に步む更生保護》第1編第1卷,全國保護司連盟,2000。
    27. 張甘妹,《刑事政策》,台北市:三民書局,1989。
    28. 薛化元主編,《近代化與殖民:日治臺灣社會史研究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
    29. Michel Foucault,劉北成、楊遠嬰譯,《規訓與懲罰》,臺北:桂冠出版,2003。
    30. 黃靜嘉,〈日據時期之台灣殖民地法制與殖民統治〉,臺北:作者,1960。
    31. 臺中州方面委員聯盟,《臺中州方面委員制度實施十周年記念誌》,臺中:臺中州方面委員聯盟,1935。
    32. 財團法人矯正協會編,《近代監獄制度の指導者クルト‧フォン‧ゼ-バッハ》東京:矯正協會,1985。
    33. 法務部,《法務部獄政史實紀要》,臺北:法務部,1990。
    34. 林玉茹、王泰升、曾品滄訪問,吳美慧、吳俊瑩紀錄,《代書筆、商人風:百歲人瑞孫江淮先生訪問記錄》,臺北:遠流出版,2008。
    35. 吳文星等主編,《臺灣總督田健治郎日記 第一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1。
    36. 竹中信子,《日治台灣生活史大正篇》,臺北:時報出版,2007。
    37. 竹中信子,《日治台灣生活史昭和篇(上)》,臺北:時報出版,2009。
    38. 竹中信子,蔡龍保譯,《日治臺灣生活史明治篇》,臺北:時報出版,2007。
    39. Derk Bodde﹑Clarence Morris,朱勇譯,《中華帝國的法律》,南京:江蘇人民,1995。
    40. 王泰升,《具有歷史思維的法學》,臺北:元照出版,2010。

    B.學位論文
    1. 曾蓮馨,《日治時期臺中州社會事業之研究(1920-1945)》,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2. 黃宗旻,《臺灣更生保護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3. 劉晏齊,《從撫卹到『社會事業』--臺灣近代社會福利制度之建立》,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4. 沈德汶,〈日治時期臺灣浮浪者取締制度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5. 蔡宛蓉,〈日治時期臺灣監獄制度之研究(1895-194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6. 李崇禧,〈日本時代臺灣警察制度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7. 蔡易達,〈臺灣總督府基層統治組織之研究—保甲制度與警察〉,私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8. 林政佑,〈日治時期臺灣監獄制度與實踐〉,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1。
    9. 郭怡棻,〈戰時體制下的警察與臺灣社會(1937-194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10. 王珮瑩,〈日治時期臺灣「不良少年」的誕生〉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11. 李健鴻,〈邊陲統制與倫理教化—台灣社會救濟體制形成之研究(1683-1945)〉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
    12. 鄭淑屏,〈臺灣在日據時期警察法令與犯罪控制〉臺北:輔大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C.期刊論文
    1. 蔡慧玉著、秋本宏樹譯,〈大東亜共栄圏下のアジア:植民地台湾における戦争体制〉,收入和田春樹、後藤乾一、木畑洋一、山室信一、趙景達、中野聡、川島真編,《岩波講座東アジア近現代通史(第六巻):アジア太平洋戦争と「大東亜共栄圏」:1935-1945 年》,東京:岩波書店,2011,224-239。
    2. 劉惠璇,〈日治時期之「臺灣總督府警察官及司獄官練習所」(1898-1937):臺灣警察專科學校校史探源(下篇)〉,《警專學報》,5:1(2011.4),頁1-34。
    3. 山田美香,〈日本植民地時期台湾における刑務所看守・教誨師〉,《人間文化研究》第9號,2008年6月。
    4. 李貴連,〈晚清法制考〉,收於:楊一凡主編,《中國法制史考證:甲編 第七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03。

    五、網站
    1. 日本法務省保護局網站:http://www.moj.go.jp/HOGO/hogo02.html,
    檢索日期:2013/6/12
    2. 臺灣人物誌(1985-1945)http://0-news8080.ncl.edu.tw.opac.lib.ntnu.edu.tw/whos2app/start.htm,
    檢索日期:2013/6/14
    3.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http://who.ith.sinica.edu.tw/mpView.action,
    檢索日期:2013/7/19
    4. 國立公文書館公文類聚:http://www.jacar.go.jp/,
    檢索日期:2013/7/19
    5. 日治法院檔案資料庫:http://tccra.lib.ntu.edu.tw/tccra_develop/,
    檢索日期:2013/7/23
    6. 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twstatistic50/Judi.htm,
    檢索日期:2013/7/24
    7. 朝鮮司法一覽(昭和18年版):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1081658,
    檢索日期:2013/7/2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