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政帆
論文名稱: 我國八年級學生在TIMSS 2003中之科學自信心、價值觀及課堂活動分析
To analyze the self-confidence in learning science, the valuing science and the science lessons of the eighth-grade students of Taiwan in TIMSS 2003
指導教授: 洪志明
Horng, Jhy-M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化學系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6
中文關鍵詞: TIMSS 2003學習科學的信心科學價值觀成就類型教學活動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6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我國八年級學生在TIMSS 2003(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2003)
    中之科學自信心、價值觀及課堂活動分析

    中文摘要

    由於近幾年來國內在升學主義的影響下,學校教育均傾向填鴨式教學,學生不但課業負擔沈重且無法體驗學習的樂趣。在這樣一個升學環境下,令研究者懷疑學生對於學習科學的自信心及對於科學的價值觀是否受到影響?因此本研究以「學生對於學習科學的信心」、「學生對於科學的價值觀」兩個面向,分析不同成就類型學生所擁有自信心及價值觀的高低以及探討高自信和低自信心的學生在理化課堂教學活動之參與情形。研究資料取自TIMSS 2003的原始資料,研究對象為我國參與TIMSS 2003實測的八年級學生,研究結果如下:
    1.科學成就偏高的學生生比成就偏低者對於學習科學的信心較高。
    2.科學成就偏高的學生生比成就偏低者對科學擁有較高的價值觀。
    3.我國八年級學生普遍認同學理化對我的日常生活有幫助。
    4.我國八年級學生在選擇未來職業時,不是很喜歡從事與理化相關的職業。
    5.高信心和低信心組,各組組內有接近50%的學生回答課堂上「從來沒有過」對全班報告結果;有50%以上的學生回答「幾乎每節課」都在聽老師講課。

    目次 致謝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iv 表次 v 圖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 2 第四節 相關名詞定義 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TIMSS發展背景 6 第二節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 2003 8 第三節 國內外TIMSS文獻 16 第四節 學習成就相關文獻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7 第一節 研究對象 27 第二節 研究工具 27 第三節 資料蒐集 29 第四節 資料分析 3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37 第一節 信心、價值觀題逐題分析 37 第二節 不同成就類型之組間比較 72 第三節 各成就類型組內百分比分析 76 第四節 理化課堂活動答題分析 80 第五節 不同信心取向之組間比較 160 第六節 各信心取向組內百分比分析 16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83 第一節 結論 183 第二節 建議 188 參考文獻 190 中文文獻 190 英文文獻 191 附錄 192 附錄1 資料提取流程 192 附錄2 卡方分析流程 194 附錄3 信心、價值觀題目代碼 195 附錄4 問卷第十三題活動項目 196 表次 表 1 1 成就分組 3 表 1 2 信心價值觀題目 3 表 1 3 理化教學活動 4 表 3 1 各行各業工作職務別 33 表 3 2 分析表範例「我的理化不錯」(試題編號:BSBSTWEL) 35 表 4 1 「我的理化不錯」卡方分析表 39 表 4 2 「我覺得理化比較難,其他同學卻覺得比較容易」卡方分析表 42 表 4 3 「理化不是我擅長的科目之一」卡方分析表 46 表 4 4 「與理化有關的事我學得很快」卡方分析表 49 表 4 5 「我希望在學校多上一些理化課」卡方分析表 52 表 4 6 「我喜歡學理化」卡方分析表 55 表 4 7 「我認為學理化對我的日常生活有幫助」卡方分析表 58 表 4 8 「我需要用理化去學習其他學科」卡方分析表 61 表 4 9 「我需要學好理化以進入我心目中理想的學校」卡方分析表 64 表 4 10 「我喜歡從事運用到理化的職業」卡方分析表 67 表 4 11 「我需要把理化學好才能得到我想要的職業」卡方分析表 70 表 4 12 不同成就類型各題各選項組間比較總表 73 表 4 13 不同成就類型各題組間比較總表 75 表 4 14 不同成就類型組內答題百分比總和比較 79 表 4 15 「看老師示範實驗或演示探究活動」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的理化不錯」進行分組) 81 表 4 16 「自行形成可供檢驗的假說或預測可能的結果」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的理化不錯」進行分組) 82 表 4 17 「設計及規劃實驗或探討活動」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的理化不錯」進行分組) 84 表 4 18 「做實驗或進行研究」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的理化不錯」進行分組) 85 表 4 19 「以小組方式做實驗或進行探究」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的理化不錯」進行分組) 87 表 4 20 「寫下觀察結果並解釋其發生的原因」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的理化不錯」進行分組) 88 表 4 21 「學習科技對社會的衝擊」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的理化不錯」進行分組) 90 表 4 22 「將所學得理化連結到日常生活上」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的理化不錯」進行分組) 91 表 4 23 「對全班報告結果」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的理化不錯」進行分組) 93 表 4 24 「檢討家庭作業」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的理化不錯」進行分組) 94 表 4 25 「聽老師講課」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的理化不錯」進行分組) 96 表 4 26 「自己做理化題目」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的理化不錯」進行分組) 97 表 4 27 「在課堂上就開始做家庭作業」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的理化不錯」進行分組) 99 表 4 28 「平時考或小考」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的理化不錯」進行分組) 100 表 4 29 「看老師示範實驗或演示探究活動」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覺得理化比較難」進行分組) 101 表 4 30 「自行形成可供檢驗的假說或預測可能的結果」 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覺得理化比較難」進行分組) 103 表 4 31 「設計及規劃實驗及探討活動」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覺得理化比較難」進行分組) 104 表 4 32 「做實驗或進行研究」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覺得理化比較難」進行分組) 105 表 4 33 「以小組方式做實驗或進行探究」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覺得理化比較難」進行分組) 106 表 4 34 「寫下觀察結果並解釋其發生的原因」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覺得理化比較難」進行分組) 107 表 4 35 「學習科技對社會的衝擊」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覺得理化比較難」進行分組) 108 表 4 36 「將所學得理化連結到日常生活上」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覺得理化比較難」進行分組) 109 表 4 37 「對全班報告結果」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覺得理化比較難」進行分組) 110 表 4 38 「檢討家庭作業」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覺得理化比較難」進行分組) 112 表 4 39 「聽老師講課」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覺得理化比較難」進行分組) 113 表 4 40 「自己做理化題目」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覺得理化比較難」進行分組) 115 表 4 41 「在課堂上就開始做家庭作業」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覺得理化比較難」進行分組) 116 表 4 42 「平時考或小考」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我覺得理化比較難」進行分組) 117 表 4 43 「看老師示範實驗或演示探究活動」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理化不是我擅長的科目之一」進行分組) 118 表 4 44 「自行形成可供檢驗的假說或預測可能的結果」 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理化不是我擅長的科目之一」進行分組) 120 表 4 45 「設計及規劃實驗及探討活動」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理化不是我擅長的科目之一」進行分組) 121 表 4 46 「做實驗或進行研究」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理化不是我擅長的科目之一」進行分組) 123 表 4 47 「以小組方式做實驗或進行探究」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理化不是我擅長的科目之一」進行分組) 124 表 4 48 「寫下觀察結果並解釋其發生的原因」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理化不是我擅長的科目之一」進行分組) 126 表 4 49 「學習科技對社會的衝擊」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理化不是我擅長的科目之一」進行分組) 127 表 4 50 「將所學得理化連結到日常生活上」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理化不是我擅長的科目之一」進行分組) 129 表 4 51 「對全班報告結果」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理化不是我擅長的科目之一」進行分組) 130 表 4 52 「檢討家庭作業」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理化不是我擅長的科目之一」進行分組) 132 表 4 53 「聽老師講課」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理化不是我擅長的科目之一」進行分組) 133 表 4 54 「自己做理化題目」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理化不是我擅長的科目之一」進行分組) 135 表 4 55 「在課堂上就開始做家庭作業」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理化不是我擅長的科目之一」進行分組) 136 表 4 56 「平時考或小考」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理化不是我擅長的科目之一」進行分組) 138 表 4 57 「看老師示範實驗或演示探究活動」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與理化有關的事我學得很快」進行分組) 139 表 4 58 「自行形成可供檢驗的假說或預測可能的結果」 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與理化有關的事我學得很快」進行分組) 141 表 4 59 「設計及規劃實驗及探討活動」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與理化有關的事我學得很快」進行分組) 142 表 4 60 「做實驗或進行研究」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與理化有關的事我學得很快」進行分組) 144 表 4 61 「以小組方式做實驗或進行探究」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與理化有關的事我學得很快」進行分組) 145 表 4 62 「寫下觀察結果並解釋其發生的原因」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與理化有關的事我學得很快」進行分組) 147 表 4 63 「學習科技對社會的衝擊」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與理化有關的事我學得很快」進行分組) 148 表 4 64 「將所學得理化連結到日常生活上」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與理化有關的事我學得很快」進行分組) 150 表 4 65 「對全班報告結果」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與理化有關的事我學得很快」進行分組) 151 表 4 66 「檢討家庭作業」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與理化有關的事我學得很快」進行分組) 153 表 4 67 「聽老師講課」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與理化有關的事我學得很快」進行分組) 154 表 4 68 「自己做理化題目」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與理化有關的事我學得很快」進行分組) 156 表 4 69 「在課堂上就開始做家庭作業」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與理化有關的事我學得很快」進行分組) 157 表 4 70 「平時考或小考」分析表 (依學生回答「與理化有關的事我學得很快」進行分組) 159 表 4 71 不同信心取向的學生課堂活動比較表 (以「我的理化不錯」進行分組) 161 表 4 72 不同信心取向的學生課堂活動比較表 (以「我覺得理化比較難」進行分組) 162 表 4 73 不同信心取向的學生課堂活動比較表 (以「理化不是我擅長的科目之一」進行分組) 164 表 4 74 不同信心取向的學生課堂活動比較表 (以「與理化有關的事我學得很快」進行分組) 166 表 4 75 「我的理化不錯」之組內百分比分析表 170 表 4 76 「我覺得理化比較難」之組內百分比分析表 172 表 4 77 「理化不是我擅長的科目之一」之組內百分比分析表 174 表 4 78 「與理化有關的事我學得很快」之組內百分比分析表 176 表 4 79 我的理化不錯-「曾經有過」-各組排名 178 表 4 80 我覺得理化比較難-「曾經有過」-各組排名 179 表 4 81 理化不是我擅長的科目之一-「曾經有過」-各組排名 180 表 4 82 與理化有關的事我學得很快-「曾經有過」-各組排名 181 表 4 83 「曾經有過」前五名課堂活動 182 表 4 84 「從來沒有過」前五名課堂活動 182 圖次 圖 4 1 「我的理化不錯」各選項答題人數長條圖 41 圖 4 2 「我覺得理化比較難,其他同學卻覺得比較容易」各選項答題人數長條圖 44 圖 4 3 「理化不是我擅長的科目之一」各選項答題人數長條圖 48 圖 4 4 「與理化有關的事我學得很快」各選項答題人數長條圖 50 圖 4 5 「我希望在學校多上一些理化課」各選項答題人數長條圖 53 圖 4 6 「我喜歡學理化」各選項答題人數長條圖 57 圖 4 7 「我認為學理化對我的日常生活有幫助」各選項答題人數 長條圖 59 圖 4 8 「我需要用理化去學習其他學科」各選項答題人數長條圖 63 圖 4 9 「我需要學好理化以進入我心目中理想的學校」各選項答題 人數長條圖 66 圖 4 10 「我喜歡從事運用到理化的職業」各選項答題人數長條圖 69 圖 4 11 「我需要把理化學好才能得到我想要的職業」各選項答題 人數長條圖 71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王保進(2005):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再版五刷)。台北市:心理。
    王麗雲(2005):進入量化世界。教育資料與研究期刊,62,167-174。
    吳琪玉(2005):探討我國八年級學生在TIMSS 1999與TIMSS 2003數學與科
      學之表現。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市。
    林世華(2004):如何看待孩子的學習評量與成就?人本教育札記,180, 
      40-43。
    邱皓政(2005):量化研究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初版一刷)。台北市:
      雙葉。
    洪志明(2002):我國八年級學生課餘學習時間與學習成就之關係。科學教育月 
      刊,236,3-13。
    洪志明(2000):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成果報導。科
      學教育月刊,235,70-72。
    洪佳慧(2002):由教科書內容與性別面向分析我國八年級學生在第三次國際數
      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TIMSS-R)的學習表現-生命科學以及
      環境與資源議題部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台北市。
    國科會(2005):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數理科表現升?或降?國際數學與科
      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結果。科學教育月刊,276,58-64。
    陳月英(2001):提升低成就學生的學習動機。國教輔導,41(2),21-26。
    陳慧娟(1994):從認知心裡學的觀點談低成就學生之認知缺陷及其輔導。
      測驗與輔導。127,2615-1619。
    郭生玉(1973):國中低成就學生之心裡特質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慶勳(校正),黃玉幸、張凱元、莊啟文、林靜憶、于建興(譯)(2003):
      學校教育對學生學習成就影響之探討。國教天地,152,60-68。
    劉安彥(2003):教學評量的理論與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期刊,55,100-107。
    謝智謀、 林維君(2000):統計學(初版一刷)。台北市:弘智。
    顏秀玟(2004):國小學四年級學生在「2003年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
      勢調查」中科學低分題之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珮華(2004):「第三次國際科學與數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TIMSS
      1999)」結果探討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與學生特質的關係-七個國家之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英文文獻

    Hastedt, D., & Sibberns, H. (2005). Differences between multiple choice items and
    constructed response items in the IEA TIMSS surveys. Student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31, 145-161.
    Haberman, S. J. (1978).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Data.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Martin, M. O., Mullis, I. V.S., & Chrostowski, S. J. (2003). TIMSS 2003
    Technical Report. Boston, MA: IEA.
    Martin, M. O., Mullis, I. V.S., Gonzalez, E. J., & Chrostowski, S. J. (2003).
    TIMSS 2003 International Science Report. Boston, MA: IEA.
    Martin, M. O., Gregory, K. D., & Stemler, S. E. (1999). TIMSS 1999 Technical
    Report. Boston, MA: IEA.
    Martin, M. O., & Kelly, D. L. (1995). TIMSS 1995 Technical Report. Boston, MA:
    IEA.
    Papanastasiou, E. C. (2004). Major Influences on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10, 239-257.
    Punch, K.F. (1998). Introduction to social research, quantitative & qualitative
    approaches. Thousand Oaks, CA: Sage.
    VaÂri, P., Tuska, A., & Krolopp, J. (2002). Change of Emphasis in the
    Mathematics Assessment in Hung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8, 109-127.
    Wilkins, J. L. M., (2004).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elf-concept: An International Investigation.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72(4), 331-346.
    Wang, D. B. (2004). Family Background Factors and Mathematics Sucess: A
    Comparision of Chinese and US Students. Int. J. Educ. Res, 41, 40-54.
    Weng, P. (2002).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Relation to the Danish
    Results in TIMSS Population 2.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8(1), 71-85.
    Weiss, C. H. (1998). Evaluation: Methods for studying programs and policie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