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戴美淑 |
---|---|
論文名稱: |
倪匡及其鬼怪小說研究 |
指導教授: | 鍾宗憲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22 |
中文關鍵詞: | 倪匡 、鬼怪小說 、香港社會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1 下載:2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人人皆知倪匡著作等身、個性爽朗、幽默風趣、相識滿天下,但有多少人知道倪匡其實學歷並不高,很多學問都靠自修得來?又有多少人知道倪匡年輕時曾吃過不少苦頭,逃過難,做過臨時工,更曾經連飯也吃不飽過?《衛斯理系列》、《原振俠系列》,眾所皆知是倪匡創作出來的科幻小說,衛斯理與原振俠更曾是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但有誰知道倪匡其實也曾寫過「鬼怪小說」,內容的精彩度絲毫不比其科幻小說遜色。本論文就打算深入研究倪匡及其鬼怪小說,還有這些鬼怪故事所觀照的社會百相、人生百態。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疇與文獻回顧、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二章〈倪匡奇人奇事〉。作家的生平背景與其筆下作品的呈現是有關聯性的,因此本章就將倪匡的生平經歷分為「偷渡到港前」、「定居香港時」及「移民美國後」三個部份來討論,特別著墨於其中發生的幾次靈異體驗。第三章〈倪匡的靈界觀及其創作理念〉從倪匡年少時的靈異體驗,與中國人的有鬼無鬼觀點之爭,來探討倪匡對於靈異世界與靈異事件的看法,哪些觀念是承繼傳統?哪些觀念是獨出機杼?第四章〈倪匡鬼怪故事的內容分析〉將倪匡的鬼怪故事分為「鬼故事」及「妖怪精故事」二大類,並從中歸納出基本情節相似之故事加以分析。第五章〈倪匡鬼怪小說觀照的社會百相〉。倪匡的鬼怪故事呈現了香港都市化、現代化繁榮的一面,同時也透露出伴隨繁華而產生的種種問題,如人口密度高、交通不便、身心壓力大、人際關係疏離等等。第六章〈倪匡鬼怪小說的藝術探討〉。藉由對文本的爬梳,來分析倪匡鬼怪故事在敘事技巧,情節安排,及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巧妙之處。第七章結論,再次分析倪匡鬼怪小說系列故事的優缺點,並予以客觀評價。
本論文期待藉由挖掘倪匡鬼怪小說所隱藏的種種議題,能吸引各路研究者的興趣,投入倪匡鬼怪小說的研究工作中,從而收到拋磚引玉之功效。
一、專書
(一)古籍(先按朝代,再依姓氏筆劃)
(漢)王充:《論衡》,臺北:錦繡出版社,1992。
(漢)班固撰,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編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1986。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1996。
(宋)朱熹:《四書集註》,新北市:藝文印書館,1980年5月5版。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上海:上海書店,1986。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高雄:大眾書局,1981年11月再版。
(二)近人專著(依姓氏筆劃排列)
倪匡:《支離人》,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0。
倪匡:《靈界輕探》,臺北:皇冠出版社,1990年9月第5版。
倪匡:《城市怪故事》,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87。
倪匡:《廁所裡有鬼》,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88。
倪匡:《倪匡說鬼》,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88。
倪匡:《恐怖小說作者》,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89。
倪匡:《自來鬼》,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0。
倪匡:《捉鬼派對》,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2。
倪匡:《頭髮》,臺北:風雲時代,1995。
倪匡:《吾寫又寫》,香港:明窗出版社,2010年5月第2版。
倪匡:《吾寫又寫》,香港:明窗出版社,2008。
倪匡:《吾寫又寫》,香港:明窗出版社,2009。
倪匡:《吾寫又寫》,香港:明窗出版社,2009。
倪匡:《何必認真》,香港:明窗出版社,2010年11月第3版。
Antti Aame:Verzeichnis der Marchen typen , Helsinki, 1910(EFC No﹒3).
Thomas Armstrong著,李平譯:《經營多元智慧》,臺北:遠流出版社,2000。
巴爾:《敘事學》,多倫多大學出版社,1985。
巴爾特:《敘事作品結構分析導論》,載張寅德編選《敘事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王劍叢、汪景壽、楊正犁、蔣朗朗編著:《台灣香港文學研究述論》,天津市: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
王石番:《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探討》,臺北:幼獅文化,1992。
王溢嘉:《夜間風景──夢》,新北市:野鵝出版社,1991。
王溢嘉:《命運的奧義》,新北市:野鵝出版社,1994。
王溢嘉:《前世今生的謎與惑》,新北市:野鵝出版社,1995。
王溢嘉:《聊齋搜鬼》,新北市:野鵝出版社,1996。
王溢嘉:《不安的魂魄》,新北市:野鵝出版社,1997。
王溢嘉:《情色的圖譜》,新北市:野鵝出版社,1997。
朱光潛:《變態心理學派別》,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吳樹平:《風俗通義校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李守奎:《尸子譯注》,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
周次吉:《六朝志怪小說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
侯伯‧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著,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臺北市:遠流,1990。
查特曼:《故事與話語》,康奈爾大學出版社,1978。
胡亞敏:《敘事學》,湖北省武漢市: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
韋勒克、沃倫著,劉象愚等譯:《文學理論》,香港:三聯書店,1984。
徐華龍:《中國鬼文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
徐華龍主編:《中國鬼文化大辭典》,廣西:民族出版社,1994。
翁振盛導讀:《敘事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10。
張素貞校注:《新編韓非子》,臺北:國立編譯館,2001。
陳國軍:《明代志怪傳奇小說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陳婉君:《倪匡有問必答》,香港:天地圖書,2009。
陸又新:《聊齋誌異中的愛情》,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
傅騰霄:《小說技巧》,臺北市:洪葉出版社,1996。
湯恩比著,陳曉林譯:《歷史研究》,臺北:遠流出版社,1984。
馮成榮註譯:《墨子新註新譯》,臺北:馮同亮書坊,1995。
黃武忠:《小說經驗》,臺北市: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
黃釗:《帛書老子校注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
黃永林:《中西通俗小說的比較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
楊柳橋:《莊子譯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楊奇主編:《香港概論》,香港:三聯書店,1990。
葉慶炳:《談小說妖》,臺北:洪範書店,1983。
賈文昭、徐召勛:《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欣賞》,臺北:里仁書局,1983。
福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志文出版社,1985。
趙秉志主編:《香港刑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劉瑛:《唐代傳奇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4。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1996。
劉守華主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劉介民:《東方民間鬼故事和鬼小說》輯於張玉安、陳崗龍主編:《東方民間文學比較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劉燕萍:《古典小說論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
蔡瀾著,陳子善編:《蔡瀾談倪匡》,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08。
鄭明娳:《通俗文學》,臺北:揚智文化,1993。
鄭曉江:《生死智慧:中國人對人生觀及死亡觀的看法》,臺北:漢欣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1997。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蕭登福:《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源》,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
羅德立,趙秉志主編:《香港刑法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二、單篇期刊論文(依發表先後排列)
澎湃:〈魏晉時代的鬼怪小說〉,《中華文藝》,第16卷第5期,1979年1月,頁54-62。
沈西城:〈鬼才˙妙人˙頑童──關於倪匡這個人〉,《新書月刊》,第2期,1983年11月,頁56-60。
〈黑社會組識與香港治安〉,《文中月刊》,1996年06期,頁148-153。
林文寶:〈通俗小說與兒童文學〉,《東師語文學刊》,第9期,1996年6月,頁147-210。
馮藝超:〈鬼禁忌初探〉,《中華學苑》,50期,1997年7月,頁95-123。
樊富珉:〈香港市民的心理壓力及應對方式〉,《心理與健康》,1999年03期,頁44。
榮朝和、帥曉珊:〈香港交通運輸政策介析〉,《未來與發展》,2000年01期,2000年2月,頁54-57
謝聰輝:〈中國人的鬼意識與鬼節〉,《聯合文學》,第16卷第10期,2000年8月號,頁34-38。
張豔梅:〈現代鄉土文學中的「民俗鬼」〉,《漳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頁48-51。
葉李華紀錄整理:〈100問倪匡〉,《聯合文學》,2002年01期,2002年1月,頁118-129。
呂瑾:〈論倪匡科幻小說的創作特點〉,《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16卷第3期,2003年9月,頁54-57。
丁雙雙、魏子任:〈論唐宋時期喪葬中的佛事消費習俗〉,《河北學刊》,第23卷第6期,2003年11月,頁151-155。
申丹:〈敘事學研究在中國與西方〉,《外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4期,頁111。
王振海:〈香港賭博犯罪的立法研究〉,《廣西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21卷第1期,2006年1月,頁110-114。
李麗丹:〈「三言」異類婚故事研究──兼論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的關係〉,《民俗研究》,2006年第4期,頁86-112。
戴平:〈倪匡封筆之作 只有老友能懂〉,《華文文學》,2006年05期,2006年5月,頁69。
Sam:〈性情中人倪匡〉,《人民文摘》,2006年11期,2006年11月,頁28-29。
Sam:〈倪匡:人生總有配額〉,《晚報文萃》,2006年11期,頁45。
姬春生、周紅:〈文學作品閱讀的幾點意識〉,《高考》,2007年03期,頁32-35。
興安:〈恐怖小說在中國〉,《南方文壇》,2007年03期,頁39-42+64。
王真諦:〈王充對鬼神存在的破與立〉,《宗教哲學》,2007年03月,頁183-196。
忽如寄、獨孤:〈與大師對話──倪匡採訪手記〉,《今古傳奇(武俠版上半月版)》,2007年05期,頁12-14+1-3。
覃西:〈大話倪匡〉,《中國女性》,2007年10期,2007年10月,頁41-43。
楊紅軍:〈「張力」──觸動心靈的原動力〉,《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31期,2007年11月,頁43。
李懷宇:〈倪匡:我唯一可以謀生的手段就是寫作〉,《書摘》,2007年12期,2007年12月,頁17-20。
申海:〈香港四大才子的電影情〉,《電影》,2008年02期,2008年2月,頁49-51。
程乃珊:〈一座最辛苦的城市〉,《視野》,2008年06期,2008年3月,頁46-47
戚錦泉:〈人生總有「配額」〉,《東西南北》,2008年03期,2008年3月,頁63。
鄒濬智:〈「鬼」觀念與祖先崇拜試說〉,《稻江學報》,2008年6月,頁191-203。
鄭基良:〈善惡報應論(二)〉,《空大人文學報》,第17期,2008年12月,頁113-148。
王春瑜:〈瑣憶倪匡〉,《同舟共進》,2008年第5期,2008年5月,頁46-47。
袁自強:〈香港賽馬〉,《檔案時空》,2008年09期,頁47-48。
果子:〈戀物癖非同小可要重視〉,《科普天地(資訊版)》,2008年10期,頁5。
倪匡:〈長溝流月去無聲〉,《書城》,2008年11期,2008年11月,頁51-52。
佳楠:〈香港四大才子的情愛往事〉,《八小時以外》,2009年02期,2009年2月,頁68-71。
徐華龍:〈妖、怪、精故事的分類研究〉,《文化學刊》,2009年02期,頁110–121。
劉淑英:〈如何面對孩子的戀物情結〉,《中華養生保健》,2009年02期,2009年2月1日,頁10-12。
黃紹梅〈王充《論衡》評論漢代社會問題的得與失──以「無鬼論」反映的社會意涵為例〉,《鵝湖月刊》,第34卷第9期,2009年3月,頁21-32。
鄭茜:〈淺談對社會歷史研究法的認識〉,《今日南國》,2009年09期,2009年9月,頁119-120。
朱大可:〈器物神學:膜拜、戀物癖及其神話〉,《文藝爭鳴》,2010年01期,頁109-113。
倪匡:〈倪匡說三道四〉,《散文選刊》,2010年01期,2010年1月,頁50-51。
張揚:〈中日民間文學中異類婚戀故事比較〉,《西安社會科學》,第28卷第2期,2010年4月,頁120-121。
付震震:〈論因果報應觀念對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影響〉,《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4期,頁49-51。
方志紅:〈中國古代敘事理論特徵散論〉,《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9卷第5期,2010年5月,頁42-44。
齊珊珊:〈走進靈魂世界──「萬物有靈論」指導下的民俗現象的歸納與分析〉,《湖南農機》,第37卷第3期,2010年5月,頁158-159。
王興芬:〈魏晉南北朝凡男與異類婚戀傳說解讀〉,《北方論叢》,2010年第6期,頁35-38。
李隆獻:〈先秦至唐代鬼靈復仇事例的省察與詮釋〉,《文與哲》,2010年6月,頁139-201。
殷登國:〈七月十五中元節──鬼月談祭鬼與中國人的鬼怪觀〉,《紫禁城》,2010年08期,2010年8月,頁115-118。
歐陽軍:〈癖是如何產生的〉,《祝你健康》,2010年09期,頁35。
蔡瀾:〈古龍、三毛和倪匡〉,《可樂》,2010年09期,2010年9月,頁7。
孫凝異:〈神秘的鬼文化〉,《中華手工》,2010年10期,頁32-34。
方維規:〈「文學社會學」的歷史、理論和方法〉,《社會科學論壇》,2010年13期,頁78-103。
呂蘊鴿:〈中國古代鬼題小說的源起考述〉,《蘭臺世界》,2010年17期,2010年9月,頁60-61。
張正修:〈偷窺多是心病使然〉,《社區》,2010年24期,2010年12月,頁54-55。
李嘉莉、陳漢云:〈影響高密度城市的城市更新因素──以香港為例〉,《城市觀察》,2011年第2期,頁46-59。
陳詩軍:〈戀物癖官兵的行為矯治〉,《大眾心理學》,2011年03期,頁12-13。
李軍均:〈「志怪」語義源流考論〉,《文藝理論研究》,2011年第5期,頁73-82。
張聰、劉倩:〈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歷程〉,《北方文學》,2011年08期,2011年8月,頁175。
王明忠:〈禁忌中的古代法醫──仵作〉,《考試周刊》,2011年第48期,頁235-236。
楊樂:〈「共時性」與超心理學〉,《呂梁教育學院學報》,第28卷第3期,2011年9月,頁5-6。
劉慧:〈多層面多角度的自殺預防與危機干預〉,《浙江萬里學院學報》,第24卷第5期,2011年9月,頁10-13。
張清華:〈寓言──當代小說詩學關鍵詞之一〉,《小說評論》,2012年01期,頁41-46。
三、學位論文(依發表先後排列)
王國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3年
金仁喆:《聊齋志異之宿命論與果報觀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李燕惠:《魏晉南北朝鬼神故事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高木立子:《河南省異類婚故事類型群初探》,北京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0年
金洪謙:《「狐狸精」原型及其在中國小說的文化意涵》,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1年
張嘉惠:《《聊齋誌異》女妖故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黃惠慎:《倪匡科幻小說研究(以〈衛斯理系列〉為主要研究對象)》,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郭麗鎔:《真實與虛構的國度──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析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林允:《《聊齋誌異》鬼狐仙妖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李康熙:《《聊齋志異》復仇故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陳品雁:《《聊齋誌異》婚戀故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傅海濱:《春秋戰國時期的鬼神觀念研究》,陝西師範大學專門史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張華豔:《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的鬼故事》,曲阜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柳軍:《精怪、鬼魅、神仙──六朝志怪小說的三大題材研究》,河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文學碩士論文,2007年
陶偉《神仙與鬼神──《太平廣記》中所反映的唐代神靈觀念》,蘭州大學歷史學中國古代史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郝雯:《中日古典文學中的復仇「女鬼」與「女幽靈」形象異同》,東北師範大學日語語言文學碩士論文,2008年
陳廣江:《試論中國現代文學的幾類鬼魂書寫》,山東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2008年
林溫芳:《宋傳奇「人鬼戀」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黃海豔:《魏晉南北朝人鬼婚戀小說研究》,東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許朝榮:《漢人的鬼魂觀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史地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林怡平:《從俠客到英雄──倪匡武俠、科幻的因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四、網路資源及其他
(一)網路資源
《倪學網》http://www.wiselypuzzle.com/index.html。
下載日期:2012年6月26日。
《解釋名詞教育研究法》,名-3。
網址:http://www.tingmao.com.tw/bookpdf/AG50190301.pdf。
下載日期:2011年10月30日。
林端:〈文學社會學與文學研究〉,2007年12月17日講於台灣大學文學研究所。
下載日期:2011年10月30日。
龍俊榮:〈詭異之至的「浪子高達傳奇」〉,2009年7月。
網址:http://hk.myblog.yahoo.com/cw_lung/article?mid=5481。
下載日期:2011年10月30日。
《自由時報》,2011年10月21日上午4:23。
網址: http://tw.news.yahoo.com/%E5%B0%91%E5%B9%B4%E8%87%AA%E6%92%9E%E8%BA%AB%E4%BA%A1-%E6%89%98%E5%A4%A2%E9%81%AD%E9%80%BC%E8%BB%8A-202344494.html。
自由時報電子報,2010年3月5日。網址: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r/5/today-north1.htm。
《東週刊》第478期(2002年1月2日)。
網址:http://club.xilu.com/zuiaiwsl/msgview-820864-7642.html。
下載日期:2012年5月2日。
〈鬼月禁忌〉
網址:http://blog.yahoo.com/_57GTNG57C42WEVGTLC45BBIQ5Y/articles/128717/category/%E7%A6%81%E5%BF%8C。
下載日期:2012年4月15日。
《香港人口估計的編製》政府統計處
網址:http://www.censtatd.gov.hk/press_release/pc_rm/method_hk/compiling/index_tc.jsp。
下載日期:2012年5月19日。
〈香港自殺率冠全球〉
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gb/5/6/20/n959492.htm。
下載日期:2012年5月19日。
〈本港自殺情況〉,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
網址:http://www.sps.org.hk/index_tc.php?cid=2&id=11&pid=3。
下載日期:2012年5月19日。
《中國同性戀史》,維基百科
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5%90%8C%E6%80%A7%E6%88%80%E5%8F%B2。
下載日期:2012年5月19日。
《香港法例資料庫》
網址:http://wgru-news.tripod.com/sexlaws.htm。
下載日期:2012年5月19日。
維基百科:〈香港〉。
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9%E6%B8%AF。
下載日期:2012年6月28日。
(二)報紙
〈信者恆信死者托夢 警方偵破焚屍案〉,2003年1月30日《聯合晚報》,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