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程榮凱
論文名稱: 我國高職車輛與環保課程內涵之建構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urriculum of Vehicl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Industrial Vocational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許良明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動力機械群環境教育3R課程
英文關鍵詞: power mechanical cluste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R, curriculum.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6下載:1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目的在發展我國高職「車輛與環保」課程之內涵綱要,本研
    究以修正型德懷術作為主要研究法,修正型德懷術和完整型德懷術在實施
    過程(實施回和數和專家的選擇)及目的(預測未來,達成最後共識)上
    是相同的。本研究共有32 位專家參與,共計實施一回合的專家會議和三
    回合的德懷術問卷調查。首先,專家會議中依據布魯姆(Bloom)的教育目標
    分類架構歸納出9 項教學單元和36 項教學細項作為德懷術問卷草案。接
    著利用實施三回合的德懷術問卷過程以達到共識,每一回合計算標準差用
    以表示離散程度;計算眾數和平均數了解專家意見集中趨勢。
    依據研究結論發現獲得以下結論:
    一、我國高職「車輛與環保」課程內涵架構分成:(1)教學目標、(2)
    課程規劃綱要和(3)教學單元和教學細項。
    二、依據各題項最後平均數分數介於2.400∼2.499 共有40 項,佔所有題
    項的90.91﹪。雖然尚有其他四項被歸納為「重要程度」,整體說來,
    可以說明本研究所爐列的各項教學細項都是必須且重要的。
    三、依據依據研究發現最重要的前十項教學細項為:
    1、認識3R
    2、認識汽車排放廢氣之來源與種類
    3、汽車廢油來源與類別
    4、汽車維修廠廢棄物處理與回收
    5、回收冷媒與使用
    6、認識替代能源車輛
    7、空氣污染的來源
    8、汽車廢棄物來源與類別
    9、認識汽車可資源回收之零組件
    10、環境保護的意義與重要性
    四、依據獨立性t 考驗結果發現,教師和非教師在八項教學單元中的題項
    表現無顯著差異存在。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course guideline of “Vehicl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industrial vocational high school in Taiwan.
    A modified Delphi technique was selected for use in this study. The modified Delphi
    technique is similar to the full Delphi in terms of procedure (i.e., a series of rounds
    with selected experts) and intent (i.e., to predict future events and to arrive at
    consensus). A 32- member Delphi panel were ask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and a
    steering committee and a three rounds of the modified Delphi technique were
    conducted to this study. The steering committee first categorized the teaching
    units/items according to the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9
    teaching units and 36 specific items were organized into a draft survey instrument.
    Then, through a three rounds the process is designed to yield consensus.
    For each item, standard deviation were calculated as measures of dispersion and
    median and mean scores were calculated as measures of central tendency.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made:
    1. The framework of course guideline for “Vehicl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industrial vocational school included three dimensions: (a)teaching objective
    (b)curriculum planning outline and (c)teaching units/items.
    2. Based on the finding that 40 of the 44 items (90.91%) received final mean ratings
    within the interval of 2.400 to 2.999 on third rated of importance, it was concluded
    that teaching items in this research study for “vehicl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urse guideline are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Although the other four
    items ranked lower, they received mean ratings which substantiated a moderate
    degree of importance.
    3. The ten highest rated teaching items were, (1)know 3R, (2)know the sources and
    varieties of vehicle emissions, (3)know the sources and varieties of vehicle waste
    oil, (4)wastes treatment and reuse, (5)refrigerant recycling, (6)know the
    alternative vehicle, (7)air pollution sorurce, (8)sources and varieties of vehicle
    wastes, (9)know the recycling-parts of the vehicle, (10)meaning and significa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4.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independent t-test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p>0.05) in the eight teaching units between groups.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 Ⅱ 表目次﹒﹒﹒﹒﹒﹒﹒﹒﹒﹒﹒﹒﹒﹒﹒﹒﹒﹒﹒﹒﹒﹒﹒﹒Ⅴ 圖目次﹒﹒﹒﹒﹒﹒﹒﹒﹒﹒﹒﹒﹒﹒﹒﹒﹒﹒﹒﹒﹒﹒﹒﹒ Ⅵ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1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8 第三節研究方法﹒﹒﹒﹒﹒﹒﹒﹒﹒﹒﹒﹒﹒﹒﹒﹒﹒﹒﹒10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13 第五節名詞釋義﹒﹒﹒﹒﹒﹒﹒﹒﹒﹒﹒﹒﹒﹒﹒﹒﹒﹒﹒14 第二章文獻探討﹒﹒﹒﹒﹒﹒﹒﹒﹒﹒﹒﹒﹒﹒﹒﹒﹒﹒﹒﹒﹒17 第一節課程設計與發展﹒﹒﹒﹒﹒﹒﹒﹒﹒﹒﹒﹒﹒﹒﹒﹒18 第二節環境保護之意義和目標﹒﹒﹒﹒﹒﹒﹒﹒﹒﹒﹒﹒﹒40 第三節環保相關文獻探討﹒﹒﹒﹒﹒﹒﹒﹒﹒﹒﹒﹒﹒﹒﹒45 第四節德國汽車產業環保教育﹒﹒﹒﹒﹒﹒﹒﹒﹒﹒﹒﹒﹒49 第五節汽車維修環境污染探討﹒﹒﹒﹒﹒﹒﹒﹒﹒﹒﹒﹒﹒55 第三章研究設計與實施﹒﹒﹒﹒﹒﹒﹒﹒﹒﹒﹒﹒﹒﹒﹒﹒﹒﹒69 第一節研究架構﹒﹒﹒﹒﹒﹒﹒﹒﹒﹒﹒﹒﹒﹒﹒﹒﹒﹒﹒69 第二節德懷術調查研究設計與實施﹒﹒﹒﹒﹒﹒﹒﹒﹒﹒﹒69 第三節資料處理與分析﹒﹒﹒﹒﹒﹒﹒﹒﹒﹒﹒﹒﹒﹒﹒﹒78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81 第一節德懷術小組成員背景分析﹒﹒﹒﹒﹒﹒﹒﹒﹒﹒﹒﹒81 第二節第一回合結果之分析與討論﹒﹒﹒﹒﹒﹒﹒﹒﹒﹒﹒82 第三節第二回合結果之分析與討論﹒﹒﹒﹒﹒﹒﹒﹒﹒﹒﹒98 第四節第三回合結果之分析與討論﹒﹒﹒﹒﹒﹒﹒﹒﹒﹒﹒108 第五節綜合分析與討論﹒﹒﹒﹒﹒﹒﹒﹒﹒﹒﹒﹒﹒﹒﹒﹒134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21 第一節結論﹒﹒﹒﹒﹒﹒﹒﹒﹒﹒﹒﹒﹒﹒﹒﹒﹒﹒﹒﹒﹒146 第二節建議﹒﹒﹒﹒﹒﹒﹒﹒﹒﹒﹒﹒﹒﹒﹒﹒﹒﹒﹒﹒﹒125 第三節對後續研究建議﹒﹒﹒﹒﹒﹒﹒﹒﹒﹒﹒﹒﹒﹒﹒﹒154 參考文獻﹒﹒﹒﹒﹒﹒﹒﹒﹒﹒﹒﹒﹒﹒﹒﹒﹒﹒﹒﹒﹒﹒﹒157 附錄﹒﹒﹒﹒﹒﹒﹒﹒﹒﹒﹒﹒﹒﹒﹒﹒﹒﹒﹒﹒﹒﹒﹒﹒﹒163 附錄1 德懷術小組成員名單﹒﹒﹒﹒﹒﹒﹒﹒﹒﹒﹒﹒﹒﹒163 附錄2 我國高職「車輛與環保」課程內涵建構研究第一回 合問卷﹒﹒﹒﹒﹒﹒﹒﹒﹒﹒﹒﹒﹒﹒﹒﹒﹒﹒﹒﹒165 附錄3 我國高職「車輛與環保」課程內涵建構研究第二回 合問卷﹒﹒﹒﹒﹒﹒﹒﹒﹒﹒﹒﹒﹒﹒﹒﹒﹒﹒﹒﹒169 附錄4 我國高職「車輛與環保」課程內涵建構研究第三回 合問卷﹒﹒﹒﹒﹒﹒﹒﹒﹒﹒﹒﹒﹒﹒﹒﹒﹒﹒﹒﹒175 附錄5 調整平均數公式﹒﹒﹒﹒﹒﹒﹒﹒﹒﹒﹒﹒﹒﹒﹒﹒179 表目次 表2-1 國內學者對課程之定義﹒﹒﹒﹒﹒﹒﹒﹒﹒﹒﹒﹒﹒﹒﹒24 表2-2 國外學者對課程之定義﹒﹒﹒﹒﹒﹒﹒﹒﹒﹒﹒﹒﹒﹒﹒25 表2-3 動力機械群核心能力一覽表﹒﹒﹒﹒﹒﹒﹒﹒﹒﹒﹒﹒﹒38 表2-4 動力機械群核心科目一覽表﹒﹒﹒﹒﹒﹒﹒﹒﹒﹒﹒﹒﹒39 表2-5 加強學校環境教育三年實施計畫表﹒﹒﹒﹒﹒﹒﹒﹒﹒﹒44 表2-6 國內有關環境教育研究比較表﹒﹒﹒﹒﹒﹒﹒﹒﹒﹒﹒﹒46 表2-7 汽車可回收材料名稱一覽表﹒﹒﹒﹒﹒﹒﹒﹒﹒﹒﹒﹒﹒50 表2-8 德國汽車修護職類師傅證照學科考試環保部份內涵表﹒﹒55 表2-9 廢棄物分類一覽表﹒﹒﹒﹒﹒﹒﹒﹒﹒﹒﹒﹒﹒﹒﹒﹒﹒57 表2-10 冷媒使用替代表﹒﹒﹒﹒﹒﹒﹒﹒﹒﹒﹒﹒﹒﹒﹒﹒﹒﹒62 表3-1 問卷初稿教學單元主題﹒﹒﹒﹒﹒﹒﹒﹒﹒﹒﹒﹒﹒﹒﹒70 表3-2 問卷初稿教學單元細目﹒﹒﹒﹒﹒﹒﹒﹒﹒﹒﹒﹒﹒﹒﹒72 表3-3 德懷術小組背景分析表﹒﹒﹒﹒﹒﹒﹒﹒﹒﹒﹒﹒﹒﹒﹒73 表3-4 專家會議出席名單表﹒﹒﹒﹒﹒﹒﹒﹒﹒﹒﹒﹒﹒﹒﹒﹒73 表3-5 第一回合問卷內容結構表﹒﹒﹒﹒﹒﹒﹒﹒﹒﹒﹒﹒﹒﹒76 表3-6 德懷術問卷實施進度表﹒﹒﹒﹒﹒﹒﹒﹒﹒﹒﹒﹒﹒﹒﹒77 表4-1 德懷術小組成員基本資料統計表﹒﹒﹒﹒﹒﹒﹒﹒﹒﹒﹒82 表4-2 教學目標統計分析表﹒﹒﹒﹒﹒﹒﹒﹒﹒﹒﹒﹒﹒﹒﹒﹒85 表4-3 課程規劃統計分析表﹒﹒﹒﹒﹒﹒﹒﹒﹒﹒﹒﹒﹒﹒﹒﹒87 表4-4 「車輛與環保」課程教材內涵單元統計結果表﹒﹒﹒﹒﹒﹒89 表4-5 教學單元前十五項細項排序﹒﹒﹒﹒﹒﹒﹒﹒﹒﹒﹒﹒﹒97 表4-6 德懷術第二回合調查問卷統計結果表﹒﹒﹒﹒﹒﹒﹒﹒﹒98 表4-7 教學單元前十項細項排序﹒﹒﹒﹒﹒﹒﹒﹒﹒﹒﹒﹒﹒﹒108 表4-8 重要等級和分數對照表﹒﹒﹒﹒﹒﹒﹒﹒﹒﹒﹒﹒﹒﹒﹒110 表4-9 德懷術第三回合調查問卷統計結果表﹒﹒﹒﹒﹒﹒﹒﹒﹒111 表4-10 第三回合教學單元前十項「非常重要」細項排序表﹒﹒﹒ 118 表4-11 不同類別專家在教學目標t 考驗分析一覽表﹒﹒﹒﹒﹒﹒120 表4-12 不同類別專家在課程規劃t 考驗分析一覽表﹒﹒﹒﹒﹒﹒121 表4-13 不同類別專家在環境保護的意義t 考驗分析一覽表﹒﹒﹒123 表4-14 不同類別專家在汽車污染源分析t 考驗分析一覽表﹒﹒﹒124 表4-15 不同類別專家在資源回收t 考驗分析一覽表﹒﹒﹒﹒﹒﹒125 表4-16 不同類別專家在汽車廢棄物t 考驗分析一覽表﹒﹒﹒﹒﹒127 表4-17 不同類別專家在汽車廢水t 考驗分析一覽表﹒﹒﹒﹒﹒﹒129 表4-18 不同類別專家在空氣污染t 考驗分析一覽表﹒﹒﹒﹒﹒﹒130 表4-19 不同類別專家在噪音防治t 考驗分析一覽表﹒﹒﹒﹒﹒﹒132 表4-20 不同類別專家在汽車、交通與環境之關係t 考驗分析表﹒133 表4-21 我國圖目次 圖1-1 研究步驟﹒﹒﹒﹒﹒﹒﹒﹒﹒﹒﹒﹒﹒﹒﹒﹒﹒﹒12 圖2-1 德國汽車修護職類訓練制度流程圖﹒﹒﹒﹒﹒﹒﹒53 圖2-2 德國服務技師課程概要圖﹒﹒﹒﹒﹒﹒﹒﹒﹒﹒﹒54 圖3-1 研究架構﹒﹒﹒﹒﹒﹒﹒﹒﹒﹒﹒﹒﹒﹒﹒﹒﹒﹒70 圖5-1 成功的環保教育實施成效配合因素﹒﹒﹒﹒﹒﹒﹒156高職「車輛與環保」課程內涵一覽表﹒﹒﹒﹒﹒﹒﹒141

    中文
    王文科(民88)。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昭明(民75)。我國工業職業教育課程發展之研究。師大工業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筱雯(民88)。台大校總區校園環境環境問題探討。國立臺灣大學地理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田振榮(民79)。技職教育實用性課程評鑑模式之研究,載於中國工業職
    業教育學會年刊:工業職業教育課程發展。台北:全華。
    石筠弢(民90)。課程的本質。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民生報(民89)。大學校園掀起環保風潮。89 年9 月14 日。台北:民生
    報。
    交通部統計處(民91)。車輛統計。上網日期:民91 年6 月24 日。
    http://www.motc.gov.tw/service/
    行政院勞委會(民90)。加強安全衛生科技教育訓練,高工職校老師安全
    衛生種子人員訓練教材。台北:行政院勞委會。
    行政院環保署(民77)。行政院環保署加強推動環境教育計畫檢討報告。
    台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行政院環保署(民80)。環境保護ㄅㄆㄇ。台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行政院環保署(民84a)。我國現階段環保政策與措施。台北︰行政院環保署。
    行政院環保署(民84b)。工場(廠)環境污染減量。台北︰行政院環保署。
    行政院環保署(民86)。教師環境教育研習資料,工場污染減量。台北:行
    政院環保署。
    行政院環保署(民91)。致命的空氣污染。上網日期:民91 年7 月3 日。
    http://www.epa.gov.tw/education/abc/1-03.html。
    行政院環保署(民91)。加強學校環境教育三年實施計畫。上網日期:民
    91 年5 月3 日。http://www.epa.gov.tw/education/school.html
    於幼華(民76)。台灣環境污染問題面面觀。台北:大自然。
    汪靜明(民88)。疼惜環境,造福子孫。環境教育季刊88 年88 年6 月-
    40 期。
    呂光洋、張路西、劉慕昭、、楊榮祥(民78)。現階段國民小學教材中有關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內容的分析。七十八年度環境教育專題研究計
    畫成果摘要。台北:行政院國科會科教處。
    李永展(民84)。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理論與實證。台北:胡氏圖書。
    李欣怡(民87)。我國國民中學推行學校環境教育主題工作現況之研究-以臺
    灣北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
    車參賢(民84)。台北市國中生對資源回收的知識、態度、行為相關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明瑞(民80)。國小師資環保認知及態度調查研究。台灣省第二屆教育
    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
    林君蘭(民79)。國民中學學生環境保育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森林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麗娟(民76)。環境問題及其保護運動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黃修(民87),工業污染防治報導111 期。台北:作者。
    邱家範(民89)。高雄市家戶資源回收行為整合模式研究。中山大學公共
    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邱花妹(民89)。解讀台灣綠色競爭力。台北:天下生活。
    施良方著(民85)。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和問題。北京:教育科
    學出版社。
    施良方(民83)。課程定義辨析。載於教育評論文集。
    周昌弘(民84)。生態學原理。教師環境教育研習資料。
    吳曉亮(民82)。高工工藝群專業教育人員環境教育研習課程內涵規畫之
    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胡俊鱷(民90)。台北市職業學校組織結構再造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
    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周談輝、洪榮昭(1993)。高工專業教師環境教育研習課程內涵研究。台北︰
    國科會科教處研究報告。
    高翠霞(民76)。台灣地區中等學校教師環境保護意識調查研究。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昊杲(民91)。技質教育研究教戰手冊-SPSS 基礎篇。台北市:師大書
    苑。
    時報文教基金會(民91)。環保新生活-行動篇。上網日期:民91 年5 月3日。http://www.chinatimes.org.tw/features/newlife/b055.htm。
    郝道猛(民67)。生態學概論。台北:徐氏基金會。
    陳宜佳(民88)。汽車排放空氣污染物控制對策減量評估研究。國立成功大
    學環境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陳佩正(民90)。國內環境教育總體檢與建議。中華民國九十年度環境教育
    國際學術研討會—新世紀環境教育的回顧與展望。45-50。
    陳俠(民78)。課程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陳建仁(民81)。環境與健康。台北:教育部。
    郭實渝(民88)。以生態文化教育的觀點看環境教育。環境教育季刊,40,
    15-23。
    教育部環保小組(民80)。教育部校園污染防治輔導計畫。環境教育季刊。
    教育部,民91。九十年度技職體系一貫課程動力機械群課程發展期中報
    告。台北:教育部。
    張子超(民87)。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與多科性融入環境教育,載於環境
    教育活動簡訊。教育部:作者。
    張子超(民90)。環境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台灣師大。
    黃光雄、楊龍立(民90)。課程設計:理念與實務。台北:師大書苑。
    黃進和(民81)。高工機械群專業教育人員環境教育研習課程內涵研究。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政傑(民77)。台灣地區國小、高中、大學學生環境意識之調查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
    楊冠政(民78)。環境教育的宗旨。環境教育季刊。第五期。
    楊冠政(民86)。環境課程編製-理論與應用。教師環境教育研習資料。
    楊冠政(民90)。邁向二十一世紀永續發展的環境倫理,載於環境教育課
    程設計。台北。台灣師大。
    楊素禎(民89)。車輛再循環利用設計。上網日期:民90 年5 月23 日。
    http://www.eri.org.tw/.
    葉一萱(民89)。原住民重點學校學生環境世界觀之研究─以仁愛高農為
    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鄭三元、龐麗娟(民90)。論課程的本質。上網日期:民91 年6 月3 日。
    http://www.pep.com.cn/kechjcjf/kcyj-kcgg.htm。
    蔡孟宜(民89)。大學生環境認知、態度與行為相關研究─以逢甲大學為
    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歐陽嶠暉(民81)。環境污染與防治概論。教師教育環境研習資料。
    歐用生(民79)。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復文。
    廖哲勳(民80)。課程學。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簡又新、沈世宏、陳永仁(民80)。公共衛生與環境保護。台北︰國立空中
    大學印行。
    簡又新(民80)。意識、共識興環保)。台北:行政院環保署。
    錢玉蘭(民85)。台灣大都會地區改善空氣品質之經濟效益評估與酸雨風
    險認知調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謝文全(民78)。德懷術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教育行政論文集。台北:
    文景。
    謝定祐(民81)。環境教育的教學困擾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國隆(民78)。我國環境保護單位行政人員環境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簡秀如(83)。大學生對於環保的態度以及其實際環保行為之研究-以台
    大學生為對象。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
    竹。
    饒達欽(民79)。社會重建主義理念對技術職業教育課程之啟示,載於中
    國工業職業教育學會年刊:工業職業教育課程發展。台北:全華。
    藍明智(民82)。認知領域目標分類比較,載於中等教育44 卷第3 期,58-6。
    英文
    Bloom, B. S. (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I, cognitive domain. New York ; Toronto:
    Longmans, Green.
    Custer, R. L. (2000). Journal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Volume
    15, Number 2. The odified Delphi Technique ?A Rotational Modification.
    Doll, R. (1996). Curriculum improvement: Decision making and process(9th
    ed.).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Finch, C. R. & Crunkilton, J. R. (1993).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4th ed).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Good, C.V. (1973). Dictionary of education(3rd ed.). NY: McGraw-Hill.
    Goodlad, J. S. (1984). A place called school: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New
    York:McGraw-Hill.
    Hirst, P. H. (1974). Knowledge and curriculum. London: RKP.
    Johnson, M. (1967). Definitions and models in curriculum theory.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19, 15-32.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trieved Fabruary 6, 2002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iucn.org/sitesearch.cfm/places/nepal/PUBLICATIONS/body_p
    ublications.html
    Oliva, P. F. (1997). 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 (4th ed.). New York: Longman.
    Orr, D. W. (1992). Ecological Literac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Posner, G. J. (1995). Analyzing the curriculum,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Rockwell Kay(2002).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Needs for Distance Education:
    A Delphi Study. Journal of Distance Learning Administration, 3(3).
    Spencer, H. (1911). Essays on education etc. London: J. M. Dent & Sons Ltd.
    Schmieder, A. A. (1977). The nature and philosophy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goals and objective. Washington, D. C. : United States of
    Education.
    Taba, H. (1962).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Todd, E. A.(2001). A Curriculum Definition and Approach. Retrieved January 10, 2002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bielefeldts .de/eb_curde.html
    Tiles, J. E. (1994/5). Education for democracy, 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 13:261-271.
    Tyler, R. W. (1949).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
    (1980).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Tbilisi Conference.
    Paris: France.
    Woolfolk, A. E. (1990).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德文
    Auto Mechanika(1994). High-Tech aus dem Automobilwerk. Dietzenbach:ProPress
    Verlag.
    German Association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VDA】(2001). Auto Annual
    report 2001- Auto and environment. 120-135. Deutschland. Verbandes der
    Automobilindustrie.
    Heidling E. (1999). Kfz-Recycling, zeitwertgerechte Reparatur,verstärktes
    Reparieren statt Wegwerfen. Bayern: Deutsches Kfz-Gewerbe
    Landesverband
    Mot(1994). Die Zukunft gehoret den nationalen Fachkraeften.Nr.17. 107.
    TUEV(1995). Umweltschutz im Kraftfahrzeugbetrieb. Deutschland.
    Wirschaftsgesellsschaft des Kfz-gewerbe(1996). KFZ-Technik pur-eine
    Herausforderung fuer den kfz-Servicetechniker. Bonn: Deutschland.
    Zentralstelle für Gewerbliche Berufsförderung 【ZGB 】(1994).
    Umweltschonende Technik im fz-Bereich﹒Bonn: Fachverband Handwerk.
    Zentralverband Deutsches Kraftfahrzeuggewerbe(1996). Aktiver
    Umweltschutz im Kfz-Betrieb. Wuerzburg: Vogel-Verlage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