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瓊娟
Wu Chiung Chuen
論文名稱: 共構荒謬與和諧的烏托邦畫境-吳瓊娟水墨創作探究
Composing the ridiculous but harmonious Utopian atmosphere of
指導教授: 莊連東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5
中文關鍵詞: 荒謬烏托邦水墨創作生態環保
英文關鍵詞: ridiculous, Utopian,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practic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7下載:2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西方的體系帶來高科技等成就,有利於人類的快速發展,發展相伴的是今天環境汙染、生態失衡的負面問題,臭氧層破洞、溫室效應提升,污染問題日益嚴重,使得人類警覺生活品質的日益惡化與大自然的反擊力量的可怕。這無不顯現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關係的失衡狀態。
    近幾年來台灣的生態危機中,土地過度開發使用,坡地濫墾、濫建、不當使用土石流危險區,使生態環境遭受不當變動及破壞。這樣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生態環境問題,快速的曝露在生活中,產生的危機,生態破壞,人心的物化、精神的異化、疏離、價值觀、倫常的失序,形成一種荒謬的世界。「荒謬」展示的就是這種「不滿科技的宰制與扭曲的人性」的情境,是一個世界的不合理與人所追求的合理性的衝突。以「荒謬」所提供的人生觀與生活態度展開生存處境的自覺意識,於是產生一種自我價值的生命意義,出現一種回歸反思現象,激勵觀眾去追求真正有意義的人生。荒謬起源於人生,而藝術不能脫離人生,因此,藝術中自然也反映了荒謬的成分。
    所以本研究筆者透過水墨藝術創作加入藝術的救贖功能的期待,用嘲諷方式,將期待轉化為一種激發人性的烏托邦設想,訴諸符號形式揭露時代共同境遇與共同的理解,引起觀者共鳴與啟示,表達筆者當下的體會及未知的期待,並且嘗試挑戰媒材與形式的創新性,希望藉著創作過程去發現潛藏在生活中諸多現象中的原型,透過圖像投射出自己的潛意識,並能顯現生命智慧及提醒我們對於生態關懷的人文思考;使藝術創作的精神由「人性物化」的體悟中得到反思與共鳴,提升人的生存情境,讓繪畫創作形式呈現一種重要的價值。

    Although cutting-edge technology from Western land has booste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greatly, some negative problems have also followed the way, such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unbalanced ecology system, the destroyed ozone hole, the acceleration of green house effect etc. These serious problems are alerting humankind about the drop of living quality as well as the fighting-back of the mighty nature. All of these are indicating the unbalanced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the society, human and the nature, and humankind themselves.

    In recent years, ecological crisis in Taiwan includes over-using/building on lands/mountain slopes, improper-using on mudflows-alerting area etc., which are destroying the ecological system seriously. These social/ecological/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emerging in an endless stream, which contributed to other issues like: materialization and alienation of people’s mind, isolation, disorder of values and ethic. The world has become ridiculous gradually.

    The piece ‘Ridiculous’ is trying to show the condition of ‘unsatisfied with technological control and distorted humanity’. It unveils the conflict between irrational states in the world and humankind’s pursuit of rational condition. Living philosophy and attitude shown by ‘Ridiculous’ unveils our consciousness toward the living surroundings; kind of meaning of lives for self-value is created; the emerging self-reviewing phenomenon stimulates the audience to pursue real lives. ‘Ridiculous’ originated from lives, yet arts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lives. Therefore, arts also reflect ‘ridiculous’ spontaneously.

    Using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practice and importing the expectation of atoning function of arts, this research is trying to transform the expectation to a Utopian perspective, which could stimulate the humanity; it would uncover people’s mutual experiences/perception in the time by symbols in order to arouse echoes and inspirations from the audience. This paper is showing the researcher’s experience at the moment and unknown expectation. The researcher also tried to challenge the innovation of materials and forms; she hopes to discover more potential prototypes in daily lives by practice, projecting self-consciousness by images. Moreover, the works transmits wits and reminds us the importance of humanity thinking toward ecological system. Furthermore, the artistic practice would be infused some echoes and feedback from the experience of ‘humanity materialization’; the living condition would be promoted and display the important value of the painting form.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創作內容 3 第三節 創作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5 1 荒謬性2 烏托邦 第二章 終極關懷-建構「詩意地棲居」的家園 7 第一節 荒謬性感受的境遇感-生命意義的覺醒 9 第二節 生態文明之路:和諧發展 16 第三節 「荒謬與和諧」-自覺的審美意識共構生命價值 25 第三章 建構後現代下的審美烏托邦情境 31 第一節 審美烏托邦的啟示與價值 33 第二節 建構反諷的烏托邦 37 第三節 當代水墨的荒謬烏托邦的建構 46 第四章 荒謬烏托邦繪畫創作實踐 53 第一節 創作理念與內涵 53 第二節 建構荒謬烏托邦的表現形式 55 第三節 荒謬烏托邦的實踐與轉化過程 62 第五章 作品分析 69 第六章 結論 111 參考書目 113

    一 中文書籍
    1.方東美,《生生之德》,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9。
    2.王邦雄,《人間道》台北:漢藝色研文化出版,1991。
    3.王雅各譯,蓋布里克 (Gablik, Suzi)《藝術的魅力重生》,台北: 遠流,1998。
    4.王鳳才,《批判與重建》導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5.王慶生,《繪畫東西方的衝撞》,台北:淑馨出版社,1992。
    6.史賓格勒 (Spengler, Ocwald),《西方的沒落》,台北:桂冠, 1985。
    7.何桂全等譯,佛洛伊德,《論文明》,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0。
    8.何懷碩,《苦澀的美感》,台北:立緒文化事業,1998,初版。
    9.余秋雨,《藝術創造論》,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
    10.克羅齊,《美學原理美學綱要》,外國文學,1198。
    11.吳玉成譯,佛西朗(Henri Focillon)著,《造形的生命》,台北:田園,2001。
    12.吳治平,《超Hyper空間: 混沌現象中的空間機會》,台北:創興,1998。
    13.呂清夫,《後現代的造型思考》,高雄:傑出文化,1996。
    14.宋美璍譯注,湯馬斯.摩爾(Thomas, More)原著 ;《烏托邦》台北: 聯經,2003。
    15.李建,《審美烏托邦的想像》,北京:社會科學,2009。
    16.李偉、 郭東編譯,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
    17.李醒塵,《現代西方美學史教程》,台北:淑馨,1996。
    18.李潤生,《多視角美術賞析》,北京:人民美術,2001。
    19.沈清松,《現代哲學論衡》,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0。
    20.林秋山譯,趙永植著,《悟道彼岸-Oughtopia-理想社會的實現》,台北:國立編譯館,1985。
    21.洪明仕,〈生態系與生態平衡〉,《漁業推廣》193期,台北:行政院農業
    22.胡適等,《中國哲學思想論集總論篇》(第一冊),〈論中國原始宗教性養與儒家天道觀之關係兼釋中國哲學之起源〉,台北:水牛,1990。
    23.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台北:中正書局。
    24.孫旗,《現代繪畫哲學》,台北:黎明文化, 1980。
    25.徐紀亮、張慶熊譯,佛洛姆(Erich Fromm)著,《馬克思關於人的概念》,台北:南方叢書出版社,1987。
    26.高千惠,《移動的地平線:藝文烏托邦簡史》,台北:藝術家,2009。
    27.高宣揚,《論後現代藝術的「不確定性」》,台北:唐山,1996。
    28.張志偉、歐陽謙主編,《西方哲學智慧》導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
    29.張海晏譯,葛瑞漢(A.C.Graham),《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2003。
    30.張曉芒,《先秦辯學法則史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31.郭小平,《杜威》,台北: 臺灣商務,1994。
    32.郭慶藩輯,《莊子集釋》,台北:河洛出版社,1974。
    33.陳昭英譯,馬庫色(Herbert Marcuse)著,《美學的面向 : 藝術與革命》,台北 : 南方叢書, 1987再版。
    34.陳英偉,《藝術寓言中的拼湊迷惑》,藝術家261期,1997.2。
    35.陳傳才,《藝術本質特徵新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
    36.陳瑞文,《阿多諾美學論 : 雙重的作品政治》,台北: 五南,2010。
    37.陸蓉之《後現代的藝術現象》台北 : 藝術家,990。
    38.傅佩榮,《哲學與人生》,台北:天下文化事業公司,2003。
    39.傅佩榮,《荒謬之超越》,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5。
    40.傅嘉輝譯,Eddie Wolfram著,《拼貼藝術之歷史》,台北:遠流,1992。
    41.彭修銀,《戲墨與消遙》,台北:文津出版,1995。
    42.曾長生 ,《超現實主義藝術》,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0。
    43.曾昭旭,《儒家傳統與現代生活 : 論儒學的文化面相》,台北: 臺灣商務, 2003。
    44.曾肅良,《台灣現代美術大系-意象構成水墨》,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4。
    45.馮滬祥,《文化哲學面面觀》,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2。
    46.黃海雲,《從漫到新浪漫》,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1,初版。
    47.黃朝湖等著,《彩墨藝術文選》,台中:中市文化局出版,2003 。
    48.黃瑞祺,《現代與後現代》,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0。
    49.楊榮甲譯,sabella Ascoli 主編,《巨匠美術週刊-馬格利特100 期》,台北: 錦繡出版,1994。
    50.葉朗,《中國美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
    51.葉維廉,《解讀現代.後現代》,台北:東大,1992。
    52.葛榮晉主編,韓增祿撰稿,《道家文化與現代文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97。
    53.廖瑞銘主編,大不列顛百科全書,1987。
    54劉大機 傅志強 周發祥 譯,蘇珊.朗格著,《形式與情感》,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1,初版。
    55.劉水源,《生存危機:環境污染與生態失衡》,台北:台灣商務,1993,初版。
    56.劉思量,《中國美術思想新論》,台北: 藝術家,2001。
    57.劉振源,《超現實畫派》,台北: 藝術圖書,1998。
    58.劉千美,《差異與實踐》,台北: 立緒文化,2001。
    59.摩爾 (More, Thomas) ,《烏托邦》,志文出版,1997。
    60.潘襎,《台灣現代美術大系-寫景造境水墨》,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4。
    61.蔡佩君, 徐明松譯,Peter Buger著,《前衛藝術理論》,台北:遠流,1992。
    62.蕭瓊瑞,《盡頭的起點 : 藝術中的人與自然》,台北: 東大,2005。
    63.閻振瀛,<達達-卡謬「加里古拉」中的加里古拉>收錄《歷史神話影響 : 達達國際硏討會論文集》台北 : 市立美術館,1988。
    64.謝凝高,《山水審美人與自然的交響曲》,台北:淑馨出版社,1992。
    65.羅竹風,《漢語大辭典》,台北:東華書局,1997。
    66.顧建華,《寓言 : 哲學的詩篇》,台北: 淑馨,1994。
    67.欒棟, 關寶艷譯,馬克.杰木乃兹著,《阿多諾 : 藝術-意識形態與美學理論》, 台北 : 遠流,1990。

    二、碩士論文
    1.黃玉秀,《看不見的意象─心靈的象徵、符號與圖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
    2.林怡君,《台灣水墨畫的後現代傾向之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
    3.許麗香,《德基里科之早期形上藝術研究(1909∼1919)》,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4.蘇何誠,《莊子卮言與海德格爾存有的語言》,華梵大學碩士論文,2007。

    三、網路資料
    1.http://www.confucius2000.com/poetry/syzsydqjhyszhdcz.htm 2010/10/1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