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許麗卿 HSU ,Li- Ching |
---|---|
論文名稱: |
新北市國民中學品牌行銷策略之研究 The Study of Brand Marketing Strategy of Junior High School |
指導教授: | 蓋浙生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6 |
中文關鍵詞: | 學校行銷 、學校品牌行銷策略 |
英文關鍵詞: | school marketing, school brand marketing strateg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1 下載:4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國民中學品牌行銷策略之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教職員對品牌行銷策略之看法。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新北市立國民中學79所學校之教職員,包括校長、兼任學校行政工作之教師(各處室主任、組長)、導師、專任教師及編制內職員,抽取樣本人數為525人,有效問卷470份。研究調查所得之資料以SPSS 12.0統計套裝軟體程式進行次數分配與百分比統計、平均數與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處理。
歸納本研究結果,獲致以下結論:
一、新北市國民中學品牌行銷策略落實之現況良好,其中以價格策略尤其佳。
二、新北市國民中學教職員在「國民中學品牌行銷策略量表」中,以「學校能結
合政府、老師、家長會及社區資源,協助弱勢學生,減免書籍費、家長會費、
保險費、午餐費等」的得分最高。
三、新北市國民中學教職員在「國民中學品牌行銷策略量表」中,以「學校會定
期召開會議來檢討品牌行銷策略」的得分最低。
四、不同性別、年齡、學歷、現任職務、學校規模的新北市國民中學教職員在「國
民中學品牌行銷策略量表」各層面上的知覺不盡相同。
依據本研究所獲結論,針對學校、教職員及後續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brand marketing strategy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and to explore the viewpoints of faculty member and staff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toward the brand marketing strategy. Facilitated with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study is targeting the faculty members and staff of 79 junior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including principals, school administrator, division director, teachers, and full-time staff. A total number of 473 are recovered while 525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he data is processed by SPSS 12.0 statistical software application and presented by percentage statistics, standard deviation statistics, mean statistics, t-test, and one way ANOVA.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listed as the following:
1. The brand marketing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is in good condition in New Taipei junior high school, 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pricing strategy.
2. Measured with "junior high br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index", the faculty members and staff gain the highest score in combined government, teachers, parents, and community resources to assist of disadvantaged students to reduce tuition, insurance premium, and lunch fee, etc.
3. Measured with "junior high br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index", the faculty members and staff gain the lowest score in “school meets regularly to review the brand marketing strategy”.
4. The percep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br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index"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t amount faculty members and staff with different gender, age, education background, position, position seniority, and size of the school.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s will provide relative suggestions for faculty members and staff and for future research as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丁肇乾(2012)。非營利組織推動台灣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角色、發展與展望-以
首爾台灣教育中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方世榮(2003)。行銷學。臺北市:三民。
方世榮、張文賢(2006)。品牌關係之研究-前置因素、結果及干擾變項。朝陽
商管評論,5(2),53-88。
王志剛、陳正男、陳麗秋(1987)。行銷學。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王淑俐(2004)。學校公共關係與教育行銷。北縣教育,47,48-50。
王雲東(2004)。政府必須正視台灣當前「少子化」現象所可能帶來的巨大衝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社會(評)093-072號,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S/093/SS-C-093-072.htm
王順民(2006)。當代臺灣地區非營利組織的社會行銷及其相關議題論述。社區發展季刊,115,53-64。
王境夆(2003)。臺灣流行女裝品牌資產變數之探討。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司徒達賢(2000)。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臺北市︰天下遠見。
江長雄(2006)。學校行銷組合策略與組織績效之關係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何宣甫、邱彥禎(2010)。尋找差異化的行銷契機—嘉義地區教育類碩士在職專
班的形象定位,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4,1-26。
何福田(2004)。學校特色與自我行銷。研習資訊,21(6),1-5。
余朝權(1998)。現代行銷管理。臺北市︰五南。
吳一斌(1999)。品牌卡位贏家。臺北市:維德文化。
吳宗立(2004)。學校經營的行銷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61,62-69。
吳宗立(2006)。國民小學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初等教育學刊,23,13-36。
吳明清(1997)。發展學校特色的理念與做法。北縣教育,4,21-26。
吳明清(2005)。打造優質學校精耕適性教學。臺灣教育,631,42-45。
吳明隆、涂金堂(2007)。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許詩旺(2004)。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學校行政,32,64-78。
吳思華(2001)。知識資本在台灣。臺北市︰遠流。
吳炳銅(2003)。學校本位特色課程發展實務。臺北市:自強國民小學。
吳炳銅(2006)。教育行銷學。新北市︰冠學文化。
吳財順(2002)。掌握優勢條件,營造學校文化。北縣教育,43,5。
吳國泰(1997)。「行銷組合」在非營利成人教育機構推展教育活動上的策略組合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淑芬(2005)。國民小學經營學校特色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吳清山(1996)。教育改革與教育發展。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1999)。家長教育選擇權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編號:NSC 88-2413-H-133-001。
吳清山(2004)。學效行銷管理的理念與策略。北縣教育,47,23-24。
吳清山(2005)。學校創新經營方案之建構。中等教育,56(3),4-26。
吳清山、黃久芬(1995)。美國教育選擇權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4,1-26。
吳清山、林天祐(2003)。創新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4-135。
吳清山、林天祐(2005)。人口少子化。教育研究月刊,135,155。
吳清山、林天佑(2006)。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
吳清山、林天祐(2007)。教育選擇權。教育資料與研究,16,82。
吳清山、林天祐(2009)。特色學校。教育資料與研究,88,145-146。
呂惠美﹙2001﹚。私立中等藝術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學程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巫康菱﹙2005﹚。大學品牌知名度與品牌形象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李小芬﹙2001﹚。學校行銷。社教雙月刊,2,55-56。
李光廷﹙2005﹚。不可逆潮流下的少子化對策—日本與瑞典的比較。載於2005
年臺灣人口學術研討會,二十一世紀的臺灣人口發展:趨勢與挑戰。取自
http://faculty.nccu.edu.tw/pop/download/1-3-2.pdf
李承達﹙2003﹚。公司因素,產品因素對於品牌形象制定策略之影響-以臺商在台灣和中國大陸之比較實證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李芳齡(譯)(2009)。Marc J. Epstein著。企業永續發展指南。臺北市: 天下雜誌。
沈姍姍﹙2003﹚。家長教育選擇權的發展與爭議。北縣教育,45,41-44。
周燦德﹙1997﹚。從教育決策觀點論選擇與控制。現代教育論壇,2,58-62。
沈雲驄、湯宗勳(譯)(1998)。D.A.Aaker著。品牌行銷法則。臺北市:商周。
周仁尹,曾春榮(2006)。從弱勢族群的類型談教育選擇權及教育財政革新。教
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93-122。
周祝瑛(2005)。新自由主義對高等教育之影響-以紐西蘭爲例。教育研究月刊,136,148-158。
林仁煥(2008)。台灣地區特色學校經營發展現況、困境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天祐(1999)。在家自行教育的理念與策略。國教新知,46(1),93-99。
林天祐(2009)。學校特色發展的概念與理論。教師天地,158,8-14。
林文慧(2003)。高雄市國民小學行銷策略與品牌形象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水順、莊英慎﹙2000﹚。技職教育行銷作為與特性認知分析-以國立勤益技術
學院為例。中華管理學報,1(1),33-54。
林玉芬(2002)。臺灣省公立高中公辦民營策略分析。師說,163,39-44。
林志成、林仁煥(2008)。增能創價、策略聯盟與特色學校經營。學校行政,58, 1-20。
林志成、陳愛玲(2013)。國民中小學特色發展的困境、認證及策略。學校行政,
83,101-120。
林孟彥、莊銘洲(2005)。「抱怨-負面口碑-品牌轉換」之探索性研究。經營管理論叢第一屆管理與決策2005年學術研討會特刊,253-273。
林東泰(1996)。社會行銷的理論與實務。社會教育學刊,25,49-75。
林建志(2003)。高雄市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思妤(1998)。談發展學校特色。師友月刊,371, 36-37。
林美玲(1999)。學校選擇與準市場化的分析研究。中等教育,50(2),3-15。
林海清(2006)。少子化效應對技職教育發展之衝擊與因應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51,32-45。
林博文(2009)。公共部門運用行銷觀念之研究:行銷概念的擴大化與轉化。行政與政策學報,48,63-112。
林進山(2011)。國民中小學特色學校經營策略、品牌形塑與辦學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新發 (1998)。學習型組織與學習型學校。國民教育,39(2),11-18。
林慶川(2002)。國民小學教育人員與家長對教育行銷實施現況之知覺與態度。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邱天助(1996)。社會教育的行銷理念。社教雙月刊,71,9-16。
俞肇福(2013)。少子化衝擊 公立國中面臨裁併。自由時報電子報。2013年8月31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施振榮 (2000)。願景與企業文化。臺北市:大塊。
洪甲昌(2005)。應用顧客價值分析於推薦式廣告策略之探討–以化妝品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洪順慶(2003)。從心行銷–從滿意到愛慕的服務秘訣。臺北市︰天下。
洪順慶(2006)。台灣品牌競爭力。臺北市:天下雜誌。
洪燈旭(2008)。臺北縣立公立國中開放學區決策準則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胡政源 (2006)。品牌管裡:品牌價值的創造與經營。臺北市:新文京。
胡英楗(2007)。幼教機構品牌管理、品牌行銷與品牌權益關係之研究。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胡學彥(2008)。工業區再生計畫之規劃策略-以嘉義頭橋工業區為例。論文發表
於第七屆「兩岸產業發展與經營管理」學術研討會。臺南市主辦。
范文毅(譯) (2004)。Alycia Perry著。品牌優生學。臺北市:滾石文化。
范熾文(2006)。學校經營與管理:概念、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文化。
孫珮瑜、張漢宜(2006)。千年企業經營學。天下雜誌,344,70。
宮文卿(2005)。國民小學行銷管理之研究-以臺北市某國民小學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涂季吟(2006)。台中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學校品牌管理認知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祝鳳崗(2004)。品牌發展:品牌行銷系統觀點。傳播研究簡訊,35,7-10。
袁世佩、黃家慧(譯)(2001)。D.E.Knapp著。品牌思維:打造優勢品牌的五大策略。臺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
張明輝(2003)。卓越校長的關鍵能力。社教雙月刊,114,15-19。
張炳煌(1998)。國中生家長學校選擇權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炳煌(2002)。家長學校選擇權的發展與建議。中等教育,53(1),50-60。
張茂源、王昇泰、吳金香(2008)。教出不一樣的臺灣囡仔——兼論家長教育選擇權。學校行政雙月刊,54,193-204。
張清溪(1997)。行銷學原理。臺北市︰華泰。
張雪娥(2003)。臺中市國民小學實施家長教育選擇權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張德銳(1998)。學校選擇政策的實施經驗與啟示-以美國為例。教育政策論壇,
1(1),86-101。
張德銳(2000)。教育行政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
郭生玉(1996)。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市:精華。
教育部(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作者。
教育基本法(1999)。
教育部(2012)。國民教育階段學生人數預測分析報告(101~116學年度)。臺北市:作者。
莫家豪(2002)。中、港、臺高等教育市場化源起與理解。載於戴曉霞等主編:高等教育市場化臺、港、中趨勢之比較。臺北市:高等教育。
莫藜藜、賴珮玲(2004)。臺灣社會『少子化』與T外籍配偶子女的問題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05,55-65。
許士軍(1980)。營利事業行銷。政大學報,41,13-17。
許士軍(2001)。許士軍為您讀管理好書。臺北市:天下遠見
許舒翔、周春美、沈健華(2002)。技職院校教育行銷策略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
育,69,9-13。
許詩旺(2002)。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正男(1992)。行銷管理。臺北市︰五南。
陳玉君(2003)。高級中學品牌管理現況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陳光榮、陳文蓉(1999)。博物館行銷面面觀。臺北銀行月刊,29(6),169-178。
陳伯璋、薛曉華(2001)。全球在地化的理念與教育發展的趨勢分析。理論與政策,15(4),49-70。
陳秀玲(2006)。行銷學校特色共創優質校園。南投文教,25,42-45。
陳定國(1999)。行銷學。臺北市:華泰。
陳明印(2002)。美國2001 年初等及中等教育修正法案之分析。教育研究資訊,
10(1),205-228。
陳欣文(2008)。三低環境 投資三高贏面大。工商時報。2008年12月23日,取自http://reader.chinatimes.com/forum_33974.html
陳政亮(2012)。【諾亞方舟】高等教育市場化的反思。新新聞,1328,2012年8月17日,取自http://www.new7.com.tw/talk/talkView.aspx?i=TXT20120815145823OC1
陳家儀(2007)。私立國民小學有形化行銷策略之探討。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啟榮(2005)。當代教育市場化實施成效之檢視。國民教育,46(2),81-85。
陳啟榮(2009)。高等教育市場之解析。東海教育評論,2,115-133。
陳鼎華 (2002)。成人教育工作者對行銷理論認知及其訓練需求之研究–以基金
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彭幸珠(2009)。少子化,少掉的不只是孩子。遠見雜誌,282,瀏覽日期2014年2月14日。取自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5635_7.html
彭建彰、呂旺坤(2005)。品牌行銷與管理。臺北市:華泰文化。
彭曉瑩(2000)。師範校院教育行銷現況、困境及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南師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曾建榮、馮祥勇、朱國光(2012)。以體驗行銷觀點探討大專校院生職場見習與滿意度之研究─以休閒觀光產業為例。餐旅暨觀光期刊論文,9(2),73-90。取自: http://203.68.4.7:8080/ir/handle/987654321/1541
曾素秋(2012)。少子女化、尼特族與教師專業發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5),34-37。
曾淑如(2000)。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特色認證獲獎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瑞譙、張文軫、郭姿秀(2009)。少子化對技專校院經營管理壓力與因應策略之分析 。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3),179-184。
曾義明(2002)。品牌聯合行銷對品牌聯想影響效果之研究。管理學報,19(4) 647-675。
游進年、馮清皇(2004)。學校需要行銷嗎?淺談教師在學校推展公共關係的角色。北縣教育,47,43-47。
湯堯(2001a)。論述高等教育經營之策略:以S.W.O.T 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7,147-161。
湯堯(2001b)。學校經營與管理:大學經費分配、募款與行銷。臺北市:五南。
湯堯、成群豪(2004)。高等教育經營。臺北市:高等教育。
馮朝霖(2002)。橫繫理性與網化思維。通識教育。9(1),1-20。
馮嘉玉(2004)。學校與公眾的關係-淺談教育行銷。北縣教育,47,101-103。
黃乃熒(1990a)。父母選擇的教育改革意義,家長學校選擇權。臺北市:商鼎。
黃乃熒(1990b)。對話:學校選擇權,家長學校選擇權。臺北市:商鼎。
黃乃熒(1997)。父母選擇教育系統的教育政策意涵對提升教育均等的分析。中等教育,18(3),41-47。
黃月純(2007)。高齡少子化趨勢與成人教育政策之因應。臺灣教育,648,27-36。
黃俊英(1999)。行銷研究: 管理與技術。臺北市:華泰。
黃俊英(2001)。行銷學的世界。臺北市:天下文化。
黃俊英 (2003)。行銷學的世界 (二版)。臺北市:天下遠見。
黃俊英(2007)。行銷學原理。臺北市︰華泰文化。
黃建忠(2004)。家長學校選擇權的理念與省思。學校行政,31,257-265。
黃能堂(2007)。臺灣人口結構變遷對技職教育的衝擊與其因應。教育資料與研
究雙月刊,74,97-114。
黃逸華(譯)(2005)。M.Lipton 著。願景的實踐:打造零風險的成長藍圖。臺北
市:藍鯨。
黃義良﹙2002﹚。淺談學校行銷策略適用於中小學的具體作法。教育資料與研究,
45,112-119。
黃義良(2005)。國中小學校行銷指標與行銷運作之研究,師大學報,50(2),139-158。
黃義良(2011)。幼稚園品牌行銷、品牌權益與家長行為意向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7(4),121-156。
黃種世(2003)。高雄市高中職學校行銷現況及可行策略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曉芬(2003)。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以三所私立國小為例。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楊艾俐(2005)。少子海嘯 娃娃不見了。天下雜誌,334,118-128。
楊振富(譯)(2008)。Richard Maxwell著。好故事無往不利-創造行銷奇蹟的
說服力。臺北市:天下文化。
楊益強(2001)。臺北市公立高職招生宣傳方式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雅娟(2007)。臺中縣公立國民小學學校行銷運作與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楊瑩、鍾宜興(2002)。高等教育功能與類型統合之研究。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改革的未來,419-452,臺北市:高等教育。
詹棟樑(2002)。學校教育革新。臺北市:師大書苑。
榮泰生(1997)。行銷管理學。臺北市:五南。
蓋浙生(1998)。公立學校BOT-公辦民營-公校私營。師說。119,12-14。
蓋浙生(2002)。教育經營與管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蓋浙生(2004)。臺灣高等教育市場化政策導向之檢視。教育研究集刊,50 (2),29-51。
劉佩修(2009)。百大特色小學。商業周刊,1109,82-84。
劉世閔、吳育偉(2004)。家長教育選擇權:教育公平與績效的雙刃劍,國民教
育研究學報,12,19-40。
潘道仁(2004)。少子化時代學校經營之探討。師友月刊,449,40-42。
蔡子安(1996)。私立職校行銷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35,44-51。
蔡明津(2008)。少子化趨勢對教育體制的衝擊與因應。教育與發展,25(5),
101-108。
蔡金田(2009)。學校品牌建構與行銷管理之探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3,139-160。
蔡瑞榮(1995)。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理念與做法。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
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榮哲(2007)。國小校長知覺少子化現象對學校衝擊及其學校經營因應態度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蔣國華(2001)。西方教育市場化︰理論、政策與實踐。全球教育展望,9,58- 65。
鄧為丞(1998)。大學推廣教育之策略性行銷規劃。成人教育,45,33-39。
鄭毓霖(2004)。少子化現象在教育上的因應之道--『日本經驗』。臺灣教育,630,14-20。
鄭禎佩(2002)。師範學院教育行銷研究--以屏東師院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鄭勵君(1998)。學校形象之行銷管理策略淺析。高市文教,63,55-59。
蕭佳純、陳瑞欣﹙2011﹚。國民小學創新經營成效與教師滿意度調查研究:以學校行銷為調節變項。教育研究月刊,204,72-86。
蕭富峰(1991)。行銷實戰讀本。臺北市︰遠流。
錢幼蘭(2004)。探討臺南市國民中學增減班趨勢與因應之道。臺灣教育,630,31-36。
戴國良(2002)。行銷管理。臺北市:五南。
戴國良(2003)。行銷策略:分析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戴國良(2005)。整合行銷傳播:全方位理論架構與本土實務個案。臺北市︰五南。
戴國良(2006)。品牌行銷與管理。臺北市:五南。
薛承泰(2009)。少子化與高中教育的挑戰–社會學的觀點。中等教育,60(1),8-19。
謝文全(1998)。中等教育。臺北市︰華泰。
謝水乾(2003)。臺南縣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
究。臺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謝相如(2012)。影響國小家長選擇學校偏好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謝耀龍(1993)。基本行銷學:觀念與實務。臺北市:華泰。
鍾俊文(2004)。少子化、人口老化及人口減少的成因、衝擊與對策。臺灣經濟論衡,2(6),11-46。
顏秀如(2003)。教育市場化的省思與反省。學校行政雙月刊,27,99-109。
顏秀如、張明輝(2005)。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與實施計劃。中等教育,56(3),28-51。
蘇銘勳(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少子化現象下學校本位經營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貳、西文部分
Aaker, D. A. (1996). Building strong brands, N.Y.: The Free Press.
Arnold, D. (1992). The handbook of brand management, London: Economist Books.
Booms, B. H., & Bitner, M. J. (1981).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s for service firms. Marketing of Services, CH: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De Chernatony, L., & McWilliam, G. (1989). Th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clarifying how marketers interpret ‘brands,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Vol. 5, pp. 153-71.
Duncan, T., & Moriarty, S. E. (1998). A communication-based marketing model for managing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62, Iss. 2, 1-13.
Knapp, D. E. (2001). The brand mindest.New York:McGraw-Hill.
Kotler, P. (1991).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and control,
(8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Kotler, P. (2000). Marketing management: The millennium edition .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29.
Kotler, P., & Andreasen, A. R.(1991).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3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Kotler, P., & Fox, K. F. (1994).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2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Kotler, P., & Fox, K. F. (1995).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2th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Keller, K. L. (1998).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build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brand equity, NJ: Prentice Hall.
Keller, K. L. (2003). Brand synthesis: The multidimensionality of brand knowledg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9, 595-601.
Lamb, C., Hair, J., & McDaniel, C. (2000). Marketing (Cincinnati, OH).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356-363.
Litten, L. H. (1980). Marketing hig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51(1),40-58.
Marinez, E., & Chernatony, L. (2004). The effect of brand extension strategies upon brand image.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12: 39-50.
Marconi,J.(1993).Beyond branding. How Marketers Build Brand Equity To Create Products And Open New Martets. Chicago:Probus Publishing Company.
McCarthy, E. J.(1981). Basic marketing:A managerial approach (7th ed. ). Homewood, Illionis:Richard D.Irwin, Inc.
Piercy, N., & Morgan, N. (1991). Internal marketing: The missing half of the marketing program. Long Range Planning, 24(2), 82-93.
Porter,M.E. (1985).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The Free Press,New York.
Randall G. (1997). Do your own market research, 1st Edition, California: Kogan
Page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