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蒙珮如 Pei-Ju Meng |
---|---|
論文名稱: |
桃園縣國小資源班課程設計之研究 A Study of Resource Room Curriculum Design at Elementary School in Taoyuan |
指導教授: | 杞昭安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4 |
中文關鍵詞: | 資源班 、課程設計 、資源班課程設計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桃園縣國小資源班課程設計之現況。本研究係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研究對象為桃園縣國小資源班教師。共發出17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63份,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獨立性卡方考驗、平均數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經研究分析後,得到以下結果:
一、在學生特質中「障礙類別」、「寫字能力」及「口語理解能力」三個變項對教師選擇課程內容的影響是較大的。整體上,教師選擇實施的課程內容以「國語」、「數學」為最多。
二、資源班教師在選擇課程內容調整策略時 ,障礙類別、障礙程度、閱讀理解能力、識字能力、寫字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口語理解能力、數學運算能力、動作協調能力等都會影響資源班教師選擇課程內容調整策略。整體上,資源班教師選擇「簡化」策略的比例最高。
三、資源班教師在選擇課程模式時,障礙類別、障礙程度、閱讀理解能力、識字能力、寫字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口語理解能力、數學運算能力及動作協調能力等都會影響資源班教師選擇課程。
四、桃園縣國小資源班教師在課程設計時遭遇困難之前五名,依序分別是:「授課時數太少,課程難以見效」、「學校選擇的課程版本經常改變,常要花時間重新設計」、「資源班無法優先排課,導致上課時間分散,課程難以安排」、「缺乏和他校經驗與教材交流的機會,個別投入的精力、時間重複浪費」、「對於學生的特殊課程設計有困難」等五項。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建議,以供未來研究之參考。
中文部分
王文科(1988):課程論。臺北:五南。
王文科(1994):課程與教學論。臺北:五南。
王文科(2003):課程與教學論(五版)。臺北:五南。
王天苗(1983):國中小資源教室實施狀況之調查研究。特殊教育季刊,10,14-24。
王天苗(1998):我國身心障礙教育研究之回顧與展望。 臺北: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
王天苗(1999):迎向二十一世紀的障礙者教育。迎千禧談特教。臺北: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
王俊傑(2005):高雄市國民小學資源班運作現況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王振德(1987):我國資源教師方案實施現況及其成效評鑑。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王振德(1997):資源教室方案的模式與實施。臺北市立師專學報,17,1-30。
王振德(1999):資源教室方案。臺北:心理。
何素華(1995):課程的選擇與運作。啟智教育教師工手冊。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特教中心。
何素華(2001):在融合教育的環境中如何設計課程。融合教育論文集,119-131。嘉義:嘉義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何素華、林寶貴(1995):課程篇。啟智教育教師工作手冊。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特教中心。
吳芊宜(2006):國小普通班教師參與個別化教育計畫會議現況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清山(1991):學校行政。臺北:心理。
李子建、黃顯華(1996):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臺北:五南。
李重毅(2003):由團隊合作理念談特殊教育教師角色。特教園丁,19(2),47-59。
李翠玲(2001):特殊教育教學設計。臺北:心理。
汪文聖(2004):高雄縣市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及其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孟瑛如、游惠美(1999):資源班實施現況探討-教師專業知能、行政配合度及設班年限之交叉分析。八十八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文集。
林千惠(1996):教學設計篇─教材編選原則。國民中學啟智教育教學手冊,5-46。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殊教育中心。
林月盛(1998):資源教室方案的現況與改進。特殊教育季刊,67,27-29。
林仲川(2002):花蓮地區國民中小學資源教室經營現況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幸姿(1997):國小階段參與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素貞(2006):資源教室方案與經營。臺北:五南。
林淑玲(2003):高雄市國小資源班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林寶貴(1996):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之理論與實務。臺北: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邱上真(1993):臺灣地區特殊教育實施狀況調查報告。省政府教育廳。
邱上真(2004):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第二版)。臺北:心理。
胡永崇(1997):認識個別化教育方案。個別化教育方案研習成果彙編。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特教中心 。
胡永崇(2000):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實施現況及改進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屏東師院學報,13,75-110。
洪清一(1997):特殊教育之課程模式與教材編選之原則。特教園丁,13(2),1-10。
洪榮照(1997):資源班的經營方向。特教新知通訊,5(2),29-33。
侯佳伶(2004):高雄市國中不分類資源班教師國語文科課程模式、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之選擇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桃園縣教育局(1998):桃園縣國民中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計畫。桃園:桃園縣特殊教育輔導團。
桃園縣教育局(2006):桃園縣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評鑑表。桃園縣:教育局。
許志雄(2006):社交技巧教學對增進視覺障礙學生社會能力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許朝信(2003):國小教師課程設計能力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青紟(2005):國民中學身心障礙資源班課程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張英鵬(1997):個別化教育方案的設計與撰寫。個別化教育方案研習成果彙編。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特教中心。
張郁樺(2003):桃園縣國民中小學資源班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張新仁(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習教育學刊,17,85-106。
張新仁、邱上真、李素慧(2000):國中英語科學習困難學生之補救教之補救教學成效研究。教育學刊,16,163-191。
張蓓莉(1991):國民中學資源班實施手冊。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張蓓莉(1998):資源教室方案應提供的支援服務。特殊教育季刊,67,1-5。
張蓓莉、洪儷瑜、董媛卿(1993):臺北市國民中學學習困難資源班訪視報告。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教育部(1999a):特殊教育學校(班)國民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b):身心障礙教育專業團隊設置與實施辦法。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c):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及助理人員遴用辦法。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d):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e):特殊教育法。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f):特殊教育設施及人員設置標準。臺北:教育部。
陳明聰(2000):融合式教育安置下的課程發展。特殊教育季刊,76 ,17-23 。
陳燕燕(2007):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課程設計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陳麗如(2004):特殊教育論題與趨勢。臺北:心理。
陳麗如(2007):身心障礙學生教材教法。臺北:心理。
鈕文英(2003):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臺北:心理。
游玉芬(2006):臺中市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彭筠芝(1999):國民小學教師課程設計專業內涵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黃光雄、楊龍立(2000):課程設計:理念與實際。臺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臺北:五南。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臺北:東華。
黃琦、江長壽(2001):身心障礙者服務資源整合-電子資料庫應用模式之芻議。特教園丁,17,34-40。
黃瑞珍(1993):資源教室的經營與管理。臺北:心理。
黃碧玲(2002):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黃麗娟(2002):國民中、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效能指標調查研究-以北區七縣市為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未出版,臺北。
黃馨慧(2006):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資源班資深與新手教師課程設計知能之比較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楊坤堂(1998):國民小學資源班課程與教學。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楊坤堂(2002):學習障礙教材教法。臺北:五南。
楊雅惠(2003):高雄市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國語科課程模式和教學目標的選擇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溝通障礙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楊惠甄(2000):臺北市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楊鏸容(2003):雲林縣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之研究。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葉秀香(2003):高雄縣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運作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董媛卿(1998):補救教學:資源教室的運作。臺北:五南。
詹秀雯(1997):直接教學模式對國中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英語科學習之成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詹育嘉(2004):臺北縣國民小學資源班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蔣明珊(2002):普通班特殊需求學生課程調整之探討及其在國語科應用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劉惠珠(2002):臺北市田園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運作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劉鉅棟(2001):高雄市國民中學資源班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蔡清田(2003):課程政策決定。臺北:五南。
蔡清田(2005):課程評鑑之規劃取向與學校課程評鑑之途徑。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1),79-105。
盧台華(1993):特殊班教學設計。特殊教育研習專輯,127-137。嘉義:嘉義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盧台華(2003):九年一貫課程在特殊教育之應用手冊。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蕭金土、賴錫安(1997):臺灣省政府教育廳辦理「資源教室」現況及成效評估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蘇雅芬(2004):宜蘭縣國小資源班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英文部分
Bigge, J.L., Stump, C.S., Spagna, M.E., & Silberman,R.K. (1999).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Belmont, CA:Wadsworth.
Billingsley, B.S., Farley, M., & Rude, H. A. (1993). Program leadership for
serv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s. No ED372532).
Gay, G. (1985).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 Husen & T. N. Postlethwaite (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1170-1179.
Hammill, D.D., & Wiederholt, L. (1972). The resource room: Rationale and implementation. New York: Grune & Stratton.
Heward, W. L. (1996). Exceptional children: An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Lerner, J. W. (1993).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ories, diagnosi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McCutcheon, G. (1980). How do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lan? The nature of planning and influences unit.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1), 4-23.
Mclaughlin, V. (1993). Curriculum Adaptation and Development. (ERIC Document for Research Service No. ED372535)
Ornstein, A. C., & Hunkins, F. P. (1993). Curriculum: Foundations, principles, and issues. Boston: Allyn & Bacon.
Polloway, E. A., & Patton, J. R. (1997).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learners with special needs.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 Hall.
Snell, M.E. (1987). Systematic instruction of persons with severe handicaps (3rd ed.). New York: Macmillan.
Snell, M. E., & Brown, F. (2000).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programs.In M. E. Snell & F. Brown (Eds.), Instruction of student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5th ed.) (pp. 155-172).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Tyler, R. W. (1949).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Westling, D. L., & Fox, L. (1995). Teaching student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Whinnery, K. (1995). Perception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clusion Versus pull-out service. Preventing School Failure, 40(10), 5-9.
Wiederholt, J. L.(1992). The resource program: A model for inclus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ssessment of exceptional children, 373-384.
Wiederholt, J. L., Hammill, D. D., & Brown, V. L.(1993). The resource program: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ustin, Tx: Pro-Ed.
Willis, G. (1998) . The Human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In L. E. Beyer, & M.W. Apple (Eds.), The Curriculum: Problems, politics, and possibility (pp. 358-379).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Ysseldyke, J. E., & Algozzine, B.(1995). Special education: A practical approach for teachers (3rd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