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謝青穎 Hsieh, Ching-Ying |
---|---|
論文名稱: |
一〇八課綱普通高中國文教科書的旅行書寫研究:以龍騰、翰林、三民版為例 108 Syllabus Research on Travel Writing of General High Chinese Literature Textbooks:Take Longteng, Hanlin and Sanmin versions as examples |
指導教授: |
陳室如
Chen, Shi-Ru |
口試委員: |
林于弘
Lin, Yu-Hung 鍾宗憲 Chung, Chung-Hsien 陳室如 Chen, Shi-Ru |
口試日期: | 2022/06/15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畢業學年度: | 11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5 |
中文關鍵詞: | 旅行書寫 、教科書研究 、一〇八課綱 、核心素養 、教育議題 |
英文關鍵詞: | travel writing, textbook research, 108 syllabus, core literacy, educational issues |
研究方法: | 文件分析法 、 內容分析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625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8 下載:2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教科書是將課綱轉化成具體內容的載體,並且帶有主流教育思想,更是形塑出一國人民文化素養的重要管道。在一〇八課綱實施之後,高中教科書有很大的轉變,本論文運用文獻分析法與內容分析法,以龍騰、翰林、三民三家版本的國文教科書為研究範圍。
研究結果發現從一〇一課綱到一〇八課綱,教科書中的「旅行書寫」在課本中的占比明顯上升,選文也有大幅度的改變,不僅新增許多新的作者以及文本,並且更呈現出在地化與國際化兩種特色。筆者分析旅行書寫的選文與一〇八課綱核心素養發現與「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有密切的關聯;而在與十九項教育議題方面則與「戶外教育」和「環境教育」議題的連結性最強。
教科書中的旅行書寫選文在文體上呈現多樣性:除了古典跟現代的傳統遊記以外,還包含了賦、記、小品文、隨筆札記、演講稿、書信、文化散文、人物傳記、科普文章等類別;而在主題方面筆者則歸納出三項子題:認識自我、社會觀察、自然關懷。
Textbooks are the carriers that transform the curriculum into specific content, with mainstream educational ideas, and are also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shaping the cultural literacy of a country's peopl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08 syllabus, high school textbooks have changed a lot. 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and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and takes the three versions of the Chinese textbooks of Longteng, Hanlin and Sanmin as the research scop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found that from syllabus 101 to syllabus 108, the proportion of travel writing in textbooks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selection of texts has also changed significantly, adding many new authors and texts, and showing more Loc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After analyzing the selected essays of travel writing and the core literacy of the 108 syllabus, the author found that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artistic cultivation and aesthetic literacy"; and in terms of educational issues, it is related to "outdoor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ssues. the strongest.
Travel writing selections are stylistically diverse: in addition to classical and modern traditional travel notes, they also include Fu, Record, Essays, Essay Notes, Speeches, Letters, Cultural essays, Biographies, popular science articles and other categories; In terms of themes, three sub-topics are summarized: self-knowledge, social observation, and natural care.
引用書目
一、 旅行主題相關
(一)專書
1.旅行書寫作品
王珮瑜等文字編輯:《壯遊:30個感動青春的島嶼地圖》臺北:教育部青年發展署,2015年。
王盛弘:《慢慢走》臺北,二魚文化,2006年。
王盛弘:《花都開好了》臺北:馬可孛羅文化,2017年。
林育立:《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臺北:衛城出版,2017年。
林懷民:《高處眼亮:林懷民舞蹈歲月告白》臺北:遠流出版,2010年。
孟樊主編:《旅行文學讀本》臺北:揚智文化,2004年。
胡晴舫:《旅人》臺北:八旗文化,2019年。
胡錦媛編:《臺灣當代旅行文選》臺北:二魚文化,2004年。
馬中欣:《馬中欣的旅行與冒險》臺北:稻田出版,1993年。
張雍:《要成為攝影師,你得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臺北:麥田出版,2013年。
舒國治:《理想的下午》臺北:遠流出版,2002年。
黃美秀:《尋熊記:我與臺灣黑熊的故事》臺北:遠流出版,2012年。
楊牧:《一首詩的完成》臺北:洪範文化,2004年。
蔣勳:《池上日記》臺北:有鹿文化,2016年。
2.旅行書寫研究
王秀琳:《中國現當代旅遊文學研究》臺北:崧燁文化,2018年。
朱道力、薛雅惠:《旅遊地理學》臺北:五南文化,2006年。
李育霖:《擬造新地球:當代臺灣自然書寫》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年。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編輯:《旅遊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2000年。
胡錦媛:《在此/在彼:旅行的辯證》臺北:書林出版,2018年。
鹿憶鹿:《走看臺灣九○年代的散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8年。
梅新林、俞樟華主編:《中國遊記文學史》上海:學林,2004年。
郭少棠:《旅行:跨文化想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陳室如:《相遇與對話:臺灣現代旅行文學》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年。
黃郁珺:《十八世紀英國紳士的大旅遊》臺北:唐山出版,2008年。
臺中技術學院應用中文系編:《臺灣旅遊文學論文集》臺北:五南文化,2006年。
劉昭明主編:《旅行與文藝 : 國際會議論文集》臺北:書林出版,2001年。
鄭明俐:《現代散文類型論》臺北:大安出版,2010年。
鍾怡雯:《雄辯風景:當代散文論I》臺北:聯經出版,2016年。
Edward J. Mayo, Lance P. Jarvis著、蔡麗伶譯:《旅遊心理學》臺北:揚智文化,1990年。
Orvar Lofgren著、朱耘譯:《度假》臺北:藍鯨出版,2001年。
Stephen J.Page & Ross K. Dowling著、郭乃文等譯:《生態旅遊》(臺北:五南文化,2006年。
Craig Storti著、王瑞徽譯:《旅行的意義:帶回一個和出發時不一樣的自己》臺北:時報文化,2019年。
(二)期刊論文
王子海:〈演講稿寫作研究綜述〉,《秘書之友》第5期(2012年),頁21-24。
王永林:〈人物傳記類文本的教學價值與策略探究〉,《江蘇教育研究》Z5期(2018年5月),頁85-89。
王凌虹:〈文化散文模式化結構及成因〉,《溫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7卷第6期(2006年12月),頁44-48。
白素記錄整理:〈第二屆華航旅行文學獎評審記錄〉,《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第37版(1998.09.15)。
田朋:〈科普文章的特點和翻譯〉,《英語廣場(學術研究)》第12期(2014年12月),頁65-67。
李進立:〈晚明小品文述略〉,《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2期(2005年3月),頁144-146。
李鴻瓊:〈空間、旅行、後現代:波西亞與海德格〉,《中外文學》第26卷第4期(1997年9月),頁83-117。
李菀:〈「文化散文」的特徵及其探源〉,《四川教育學院學報》第25卷第12期(2009年12月),頁46-49。
李樺:〈演講稿寫作的語言藝術〉,《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4卷第1期(2013年1月),頁210-213。
何嬋娟:〈北宋亭臺樓閣記文化內蘊探究〉,《中國文學研究》(2007年),頁20-24。
何寄澎:〈對晚明小品的幾點反思〉,《中華學苑》第48期(1996年7月),頁151-157。
宋美璍:〈自我主體、階級認同與國族建構:論狄福、菲爾定和包士威爾的旅行書〉,《中外文學》第26卷第4期(1997年9月),頁4-28。
阮桃園:〈從憂傷到浪漫——現代臺灣旅遊文學中的情懷轉折〉,收入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編輯:《旅遊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2000年,頁165-181。
谷海慧:〈現代隨筆的文體命名及內涵爭議〉,《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35期(2004年),頁55-59。
谷海慧:〈當代隨筆的文體演變與藝術流變〉,《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2 月),頁170-175。
吳明益:〈戀土、覺醒、追尋,而後棲居——臺灣生態批評與自然導向文學發展的幾點再思考〉,《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10期(2010年4月),頁45-79。
林怡君:〈愛麗絲的旅行:兒童文學中的女遊典範〉,《中外文學》第27卷第12期(1999年5月),頁79-96
周憲:〈旅行者的眼光——從近代遊記文學看現代性體驗的形成〉,收入劉昭明主編:《旅行與文藝國際會論文集》臺北:書林出版,2001年,頁105-424。
胡錦媛:〈書寫自我:《譚郎的書信》中的書信形式〉,《中外文學》第22卷第11期(1994年)。頁71-96。
胡錦媛:〈遠離非洲,遠離女性:《黑暗之心》中的旅行敘事〉,《中外文學》第27卷第12期(1999年5月),頁97-115。
胡錦媛:〈臺灣當代旅行文學〉,收入臺中技術學院應用中文系編:《臺灣旅遊文學論文集》(臺北:五南文化,2006年),頁269-286。
張德建:〈小品的突破與局限——從文體演變的角度看晚明小品的價值〉,《中國文學研究》第59期(2000年),頁58-63。
郭建勛、黃小玲:〈宋文賦的形成及文體特徵〉,《中國文學研究》(2007年),頁33-36
陳室如:〈世紀末的疆域越界——臺灣九〇年代旅行散文新定位〉,《文為心聲:現代散文評論集》(彰化市:彰化縣文化局,2003年),頁108-164。
陳平原:〈有聲的中國——「演說」與近現代中國文章變革〉,《文學評論》第3期(2007年),頁5-21。
張偉雄、鍾任榮、歐靜蓉、林子堯:〈橘色經濟:臺灣長宿休閒與經濟再發展策略之研究〉,《觀光產業與航空管理期刊》第2卷第1期(2019年),頁41-54。
黃科安:〈「隨筆」文類內涵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文藝理論研究》第6期(2003年),頁34-41。
楊曉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遊記書寫——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國文天地》第35卷第6期(2019年11月),頁119-125。
楊曉菁:〈時間之流裡,乘桴於浮世,觀人間事與時空相——洪繻〈鹿港乘桴記〉〉,《國文天地》第36卷第11期(2021年4月),頁118-125。
詹宏志:〈書寫與影像的旅行日記——我看BBC《大旅行》〉,《中國時報》第37版(1998.07.28)。
詹宏志:〈硬派旅行文學〉,收入舒國治:《遙遠的公路》(臺北:新經典圖文傳播,2020年),頁229-234。
鍾怡雯:〈旅行中的書寫:一個次文類的成立〉,《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4期(2008年3月),頁35-52。
羅智成:〈好的旅行,以及好的文學〉,舒國治等著:《縱橫天下:長榮環宇文學獎》臺北:聯合文學,1998年,頁11-16。
蘇碩斌:〈旅行文學之誕生:試論臺灣現代觀光社會的觀看與表達〉,《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19期(2014年10月),頁255-286。
(三)學位論文
陳室如:《出發與回歸的辯證——臺灣現代旅行書寫(1949-2002)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二、 教科書與課綱研究相關
(一)專書
林進財:《核心素養下的教師教學設計與實踐》臺北:五南文化,2019年。
林永豐等合著:《邁向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改革》臺北:五南文化,2019年。
孟樊:《論文寫作方法與格式》臺北:威仕曼文化,2012年。
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2009年8月。
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2021年2月。
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語文領域——國語文 》2018年1月。
許育健:《聽,鯨在唱歌:素養導向國語文教學設計實務》臺北:五南文化,2020年。
國家教育研究院:《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議題融入說明手冊》2020年10月。
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臺北:師大書苑,2000年。
黃政傑等著;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教科書制度與影響》臺北:五南文化,2007年。
楊智穎等著、國家教育研究院主編:《開卷有益:教科書回顧與前瞻》臺北:國家教育研究院,2012年。
楊曉菁:《打開古人的內心小劇場:十五篇核心古文,透視古人這樣想、那樣想的萬千糾結》臺北市:聯經出版,2021年。
楊雅妃等合著;翁福元、陳易芬主編:《素養導向的教育理念與實踐》(臺北:五南文化,2020年。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1999年。
歐用生:《開放教育的教育改革》臺北:心理出版,1992年。
蔡勇美、廖培珊、林南:《社會學研究方法》臺北:唐山出版,2007年。
蔡清田:《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臺北:五南文化,2020年。
藍順德:《教科書意識型態:歷史回顧與時徵分析》臺北:華騰文化,2010年。
(二)期刊論文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教材論壇,《教科書研究》第8卷第3期(2015年12 月),頁155-180。
王雅玄:〈「批判教科書研究」方法論探究〉,《課程與教學》第19卷第3期(2016年7月),頁27-54。
多元文化素養教科書的圖像論壇,《教科書研究》第14卷第2期(2021年8月),頁105-125。
李仰桓:〈評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中的人權教育〉,《臺灣人權學刊》第4卷第3期 (2018年6月),頁43-64。
吳璧純、詹志禹:〈從能力本位到素養導向教育的演進、發展及反思〉,《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14卷第2期(2018年6月),頁35-54。
林佳範:〈價值衝突與價值教育:以人權教育為例〉,《課程與教學》第19卷第 4期(2016 年10月),頁113-129。
侯雅文:〈初國中國文課本「古典文學」編選結果與典律的關係〉,《國立編譯館館刊》第34卷第1期(2006年3月),頁13-24。
孫效智:〈生命教育核心素養的建構與十二年國教課綱的發展〉,《教育研究月刊》第251期 (2015年3月),頁48-72。
素養導向教材設計——理念與實踐論壇,《教科書研究》第10卷第2期(2017年8月),頁161-209。
徐綺穗:〈自我調整學習與核心素養教學——以「自主行動」素養為例〉,《課程與教學》第22卷第1期(2019年1月),頁101-119。
張芬芬、張嘉育:〈十二年國教「議題融入課程」規劃芻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4卷第3期(2015年3月),頁26-33。
陳室如:〈遠方的召喚——九年一貫課程國小國語教科書海外旅行課文研究〉,《教科書研究》第13卷第3期(2020年12月),頁69-101。
梁雲霞、陳彥芮、徐超聖:〈教科書中美好生活概念之分析:以國小國語課文主角人物為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8卷第2期(2012年6月),頁31-59。
楊深坑、洪如玉:〈生態中心論的哲學解析及其在生態教育學建構上的蘊義〉,《師大學報:教育類》第49卷第2期(2004年),頁1-18。
(三)學位論文
何佩珊:《九年一貫國語教科書遊記課文研究》)(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周韋筠:《國小國語課文旅行書寫之研究》(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
胡薇倫:《臺灣高中國文選文典範之遞嬗現象探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2008年)。
陳柏宇:《戰後臺灣高中「國文」課程綱要的演變與爭議(1952-2019)》(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
廖若婷:《旅遊文學在國中國文科課文之研究》(雲林:國立虎尾科技大學休閒遊憩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8年)。
謝婉貞:《高職國文古典山水遊記課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蘇雅莉:《高中國文課程標準與國文課本選文變遷之研究(1952-2004)》(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