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梁敬賢 |
---|---|
論文名稱: |
情意教學目標在國中歷史教學上的理論與實踐 |
指導教授: | 陳豐祥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2 |
中文關鍵詞: | 情意教學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7 下載:2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經由理論與實踐的複雜過程之後,本研究對情意教學目標在國中歷史教學上的應用已更加肯定其意義重大,歷史情意教學不僅可以融合認知教學,並對學生歷史興趣的培養及行為態度的轉變,皆有其正面的功效,尤其後者是已往認知教學較難達成的部分。因此對於有意在歷史課堂上進行情意教學或從事情意教學研究的教師們,研究者願提出數點個人的心得以供參考。
一、 在歷史情意教學目標的擬定方面,情意教學目標共有五個層次-接受、反應、價值評定、價值組織和價值性格化,此目標的擬定應以簡單明瞭為宜,且不宜列舉太多。根據研究者的實際經驗,擬定目標太抽象,則不易觀察得知;列舉目標太多,則不易兼顧。故研究者建議在擬定情意教學目標應以簡易可行為主,切忌不必太多,況且現階段國中班級人數仍然不少,列舉太多將可能流於形式,甚難落實情意教學目標。
二、 在歷史情意教材的設計方面,應以具有情意感染且具知識性的教材為主,如歷史故事或歷史漫畫即是適宜的歷史情意教材。概故事和漫畫對國中學生較具有感染力,且本身亦具有知識性,也可以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故若實施歷史情意教學,在教材方面可以故事和漫畫為主要參考依據。若行有餘力,亦可選擇其它具感官刺激的教材,如音樂帶、影片及圖畫等藝術作品。據研究者之實際經驗得知,在授課時數有限的情況下(每星期一節課),選擇具感官效果的教材,往往佔去太多教學時間,因此必須有所取捨。
三、 就歷史情意教學活動而言,應以小班教學為原則。概情意教學強調學生的表現與反應,班級學生人數太多,則授課教師較不易觀察,且秩序亦不易掌控,唯有小班教學較適合情意教學的進行。教育本就是因材施教的過程,學生人數太多,教師分身乏術又如何因材施教呢!此外,在有限的教學時數下(一星期一堂課),研究者對於課文最後的馬偕牧師一單元無法完整的授課甚感遺憾!因此教育當局應當思考此一問題,一星期一堂課確實是不足的。
四、 歷史情意教學評量與所擬定的情意教學目標必須密切相關。情意評量是屬於質的評量,主要即根據情意教學目標來審視其教學效果,因此目標必須客觀及簡單,評量才易於施行;目標亦不必太多,評量才得以有效落實。以研究者的評量經驗而言,班級人數太多是情意評量成效不彰的主要因素。班級學生太多,則不易於觀察。因此,歷史情意評量除應掌握因材施教的大原則外,就外在環境而言,仍以小班教學較為適宜。
【參考書目】
專書:
《九年一貫課之展望》,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臺北市:揚智文化,1999。
《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教育部,2001。
《國中社會乙版教師手冊》,臺北縣:康軒文教事業,2004。
天下編輯著,《發現台灣》,台北市:天下雜誌,1993。
方炳林,《教學原理》,台北:教育文物出版社印行,1996。
吳宗立、陳國彥,《社會領域教材教法》,高雄:麗文出版,2002。
吳俊升,《教育哲學大綱》,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3版。
吳翎君,《歷史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4。
李坤崇,《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市:心理出版社,1999。
李純青,《台灣論》,台北市:人間出版社,1993。
李筱峰、林呈蓉,《台灣史》,台北市:華立圖書公司,2003。
李懷、張嘉驊,《正港台灣人》,台北市:遠流出版,2000。
杜正勝,《歷史的再生》,台北市:財團法人社會大學文教基金會,1989。
卓克華,《從寺廟發現歷史》,臺北市:揚智文化,2003。
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等備處,1997。
林文義,《關於一座島嶼-唐山過台灣的故事》,台北市:臺原出版社,1991。
郝廣才,《墾荒與械彈》取自《漫畫台灣歷史故事6》,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2003。
唐淑華,《說故事談情意》,臺北市:心理出版社,2004。
張世忠,《建構教學-理論與應用》,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2000。
張春興,《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書局,1989。
張淑美,《台灣歷史故事》,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1999。
郭生玉,《心理與教育測驗》,中和市:精華書局,1990。
陳國彥著,《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研究》,高雄:復文出版,2001。
陳國彥、吳宗立,《社會領域教材教法》,高雄市:麗文文化,2002。
陳婉菁,《漫畫台灣史》第5冊,台北市: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2000。
陳新轉,《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發展》,台北:心理出版,2004。
陳豐祥,《歷史教學評量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94。
黃光雄等譯,《情意領域目標分類》,高雄:復文出版社,1983。
黃光雄等譯,《認知領域目標分類》,高雄:復文出版社,1985。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臺灣史》,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2003。
廖中和譯,《歷史的功用》,臺北市:幼獅文化公司,1970。
董芳苑,《探討台灣民間信仰》,台北市:常民文化出版,2004。
賈馥茗等編著,《教育心理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印行,1995。
鍾聖校,《情意溝通教學理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2000.9。
戴昌鳳等撰文,《潛浮海洋探家園》,台北市:大地地理文化科技公司,2001。
嚴景珊、周叔昭譯,《教學的藝術》,台北市:協志工業叢書,1996。
期刋論文:
王才金,〈談談歷史教學中的美育問題〉,《中學歷史教學》4期,1991。
王仲孚,〈國中歷史科的性質與歷史教學的基礎知識〉,《台灣教育》 434期。
王仲孚,〈國高中歷史課程新標準簡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五卷五期,1995年2月。
王自愷,〈如何做一位成功的歷史教師〉,歷史教學雙月刋,1:6,1989.5。
王壽南,〈歷史教育的目的〉,《歷史科教學研究》,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主編,幼獅文化出版,1993.4,初版。
王禮駿,〈我對歷史教學的看法〉,《歷史教學雙月刋》,2:1,1989.3。
江御坤,〈歷史科興趣教學的嚐試〉,《中學歷史教學》6期,1993。
吳忠銳,〈論直觀教具對形成歷史概念的作用〉,《中學歷史教學》,1991年1月
吳俊憲,〈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及其在九年一貫課程之相關性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十一卷四期。
李國祁,《從事中學歷史教學的一段回憶》,歷史教學雙月刋,2:1, 1989.7。
李德澡,〈中學歷史教材插圖教學研究〉,《歷史教學》,1998年第6期
李德澡,〈中學歷史教學模式的研究現狀及展望〉,《歷史教學》,2001年第4期
東華玲,〈中學宗教史教學研究〉,《歷史教學》,1998年第1期
柳思儉、淳于家新,《實用中學學科課堂教學模式》,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9.12, 2版。
周祝瑛,〈從多元智慧看國內教改的可能性〉,《教師天地》,第106期,2000。
徐雪霞,〈靈活歷史教學以培養歷史意識〉,《台灣教育》434期,台灣教育月刋社。
袁筱梅,〈歷史人物在國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性〉,《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十一卷六期。
張元,《歷史(上)課堂教學建議》,龍騰文化編印,2002.3,六版。
張元,〈談談轉型中的歷史課堂教學〉,《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十一卷六期。
張永吉,〈課堂提問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中學歷史教學》5期,1993。
張清香,〈淺談國中歷史教育的一種嚐試〉,歷史教學雙月刋,1:6, 1989.5。
張靜,〈歷史課堂主體活動教學研究〉,《歷史教學》,2001年第1期。
曾可平,〈歷史教學中的理想教育〉,福州:《教育評論》,1991。
曹若梅,〈從人物評析看歷史教學的真善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十一卷六期。
陳淑琴,〈當前國中歷史教育之我見〉,歷史教學雙月刋,1:6,1989.5 。
陳嘉和,〈歷史教育的宗旨及價值〉,歷史教學雙月刋,1:6,1989.5。
陳豐祥,〈情意教學目標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理論與實際-〉,《高中歷史教學與研究》第三輯,台灣省教育廳,1997.6。
陳豐祥,〈歷史學科的知識組織與課程設計〉,《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十一卷六期。
彭岱菴,〈國中歷史教育面面觀〉,歷史教學雙月刋,1:5,1989.3。
曾可平,〈歷史教學中的理想教育〉,《中學歷史教學》4期,1991。
游進年,〈小班教學與多元評量〉,《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十一卷四期。
黃月華,〈漫談國中歷史教育〉,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3:5,1993.2。
黃紅發,〈談談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效應及其加強途徑〉,《中學歷史教學》6期,1993。
蔡淵洯,〈清代台灣的學術發展〉《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4。
錢穆,〈論中國歷史教學問題〉,《民主評論》,8:8,1957。
趙川明,〈提升學生學習歷史興趣之我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3:4,1992. 2。
劉敏,〈淺談在歷史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學歷史教學》1期,1991。
鍾仲文,〈如何改進當前國中歷史教育〉,歷史教學雙月刋1:5,1989.3。
嚴佳芳,〈當我粉墨登場時-談中學歷史科的課堂戲劇教學〉,《中等教育》,44:5,1993.10。
葉綠野,〈中學歷史圖示教學法的優越性〉,《中學歷史教學》,1990。
學位論文:
楊德思,《數位教材中情意領域教學設計原則之探討與應用》,私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06。
蘇金龍,《中學國文情意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2002。
蔡佳霖,《童話閱讀之情意教學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