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杜殷瑢 |
---|---|
論文名稱: |
臺南古蹟遊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認同度關係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張少熙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1 |
中文關鍵詞: | 臺南市 、古蹟 、旅遊動機 、滿意度 、認同度 |
英文關鍵詞: | Tainan City, Historical Monuments, Travel Motivation, Satisfactory Level, Identification Level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268 下載:6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了解臺南市古蹟的遊客特性、旅遊動機、滿意度與認同度之情形,進一步探討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間的關係情形,同時分析遊客特性、旅遊動機與滿意度對認同度之預測情形。本研究以「臺南古蹟遊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認同度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量化資料收集。針對2008年10月25日至11月26日,前往臺南市之遊客為調查對象,共發出600份問卷。依研究目的分別採用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事後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典型相關與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式進行資料處理。研究結果發現:一、旅遊動機前五項依序為:「可以放鬆心情」、「瞭解臺南歷史」、「可緩和工作壓力與緊張」、「體驗臺灣文化的精隨」、「享受美食」。二、滿意度前五項依序為:「古蹟周邊的餐飲美食地區規劃良善」、「古蹟內的古蹟景觀具有吸引力」、「區內的導覽指標與動線設施安排得宜」、「古蹟內的古蹟具文化教育意義」、「古蹟區內的解說人員服務認真親切」。三、認同度前五項依序為:「值得推薦的觀光景點」、「能加深觀光客對臺南的印象」、「可以帶動地區的經濟發展」、「可使觀光客更了解臺南的文化」、「能代表臺南古都風華的形象」。四、不同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造訪次數」、「交通工具」與「停留時間」七項在旅遊動機上,均達到顯著差異;而不同的「年齡」、「居住地」、「教育程度」與「交通工具」四項在滿意度上,也達到顯著差異;不同「年齡」、「居住地」、「教育程度」、「造訪次數」與「停留時間」等五項在認同度上,均達到顯著差異。五、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間有兩個典型相關係數達到顯著水準。六、遊客在「交通規劃」、「到訪次數」、「經營管理」、「環境感受」與「文化體驗」等五個變項可以有效解釋及預測認同度。最後,研究者依據結論提出:1.加強各文化園區古蹟點停車場規劃與動線的連結;2.發揮古蹟特色並結合各項文化活動創造美感與溫馨的氛圍;3.加強導覽解說人員服務並創造遊客驚喜感受;4.運用古蹟歷史意象積極拓展城市文化行銷等具體建議以供相關單位訂定發展觀光策略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The research was trying to investigate Tainan city historical
monuments, travel motivation, satisfactory level and identification Level. Furthermore, inquire about the relation in between travel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ory level and analysis the travel motivation,
satisfactory level and identification Level correlation. Through the 600 questionnaire which effective took from the Tainan tourists period on
Oct 25,2008-Nov26,2008 and use the description statistics, included the
independent sample t examination, the single factor variance analysis,
the snow separately after the research goal spends examine,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tatistic methods.Firstly,
the research find the 5 key dimensions of travel motivation are may relax the mood, understood the Tainan history, relax working pressure,
experiences the different Taiwan culture intense and enjoy the nice food.
Secondly, the 5 key dimensions of degree of satisfaction are well infrastructure of historical monuments peripheral dining area, in the historical monuments has the attraction to more people, in the area survey target and the facility arrangement is appropriate, in the
historical monuments has the culture and education significance and the
instructor in historical monuments provide best service. Thirdly, the 5 key dimensions of approval first are the sightseeing scenic spot which worth to recommends, can deepen the tourist the impression , be possible to lead local to Tainan city, stimulate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be possible to make the tourists to understand Tainan's
culture and can represent the Tainan ancient capital grace and talent the image. Fourthly, different “the sex”, “the age”, “the level of education”, “the marriage”, “visits of times”, “the transportation vehicle” and “ the
stopping time” seven items in the travel motivation, achieves the remarkable difference. But different “the age”, “inhabited area”, “th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vehicle” four items in degree of satisfaction, also achieves the remarkable difference. Different “the age”, “the inhabited area”, “the level of education”, “visits of times” and “the
stopping time” and so on five items in the approval, achieves the remarkable difference. Fifthly, in between the travel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ory level has two canonic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to achieve the remarkable standard. Sixthly, tourists can acknowledge the dimensions of transportation plan, visits times, management, environment feeling and culture experience. Finally, the researcher
proposed based on the conclusion:1. To develop various cultural garden
area historical monuments and link. 2. To display the historical monuments characteristic and unifies each cultural activity creation
esthetic sense and the warm atmosphere. 3. To enhancement surveys the
personnel serves and creates the tourist to feel pleasantly surprised, 4. To develop the civic culture marketing positively using the historical
monuments history image and so on the concrete proposal, supplies the correlation unit to subscribe decides the development sightseeing
strategy and the following research.
ㄧ、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3)。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彬如(1996)。遊憩體驗歷程之探討分析-以環島鐵路花蓮二日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王志弘(1995)。人文地理學辭典。臺北市:五南。
王姿婷(2005)。溫泉遊憩區觀光意象與遊客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縣六龜鄉寶來、不老溫泉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臺南縣。
王偉哲(1996)。遊客對休閒農業之認知與體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王嘉麟(2005)。溪頭森林遊樂區遊客遊憩動機、滿意度與忠誠度之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臺南市政府網站(2008)。認識府城。2008年10月15日,取自http://w ww.tncg.gov.tw/tour_m.asp
石洧昱(2005)。華山登山步道參與者動機、服務品質與參與者滿意 度及忠誠度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交通部觀光局(2005)。行政資訊系統。2005年11月30日,取自http://202.39.225.136/indexc.asp。
江芳美(2005)。臺南市觀光行銷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朱珮瑩(2003)。遊客從事鄉野觀光之動機、期望與滿意度研究–以 新竹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交通部觀光局(2002)。交通觀光政策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吳忠宏、黃宗成、邱廷亮(2004)。玉山國家公園遊客旅遊動機、期 望、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國家公園學報,14(2),23-41。
吳玟琪(2005)。臺北縣烏來風景區民宿遊客之動機與滿意度相關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明隆(2006)。SPSS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
吳秋田(2000)。社區居民之意識與產業文化活動認同度關係之研究 ─以白河蓮花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吳慶烜(2003)。影響民眾參與古蹟文化空間活動因素之研究-以臺 南安平古堡為例。嘉南學報,29,495-506。
呂怡儒(2001)。臺北近郊森林地方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呂寶芳(2007)。高雄愛河愛之船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高雄市。
李明聰(2000)。地區性道路人車共存設施風險評估模式建立與應用。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李欣育、陳良進(2004)。主題文化園區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三地門瑪家原住民文化園區為例。第四屆觀光休閒暨餐旅產業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2-53)。高雄市:高雄餐旅學院。
李泳龍、葉光毅、楊欣薇(2001)。臺南市歷史文化財觀光效益評估 ─TCM 與CVM 方法之比較研究。2001年5月28日,取自http: //www.up.ncku.edu.tw/article/yeh/B-145.pdf
李振仁(2001)。國民小學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感之研究-以萬丹鄉 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李淑如(2004)。人格特質、旅遊動機與旅遊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 大陸及日本來臺旅客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杜秋寶(2007)。安平古堡列入十大觀光景點。2007年12月20日, 取自http://www.nownews.com/2007/12/20/11426-2204772.htm
余基吉(2007)。古蹟活化-吸引觀光客。2007年11月5日,取自 http://map.tncg.gov.tw/pda/ShowNews.aspx?NSNBR=13
汪文豪(2007)。幸福縣市大調查-特色取勝、小城翻身,住哪裡最幸 福?2007年9月15日,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292
呂長賜(2005)。集集地區遊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何冠達(2002)。臺中都會公園遊客特性與遊憩環境體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余幸娟(2000)。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研究—以臺南南鯤鯓代天府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沈憲政(2005)。雲林縣古坑鄉華山咖啡園區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 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卓世宏(1998)。國民中學一年級學生的鄉土知覺與鄉土認同-以臺 東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市。
林大椿(2006)。南州觀光糖廠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臺南縣。
林威呈(2001)。臺灣地區休閒農場假日遊客旅遊行為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林美姿(2004)。全球思考,在地行動。遠見雜誌,217(7),178-184。
林政萩(2004)。內灣鐵道旅遊特色吸引力、遊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 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林晏州、陳惠美(1998)。高雄都會公園遊客滿意度及相關因素之研 究。戶外遊憩研究,11(4),59-71。
林衡道(1999)。臺灣史蹟源流。臺北市:文建會。
周婉婷(2007)。外籍與本籍人士參與臺南古蹟旅遊之體驗與價值觀 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周義隆(1993)。國人出國自助旅遊目的地選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范欣宜(2007)。臺北市立動物園遊憩吸引力與遊客滿意度、忠誠度 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侯錦雄、姚靜婉(1997)。市民休閒生活態度與公園使用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0(3),1-17。
徐光輝(1998)。臺灣休閒農業之消費者行為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徐同劍(1996)。遊樂園區業服務品質與遊客再遊意願關連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大同工學院,臺北市。
容繼業、陳光華、陳怡如(2004)。大陸地區來臺觀光團體旅客旅遊 行為之研究。第四屆觀光休閒暨餐旅產業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論 文集(頁314-327)。高雄市:高雄餐旅學院。
唐明偉(2005)。觀光客遊覽臺北市龍山寺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郭為藩(1975)。自我心理學。臺南市:開山書店。
郭靜晃(1994)。心理學。臺北市:揚智文化圖書。
梁恩嘉(2002)。大部花鼓陣對居民社區意識覺醒及社區發展影響之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許世雨(1992)。非營利部門對公共服務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許惠美、陳思倫(2001)。旅行業者對國際觀光旅館企業形象要素重 要程度評估之研究。海峽兩岸二時一世紀觀光學術研討會(頁 100-105)。臺北市:真理大學。
許聖文(2006)。魅力臺灣-談臺灣的城市行銷策略。研考雙月刊, 30(5),83-89。
許樹淵(2000)。運動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佩娟(2003)。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雲林醫 院員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張茂桂(1999)。種族與族群關係。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頁239-279)。臺北市:巨流。
張春興(1993)。現代心理學(二版)。臺北市:東華。
陳水源(1988)。擁擠與戶外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社會心理層面之 探討。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陳利光(2002)。臺灣旅行業顧客關係對顧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影響 -臺北縣市之實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陳志遠(2005)。從鹿港天后宮來探討旅遊滿意度與重遊意願。未出版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陳秀淑(2004)。遊客參與產業文化活動滿意度與認同度關係之研究 -官田菱角節個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陳佩君(2006)。居民對觀光發展態度之研究以臺南市為例。未出版 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俊男(2004)。七股鹽場鹽山遊客之遊憩動機、遊憩環境體驗與遊 憩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昭明(1981)。臺灣森林遊樂需求、資源、管理之調查與分析。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陳思倫、宋秉明、林連聰(2000)。觀光學概論。臺北市:世新大學。
陳信甫、郭春敏(1999)。遊客中心解說環境滿意度之研究。景文技 術學院學報,9(3),121-126。
陳淑君(2004)。居民對文化資產保存認知與願付價格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陳淑真(2007)。臺南市重要施政系列—文化觀光城市。2007年7月23日,取自http://www.tncg.gov.tw/news.asp?SUB1=H1&SUB2=03&SUB3=0E&ID={68C2FA40-C66D-464B-9AD3-B65C1B420E6B}
陳敦基(2006)。觀光旅遊管理講義。2006年9月12日,取自 http://mail.tku.edu.tw/djchen/TOUR92/ch1-%C6[%A5%FA%A8t% B2%CE%B7%A7%BD%D7%C1%BF%B8q.pdf
陳龍(2007)。公營運動場館民眾使用滿意度調查研究-以臺北縣立新莊體育場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玉鳳(2006)。臺北國際旅展-臺南市2007年府城文化觀光年行銷 活動。2006年11月6日,取自 http://www.tnta.org.tw/2005/?action=ni&subaction=Detail&FSN
黃宗成、沈進成、翁廷碩、戴宜臻(2002)。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研究。旅遊管理研究,2(1),23-42。
黃淑美(1996)。遊客對北海岸風景特定區住宿設施及服務的偏好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海大學,臺中市。
黃琇玫(2003)。地方文化活動與地方認同-以竹山鎮社寮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黃鈺婷(2007)。地方文化產業發展與地方認同—臺南縣新化鎮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錦照(2002)。田中森林公園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游再琪(2006)。地方行銷提振地方競爭力─鶯歌陶博館點土成金的故事。研考雙月刊,30(5),90-100。
童雅鈴(2004)。觀光風景區的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內灣風 景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楊玫蕙(2007)。大陸觀光客社經背景與旅遊特性對旅遊滿意度影響 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明賢(2002)。觀光學概論。臺北市:揚智出版社。
楊連泉(2007)。鹿港天后宮遊客旅遊動機、遊憩參與行為對旅遊滿 意度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嘉義市。
楊崑霖(2001)。鄉鎮舉辦農特產節慶的效益與環境衝擊分析之研究─以2000年臺南縣白河蓮花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臺中市。
楊創富(2005)。生態旅遊解說服務滿意度之研究─以龜山島及娛樂賞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鄒文昇(2005)。遊憩動機、期望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屏東黑鮪魚文 化觀光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廖明豊(2003)。東豐自行車綠廊之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 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維基百科(2008)。自由的百科全書。2008年6月10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5%8D%97%E5%B8%
遠見雜誌(1996)。臺灣二十三縣市最理想居住處排行榜。遠見雜誌,20(3),71-78。
劉家吟(2006)。2007府城文化觀光年啟動儀式。2006年12月30日, 取自http://tour.tncg.gov.tw/news/nw02.asp?news_sn=315
劉修祥(1999)。觀光導論。臺北市:揚智文化。
劉純(2001)。旅遊心理學。臺北市:揚智文化。
臧芷伶(1993)。遊客對古蹟的環境知覺之研究—以淡水古蹟為例。交通建設,43(9),5-14。
蔡伯勳(1986)。遊憩需求與滿意度分析之研究-以獅頭山風景區為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蔡麗伶(1990)。旅遊心理學。臺北市:揚智文化。
薛彥青(2007)。澎湖海上花火節之觀光效益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順璁(2001)。臺北市YMCA游泳池訓練班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國 立體育學院論叢,12(1),175- 188。
賴美蓉、王偉哲(1999)。遊客對休閒農業之認知與體驗之研究─以 苗栗飛牛牧場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2(1),19-40。
賴福瑞(2003)。遊客對休閒農業區之遊憩動機、體驗與滿意度之研 究-以金針山休閒農業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閻慶苹(2007)。臺南市「古蹟音樂沙龍」休閒活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大學,臺中市。
魏弘發(1996)。遊客選擇行為與遊憩阻礙之研究─以臺灣民俗村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謝金燕(2003)。宗教觀光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 高雄佛光山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謝淑芬(1994)。觀光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鍾馨儀、吳嘉偉、曾玉婷、應若薇(2008)。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 的建設與願景。2008年5月21日,引自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16479
簡慶哲(1989)。國中學生認同對象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關羽彤(2005)。太魯閣國家公園旅客旅遊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縣。
二、英文部分
Baloglu, S. (199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stination images and sociodemographic and trip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travelers. 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 3(3), 221-233.
Baker, D. A., & Crompton, J. L. (2000). Quality,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7(30), 785-804.
Bronner, F., & de Hoog, R. (1985). A recipe for mixing decision ingredients. European Research, 3, 109-115.
Cardozo, R. N. (196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 effort,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3) 244-249.
Chadee, D., & Mattsson, J. (1996).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 tourism. 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16(3), 305-320.
Choi, T. Y., & Chu, R. (2000). Levels of satisfaction among asian and western travel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Management, 17(2), 116-131.
Crompton, J. (1979). Motivation for pleasure vac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6(4), 408-424.
Crosby, A. L.(1993), Measuring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 E. E. scheuing, and W. F. christopher (End.), The service quality handbook(pp.121-136). New York: AMACOM.
Dann, G. (1977). Anomie, ego-enhancement and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4(4), 184-194.
Deci, E. L. (1975). Intrinsic motivation. New York: Plenum Press.
Dietvorst, A.G.J. (1995). Tourist behavior and the importance of time-space analysis. In G. J. ashworth and A. G. I. dietvorst (Eds), Tourism and spatial transformations: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 planning(pp.68-99). UK: CAB International.
Dorfman, P. W. (1979). Measurement and meaning of recreation satisfaction.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1(4), 483-510.
Driver, B. L.(1977). Item Pool for Recreation Experience Preferences, Fort Collins. CO: Rocky Mountain Forest and Range Experiment Station.
Dunn, E. L., & Iso-Ahola, S. E. (1991). Sightseeing tourists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8, 226-237.
Engel, J. F., Blackwell, R. D., & Kollat, D. T. (1987). Consumer behavior. Hinsdale:The Dryden Press.
Fisher, R. J., & Price, L. L. (1991). International pleasure travel motivations and post-vacation cultural attitude chang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3(3), 193-208.
Formica, S., & Uysal, M. (1998). Market segmenta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cultural-historical event in Italy.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6(4), 16-24.
Fornell, C. (1992). 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 He swedish experi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6 (January), 6-21.
Forness, D. (1994). Measuring tourist motiv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1(3), 55-581.
Gallarza, M. G., Gil, S. I., & Calderon, G. H. (2002). Destination image: Toward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9 (1), 56–78.
Gartrell, R. B. (1994). Destination Marketing for Convention and Visitor Bureaus(2nd ed). New York: Kendall/Hunt Publishing Company.
Gnoth, Juergen. (1997). Tourism motivation and expectation form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4(2), 283-304
Howard , A. D., & Sheth, J. N.(1969).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Iso-Ahola, N. Y., & Allen, S. B. (1982). The dynamics of leisure motivation : The Effects of Outcome on leisure Needs.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53(2), 141-149.
John, S. A., & Damiannah, M. K. (2003). Measuring tourist satisfaction with Kenya’s wildlife safari : A case study of tsavo national park. Tourism Management, 24(1), 73-81.
Kelman, H. C. (1958). Complianc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Three processes of attitude chang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34(2), 51-60.
Kolter, P., & Armstrong, G. (1991).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3rd ed.). Englewoo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c.
Kolter, P.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Kolter, P. (1999). Marketing for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New York: Prentice-Hall.
Kozak, M. (200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ourist motivations by nationality and destinations. Tourism Management, 23, 221-232.
Krippendorf, J. (1987). The holiday makers: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leisure and travel. Oxford: Butterworth Heinemann.
Manning, R. E. (1985). Diversity in a demorcracy, expanding the 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 Leisure Science, 7(4), 377-399.
Maslow, A. H. (1943).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Miller, J. A. (1977). Study satisfaction, modefying models, eliciting expectation, posing problems and making meaningful measurement. Cambridge, Mass: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Moscardo, G., Pearce, P., Morrison, A., Green, D., & O’Leary, J. T. (2000). Developing a typology for understanding visiting friends and relatives market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8(3), 251-259.
Lee, A. (1993). Pacific Asia Travel Association. Nature of markets: Hong Kong.
Maslow, A.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McAndrew, F. T. (1993).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USA: Cole publishing.
Mclntosh, R. W., Goeldner, C. R., & Ritchie, J. R. (1990).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philosophies.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Murray, E. J. (1964). Motivation and emotion. Englewood Cliffs:Prentice-Hall.
Pearce, P. L., & Caltabiano, M. (1983). Inferring travel motivation from travelers’ experience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2(2), 16-20.
Relph, E. (1976). Place and placelessness. London: Pion Limited.
Ross, M. L., & Iso-Ahola, N. Y. (1991). Sightseeing tourists’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8(2), 226-237.
Selnes, F. (1993). An 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 of product performance on brand reputation,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7(9), 19-35.
Soderlund, M. (1998).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its consequences of customer behavior revisit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9(2), 169-188.
Swarbrooke, J., & Horner, S. (1999). Consumer behaviour in tourism. Woburn: Butterworth-Heinemenn.
Thomas, J. A. (1964). What makes people travel. ASTA Travel News, 84(1), 169-172.
Uysal, M., McDonald, M., & Martin. (1994). Australian visitors to US national parks and national are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Ospitality Management, 6(3), 18-24.
Yuan, S., & McDonald, C. (1990). Motivational determinates of international pleasure time.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9(1), 42-44.
Yu, L. (1992). Seeing stars: China’s hotel-rating system.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9, 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