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鄧宏晏 |
---|---|
論文名稱: |
竹北地區「田屋八音團」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許瑞坤
Hsu, Jui- Kun 鄭榮興 Cheng, Rom-Sh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0 |
中文關鍵詞: | 客家八音 、竹北地區 、田屋八音團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2 下載:2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北部「客家八音」以桃竹苗三縣市為主要活動範圍,本論文以新竹縣竹北市之「田屋八音團」為研究主軸,並以探討新竹縣地區的八音活動概況、八音演奏形式、八音曲目相關之樂種、竹苗兩地區不同八音樂團的演奏風格之比較等等做為研究旁枝,藉以形成本論文之研究架構。
「田屋八音團」創立於民國10年,至今已有八十九歲的團齡,並於民國98年被列為「新竹縣定無形文化資產」之一。「田屋」之意,即由「田」姓者所聚集之血緣性團體,現任第三任團長為田文光老師,負責帶團練習與表演活動總召,其弟田文龍老師處理文書的工作,負責製作評鑑資料以及接洽演出,兩兄弟分工合作共同經營樂團,致使「田屋」之名能夠不朽於八音界。在其樂團之發展歷史中,與苗栗之「陳家班八音團」有深厚的淵源,同時又師承桃園龍潭之「黃家系統」的八音演奏技巧,身兼桃竹苗三地八音風格於一身,因此無論在歷史發展或是演奏風格分析方面,都是極具研究價值的對象。
客家八音之兩大演奏形式-吹場樂與絃索樂,亦為本論文之探討重點,文中論及傳統樂師與學者雙方之觀點,藉此歸納出吹場樂與絃索樂之曲目特色以及演奏風格,並以「田屋八音團」、「隴西八音團」、「陳家班八音團」所吹奏之【大開門】、【緊大開門】、【大八板】、【冷泡茶】四首曲目進行分析比較,使客家八音之精華一覽無遺。
本論文內文以「田屋八音團」之歷史展演、團長田文光之介紹、吹場樂樂曲分析、絃索樂樂曲分析四大要點,切入探討其樂團與客家八音之本質。筆者期望能藉由本研究紀錄「田屋八音團」的內容,使客家子弟更重視自身之文化內涵,並提供相關資料給後進研究者參考,一同將客家八音之精髓流傳於後世。
The scope of activities of Hakka Ba Yin Music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ree counties located in northern Taiwan, Tao Yuen, Hsinchu, and Miaoli County. This research is mainly about Tian Wu Ba Yin Group in Chupei City, Hsinchu County, aiming to investigate Ba Yin Music’s distribution, its type of performing and other musical types related to Ba Yin Music. In addition,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sinchu and Miaoli County in terms of Ba Yin orchestra performing style. Thus, above studies forms the investigation structure of this paper.
Tian Wu Ba Yin Group was founded in the 10th year of the Republic Era. Therefore, it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eighty-nine years. In addition, in the Republic of 98th year, it was listed as on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property assigned by Hsinchu County”. The term Tian Wu represents people with the same family name Tian and they gather to form a blood relationship. Now, Tian Wu Ba Yin Group is headed by the third teacher, Wenguang Tian, who is responsible for practicing and performing the activities. As for his younger brother Wenlong Tian, he deals with document and arranges performances. Two brothers manage Tian Wu Ba Yin Group cooperatively so that Tian Wu becomes immortal in the field of Ba Yin music. Due to the fact that Tian Wu Ba Yin Group’s developmental history are deeply related to Chen Jia Ban Ba Yin Group in Miaoli County and its performance skill follows from Huang Jia system in Longtan, Taoyuan County, it combines Ba Yin musical style in Tao Yuen, Hsinchu, and Miaoli county together. Consequently, no matter in terms of developmental history or style analysis, Tian Wu Ba Yin Group is of great research value.
Additionally, the two major forms of Hakka Ba Yin Music: Chinese horn and percussion music and Chinese string instrument music, are also the main investigating area in this research.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opinions between traditional musicians and scholars, the purpose is to categorize the feature and performance style among Chinese horn and percussion music as well as Chinese string instrument music. Moreover, this research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among Da Kai Men, Jin Da Kai men, Da Ba Ban and Leng Pau Cha performed by Tian Wu Ba Yin Group, Ba Yin Group and Chen Jia Ban Ba Yin Group in terms of melody, hoping the essence of Ba Yin Music can be revealed.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essence of orchestra and Hakka Ba Yin Music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Tian Wu Ba Yin Group, introducing the header Wenguang Tian and analyzing the musical composition of Chinese horn and percussion music and Chinese string instrument music. I deeply believe that the research content is reliable and precise after a long-term data collection and repeated revision. Furthermore, through recording the detailed catalogue of Tian Wu Ba Yin Group, I expect that Hakka can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own culture and further pass the essence of Hakka Ba Yin Music to the future generation.
一、專書類:
王東。《客家學導論》。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8。
李吉提。《中國音樂結構分析概論》。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呂錘寬。《台灣傳統音樂概論‧歌樂篇》。台北市:五南,2005。
呂錘寬。《台灣傳統音樂概論‧器樂篇》。台北市:五南,2007。
呂鈺秀。《台灣音樂史》。台北市:五南,2003。
吳祖強。《曲式與作品分析》。台北市:世界文物,1994。
吳榮順。《台灣南部客家八音紀實系列精選集》。宜蘭縣:傳藝中心,2002。
雨青。《客家人尋「根」》。台北市:武陵,1988。
高厚永。《民族器樂概論》。台北市: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8。
許瑞坤。《東港迎王祭典中齋醮科儀音樂之研究》。台北市:冠志,1994。
許常惠。《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市:全音樂譜,2005。
黃永達。《台灣客家讀本》。台北:全威創意媒體股份有限公司,2004。
楊蔭瀏。《中國音樂史綱》。台北市:樂韻,1996。
劉志明。《曲式學》。台北市:大陸,1981。
潘汝端。《北管鼓吹類音樂:喧天震耳》。台北市: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2001。
鄭榮興。《台灣北部客家八音研究》。宜蘭縣: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2008。
鄭榮興。《台灣客家音樂-客家音樂的風格展現與戲曲歌謠的演變》。
台中市:晨星,2004。
鄭榮興。《台灣客家三角採茶戲研究》。苗栗:晨揚,2001。
鄭榮興。《苗栗地區客家八音音樂發展史 : 由苗栗陳慶松家族的民俗曲藝探討之》。苗栗縣:文化中心,2000。
賴碧霞。《台灣客家民謠薪傳》。台北市:樂韻,1993。
蕭興華。《中國音樂史》。台北:文津,1994。
霍華德(Howard, Michael C.)著;李茂興,藍美華譯。《文化人類學》。台北市:弘智文化,1997。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年文化白皮書》。台北市:文建會,2004。
洪惟助,孫致文。《新竹縣傳統音樂與戲曲探訪錄》。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戲曲研究室,2003。
洪惟助,黃心穎,孫致文,陳怡伶,陳怡如。《關西祖傳隴西八音團抄本整理硏究》。台北市:客委會,2004。
周錦宏,李殿魁,鄭榮興總編纂。《苗栗客家文化月-兩岸客家表演藝術研討會論文集》。苗栗市:苗栗文化局,2001。
許常惠,呂錘寬,鄭榮興。《傳統音樂之美》。台北市:晨星,2002。
張維安,謝世忠。《台灣客家族群史專題研究1:經濟轉化與傳統再造》。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4。
鄭榮興,劉美枝,蘇秀婷。《陳慶松【客家八音金招牌】》。台北市:時報文化,2004。
二、學術論文類:
林伊文。《美濃的客家八音與傳統禮俗》。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林難生。《府城地區八音音樂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柯佩怡。《台灣南部美濃地區客家三獻禮之「儀式」與「音樂」》。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
黃伊春。《北管八音融入國小鄉土音樂教學之研究-以苗栗縣南河國小北管八音團為例》。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
黃筠軒。《苗栗造橋客家八音樂師蘇添富之研究》。台北:台北藝術學院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
游庭婷。《桃園地區客家八音研究─以音樂文化為主》。台北: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湛敏秀。《吳招鴻(阿梅)之新興八音團及其客家八音技藝研究》。台北:國立藝術學院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1。
黎錦昌。《新竹地區客家八音之研究-以葉金河為例》。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音樂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
鄭榮興。《台灣客家八音之研究─由苗栗陳慶松家族的民俗曲藝探討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
劉佳佳。《台灣北管亂彈戲提弦伴奏研究-從謝顯魁所奏【二凡】曲腔看「托」的伴奏意含》。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三、期刊類
吳榮順。〈六堆客家人與客家八音〉。《客家音樂研討會暨客家八音展演論文集》,P.33-64。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1999。
鄭榮興。〈客家八音在台灣的社會功能〉。《復興劇藝學刊》No.19(1997):43-56。台北: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1997。
劉美枝。〈試論北部客家八音之變遷〉。《新竹文獻》No.19(2005):6-13。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2005。
劉美枝。〈客家山歌、八音的文化底蘊〉。《台灣學通訊》No.31(2009):10-11。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2009。
四、影音資料類
吳榮順統籌。〈美濃人美濃歌—客家八音現場紀實〉。台北縣:風潮,1997。
吳榮順統籌。〈台灣南部客家八音紀實〉。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2。
彭宏男吹奏。〈客家八音-彭宏男主吹〉。桃園縣:吉聲影視音有限公司,2007。
鄭榮興吹奏。〈鄭榮興音樂專輯─客家八音系列〉。苗栗: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2003。
鄭榮興統籌。《台灣北部客家八音研究》內附之錄音CD。宜蘭縣: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2008。
五、網路資料類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網站。http://www.hakka.gov.tw.
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http://www.mlc.gov.tw/TraditionalArt/index-1.asp?Parser=99,6,127,28,,,1.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網站。http://www.hchcc.gov.tw/ch/index.asp.
廖雪茹。〈縣定無形文化資產 義民祭等入列〉。《自由時報電子報》,2009/08/21。http://www.libertytimes.com.tw/index.htm. 摘錄於25 September 2009。